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七篇课文全文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迹梁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渣胡,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你叽叽喳喳的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姿谨,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的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 七年级语文 教学质量的好坏。那么教材目录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猜尺为大家整编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感谢欣赏。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 自我介绍 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 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写作--写童年的 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 写作--改写《木兰诗》
穗码高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附录一:名着引读(一) 附录二:汉字的形体 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课文知识重点
一、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壁”。
2.乐府:古代一种诗体。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汗(kâ hán ) 鞍鞯(jiün) 辔头(pâi) 燕山(yün) ......
戎机(rïnɡ) 朔气(shuî) 金柝(tuî) 着我旧时裳(zhuï) 阿姊(zǐ) .....
三、理解默写
1.《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模前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 句子 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木兰诗》中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揣摩木兰希望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生活?
12.《木兰诗》中概括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 成语 “扑朔迷离”的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成语
“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五、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粘贴。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3.着我旧时裳: “着”通“着”,穿。
六、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爷: 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双兔傍地走。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 古义:只,副词 今义:转折连词
4.出郭相扶将。 郭: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5.赏赐百千强。 强: 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七、一词多义
市 东市买鞍马。(集市,市场) 帖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 ..
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
户 木兰当户织(门) 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
当户理红妆(窗)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
策 策勋十二转。(登记) 为 愿为市鞍马(替) ..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
执策而临之(马鞭)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 .
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 (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问女何所思? (倒装句。“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译: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九、指出一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夸张)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借代)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偶)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3.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4. 七年级上语文课文目录
5.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名着
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磨隐大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携磨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1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篇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白话文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白话文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话文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白话文学的匠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春》《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白话文学,典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学习
关于写景:
1.播放《春》朗诵视频,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2.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春”的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地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春──喜爱)
【设计意图】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领悟力。
(三)内容探究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实验的目的,怎么抒情、怎么叙事、怎么创作,核心是创造一个现代的中国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方式、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细细揣摩,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情景交融的递进式结构。
2.体会并学习精美的语言表达。
(1)精读课文,在文中描写的几幅春之图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引导学生。)
讨论后以“春花图”的选材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时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是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朱自清
(2)“春花图”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3)讨论:在“春花图”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观察体现在哪些景物、哪些词语中?
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
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
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精读春风图,讨论后以春风图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要充分调动人的一切感觉,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给我们恰切运用修辞,调动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
“母亲的手、鸟儿、繁花嫩叶、清风流水、牧童短笛”一系列清新婉约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兴、卖弄”歌喉的岂止是小小的鸟儿,还有可爱的人儿,还有整个绚烂的春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气息有温度,让人感受春风的神韵,画面美妙动人,秀雅温婉,意境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这样的描写叫人怎能不爱春风,陷入浓浓的春色中,又怎能不爱上如此细腻婉丽的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
【设计意图】学习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运用通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会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欣赏、热爱甚至陶醉。
(四)作品风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要一颗温柔的心灵。同时需要优美典雅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获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钻”“逼”,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青”直送眼前的特点。
3.有层次的描写景物,运用动静交错、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写景。
一幅春花图从树上写到地上、从实景写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拓展阅读
