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落实减负增效
5
时间短,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定位于课堂行为规范效果更佳,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定位于作业习惯,阅读习惯等等。
每日一言,就是每天送给学生一句名人名言。“优秀就是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最好,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最好,优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是我最喜欢的送给孩子们的每日一言。先讲故事:苏格拉底让把学生甩胳膊的动作每天做100下。10天以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在坚持做?”这一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图。
什么是最简单的事?甩胳膊是简单的事,写字时头放正,肩放平,眼里本子一尺远,胸离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也是是简单的事。刚开始学生都能做到,一天,一年,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学生理解了每一项学习习惯,看似都是简单的事,不简单的原因是长期坚持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非高不可攀,树立学习的信心,认识习惯的重要。理解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对许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长期做,做得认真,做得用心,越做越好,就是优秀。
三是每日点拨 渗透学习方法 。
着名科学家达尔文和德国哲学家苗卡尔都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说:“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国古代也有“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措施、方式、手段。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也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学习方法当然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型,针对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此外,每个人的基础、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个人素质不同,条件和环境不同,适合的方法也就不完全一样。所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既要选择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差异。
学生学习方法的分类决定于其学习的分类,有多少类学习,就有多少类学习方法。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看法不一。学习活动归属于活动,学习方法的分类可参照活动的
6
分类。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的方法。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识字、阅读、作文等学习方法。识字、阅读、作文的学习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时渗透。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的方法的指导,再接新班或新学期,都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并在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进行指导。为了突出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专门利用课前谈话每日点拨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有关复习话题的课前谈话第一次讲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让学生明白学习要及时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呢?第二次讲给学生讲学习程度对记忆的影响。及时复习必须适当过量,如果背十遍能记住,最好背15遍,也就是过量50%效果最好。第三次再讲及时复习的有效方法——过电影。先讲李政道读书如何“过电影“,接着讲怎么过电影?“每节课下来想一想:这节课学的那篇课文?课文分几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写作方法有哪些?然后启发学生下课、走路、休息、上厕所、睡前都可以”过电影”。告诉学生利用边角时间过电影,每天六节课计算,每节课后用两分钟来“过电影”回忆,中午和晚上睡前分别以5分钟、10分钟回忆所学内容,便可产生永久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讲了,平时新课学完后,和学生一起“过电影”,学生渐渐掌握了方法。
板块三:新课20分钟 精心设计 梯度训练 突出重点
提到高效课堂,不由想起中学时代的两位教师。一位是代数老师,每次上课,板书满满登登,经常是下课了内容还没讲完。第二天上课,讲解错题至少在10分钟,甚至半节课,新课又讲不完,作业的正确率可想而知。一位是化学老师,他新课从来只讲半节课,然后写作业。写作业之前他几乎要把每道题点拨一遍,学生一般当堂10分钟左右完成作业,剩下10分钟他要求背公式、记概念,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他坐在讲台改作业,最晚课间作业绝对改完,学生作业全部面批。当时心想,化学老师真轻松。代数老师总说我们错题太多,两节课作业都改不完。偶尔学生有错题,不打×,当面点拨后再去改,最终学生的作业本上全是红色的√,几乎没有×。开始,我还有点纳闷,作业应该独立完成,老师怎么总是点拨后才让做,而且对做错的同学如此宽容呢。等到期末考试时才发现,全年级化学平均成绩在各科中排行第一,95分以上一大片。而我班代数平均成绩不足80分,85分以上寥寥无几。当时,并不明白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今天自己从事教师的职业,站在课堂效率的角度,重新审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颇受启发。
7
代数老师高耗低效,辛辛苦苦没把学生教会。化学老师精讲精练,轻轻松松把学生让学生学会了,还完成了作业,一点不占用课余时间。那位高耗低效,辛辛苦苦没把学生教会的教师,可以想象得到备课大而化之没伤脑筋,上课眉毛胡子一把抓,讲不清听不懂,每节课老师苦口婆心纠错题,形成了恶性循环。课上累的原因是课下没受累——备课教材挖掘不深,重难点把握不准。那位精讲精练,轻轻松松把学生教会的化学老师,可以推测到课下如何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选择教法,备课受累了,上课学生学会了,教师自然轻松了,成绩好也是必然。
同样是受累,只不过累的时间不同,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看来我们当教师的,还是在备课上受点累比较划算。那位可敬的化学老师备课把握训练重点,设计梯度训练,学生学得轻松,堪称减负增效的典范。
相信大家都听过“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似乎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层次性。语文教学听说读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有多少收效,很难量化,很难评价。
观摩名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也可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教学思路。要设计出清清楚楚一条线的教学思路,必须认真研读课程,准确把握学段训练重点,然后把目标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直至每篇课文,并且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如果陷入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困境,就只能说明教师还不具备分解目标,突出重点的能力。教材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主体的定位上,都是很有针对性、有重点,只有准确理解,才能由边际走向靶心。
知识体系梯度训练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梯度性。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梯度训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梯度训练;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低中高学段课文都有涉及,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是有区别,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低年级只需要了解把什么比做什么即可。中年级就要分清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能说出作用,并且能写出简单的比喻句,在作文中运用。高年级就必须分清明喻、暗喻、了解借喻、博喻,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不是写一句比喻句,而是写一组比喻句。梯度训练包含第二层含义指从每节课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的分层练习落实梯度训练。再以高年级比喻句教学为例,仿写比喻句设计以下两个练习选做其一,就是面向全体,分类推进,让优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
