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国语文能力竞赛有用吗
有用。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竞赛项目,虽然名曰语文能力竞赛,实际上也算是一种以赛促学的方式。
竞赛题目覆盖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知识、当下热点时事以及部分经典文章,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也因此,可以很好地检测自己的语文能力(但不是唯一标准),其次,我觉得在参加完这个比赛后,可以知道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缺失的部分,可以告诫、提醒自己以后该怎么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最后,就是提提它的bug。
题量有些大,而且部分题目设置有重叠的迹象,希望能够适当地给试题题量作出改变;另外,有些题目有点“过时”,老套而没有新意,文章的选取也不能贴近当下。这些是我做题时的感受。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评价就意味着有好有坏,或得或缺,希望这个竞赛越办越好。
‘贰’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有什么重要性
我要说的是,一定要认真学好语文,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远在其他学科之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果,最后都要通过语文来表达与展示,而且语文学科有训练语言与思维的功能。学习语文决不只是读文学作品那样简单。语文的综合性非常强。既是学习与思维的工具,又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无论你有什么独到的发现与创造,最终都是要通过语文来表达。
听、说、读、写、思,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其实,语文好并不是说一个人口才好,文笔好,会写作文,而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整体面貌出现。
首先是会听。一个人会听,能够从听途径获得知识信息,达到良好的沟通,会听,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表现。语文水平高的人,特别会听。甚至能够过耳不忘。为什么?因为他有良好的组织语言的能力。一句话入耳,能够判断这句话的准确意思,能够知道这句话包含的知识信息,能够知道这句话的涵义是否深刻。还能够从别人的讲话中概括出核心意义。所以,语文好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的人。一堂课,一场报告下来,有的人能够将课与报告的核心意思都精准地写出来。这除了在听的过程中抓捕有效信息能力之外,还要有较长的稳定的注意力。会听,这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能够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其次会说。会说,口头表达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前的人,见面可以欣欣然提笔,写一手好字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目的,字的好坏就是一个人的门面。现在,人人敲键盘,不见得有这个机会了。但是,人与人见面,开口说话是难免的。所以,口头表达,即兴说话的能力,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能力。有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那种见面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而是能够准确、生动、风趣、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的人。有时候,片言只语即能够点出要害,达到良好沟通交流的效果。这也是一种语文功底。由于口头表达的即兴性,所谈话语常常与语境、谈话对象与沟通交流的任务要求密切联系。这既是对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也是对一个人活的知识储备的考验。谈话难免要有知识,要有见识,还要看对象与环境,这种情境性、目的性与流动变化性决定了一个人的讲话能力是一种重要能力。许多工作要做得有效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讲话去达成。语文好,口头即兴说话的能力,即兴演讲能力,这是我们以后走向社会,常常会用到的一种能力。古代对人的口才要求不多。因为,中国儒家文化对于人的口才不仅不作要求,而且甚至是限制的。比如“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把口才好完全归为缺德的范围,严重地阻碍了我们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会说话,这是一个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综合素质。
阅读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刚才诗风说了,一个人初三之前一定要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就意味着他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一个人成长的脚步。阅读,就是与人类的思想、知识遗产为伍。自己会读,许多不懂的东西,都可以通过阅读弄懂。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考试,仍然会通过阅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但是,怎样阅读才会有效?这是很有学问的。阅读的方式与方法没有万能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与自己的阅读要求去决定。有些书必须精读,有些书可以泛泛浏览,有些书必须从前读到尾,反复玩味,有些书可以从中间读起,也有的可以从结尾读起。关键是要与思考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个阅读才会有效。有疑问,有问题要解决,这个时候的阅读,就有如饥饿的人去找食物一样,会有动力,也会有滋味。为阅读而阅读,这就像一个根本不饥饿的人为吃而吃一样。
年轻时阅读的面不妨宽广一些。不要局限于某一类,某一国,某一个时代。无论什么,都要学会拿来随手翻翻,读目录,读个大概,捕捉有效信息,在极短的时间里判断这本书是什么性质类的书,有没有阅读价值,是值得精读,反复玩味,还是只是泛泛而览即可。
读书最忌讳只读不思,只读不结合自己的经验常识去作体验与想象。
有些书虽然是名着,但是,并不一定就适合你。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兴趣,也有每个人的风格。如果一本书,你读不进去,虽然是名着经典,也不必勉强。这里可能有多种原因。有可能你的知识面不够,理解力也没有达到阅读这本书的要求。还有可能你对书里面提到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因此,不必勉强。如果是能力还不够,不要紧,将来随着知识面的扩大,生活经验的丰富,思考能力的提高,还可能会再次遇到。比如羊羊刚才说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本书就读不进去。这本书无疑是经典名着。读不进去不要紧,因为你还小,还没有朝花可拾,甚至现在朝花还没有开,自然没有那种感觉。等到童年逝去,再来回头看看会有点意思的。一个人只有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才会兴致勃勃地读下去。但是,要使自己有思想深度,也不可能全凭兴趣去阅读。人类思想史上,有一些东西,读起来非常难,但是,一旦在思想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自己不仅能够体验到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所以,有时也要像吃菜一样,甜酸苦辣咸等等各种滋味都要尝一尝。品尝百种滋味,才能够作出精准的选择。有时读了一本坏书,远比交了一个坏朋友还要糟糕。所以,也不是都是开卷有益的,这需要我们自己有一种分辨能力。阅读,不一定都要读文学作品,也可以读历史、读科学、甚至读数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科学常识科普类的读物。比如《全球通史》之类的读物也可以读读。
最后说一下写作。写作能力是前面提到的三种能力的最后的集中表现。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字障碍的话,能说就能写。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人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进入写作阶段就麻烦了。还有一些人阅读很多,但是,就是进入不了写的状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光吃草,不挤奶。读得越多,越是眼高手低。阅读,特别是阅读一流的作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眼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去配合写作,不去立即将阅读的东西通过写作消化,那么,越是阅读,越是眼高手低。到后面越动不了笔。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许多人那里。