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马湖》,进一步揣摩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从推荐阅读篇目《冬天》《白马湖》《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优美语言抄写下来,并从用词、修辞、诗画意境、真情实感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200字)
2.观看纪录片《大师──朱自清》。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参考书目:李广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杨振声《朱自清研究资料》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
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一)
《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森粗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 句子 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 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
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二)
《论语》十二章
1.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不亦君子乎:指道迅春丛德上有修养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1)学而亩樱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4)人不堪其忧: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 爱好
(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0)于我如浮云:对于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5)不舍昼夜:舍弃
(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2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0)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2.句子翻译
1.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人教版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 柳絮(xù) 差可拟(chā)(nǐ)
无奕(yì) 雪骤(zhòu) 道韫(yùn)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着的《 世说新语 》一文。
3.解释字词:
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
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 文章 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10.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给加点的字注音:与人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
1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约定) ⑵太丘舍去(离开) ⑶去后乃至 (才)(4)待君久不至(您,对对方的尊称 )⑸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⑹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 (拉)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元方入门不顾 ”。
1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 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
1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 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 故事 ?(请各举出两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 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ì) 学学半(xiào)
1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处,益处 ⑤ 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 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⑧ 是故 所以 ⑨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20.翻译下列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透。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能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1.本文节选自 《学记》 ,又名《小戴礼记》 , 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着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 教育 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着。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 成语 是 教学相长。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嘉肴比喻至道,运用了类比论证,是为了衬托至道的好处,也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2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 学习 经验 ,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 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三)
综合性学习篇
一、这就是我:(活动形式)1 自我介绍 ;2自我推荐;3模拟 面试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己。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 语文学习 活学活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让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1、确定组织全班同学参加“自我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2、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自我介绍”活动。3、请班主任老师(或语文老师)点评活动效果。
二、漫游语文世界:(活动形式)1调查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现状;2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如: 对联 集锦、店名集锦、 广告 集锦、错别字举隅等);3组织讨论“怎样学语文”活动
活动资料: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 标语 )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了解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现状。2、在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过程中培养大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让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1、分组分工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活动。2、各组将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的资料整理编辑成册。3、在班级展示整理成册的活动资料,请同学们代表汇报活动情况与交流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 总结 此次活动。
三、感受自然:(活动形式)1组织一次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郊游活动;2组织一次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活动;3组织交流喜欢的季节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自然,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然。2、培养、提高同学们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3、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活动步骤:1、确定好走进自然开展郊游的时间与地点并做好分工。2、组织好观察自然事物的郊游活动,并整理好观察的成果。3、在全班展示观察自然的成果,交流郊游的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总结此次活动。
四、探索月球奥秘(活动形式)1、月球奥秘知多少;2、观察月亮运行;3、收集丰富多彩的月亮 文化 。
活动资料:
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 传说 :中国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
传说和 神话故事 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
2、关于月亮的诗歌: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⑤ 新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有哪些
人教版初一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 散步
第2课 秋天的怀念
第3课 羚羊木雕
第4课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荷叶 母亲》
第5课 《世说新语》两则
第二单元
第6课 我的老师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第8课 我的早年生活
第9课 王几何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
第11课 春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第13课 风雨
第14课 秋天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第四单元
第16课 紫藤萝瀑布
第17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18课 短文两篇
第19课 在山的那边
第20课 虽有嘉肴
第五单元
