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的素质教育是什么

语文的素质教育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05 05:51:06

Ⅰ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照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上层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层生学到想学的东西,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得到很好的效果。

Ⅱ 语文素养是什么

什么是语文素养?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语文素养的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素养的含义

语文素质是指经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循环往复的吸收和表达的实践中而长指经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循环往复的吸收和表达的实践中而长期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期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素质的内容

1、语文素质是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素质

2、语文素质主要是指人们后天所形成的语文素养它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语文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高低。

3、语文素质是指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平时语文学习中所积淀下来的人文素养而形成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社会和人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等。

4、所谓语文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品质及能力的总和。

5、语文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接受语文教育而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水平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整体投影与辐射。

6、语文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真赋为基础在后天的语文环境和语文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人的语文活动的特征。

语文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是指在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的影响获得的后天的良好的相对稳定的属性.而语文素质则是指学生个体和群体在语文学习上的内在品质。

语文素质的教育

在蓬勃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实在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就语文学科而言,其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语文素养的网络知识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雷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华中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雷实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崔峦指出,“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韩雪屏(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教授)

韩雪屏(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教授)认为,它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一是显性言语行为,如听说读写;二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如语言知识等;三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如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等;四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如言语主体的思想品行修养等。其中显性言语行为浮于语文教学的表层,其他三层都隐匿在水下,从而构成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也有人对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表示质疑,认为“语文素养”的内涵过于宽泛,它的提出会“带来语文课的自我膨胀”。

巢宗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巢宗祺认为,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

王崧舟(着名特级教师。系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崧舟:我们都认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问题的根本不在这里,因为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构,其中涉及太多的要素、太多的目标。这时候,价值思考、价值判断的关键不是要不要语文素养,而是要怎样的语文素养。而怎样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个结构排序的问题。怎样排序,谁排第一,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实际奉行的价值取向。我对语文素养的排序是:第一,基础的语文情感。喜欢不喜欢语文,热爱不热爱语文,痴迷不痴迷语文,始终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首要标准,核心价值。一个人,有着再扎实的语文知识、再娴熟的语文技能,对语文却是厌恶、憎恨甚至冷漠,那么,以上的东西全是白搭。第二,基础的语文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和塑造习惯,这话虽说有些偏颇,但也击中了基础教育的要害。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譬如天天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等,是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第三,基础的语文积累。学文如积沙,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活;学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听说过腹内空空如也下笔洋洋洒洒的人。第四,基础的语文技能,譬如诵读技能、边读边思考技能、列提纲写作文技能等。第五,基础的语文知识。排序越靠后的,越容易通过考试加以检测;考试越容易检测的,实际教学中越容易被重视。这就是当今语文课程的悖论和悲哀。

钱梦龙(着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

钱梦龙在《语文课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的报告中指出,“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给它界定时不能无视“语文的”这个限制语的存在。“语文素养”大致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在上述构成语文素养的诸多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而在读、写、听、说诸项语文能力中,阅读能力又是基础。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广泛汲取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一个人如果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语文素养也就自在其中了。

Ⅲ 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从素质教育的功能上看,素质教育能够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上提供保证,为学生的主动精神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也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其健全人格,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素质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特点,与应试教育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一是时代性,素质教育是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环境中孕育而生的,最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意义,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上具有切实意义。二是综合性,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均衡发展,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三是主体性,素质教育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个性和创造力的开发。四是长效性,素质教育注重终身学习。二、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现如今,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始末。素质教育包括学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通过教师一味地对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

Ⅳ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素质教育之我见

1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1.1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团猛搏“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知袜,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1.2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1.3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3.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1.3.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网络”。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塌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1.3.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仅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小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
2.1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
2.2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2.2.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2.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2.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3实行开放性教学
2.3.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3.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①语文的课堂教学;②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③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④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2.3.3以训练为主:①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培养自学能力。②渗透学法指导。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2.4学生―――现代语文教学的主体
“教以生为本。”①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②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③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④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⑤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⑥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2.5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6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2.6.1研究评价的方法:①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②查阅资料,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③小组评议,先要讨论评价标准,端正态度,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地评价小组中间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④听取反映,主要听取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⑤语文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
2.6.2考试要突出基本素质
试卷命题上的“打混仗”局面应当停止,面面俱到、主次莫辨的大拼盘式的命题格局必须抛弃;再也不能用众多细枝末节,零零碎碎的考试来冲淡对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真正从“九年义务教育一条龙”的角度着眼,客观地、整体地处理中小学语文各自的要求重点,防止把“循环往复”变成简单重复,防止急功近利,煮夹生饭。必须准确而清晰地区分与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与训练的阶段性,诸如词类、辞格、句式变换、划分段落、概括中心等,完全可以留待初中毕业再做为考项。而小学阶段,还是应当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和词句训练上。
小学语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Ⅳ 什么是语文素质

