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一共有多少相互关系

语文中一共有多少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2-03-03 18:22:19

1.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段落之间的关系有那些

1、总分关系: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总述全段的主要内容,再围绕这句话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分述。它包括:①先分后总 ②先总后分 ③总—分—总。

2、并列关系: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分别写了几个方面,句与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并列存在。

3、因果关系:一般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写原因,另一层写结果,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有的先因后果,有的先果后因。

4、承接关系:整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有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方位顺序组织材料的。

5、转折关系:段内层次的意思有肯定与否定之别,并有明显的转折词“可是”或“但是”等分开。

2. 语文中除了有因果关系还有什么关系列举!

你说得是复句吗?除了因果关系,还有:
1,并列关系,如:这种态度,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2,承接关系,如:1928年贺龙同志率领部队到石门北乡游击,以后又转战在恩施、得川一带的汪家营、李子坳。
3,递进关系,如:他不但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而且解决了这个问题。
4,选择关系,如:要么,让困难吓住,承认失败,要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5,转折关系,如:虽然我一看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6,因果关系,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7,假设关系,如:如果不是为了准备考试,我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了。
8,条件关系,如:只要他不是哑吧,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
最常见的是这八种。

3. 语文所有关系词有那些

一 ---就---
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尽管 但
即使 也
一、联合复句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于)……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转折
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

4. 语文 与其它科目的关系 各科的 联系 是什么

我的观点和你们不一样..从中级开始语文对其它学科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还很有害...当然了初级语文肯定又好处..你不认识字啥也办不成.....又害理由有三个...第一个思维..中级语文开始要讲文学..读文章基本看到什么就不是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都有很多隐含意义..要去懂作者隐藏意思..其实说白了就是猜别人想的...而且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但是不管是人文科学政史还是自然科学理化生地...都讲究实事求是 什么就是什么....语文学的越深..对这些学科思维危害越大..而且语文的理解和其它学科的理解完全相反的..第二从历史角度..我们语文学了几千年..历史上无数语文大家...随便哪个三流货色到我们现代都是一等一高手....但是结局怎么样了..1840年之后的事就不用我说了吧..第三从现实角度. 除了顶级清北的人...你们见过有几个语文学的很好..其它学科也学的很好的...最多中上等.........................那么有人说了.我家附近谁谁谁 小学语文学好 现在其它学科学的好..首先那学的是初级语文确实对其它学科有帮助...其次这个带来好处不是语文带来的...大多数小学初中语文学的好..一般是孩子懂事早..家庭优越父母管的好.孩子自律....他们上了高一等级学校..自然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学习好...所以他们认真努力还有他们被人灌输和自我感觉语文是听读背默..政史也是..都是文科嘛肯定一样...这样带来好处 并不是语文带来的 而是一种心理作用...所以他们政史不会差..但是想达到登峰造极很难.......想反的 那些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不好孩子也是被这种想法给坑大法了...从开始学政史时候就认为自己语文不好 ..政史肯定不好..所以不是语文不好带来的..而是开始就被吓到了 就没学.....
就拿我来说.我小学语文很差..到了初中又遇到一个极度不负责语文老师初一初二语文基本没学..语文那是相当的差...初三我想学了..我首先攻克的是政史.一个月我政史都98左右..记得开家长会时候..老师表扬我...有的家长不服气..就直接说我作弊的..老师说没有..后来我一直这个分..那些人也不说我作弊了...就说我没什么本事就是死记硬背..老师说我学方法和你们不一样. 我政史从来没有背过...上了高中第一天遇到语文老师...她水平非常高..但是我很差..她超级不喜欢我..说我作文和小学三年级差不多...经常怼我..还说你们语文不好你政史就肯定不好..文史不分家........可惜了 不好意思...我政史150分卷子一直140以上...那些语文学好的人..而且是高手也就120多....自从遇到我.那个语文老师再也不说文史不分家了...语文好的人喜欢看文学作品...而我看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求是..听新闻..看热点... 其实语文好的孩子特别文学好的人 不喜欢看我们这些的...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很假....他们叫这个假大空......但是我们政史的看文学也一样..很假..明明没有发生的事没有的感情能写出来..也很假... 当然了也有最顶级的人能把两者都学的很好....这个不是我们讨论范围..我们只讨论普通人.....