第21课 化石吟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
第23课 绿色蝈蝈
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七年级语文教材承载着人类精神财富,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体现与反映、语文教师及学生的教与学的凭借,那目录是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第一单元
1春 (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 (老舍)
3* 雨的四季 (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6散步 (莫怀戚)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 母亲 (冰心)
8《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咏雪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11* 窃读记 (林海音)
12《论语》十二章 (孔子)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着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第四单元
13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4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6诫子书 (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五单元
17猫 (郑振铎)
18鸟 (梁实秋)
19* 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20狼 (蒲松龄)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单元
21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22诗二首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太阳船 (吴望尧)
23* 女娲造人 (袁珂)
24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
蚊子和狮子 (伊索)
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 (《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名着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吴承恩)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 (刘禹锡)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潼关 (谭嗣同)
替换课文
蝉 (小思)
贝壳 (席慕容)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夏感 (梁衡)
我的老师 (魏巍)
我的早年生活 (温斯顿·丘吉尔)
王几何 (马及时)
风雨 (贾平凹)
虽有嘉肴 (《礼记》)
注:阅读课文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
1、 《次北固山下》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 茫茫江水, 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 “平” “阔” “正” “悬” 四字准确生动, “阔” 是“ 平” 的结果, 只有江水涌涨, 江面才变得宽阔, “正” 即包含“和风” 又包含“顺水” 的意思, 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 水波浩荡、 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 一轮红日涌出江面, 虽已是残冬, 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 和“入” 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 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 而且富于生活哲理: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 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 表现出一种积极、 乐观、 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 想到新年即将来临, 而今身处异地他乡, 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全诗写景生动传神, 意境开阔, 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 抒发了诗人在西湖 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 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 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 “云脚低” 写远望白云朵朵, 似与湖水相接, 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 燕是春的使者, 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 “早” “新” 两字用的妙: 是诗句的诗眼, 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 五颜六色、 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 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 以至于流连忘返。全诗写景层次分明、 由远到近、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 表达 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 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 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 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 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 绿树、 青山环绕, 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 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 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 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简洁、 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 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 前四句写入古寺, 见高林, 踏曲径, 进禅房。 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诗中虚写万籁俱寂, 实写心灵感悟; 虚写钟磬之音, 实写心灵震撼。 借虚写实, 深邃绵远, 意境高深, 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 融情于景, 借景抒 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 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 豪放的性格。首句以景兴起, 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 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 布谷鸟啼声凄婉” 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 接着转入叙事, 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 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后两句用拟人手法, 希望借助明月, 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 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全诗想象丰富奇特, 感情真挚。
6、《泊秦淮》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 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 想到南 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 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 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 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语言凝练、 含蓄。 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 两个“笼” 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 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君问归期” 是写亲人思念诗人, “未有期” 是诗人的 回答。 第二句交待“未有期” 的原因: 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 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 一问一答中, 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 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 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全诗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含蓄深沉, 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全诗以“相思” 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内容丰富, 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 ,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 “莫言” 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 耐人寻味。 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 “赚” 字幽默风趣, 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 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 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 “一放一拦” 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 惊诧、厌烦、 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 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 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⑦ 7年级上册语文书目录