素养 含义

1.修习涵养。
2.平素所供养。
3、素质与教养。
4.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素质 含义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4、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一个有学识不具备教育能力的人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但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Ⅵ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词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而且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的:一、精心备课,既重知识,又重学生,以重学生为主
备课应该先备学生,再备教材,最后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就要做到: 1.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 备课时,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2.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对某一课的重难点确立,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对学生已经学过的、掌握的知识不应作为重难点。学生易于出错的或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才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备课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最合适的重难点。 3.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备课时,把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大脑中进行搜索,使优秀生能有更好的发展,后进生也能收获课堂基本知识。关注这一点,能使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教学相长,重学法指导
教法是培养学法的手段和指南,而学法则是教法的目标和归宿。教法对学法有指导作用,但不等同于学法,更不能替代学法,反过来学法又对教法有反衡枣旦作岩枝用,可以促进教法的改进与提高。教与学必须和谐。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一)教师的引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文教学,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二)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如引导学生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设疑:仅仅是鲁迅记性好吗?(不只是记性好,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不会夸耀,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只是批评作者吗?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疑,让学生更深一层体会课文内涵。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兴趣油然而生。
(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学习《弹琴的姑娘》一课时,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发现小姑娘家的窗帘一年四季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读中思考明白了窗帘的颜色变化与季节特点相吻合,运用景物衬托的方法体现了小姑娘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交流。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我首先表扬他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在咐扰学生小组的积极交流中,学生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因此,只有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学生才能敢想敢说,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究。
三、辅导学生,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
达尔文说:“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会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知识为方法垫底,为能力铺路,而能力又是学习知识,改进方法的根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要重视,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有意识地辅导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常会出现审题不清、思考不周、笔下之误三种问题。针对这三种情况,我给学生提出以下建议:看清题,细思考,慎下笔。并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时刻把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会学、乐学的优秀学生。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内容,而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仅仅靠课本所列篇目和老师课堂讲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及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所授课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一夜的工作》建议学生课外阅读介绍周恩来的书籍;讲《草船借箭》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讲《齐天大圣》建议学生阅读《西游记》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联系生活,布置实践性作业。如学习《火烧云》,请学生观察晚霞变化,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如教学《新型玻璃》,请学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玻璃新产品?教《我爱家乡的杨梅》,让学生尝尝杨梅,体验一下杨梅入口的感受和滋味。如教《爬山虎的脚》,要学生采集爬山虎的脚。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

Ⅶ 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本文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认识多少字,考了多少分。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只有教育观念的改变,才是素质教育之路的良好开端,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1.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工作宗旨。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应该是“引领”。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当下的“生本教育”恰恰很好地强调了这一点,一切要以学生为主。

在内容上,当前对小学生语文素质的考查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三大部分。很多人一再提出要取消小学期末考试,在我看来,这还不太可能,并不是说有考试就一定是功利的学习。在中国大框架的教育体制下,尽管考试不是检测学生素质的最好方式,但也没有其他的方式比它更合适。相比之下,对于小学生的考查,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扎扎实实地完成;“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也是检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好方式;“写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无疑也是必须考查的一个方面。

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2.“内化”与“外化”内化和外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学方面的运用,“所谓内化指的是一种过渡。由于这种过渡的结果,对外部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的过程转变为在智慧方面、意识方面进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受了特殊的转化──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够超出外部活动可能性的界限而进一步发展。”素质就是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它显然蕴藏在体内,一旦需要,可以按主体的意志转化为行动。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负作用。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的核心,是优化内化与外化的进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能力和习惯。听说读写能力属特殊能力的范畴,严格他讲,在小学阶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一般能力的培养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训练而体现的,而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可以这样讲,习惯应该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素质的有关部分。

四、转变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法,古人有“举一反三”之说。教学时,我们必须注重对立正确的“例题”指导,弄清教材编写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做,放开思路,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自学方法,顾名思义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各种有用办法,是学生自身养成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把预习引进课堂,把学生的自学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
阅读全文

与语文的素质教育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