5.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种整合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于2005年秋季在我省已全面推开。由于对新教材的编写缺乏了解,再加上受传统教材惯性思维的影响,老师们面对崭新的苏教版教科书,各种新问题随之而来。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好高中语文教材,正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个宏观的认识,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进而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呢?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整合以下几种关系。一、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关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上。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通过文质兼美的高品位文本、优化合理的教材结构和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注重人文内涵的熏陶,力图纠正传统课程的工具化倾向。但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首先,语文的人文性是在语文的工具性实现过程中才得到体现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首先实现其工具性才具有作为一门学科的意义。如果把人文性放在首位,就会模糊它自身的学科特征,人们在上个世纪就有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的教训。所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陶冶审美的情操,即在工具性中体现人文性,而不是在人文性的基础上体现工具性。其次,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应该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它和工具性之间是和谐的融合,而不是机械的相加。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是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才能体现人文性,强调人文性还要不要去进行基础训练。实际上这两种考虑都人为割裂了二者的关系。举例来说,我们在教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时,评点过程中,品读了课文精美的文字,感受了北平之美,体会了作者对北平的赞美和思念之情,激发了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这已经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如果要再去专设一个活动,围绕热爱故乡的问题去展开讨论,岂不是画蛇添足吗?再次,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并不是不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只重视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是要摈弃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样地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把三维目标提高到同等地位。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因为没有工具性,人文性就无法体现;舍弃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也将失去意义。二、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关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立的共同培养目标引入三维的课程目标,即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改变了过去单纯从知识技能一个维度制定目标的倾向。这些要求,与过去的大纲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到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进步。尽管教学目标要求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陈述,但老师不能机械地每堂课都要按照三个维度去设计,而应仅把三维目标当作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及特定的教学情境来确定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们之间的整合关系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只有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主动地获取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只有培养起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无限地发展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把三个层面的目标割裂开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脱离一定知识而形成能力和脱离一定能力而获得知识,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并非每堂课都要完成上述目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应有所侧重,也要考虑上述三维是互相交织,融为一体的。三、关于三种呈现方式的整合关系《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引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地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新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这些要求,力求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对传统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方式,进行了全面的理性审视,拓展视野,开发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了“文本研习”、“活动体验”、“问题探究”三种全新的呈现方式。三种呈现方式的关系是彼此交叉相融,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无论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活动体验”,以研习文本为主要任务的“文本研习”,还是注重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探讨”,都强调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文本研习”是“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的基础,脱离“文本研习”的“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学习结果无异于盲人摸象。因此探讨、活动、研习往往互现于一种呈现方式之中。由于高中学习材料大致分为实用的、论辨的、审美的文本,用以培养实用的、探究的、审美的三个方面的能力,所以三种呈现方式有时会与之有大致对应的关系,学习时候当然要有所侧重。四、关于单篇、板块、专题及模块的整合关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由五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构成又是一个生态系统,模块由专题构成,专题又由板块构成,板块由单篇构成。这种整合关系不是简单的堆积和拼凑,不同于以往教材简单的以体裁或知识体系为标准的编排,而是以育人功能为目的,各个专题都是以人文话题领起,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学习情境,同一专题内的板块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每个模块及模块中的专题都是可以生长、延展、创生的。注重单篇教学的学习,但要有整体意识。单篇、板块、专题及模块的整合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分层关系,整体制约局部,局部要服从整体。今后新课单篇教学的学习仍然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体现整体意识的基础,也是板块教学和专题教学的前提。单篇教学得不到落实,整个阅读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单篇教学要有板块意识和专题意识,也就是我们不能割裂开来进行单篇教学。在每篇文本的教学中,能够考虑一个板块或一个专题中几篇文本或几个板块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单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由板块而专题而模块的结构方式,既体现了模块意识,又有利于组织教学。五、关于必修和选修的整合关系普通高中苏教版教科书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部分体系安排,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选修部分五个系列,共有16个模块,围绕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和语文素养确定选题,设计了各具特色而又实在可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使选修课的学习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必修教科书和选修教科书同是构建立体开放教科书体系的一部分,他们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修部分侧重在基础性、均衡性;选修部分侧重在多样性、选择性。必修部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立人”,选修部分同样坚持这样的基本思想。选修部分横向兼顾文体,分为五个系列;纵向则兼顾文学文化发展的流脉,体现很强的立体感。鉴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必修课程,以教材为例子,抓好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教学,从深度上把握教材,打实基础。对选修课程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做好选课工作,从广度上拓展教材,开阔学生视野。