1、天上的云像 ,像 ,像 。 2、春天像 ,让世界姹紫嫣红;
8
春天像 ,让世界充满音符; 春天像 ,让世界充满欢乐; 春天像 , ; 春天像 , 。
板块四:作业复习15分钟 精讲多练 当堂作业 循环复习
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精讲 ”要求教师的讲课做到内容精要、方法恰当、语言精炼。精讲既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多练”是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从事阅读、表达等活动,使他们在获得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练就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就讲和练的关系说,精讲既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
练即“训练”。“训练”是什么?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训练”作出了比较经典的解释,即“训”是教师的训导和教诲;“练”是学生的练习与实践。“训练”是达成语文能力核心目标的基本手段和途径。资深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杨再隋先生就曾指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的确,语文课不仅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要“训练扎实”。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分为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因此把课堂练习备进教学设计是本色语文课堂的真实需要。
公开课或平时听课,学生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时间太少甚至是没有,往往是一堂课下来,下课时间已到,教师自认为没有讲完,还要拖堂几分钟时间,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孩子做作业。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在课间草草完成课堂作业,书写潦草,正确率低。那位化学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每节课留出让学生当堂作业,面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值得借鉴。
“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复习一两次就能巩固的,要细水长流,先紧后松。教师可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引导学生概括本节知识点、回忆本课知识点,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听写易错生字词语、背诵默写课文最难片段。每项知识点至少有六次强化印迹的机会,并且这六次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进行的,做到及时巩固,不断循环重复。复习也不需次次必背,对于学过的内容,也许只要浏览一下,易混淆难记内容,稍加提醒,反复多次累加起来,一定会在记忆的可板上印上难忘的痕迹。不要小看下课前的五分钟,它的复习效果远远超过课下学生自己复习半小时。
9
“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会乐学、愿学,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最终实现减负增效。
‘贰’ 【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初探】浅谈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点滴措施
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减负增效”在语文作业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少留作业,作业“减负”的同时,也要实现“增效”的目的。因此我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趣味性
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在玩更能引起他们对作业的兴趣,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完成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带领孩子们到“识字王国”去交“朋友”,然后将自己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帮它制作名片。课后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玩“打字牌说组词”的游戏,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巩固识字。周末布置作业时我鼓励孩子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将自己认识的生字也制作成字卡。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在班上举行“字词大王”评选活动,看看哪个学生“打字牌”最厉害,认识的字最多,就评为“字词大王”,这样的游戏和评比抓住孩子的心理,很好地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实现自主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的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完成,选择的范围如下:1.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2.去寻找秋天的脚步。3.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5.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6.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纯销华。
三、凸显层次性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储备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空吵差异而设计不同的作业。例如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想象性作业、专题搜集性作业。如学习了《自然之道》一课后,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分层设计作业,基础的、课本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全班完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另加作业,举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四、发挥探究性
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布置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自觉自斗裤侍愿,心情愉快地完成作业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学《蝙蝠和雷达》后,我让学生深入探究:了解人类还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发明了什么?想象人类还能利用仿生学的原理发明什么物体,这些物体将会发挥什么作用?由此促进学生知识拓展,思维发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强调实践性
1.调查、访问作业。调查、访问,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个方面。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查访问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途径,它能起到语文课堂教学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如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我布置作业:调查你周围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以亲自去看一看,也可以问你的爸爸妈妈及邻居。
2.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会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必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3.观察作业。培养观察力,历来就是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进行观察可以成为语文家庭作业的一种形式。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观察。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爬山虎的特点,重点观察爬山虎的脚,学生在观察时建立丰富的感知,加深了对课文所学内容的认识。
4.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晏子使楚》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表演兴趣浓厚。
