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
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传统而又内涵深厚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 教学 方法 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
1.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课前准备工作分三方面,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应利用多种 教育 信息 渠道 备好课,钻研教材,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备出的课详略得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样,在上课中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其次,课前准备也要有学生的参与。现在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具有人文性、科学性,有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有的内容深涩,需要学生提前预习等。如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习作六,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不提前搜集资料,仅靠现有知识进行写作,写出的 文章 平白干涩,让人难以信服。
如果学生在课前找好资料,预习认真,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会有主动参与的欲望,而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更佳。再次,课前准备工作还包括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预备铃一响,教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提醒学生应该准备的学习用品,如上语文课,准备好语文书、笔、练习本、垫板等。
学习用品准备完毕,学生们端端正正坐好等候上课,这样,就可以避免看到上课铃已响,教室里还乱糟糟的,老师一说写字,"噼哩啪啦"的开关铅笔盒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教师省去维持纪律的时间,更致力于教学。
2.要"因文取法",更重要的是指导学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如:看图学文,可以采用以图导读、图文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口述图中内容,然后熟读课文相对应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 作文 能力。
同样,讲读一篇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从小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崔峦同志说过: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要以学生学习为重,但是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学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肯能使学生走弯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须的。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于课堂教学者的综合素质和方法。课文只是个例子,充其量只是个典型的例子。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和教育性特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例子,以小见大,是学生根据一篇小小的文章,学到大的知识。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在起到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放眼课外,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紧密结合。
比如在学习课文《离开南极,不带滴水片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所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中查找的有关资料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分别谈谈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的珍稀动物的处境,以及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强学生对语文这个科目的兴趣。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4.1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
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出色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他的主体地位。
4.2 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不同个体。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基础性及人文特征,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 想象力 等个性品质: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挖掘个性发展的渠道:要强化写作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班级授课制这个框架内,要有机地融会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间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在教学中,让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交往,教师与学习小组交往,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交往。
这种以活动形式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在分组活动时,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大小适宜,难度较大,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影响活动结果,又会打击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过于简单,容易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使得这样的活动失去意义而流于形式。
问题一般都接近于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让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目标。活动中教师也要时刻掌握学生合作探讨的发展动态,看准时机给予适当启发和点拨,坚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又能增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头。"趣味性"是语文课程活的灵魂。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语文趣味教学的形成环境,教师要以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来牵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包括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教师的独特语言,师生的平等对话等等,有了这样的前提,趣味性教育就水到渠成。
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充分挖掘趣味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
一、选择不同文本,增强阅读的兴趣
群文阅读要尊重 儿童 的阅读视角,选择儿童有阅读兴趣的文章应该成为群文组合外,还需要教师大量的去阅读,去寻找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对大量的文章筛选之后给学生去读。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决定于老师的教育理念、阅读视野以及品味。
然而,我以为教师一定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不同题材文本,来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 故事 、寓言、 散文 、童话、诗歌、小说、传记等,同时还要有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新闻报道、 说明书 、 广告 、通告等。
我们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课文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的文章自由度大大增加,我们应该努力保持选文的原貌,不随意删、换、改,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
例如以《寻找食物》为主题,以《湿圆虫怎样寻找食物》、《蚂蚁的路径》、《做个蚯蚓 饲养 箱》三篇非连续文本开展教学,通过阅读,进行比较和归纳,增强阅读的兴趣,感受发现的快乐。
二、群文阅读要以学生为中心
群文阅读要以学生为中心,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自己的“备课”,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要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同时,老师要改变“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的模式,不再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不需要更深、更细、更透地去讲析文章了。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读物的性质,略读、浏览、跳读等不同阅读方式。
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问自己:学生能理解吗?学生会如何去思考并回答?有没有另外的可能?