6. 语文中那些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等谁能来解释一下。

承接关系 是指动作之间的紧密衔接,如“开门 出去”,但文言文中的“而”字用法里承接容易和修饰混淆,这个需留意;
递进关系 是程度上的加重,如“上课迟到已是犯错,课堂说话更是错上加错”,有一个程度明显加重的含义。

7. 语文逻辑关系有哪些

谈谈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语法是关于语文结构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的;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概念、半段、推理这些思维形式以及正确运用这些思维形式所必须遵循的规律的。语法和逻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语法和逻辑关系密切,一般地讲,语法要服从逻辑;(二)语法和逻辑又不是同一件东西。

为什么说语法和逻辑关系密切呢?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同思维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人们的思维活动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表现者,思维是被表现者。讲语言规律的语法和讲思维规律的逻辑,必然也是相联系的。具体地说,语法中的词是和逻辑中的概念相联系的,概念通过词表达出来;语法中的句子是和逻辑中的判断、推理相联系的,判断、推理通过句子表达出来。例如,“黑板”在语法中是一个词,在逻辑中是一个概念;“他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语法中是一个单句,在逻辑中是一个判断;“我是共青团员,应在学习和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语法中是一个复句,在逻辑中是一个(省略了大前提的)推理。再看下面例子:

1、 五月的富阳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

2、 谁也不能否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的。

3、 我决心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1的主要句子成分子是“.…..富阳是……季节”。“富阳”怎么会成了“季节”?语

法上,这就是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逻辑上,就是违背了“判断要恰当”的原则。例2的“不能”和“否认”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就是肯定,但是后面又加了一个否定词“不”,句子表达的意思恰好与原意相反。这是逻辑上研究的肯定判断、否定判断,也是语法上研究的肯定句、否定句的问题。例3“改变……写作水平”是不通的,应把“改变”改为“提高”才对,语法上这时动宾搭配不当;逻辑上,是由于对“改变”这个词的概念没有理解清楚,违反了“概念要明确”的原则。以上例子说明,语法和逻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语法形式,要有正确的逻辑意义作基础。一个句子要做到不违背逻辑的基本要求,才能算是通的。尽管一个句子没有违背语法规则,但要是它不合逻辑,那么这个句子还是不通。看下面例句:

4、我们一定要学好外语和英语。

5、前一阶段,由于我重视了数理化,因而忽视了语文。

6、一个人如果骄傲就要落后,某同学最近落后了,说明他骄傲。

这样的句子,从语法上看似乎也是通的,但我们又不承认它们是正确的句子。为什么呢?因为:例4种

的“外语”是一个大概念,“英语”是包含在这个大概念中的小概念,不能把这两者并列在一起。例5、例6都是违背了逻辑推理中的规则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因此,这些都是病句。所以说,语法离不开逻辑,语法要服从逻辑。

为什么说语法和逻辑又不是同一件东西呢?