‘叁’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措施
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曾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
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我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肢闹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在上第七册课文《小镇的早晨》时,课前我请孩子们各自画一幅小镇早晨的美景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呈现他们脑海中的小镇。不少同学都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镇。当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所画的画时,惊喜地发现在绘图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学在画上画了街道和摊位,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他告诉我们他所画的是热闹的小镇,结合他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看到的场景,他的图中许多人们在街上买卖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他的画和介绍,让我们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不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景象。
这堂课在同学们自己介绍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这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个体发生的探究意愿。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拉近了课本和生活间的距离。因此,课堂上,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在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在课内、课外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州汪们一展所长。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显露出强烈的表演欲。于是,我们就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请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笑声不断。课前孩子们忙着写剧本,选角色,安排场景道具,忙活着却又快乐着。最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种版本的,经过改编后的《笋芽儿》,有各自的特色却又不脱离课本。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
其次是实施差异教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册饥仔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肆’ 小学语文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论文
一、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抓住重点及难点进行精讲,主意揭示知识的规律。如在识字教学中,汉字难记难写,若采取单一的讲授方法,让学生机械地识记,往往效率不高。因此,我用“传授方法,授规律”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良好的识记方法,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提高识记效率。如在学生掌握几种使用频率高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可充当构字部件的独体字基础上,把象形、会意等构字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基本知识分析、记忆字形,尽可能简化识记的心里过程。
二、快乐游戏,快速完成课业
学生的天性都喜爱玩,若在学生完成课业时,长生心里抗拒和违背的思想时,老师对学生还强求要求完成作业,不仅学生不乐意去做,而且做出的作业质量不高。为此,笔者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在学生完成课业时,可采取一些拆字、梦幻想象等游戏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完成语文课业。如笔者在课业中,经常采取拆字游戏方法,以每组学生为单位,笔者在黑板上把拥有同一个偏旁部首的字拆开后,写在黑板上后,让每组的学生根据拆出的部首组成无数个的字后,在让学生把每组组成的字以一组为单位派一个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比赛的游戏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对语文课业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课业。
三、巧设练习,讲求实效
笔者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学,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牢骚,报厌语文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太多,学生每天回到家中后,为完成语文作业,常错过正常的睡觉时间。家长的报厌语文得之后,也报厌地说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能采取“添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承受很大的压力。为此,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针对语文练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呢,巧设计练习,如根据要传授的语文知识,采取巩固加新颖的思路,让学生轻松的完成知识大纲。
‘伍’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课后达到减负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陆’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课后达到减负目的
一、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减负"
其实,"减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关键的问题出在教师对"减负"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教师应该认识到,"减负"和"增效"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真正的"减负"。这就是说,教师应在"备"字上花更多的功夫。
1、语文教师备课应从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开始。教学计划是本学期实施教学的纲要,关系到教学的方向性问题。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应该熟悉语文课本各个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在备每一课时,都应该以本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为指南,要思考本课教学该如何去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从哪个角度,从哪个侧重点去实现它,当然这就要吃透课文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用书"中本课的"教学建议"与单元教学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三维目标"。
2、语文教师备课时要以学生为本。应该说同一篇课文的教学,班上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不同,教与学的设计过程也应不同。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历的实际情况,从而确立恰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指导方法上要多准备几手"绝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切实实现本课、本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
3、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兼顾,把课堂教学与中考形式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经常研究中考试题,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中考考点,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常见考题的解题思路。不求人人做到举一反三,但求在一课、一个单元中重点训练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生能在作业及考试中能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就能避免"减负失效"的问题,才能保证"减负增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和保障。