所以,我倡导阅读、思考与写作一定要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阅读。以写带读,而不是读了再写,而是边写边读。唯有写才能够检验一个人的阅读质量。你的阅读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有时读了似乎觉得懂了,而且有许多心得体会。但是,真正动笔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读的许多东西只是一知半解,半懂不通。写的过程很容易发现这个。而且即使真正懂了,写的过程,伴随着思考与相像,可能又会有新的体会,有新的视角。写是最能够将人的心思重新梳理一次。所以要养成经常动笔写的习惯。你会写了,就不怕将来没有成果。写是最能够调动你的思想能量的一种工作。经常写的人,口才也会慢慢跟着变好。思维也会跟着越来越缜密。写着写着,渐渐你会觉得词汇不够用了,知识不够了,见识肤浅了。这个时候,你会把一切知识信息都纳入自己的眼界,供自己筛选与甄别。
语文的听与读,是知识信息摄入,说与写是思想见识的输出。这四种活动是综合在一起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互相融合。无论你学什么学科的知识,最终都要通过语文能力才能够得以展现。上个世纪80年代复旦大学着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要求复旦新生入学,第一门课就考语文,考完即判试卷,不及格者,其他学科无论怎样优秀都不予录取。他的理由是,你语文都不行,其他的学科也不会优秀到哪里去,即使优秀了,也无法实现其最终价值。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有道理的。我小时候,曾经各门功科都不好,但是,我很小就喜欢阅读,就喜欢写作,记日记。这些习惯虽然没有给我带来高分,即使写作也只是比别人多几分作文而已,但是,这个习惯却给我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语文是最好的思维工具。学好语文能够有效地将不同的思想资源与信息资料都纳入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学习与创造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另外,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也离不开语文带来的文学素养与人文底蕴。
‘叁’ 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的奖项有什么用
这也算是一种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自我超越的奖励吧,提高整体的语文能力(不过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努力)
‘肆’ 学语文有啥用
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还是挺好的,说明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和老师家人朋友探讨探讨。
语文还是很有用的,个人的见解是:基本的听说读写,日常交流,成语、古文以及优美诗句的运用理解;锻炼写作能力,提高记忆力,锻炼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强文章信息的总结能力,也可以增强语言的思维逻辑能力,增加知识文化水平素养;可以了解认识过去的社会,还能感受到有些文章、诗句的优美之处,让自己身心向往、心情变好,也能学到很多哲理,明白很多道理,让人充满正能量,把枣肆人引到积极向上 的道路上,给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人学会独立思考,等厅岩袜等…扮激…
总之,可以学到太多的东西,他们类似人生的软件,虽然不是实物,但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就像软件控制硬件,思想控制人的行动……
如果没有语文,没有思考总结的能力,我就总结不出来这些东西,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伍’ 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测评全国一等奖容易吗
是相对较难的。因为全国奖获奖比例为初评人数的8%,其中一等奖1%,二等奖为3%,三等奖为4%。全国族哪团中学生语文能力测评是全国性中学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测评。旨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和教学质兆橘量,锻炼中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缓蔽其语文素养,激发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陆’ 语文学科能力竞赛属于什么奖励类别
全国中学语文知识竞赛,应该是综合类的能力竞赛,属于哪一级别,要看主办单位,如果是教育部的话,这个就是部级的奖项。
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是全国性中学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竞赛。本竞赛旨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和教学质量,锻炼中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激发广大师生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柒’ 2022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含金量
2022全国中学生孝备语文能力竞赛含金量大。根据查隐租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是一灶慎兆项全国性的中学语文学科竞赛,每年有800多万中学生参加。
‘捌’ 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高考能不能加分
不能加分。
可以加分6类比赛获奖项目包括: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高考加分政策:
1.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调整为三大类学生有加分资格。一是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二是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三是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参加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统一测试达到相应标准。加分的前提也是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
2.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芹清神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8项。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正猛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项目。
3.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学生;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初检合格的考生;获省教育厅等五单位共同表彰的“创业明星”称号的对口考嫌亏生、全省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获一等奖的对口考生。都将取消加分和降分资格。
‘玖’ 学好语文,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学好语文可以直接提升中考成绩。
近年来国家不断进行教育机制改革,语文的学科地位不断提升,不少地方都提升了中考语文的分数。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分数都超过了其他的学科,语文俨然成为第一主科。因此,学好了语文,中考时成绩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的好坏。
2、语文可以提升理解力与思辨力,可以促进个人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是形音义的组合,学习好语言有助于把握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符号、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当代,学好语言学已经成为学习哲学、逻辑学的基础。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对于理解考题也至关重要,毕竟如果试卷题目也搞不懂,要考出好成绩就太难了——比如“增加”与“增加到”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
3、语文可以成为孩子们未来谋生的重要手段。
在智能时代,学好了语文,可以不用太过担心职业、工作被机器替代,甚至还可以比其他人多一个人生赛道。智能时代终将到来,许多职业、工作会被机器改变、取代。
而机器无法取代富有创造性、情感性的工作,而文学创作正是这样的工作。即便孩子们不喜欢创作,掌握了语言、文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其他工作也有很大的。
4、语文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儿女最大的历史财富。由于中国汉字的特殊性,各个时期的汉字可以说一脉相承,在掌握了汉字简体与繁体两种书写方法之后,阅读、学习、研究古籍的门槛大大降低。
这意味着,学好了语文几乎就可以无障碍地汲取古代的知识和智慧。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天文地理,抑或军事建造,都可以去涉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