因为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相互交际的工具,它只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规律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作为语言规律的语法当然也就具有民族性。因此,语法和逻辑之间除了有密切联系的一面,还表现为不同的一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第一,相同的逻辑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这种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中不待说了(比如汉语的“我读书”、英语的“I read book”和德语的“Ich lese Buch”),在同一种语言里也是极其常见的。例如,“我们打败了敌人”、“敌人被我们打败了”、“我们把敌人打败了”。这三个不同的句子所表达的逻辑意义是相同的,只是语法形式不同。汉语中大量的同义词就属于这种情况,如“妈妈”、“母亲”、“娘”等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少数语言现象表面上看好像不符合逻辑,可是在语言中却约定俗成,在实际运用中又不会产生误解,那么,语法就得承认它。比如:

7、真可惜,5号那个球场点儿没投中。

8、人人动手,打扫卫生。

9、除非你去,我才去。

类似例7的句子还有“教室里好不热闹”、“我好不容易学会骑自行车”等。这些句子用逻辑来衡量是不通的,但在汉语中已成为习惯用法,因此我们也不说它们是病句。例8“打扫”是谓语,“卫生”是宾语,怎么能把“卫生”打扫掉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恢复疲劳”、“救火”等,这些也已成为语言社会公认的习惯用语,人们在交际说话中不会产生误解,就不必再用逻辑去死抠。例9也有人说是不通的,他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你去,我才去”、或“非你去,我才去”(两句都是“你不去,我才去”的意思)。“除”和“非”都是排除的意思,现在两个否定词并用,两负等于一正,不是就不排除了吗?这些事例都说明,根据逻辑意义去解释语言社会中某些约定俗成的习惯语是不必要的,也是徒劳的。语言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反映语言规律的语法也不应该只是呆板的一个或几个格式,汉语中像以上这样的同义异形格式是很多的。

第二,相同的语法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逻辑意义。先看下面例句:

10、这是社会发展不可改变的逻辑。

11、写文章要讲逻辑。

12、中学生要学点逻辑。

同时“逻辑”这个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表现的是不同的意义。上例10是指“客观规律”,例11指“思维规律”,例12指“逻辑”这么学科。它还可以是指“理论”、“观点”等,如“这是荒谬绝伦的逻辑”。同一个句子也可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我想去活动活动”这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就表达不同的意义。既可指“想去参加体育活动”,也可指“想出去走走”,还可指“想托托人情、拉拉关系”等意思。

第三,有些语法形式并不表示逻辑意义。如语言中的虚词就不表达概念。句子当中,疑问句、祈使句不表示判断;叙述或说明性的复句、句群一般也不表示推理。例如:

1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4、祝你成功!

15、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也一定早回家了,因为现在我们大家都好了。(冰心《小橘灯》)

例13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作出直接判断。例14只是表达了一种愿望,也不表示判断。例15是一个句群,但并不是一个推理,因为它不具备推理的逻辑特性。

以上所述足够让我们认识到,语法中的词语、句子、句群,和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它们之间尽管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密切,但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两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逻辑是思维的内部规律,不受语法的约束;语法是语言的内部规律,不受逻辑的决定。它们之间虽然可以相互影响,但各有各的特点,不能混为一谈。也正因为如此,语法和逻辑才成为不同的独立的科学,语法是语法,逻辑是逻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认为学了逻辑就不要学语法,学了语法也不要学逻辑了

8. 语文中有哪些关系比如并列...

并列
承接
递进
选择
转折
假设
因果
条件
解说
目的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9. 语文表示互相的所属关系怎么表述

教材确实是例子,但是不是只不过是个例子,而是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发展完善的例子,因为有了这些总结发展完善后,生动、形象、定义准确、概念严谨的例子,供亥垛酵艹寂讹檄番漏才可以使语文教学逐渐发展进步,而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又作用语文教材上,感觉到教材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进步,就要更新教材。教材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教材使教学更轻松,而时代的进步,要求知识的更新换代,就要求语文教学的改革,而语文教学的改革就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改革才能推动教学的改革,而教学的改革也会推动教材的改革。

10. 语文中一共有多少描写方法 如“场景描写”“人物描写”

⑻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⑼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⑽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⑾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⑿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一共有多少相互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