二、课堂要"增效",学生才能"减负"
初中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须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是否教得好,而应重在学生是否学得好。因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1、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思考。学生回答出正确的问题答案时,要思考,思考他是如何回答出的,是看了资料书还真正理解了;学生回答出现漏洞或偏差时,要思考症结在哪儿,怎样帮助这类学生理解;大面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或理解出现"冷场"时,应思考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还是及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改变现状……只有时刻思考,才能使整堂课高效地运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行之有效解决问题。
2、语文教师要要时刻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死抱着《教学用书》和"教学设计"不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在备课时设计得再精细、再巧妙,都不能完全符合课堂中发生的新变化。任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都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学情的动态变化,灵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变化。
3、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合作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在公开课时做做样子,只能让人看起来热闹而起不到切实的效果。其实不然,关键是看教师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应让学生明确,只有自己有了疑问或答案时,才能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确,不要只问"是什么",而应重在思考、回答"为什么"。这样,在合作小组中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帮助,带动其余的成员有激情地学习,从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柒’ 语文减负提质工作总结
语文减负提质工作总结三篇
二年级语文减负工作总结
施丽娟
“减负”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我们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减负的同时要提质,要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学习总要有一定的负载。负载过轻,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负载过重,会破坏和扭曲学生的发展,而且学习就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之的“负担”。
一、减负提质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减负提质呢?我认为减负提质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与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提质”,这才是真正的减负提质!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提质呢?
语文教学如何“减负提质”曾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1、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2、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3、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提质的教学。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观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提质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文的把握要成竹在心,学生的作业教师课前一定要完成,便于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老师们认识到:首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每堂课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空间,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保证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此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去探索教改前沿,总结有益的教学方法,变教学生内容为教学生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而且能把所学知识自如应用。
一堂好课的标准通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重点、难点、关键更是要讲透、讲“化”、做到细致入微;一堂课结束前教师通常还要把所讲内容梳理一遍,作个小结,以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总之,一堂好课就是要尽量使学生不费什么力气就能便捷地掌握所教知识,尽量不给学生留下什么疑难问题,做到当堂“消化”。这样的教学就如同教师把食物替学生嚼烂后再喂给学生一样,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咀嚼”过多地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咀嚼”。其实,教师从教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咀嚼”与学生从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咀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个过程,而是有区别的两个过程。这就是“教内容”与“教方法”的区别,让学生学会自己“咀嚼”食物,将能令他们真正爱上“咀嚼”,爱上学习。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清醒地认识到“减负”不是“减质”。
“减负”不能“减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学能力和耐挫能力,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教育孩子的任务并没有减,这就意味着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掌握知识,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真正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减负工作总结
包美娟
我们中国人口越来越多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到社会上找工作越来越难,还体现在校园里面孩子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学语文减负总结。
“减负增效”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从学科角度,探讨“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业管理,轻负担
“减负增效”在作业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少留作业。作业是“减负”的一方面,同时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精心设计,事半功倍。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量过多或难度过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及时认真地完成。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作业设计应成为备课中的重要内容,提高作业设计的含金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倡导教师分层布置作业,根据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免做部分作业。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
当堂作业,有效指导。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草草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反馈到真实的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现在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指导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有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批改辅导,示范激励。教师的批改也间接影响学生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教师的批改一定要做到及时,决不能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批改一定要认真,