三、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讨论
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 记忆力 :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让学生经历一个怀疑、讨论、接受的过程后,最终有所发现。
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最怕的是学生的观点一致,“异口同声”,相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有的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无法进行讨论教学,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群文阅读的课堂常使用的词汇是“聊一聊”“说来听听”。
在轻松的词语下面是教师对讨论的引导。所以,在群文阅读的课堂,要训练教师学会使用这样的一些课堂引导讨论的语言,如,“他的意见如此,有没有不同看法”“你有什么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吗”“你现在是否还坚持你的观点”。
为了让讨论更加深入,教师要改善提问,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四、联系群文,自主写作
阅读. 吸收多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范文 专业教学参考资料,开阔教学思路,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法,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对一类主题文章、一类写作方法有较深的认识,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多”,运用起来有范例,也会更熟练、更准确。
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英雄”群文教学接近尾声之处,我顺势激发学生:了解了英雄的 事迹 ,学习了英雄的品质,你对英雄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吧? 快速阅读 “颁奖词三则”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学着文章中表达的方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由于学生有先前阅读的基础,再加之对“英雄不同”的争论,如今心中早已是积蓄良多,此时练写,学生自然思如泉涌。学生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学习文中表达的方法,是学生习作练习绝佳的机会。
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创作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每位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写作充满信心,那作文教学就达到目的了。我是这样做的: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
1.我在班上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出色作文或一些同类的出色范文;学生听教师读了自己的作文,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请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台来放声朗读,让他们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3.小组合作,6人一组围成一圈,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外界的刺激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受到教师的表扬或能够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甚至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能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我是这样做的:活动课经常举行作文交流活动;建立作文园地,张贴出色作文;把学生的出色作文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
鼓励学生“写心中事”,也能激发写作信心。让学生平常怎么说,写作时就怎么写,只要把生活中细微小事写具体,通过文字把自己的所想所看所闻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激发写作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生学会积累
教师平时批改作文时,读着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生硬,言不达意,更有甚者通篇都是本地话。针对这一情况,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丰富作文的语言。
从游戏中积累素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尽情的游戏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灵性。此时,教师如果留意学生的游戏活动,并加以适当引导,就不难发现很多便是作文中非常出色的题材。例如,前段时间很多学生迷恋上了丢沙包。
他们精心制作自己的沙包,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美的沙包,从选材到缝补都很用心,玩丢沙包过程更是乐在其中,非常投入。我偶尔也跟着他们玩,却没有他们灵活,总是第一个被淘汰。可见其中学问还真不少,值得写。
于是我便布置学生写题为《我们玩丢沙包》的作文。果然,学生有话可说,而且不少学生写得很有趣味,把自己如何发现玩的技巧,其中隐含的道理等都娓娓道来。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一部渊博的“无字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学生有亲身经历的东西,往往能写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平时喜欢吃什么,在家里做哪些家务,喜欢玩什么,爱上了哪部动画片,身边有哪些民俗活动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成为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如布置《我学会了洗碗》《难忘的渡公河节》等。
从活动中积累素材。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学校,我根据各个时间段的节日、纪念日和学校特色等来设计活动。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既开阔了视野,又展示了自我。例如,在学雷锋月活动到来之际,我组织学生到五保户给老人洗衣服、做饭扫地,组织学生在校园种树。然后布置《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又如世界环保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捡垃圾,清理学校的死角,布置作文《我是环境小卫士》。
从书中积累材料。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 经验 以及精美的语言和纯熟的表达技巧。将书籍中的 好词好句 摘录下来,每周两次,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材料就很丰富,文章的语言自然也就生动有味了。
三、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实际生活,来源于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只有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写作文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接受材料为发现材料呢?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学生写作之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
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例如作文习作《一次有意义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
善于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例如在初学人物“ 素描 ”时,我找了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当模特儿,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这位学生的外貌、衣着、神情的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学会了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写作时就会井然有序。
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教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比如我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美景,看蜜蜂、蝴蝶等可爱的小动物甜蜜的生活,把这些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写出来。
农忙节我带领学生去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如割麦、插秧等,使他们感受劳动场面的博大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重视作文评改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对评改作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评改作文应采取两种方式:①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
教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②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龄人之间,学生无拘?o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交互评改能让学生相互启发,也能互相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二)教师方面
以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随意性大,不够客观公正,教师给学生的 作文评语 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
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的批改,尤其对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更要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词、句段、篇及标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批改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片段,写出眉批、段批和总批,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应怎样努力,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如一位学生在写春天的景色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在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个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用得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
对于差生,我会及时地发现表扬其作文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会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凡是学生作文有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大赞赏。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为什么学生有时可能有满肚子话要说,但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写?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资料少,词汇量积累不够,书面表达不清楚,生活经验缺乏。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用书中的多元化资料来补充学生的各种不足。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认识,丰富学生词汇,还可以学习写作方法,不仅如此,阅读材料还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广博基础上的。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有多么重要。
例如学生描写雪景,从一开始的"满眼都是白色,很美丽",到"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户外那粘满霜雪的柳树上尽是树挂,像是一根根银条悬挂在树上,格外壮观",再到"雪终于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走来了,步履是那样的轻盈、舒缓,悄悄然从遥远的天际飘落,片片光洁如絮的雪花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落在袒露着胸膛的大地上。
它为大地 编织 了厚厚的洁白的羽绒衣".这些习作上的进步都与阅读分不开。书中的语言,书中的写作顺序,书中的写作方法都是孩子模仿的蓝本。
我们要启发孩子探究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的情感路线,作者的语言特点,至于摘抄好词好句,写 读书笔记 的功夫更要下足,时间长了,写作的功夫就会水到渠成。所以,我们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二、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
为什么学生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媳妇不能做无米之炊。学生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原本就没有多少素材,而他们又对丰富的生活熟视无睹,不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或事,因为他们没有兴趣,感兴趣的又不是老师让写的。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给孩子创作写作的舞台。教师要给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引导学生带问题,有目的的去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培养其敏锐观察力,逐渐学会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所以组建文学社,成立记者团,办学生本身的校报,弄个本身的作文选刊很有鼓动性,学生也有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灵感。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部电影,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看后和孩子谈谈体会和感受;与学生做游戏,搞比赛,可以和学生讨论怎样活动,结束后 反思 本身在游戏中的失误与心得……先参与,再观察,然后再作文,让学生知道"噢,这样写就行呀!"