七年级语文 教材是师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那你知道目录有哪些吗?我整理了关于7年级上册语文书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7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_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_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 自我介绍 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_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_“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_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_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 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 14、_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 16、_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写作--写童年的 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_基因畅想(漆孝诗) 20、_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_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_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 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_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_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附录一:名着引读(一) 附录二:汉字的形体 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七年级 语文知识 点
竹林深处人家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山麓l :山脚。麓,山脚。
饼饵 r:糕饼一类的食物。
竹坞:指四周长满竹子的地方。
山岚l n:山林中的云雾。岚,山里的雾气。
匾箪d n:盛东西的扁形竹器。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
髹xi :用漆涂饰器物。
箬ru :这里指笋衣。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一九一六年七月出生,广东台山人。一九三六年 毕业 于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放弃美术创作实践,集中美术业务工作,同进进行写作。曾经写过中、短篇小说,不久放弃这种文体,几乎全部集中 散文 创作。着作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和《 清明 小简》等十多种。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文章 重点写出山村人家,写竹林丰收的喜悦。文章通过不同的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不仅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也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竹乡及生活在那里的勤劳朴实的村民的一往情深。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十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缘起。由吃扁尖笋引起对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
第二部分(2~5),写“竹林深处”。这一部分又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扁尖笋、碧螺春谈起,略点江南竹乡风味。
第二层,转入正题,先总写竹乡的竹海。
第三层,由石子路深入竹海,才知其中既深密又曲折。
第四层,登竹坞居高临下,俯瞰竹海。借画家和护林员的议论,点出竹材竹笋丰收。
第三部分(6~9),写“竹林深处人家”。这一部分也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怀疑宁静的竹海没有人家,后来发现竹林深处的炊烟,引人下文。
第二层,随着炊烟,向竹林深处进发,渐渐展开一幅竹林深处村落图。
第三层,竹乡人家,不仅房屋门窗用竹构造,而且家具器皿都用竹造。事实上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一再映带盐笋干、碧螺春,描写竹乡生活的乡土气息。
第四层,临别用听见拾竹女孩子的笑声,再点竹和竹笋的丰收。
第四部分(10),结尾。回应首段,寄寓对竹乡的眷念。
三、重难点导析
⑴竹乡,满世界都是竹子,为了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作者先从三个观景点去描写竹林第三段主要写远处所见,第四段主要写深入竹林所见,第五段主要写登临竹坞所见。接着作者移步换景,由看到炊烟而带领我们进入竹林深处人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竹房子、竹板凳、竹门、竹窗、竹椅、竹床、竹碗橱、竹摇篮,接山泉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也是竹箬做的。在这竹的世界里,吃、喝更是带有竹的气息,从而让我们对竹乡的竹有了一个立体印象。
⑵文章主要是写景,同时写了竹乡人家丰收时的喜悦。写竹子,从色彩、声音、气味等多方面描绘,那种和谐与情调,反映了作者细腻深刻的感受。茂盛的竹林、护林员“满意的笑”、拾竹箬女孩子们的欢笑,反映了竹子给竹乡人家带来的欢乐,抒发了作者对竹乡的热爱之情。
【类文品读】
草地随想
我躺在草地上。
我躺在春日的阳光里。阳光如一双轻柔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我的手,我的露在空气中的肌肤。轻轻的风吻着我,带着花香,带着鸟鸣,甜蜜地亲吻我的面颊。睁开眼,看到一片蔚蓝蔚蓝清澈如水的天空,几朵懒散的云儿在天的尽头飘浮着,阵阵的青草香随着徐徐的春风飘洒到我的身上,飘进我的每一个毛孔里,如淋浴般,舒服极了。
慢慢地,我觉得自己已是一片草了,我身体里似乎伸出了细细的根须,从身下的土地钻进去,扎进去。而我的躯体已不复存在,我已融入那方绿色的天地。不知怎么地便想到了盘古与夸父,他们倒下时也一样懒散而安详吗?而我的身躯也能如他们一般,化作高山大江,化作森林原野吗?他们是何等的幸福,与这世界化作一体,永不枯朽,生生不息。他们摆脱了喧嚣的凡尘,融入了静谧的自然。
于是又想到了那个力大无穷的古希腊巨人安泰。他是大地的儿子,只要紧贴着母亲的身体,便有使不完的神勇,但他却不能摆脱人世间的纷扰,终于在一场决斗中丧了命。假如他也像盘古或夸父,远离尘世的纠纷,与大地融为一体,他也将不朽,也将永生。
有了人的世界,也就有了人的生活。有人说生活是网,千丝万缕斩不断的纠葛,东冲西突闯不破的罗网,人处其间,渺小而又可怜,劳碌奔波,一生疲惫。又有人说,生活是梦,一辈子历经折磨,到头来却只孓然一身,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又是何等的无可奈何,只能喟叹人生如梦,好景难长。
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对,人生应该是一阵风,是一片云,轻轻爽地拂过,悠哉悠哉地飘来,风清云淡,一生无悔,这便足矣。生命本属于自然,最终又回到自然,这就是它最好的归宿。
放眼望去,天边残阳如血,点燃了飘移的云,也映红了大地。渐渐地,天色暗了,所有的一切和太阳一起消失在天的尽头。耳边便只剩下了树叶的轻唱和晚风的低吟。
我躺在草地上静静地。
1.第2段中“抚摸着”的表达作用是 ,“亲吻”的表达效果是 。
2.第3段中“何等”是 的意思,“静谧”的 反义词 是 。
3.第6段中“这些”和“它”分别指什么?
“这些”:
“它”:
4.第8段是个特殊句序的 句子 ,请把它改写成常规句序的句子,并 说说 原句的好处。
5.对文中一些句子使用的修辞 方法 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人生应该是一阵风”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B.“耳边便只剩下了树叶的轻唱和晚风的低吟”用的拟人的修辞方法。
C.“一片蔚蓝蔚蓝清澈如水的天空”、“几朵懒散的云儿在天的尽头飘浮着”用的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D.“千丝万缕斩不断的纠葛,东冲西突闯不破的罗网”、“轻轻爽爽地拂过,悠哉悠哉地飘来”用的都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6.简要回答作者躺在草地上想的内容。
7.写出学过的描写草的诗文三句并写出作者、出处。
参考答案:
1.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阳光照着我时的惬意心情;用拟人手法写出春风拂面的轻柔,给人的快乐,使语言更富人情味。
2.多么;喧嚣
3.上节中有人说生活是网,又有人说生活是梦;生命
4.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原句强调躺在草地上的情景,突出“静静地”。
5.C
6.①自已是一片草②古希腊巨人安泰③人的生活(生活是风,生活是梦,生活是风是云)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李商隐《晚晴》
7年级上册语文书目录相关文章:
1.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
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3.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目录
4.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名着
5. 七年级上语文课文目录
⑧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课文《春》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读着这篇《春》,我们如临春的世界。春,以其特有的隐语,开启了我们的希望之门;以其特有的柔性,为我们调好人生温和却不失靓丽的底色。
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容有哪些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内容有《羚羊木雕》、《世说新语》和《紫藤萝瀑布》等等。
1、七年级语文内容:七年级的语文内容主要是以小说、散文和古文为主。总体来说,需要背诵的古文资料不是很多,但是需要去背诵一些散文的片段。我们在之后的作文中,这些背诵的散文就发挥了作用。
2、七年级语文:在我们七年级的时候,语文教材还不算是太难。我们应该是才开始去深入的接触古文,古文的一些重点字和词汇都是需要我们去不断的积累。在七年级的时候,在语文中,古文算得上是最难的一种了。
简介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是什么
老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的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是怀戚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