这将对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作业评价体现人文关怀,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这样学生会十分喜欢看自己的作业,有再做作业的愿望。另外,教师的工作应分课堂和课外两部分。课堂以授课为主,课外以指导为主。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课外面向部分学生,做好提优补差。对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做到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教师可以每人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记录学生作业与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根据班级情况将这些题目定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进行练习。
多方结合,细化要求。应调动多方力量,创造性地分年级细化作业布置要求。如:一二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要求各班在校园网上每周公布语数英学科的一周学习要点,并提供家长、学生留言板,方便家校联系和沟通。可设计免作业章,方便老师执行免做作业制度。各班发放作业布置统筹本,方便班主任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等等。
二、立足课堂,增实效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
深入研究小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序列。清晰准确的目标意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为改变教师平时教学目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现象,要求强化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意识,明确课标中各年段目标与总目标、各年段目标之间的关联,认真开展年段教学序列的研究,遵循学科特点和各年段学生的发展规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教学策略,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把好年段质量关。力求将训练目标、教学设计片段与语文实践设计三者结合,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训练的抓手,提升教学效益。
努力提升细读文本深度备课的能力。教师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备课,吃透教材。语文教学,失去研读教材的时间,就是在浪费和消耗自己的教育时间,放弃自己的成长。因此,要在精研文本上下功夫,从读者、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解读文本,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要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发掘新的意义,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到文化背景都努力做出独到的解读。在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下,学习压力下,孩子们的书包一天比一天沉,戴上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希望这里大家可以好好看看小学语文减负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工作总结
张明花
根据调查发现:导致学生负担重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课堂里没搞懂,就势必会加重回家作业的负担;课堂里该完成的作业没做,也会加重回家作业的负担。鉴于此,语文教研组常常开展 “生态课堂”的探讨,以 “促进文本与儿童的视界融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即努力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探索最有效的“轻负担高质量”语文教学。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探索中,老师们也摸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促使广大老师践行和开拓,使孩子们真正减负,快乐学习,爱学语文。
一、学生课前预习“四读法”,老师集体教研备课
新课程倡导“读读悟悟”,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由此,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提出了课前预习“四读法”:一读“新词”、二读“句子”、三读“内容”、四读“课外拓展”。学生经过这“四读”后,就可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的时间就缩短了,课堂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而除了学生认真、系统地预习外,语文老师们在上课之前都先进行整个教研组备课,群策群力一起讨论研究后可以化繁为简,将不必要的课堂教学内容删去,这样课堂教学就不存在繁琐、空洞、沉闷。老师上课不需要面面俱到,那些喊“累”、“负担重”的老师往往是被自己空洞无味的内容教学所累,真正有效的教学反而会激发老师们的兴致和动力。
二、课堂教学做到四个“3”、两个“10”、一个“18”,和内容分析说再见
老师们要果断地和阅读教学中的内容分析说再见,减少不必要的内容性问题,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做到四个“3”、两个“10”、一个“18”。
四个“3”即学生在课堂上要临摹3遍生字,朗读3遍课文,老师在每个学期8篇作文中选3篇亲自体验写作,还要选3篇作文点、划、圈、注。其中,老师们要强调学生写字训练、教师书写指导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朗读要做到通读、注读、勤读,大作文教师要亲自练笔积极体验,教师只有亲身体会并且自身底蕴深了,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
两个“10”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课文朗读累计时间和书面动笔时间都要达到10分钟,剩下20分钟课堂时间老师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开展课堂活动、阅读等,可自由支配。 一个“18”即一节课要有18个以上学生能独立表现,并尽可能减少优生的表现机会,让差生多表现。
三、让学生对“作文”不头疼,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材中《我们的奇思妙想》口语交际课和习作的安排彰显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习作练习。这类作文是少年儿童把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加以具体化的思维过程。习作可选择的素材很广,但学生在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而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又容易犯胡思乱想和神化的毛病。备课组的老师在上课之前想到:正好,很多孩子都去过医院就诊。孩子们最害怕的就是打针吃药。每一次生病都是他们痛苦又印象极深的经历。写孩子们有体会的事,写孩子们有话可说的事,儿童医院一定是他们绕不开的话题了。于是,《我的奇思妙想》作文指导课的内容定位《我设计的超级儿童医院》,结果同学们用手中的纸笔发明了声音控制的药瓶盖,能自动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植物,测体温的扫描仪,称体重的滑滑梯,能边玩边检查心肺功能的碰碰车,能溶解再造型的关节修补器??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儿童医院。《我的“院”望》、《二十年后的儿童医院》、《畅游儿童医院》、《未来的儿童医院》、《医院 ≠ 打针吃药》、《快乐医院》《儿童医院?游乐园!》??当边老师阅读这些作文时,不禁对学生深刻的体会,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表达愿望心生赞叹。
老师们要立足教材,寻找课文中的练笔点,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写作文不但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反而成了一种快乐。
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图书漂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老师要对学生要进行分层指导,尤其要关注后1/3学生,无论在课堂作业布置、指导还是在作文写作指导上都要为学生多搭几层楼梯、浮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精神压力小了,学习负担才能从根本上减轻。
除了教材学习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图书漂流”这种形式由来已久,很多学校都曾经开展过但都不了了之了,其实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还是在于是否能有效、持续地开展。 据悉,针对课堂作业问题,老师们可以在一节课里安排8-10分钟的书面作业时间,以保证课堂作业的落实和反馈、订正。同时,也敦促教师重视课内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保证使课外作业负担减下来。