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事物,认识社会。学生了解的东西越多,他观察事物的兴趣越浓,积累的素材越多。不要三分颜料开染店,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记者眼,丰富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学生头脑里有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够谈得到选择材料,写好作文。
三、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写下的着名诗句,此句由于在遣词炼字方面有独到之处,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可见,一篇成功的文章是离不开修改的。我们以前都是教师改作文,成摞的作业,夜以继日地从字词句标点到篇章结构,不厌其烦的批改。
效果呢?学生看完分数就束之高阁。我们做过小学生,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作文批改再细,学生也是不大仔细看的,因为那是老师想的,是老师的话,深奥得很,并不是学生本身想的。
学生本身想的东西,本身表达的内容,哪里不周密,哪里表达得不完整,学生本身知道。老师只要指点一下,应当先考虑让学生本身去改,老师加以检查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修改,方法一定要讲究,问题大的让他本身读一读,问题小的相互评议一下,值得商榷的让他换一个词、 句子 、事件。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本身的作文一文不值。教师应该让孩子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好玉出于璞石。所以要让孩子做"玉工",对本身的作文璞石好好琢磨。
2. 小学语文怎么教主要教些什么
小学语文是个基础.我觉得在教学中分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教学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学叙事课文,教给它们什么是六要素;教学游记,教给他们写游记的顺序;教学写人的课文,教给他们怎么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内心,品格等. 第三阶段: 到了五六年级,就是一些综合性教学,主要是培养一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了. 我曾经听过语文的阅读教学课,觉得不实用,花架子多,一节课下了,不知道学生都学了写什么?所以还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叫给他们点有用的东西好. 教学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也许我的想法,不符合一节好课的要求,更不适合你的风格,但是,也非常希望能帮上你. 祝你工作顺利!
3.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写字练习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并强调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写字,将识字和写字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某一个字之后,可以有意地教学生如何写好该字,使其有目、有意识地练习写字。
二是坚持指导写字和培养习惯有机结合。对学生写字的姿势有所要求,要想写好字,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而且还要爱惜写字工具,维护环境卫生。
三是坚持提高写字技能技巧与审美教育、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即结合书写指导和书写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的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四是坚持课堂教学评价与评价写字教学有机结合。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基本笔画的训练,重在指导运笔。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基本笔画的训练应一丝不苟,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从而把每个基本笔画写得规范、顺利。
2.独体字的训练,重在定准主笔(即字的骨架)。大多独体字有一两个主要笔画,定准主笔,其笔画(即字的血肉)的位置也就容易摆布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字的主笔,如“木”字,它的主笔是“|”,如果“|”写歪了,那么“木”的重心也就不稳了,所以教学重点便是让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布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
3.偏旁部首的训练,重在揭示规律。偏旁部首大多是从独体字演变过来的,字的偏旁部首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和重心。
4.合体字的训练,重在把握部件比例。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把握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的合体字各部件的大致比例,使学生的书写比例恰当、穿插合理、揖让得法、匀称美观,引导学生给汉字分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定势的作用,会成为很自然的一种行为。因此,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没有辨别能力,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能力具备,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光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促进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1.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好比容器,被动地依赖教师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缺乏自己咀嚼体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教师不要马上告诉他们答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自己试一试,通过查找工具书,查阅旧知识等去想办法解决。如果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就要一步一步去耐心启发,在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让学生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从而他们就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加信心,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探讨解决。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共同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论、分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互相合作下解决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
做笔记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在说记笔记的必要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学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便于课后复习巩固。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比较学习呢?①要准备好笔记本。要有语文专门的单独笔记本,不能在一个本子里什么学科的笔记都有,这样查找起来费时费力,很混乱。还要准备不同颜色的笔,通过颜色的'区分笔记的重点内容和不同内容。②在课堂上记笔记做到:字迹清晰,笔记干净。教师在黑板写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记下来,不能什么都记,应记难点和重点。
在记的同时,要耳听、眼看、脑思考,这样才不会是机械记,能理解内容。要学会听记作业内容及要求,做到一字不落。对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先认真听,课下向教师和同学借笔记。③如果记的笔记笔迹零乱,那么课下还要进行整理,使其变得全面、有条理、系统化。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能锻炼自己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作业及 时改正的习惯