;‘捌’ 语文课堂要怎样提质减负
语文课堂要怎样提质减负
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我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在上第七册课文《小镇的早晨》时,课前我请孩子们各自画一幅小镇早晨的美景图。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呈现他们脑海中的小镇。不少同学都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镇。当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所画的画时,惊喜地发现在绘图的过程中,大家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学在画上画了街道和摊位,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他告诉我们他所画的是热闹的小镇,结合他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看到的场景,他的图中许多人们在街上买卖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他的画和介绍,让我们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不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景象。这堂课在同学们自己介绍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这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个体发生的探究意愿。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拉近了课本和生活间的距离。因此,课堂上,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在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在课内、课外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显露出强烈的表演欲。于是,我们就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请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表演了出来。那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笑声不断。课前孩子们忙着写剧本,选角色,安排场景道具,忙活着却又快乐着。最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种版本的,经过改编后的《笋芽儿》,有各自的特色却又不脱离课本。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能力。其次是实施差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玖’ 语文减负工作总结
语文减负工作总结范文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那么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减负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减负”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我们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减负的同时要提质,要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学习总要有一定的负载。负载过轻,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负载过重,会破坏和扭曲学生的发展,而且学习就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之的“负担”。
减负提质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减负提质呢?我认为减负提质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与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提质”,这才是真正的减负提质!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提质呢?
语文教学如何“减负提质”曾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
1、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
2、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
3、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提质的教学。
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观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提质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文的把握要成竹在心,学生的作业教师课前一定要完成,便于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老师们认识到:首宽坦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每堂课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空间,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保证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此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去探索教改前沿,总结有益的教学方法,变教学生内容为教学生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而且能把所学知识自如应用。
一堂好课的标准通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敬巧启,重点、难点、关键更是要讲透、讲“化”、做到细致入微;一堂课结束前教师通常还要把所讲内容梳理一遍,作个小结,以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总之,一堂好课就是要尽量使学生不费什么力气就能便捷地掌握所教知识,尽量不给学生留下什么疑难问题,做到当堂“消化”。这样的教学就如同教师把食物替学生嚼烂后再喂给学生一样,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咀嚼”过多地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咀嚼”。其实,教师从教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咀嚼”与学生从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咀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个过程,而是有区别的两个过程。这就是“教内容”与“教方法”的区别,让学生学会自己“咀嚼”食物,将能令他们真正爱上“咀嚼”,爱上学习。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亮如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清醒地认识到“减负”不是“减质”。
“减负”不能“减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学能力和耐挫能力,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教育孩子的任务并没有减,这就意味着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掌握知识,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真正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根据调查发现:导致学生负担重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课堂里没搞懂,就势必会加重回家作业的负担;课堂里该完成的作业没做,也会加重回家作业的负担。鉴于此,语文教研组常常开展如何提高教学课堂效果的探讨,以 “促进文本与儿童的视界融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即努力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探索最有效的“轻负担高质量”语文教学。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探索中,老师们也摸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促使广大老师践行和开拓,使孩子们真正减负,快乐学习,爱学语文。
一、学生课前预习指导
新课程倡导“读读悟悟”,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由此,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提出了课前预习“四读法”:一读“新词”、二读“句子”、三读“内容”、四读“课外拓展”。学生经过这“四读”后,就可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的时间就缩短了。
二、课堂教学做到四个“3”、两个“10”、一个“18”,和内容分析说再见
老师们要果断地和阅读教学中的内容分析说再见,减少不必要的内容性问题,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做到四个“3”、两个“10”、一个“18”。
四个“3”即学生在课堂上要临摹3遍生字,朗读3遍课文,老师在每个学期8篇作文中选3篇亲自体验写作,还要选3篇作文点、划、圈、注。其中,老师们要强调学生写字训练、教师书写指导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朗读要做到通读、注读、勤读,大作文教师要亲自练笔积极体验,教师只有亲身体会并且自身底蕴深了,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
两个“10”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课文朗读累计时间和书面动笔时间都要达到10分钟,剩下20分钟课堂时间老师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开展课堂活动、阅读等,可自由支配。 一个“18”即一节课要有18个以上学生能独立表现,并尽可能减少优生的表现机会,让差生多表现。
三、让学生对“作文”不头疼,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材中《我们的奇思妙想》口语交际课和习作的安排彰显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习作练习。老师们要立足教材,寻找课文中的练笔点,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写作文不但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反而成了一种快乐。
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老师要对学生要进行分层指导,尤其要关注后1/3学生,无论在课堂作业布置、指导还是在作文写作指导上都要为学生多搭几层楼梯、浮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精神压力小了,学习负担才能从根本上减轻。
除了教材学习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有没 针对课堂作业问题,老师们可以在一节课里安排8-10分钟的书面作业时间,以保证课堂作业的落实和反馈、订正。同时,也敦促教师重视课内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保证使课外作业负担减下来。
为减轻本校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坚持贯彻镇中心小学要求实施的“高效课堂”,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依据学期初制定的减负工作计划,认真执行、严格督促, 以加强校本研修和教研教改交流, 改变家长教育观念等途径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成立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彻底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校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特别成立了学校减负领导小组。减负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班主任构成。在减负工作中,减负领导小组积极向广大教师和家长进行减负宣传,组织大家学习减负教学方法,提供减负工作方法,协调减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二、切实转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
以前应试教育形成的固有呆板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着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切实转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不是口号,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教学难题。学校减负领导小组组织了广大教师进行讨论,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不可能在行动上贯彻执行,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就必然出现题海战、课业负担重等现象。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文件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认识到减负的重大意义,努力使学生“减负”。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减轻学习包袱,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学习生活为目的,使学生体味到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大知识面,使学习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工作一丝不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
三、规范学生作业量,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类型,形成本校卓有成效的减负工作特色。
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其重要一点原因就是重复性的作业,或对学生学习知识起不到相应的巩固作用和提高作用的边缘作业,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能使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显着的提高,还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为了避免因为大量作业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我校减负小组主要从规范学生作业着手,大力推进减负工作,认真执行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对学生减负工作的各项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大幅提高。我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度,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做到少而精。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举一反三。注意突出基础知识,并点明学习重难点,注意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课外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教研组坚持每3周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给予相应的得分,得分纳入学期末教师综合测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解决问题,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四、坚决抵制让学生购买各种教辅资料
大量的教学辅导资料出现在学生的书包里,学生盲目进行知识堆砌,对知识死记硬背,不会灵活使用,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后,不仅未能得以提高,反而深受其害。我校减负领导小组要求教师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积极提倡作业要精练、高效。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参与任何商业买卖教辅资料的活动。给孩子们一个单纯美丽的学习环境。
五、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 体落实到有关教师。
2、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
化管理考核之中,对严重违规的教师追究相关的责任。
3、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每月定期深入学生及家长之中, 调查对减负工作成效的意见及具体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 进行整改。 4、建立“减负”举报电话。
5、利用班会和其它学校集会时间,细致宣传减负的重要作用。
6、杜绝对学生进行优差生评比,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积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最新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经过本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本校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专业素质更强,理论水平更高,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实际更加紧密。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们愉快乐观、互帮互助,学生课外作业少而精,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创造力显着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成绩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必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高效课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