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只红笔和一个本子,将练习本和试卷上的错误及时地改正并收集起来。隔一段时间都拿出来看看,以此温故,避免以后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4.有条理的习惯
学生安排学习时间做好事先定好,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做哪方面的学习,以及要学习多长时间。学习用具要收拾齐全,书本在书包、书桌、抽屉的摆放要有次序等等。学习用品存放无规律,要用东西时,费力翻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作业书写要条理清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肯定不高。
5.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阁;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广播里可以播放儿歌、新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在课堂书本阅读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思维和开阔视野,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推荐优秀健康的课外读物,题材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如科普类、童话类、小说类、散文类、传记类,范围包括古今中外,像《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等。
由此看来,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用全新的理念去理解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将课本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有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收获。
4. 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学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差不多10年的经验,不敢说经验丰富,但是有些自己的教学感悟,趁着这个机会交流一下,具体如下:
一、先从小学语文的组成板块说起,为什么呢?因为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应该教,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语文教好,我是这么认为的。
1、阅读板块:这是一个基础的板块,也是最重要的板块,这里要分两个方面来论述一下:
①考试阅读:学生从4年级起,阅读丢分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有答题没有思路,答题不够规范,基本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因此,对于这部分阅读,我的观点是要做到四步法阅读:
第1步: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
第2步:学会区分题型,因为不同的题型,有着不一样的答题思路,这些题型有:细节题、概括题、作用题、含义题等。
第3步:掌握答题思路,知道什么题型之后,我们马上要知道这类题型有什么答题思路,例如: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这类题属于含义题,那么思路是本义与语境义。
第4步:答题公式:还是马上这道题,那么我们应该这么答:这个词语的本义是,在文中的意思是。
②课外阅读:小学阶段的时间比较充裕,同学们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次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还积累素材,为作文积累材料。
2、作文板块:
小学的作文,很多学生会出现流水账和凑字数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孩子无法把内容写得详细具体,描写方法掌握不好,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把基本的描写方法学好。
3、古诗文板块:
先谈谈古诗,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要求孩子背诵古诗,但是,在背的过程中,孩子只是快速的背诵,完全不知道诗词要表达的意思,甚至有的孩子连作者是谁和哪个朝代都记不牢,更不用说知道作者的生平事迹了,那么这样的效果就非常低了。
因此,对于古诗,我们不仅要背,更要知道意思,还要知道作者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
再接说说古文,古文不是小学的重点,要到5年级才开始说,那么怎么学呢?
我的实践方法是,让孩子先翻译,无论翻译得怎样,把内容先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接着再讲解,让孩子记住一些实词等。
二、教好语文的方法有哪些呢?
1、朗读法:朗读不仅可以使孩子对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入,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这里要强调重要的一点是,朗读要有感情。
2、背诵法:没有什么比背诵更重要的了,但是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地背诵。
3、写作法:只读不动笔肯定效果不佳,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动笔写与记,平时要多写日记、感悟等。
4、演讲法:演讲是最可以锻炼孩子,同时检测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更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以上观点,您同意吗?欢迎留言评论,同时关注小谢语文,如果您觉得好的话,请为我点赞,您的鼓励是我答题的动力。
5.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单元整体教学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6. 小学语文怎么教
小学语文这样教方法如下: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7. 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成功。以下分享小学语文常见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点是感性认识比较强,对理性内容比较模糊和抽象,对于认识能力还停在浅显的初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采用直观图象教学,运用图片、多媒体等资源,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活动教学法
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句子和日记,尽管学生还写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只能写一句或几句话,但通过写记练习,加强课堂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认识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三、 游戏教学法
不同年龄的学生认识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初入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在的直观性、形象,抽象性思维还较弱,容易被新疑的刺激物所吸引。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的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就必须教学中遵循客观规律,采取得当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有趣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乐的池,愉快的掌握知识要点,寓教于乐,乐中生智,真正达到润物无声,实现教学目的。
四、儿歌教学法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浅显韵味的儿歌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儿歌教学法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非常喜爱的事,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快乐地学,集中地学、全注地掌握,正好在教育家洛克说的“教育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掌握的知识要点,都变成一种诗、一种押韵的歌。”
正由于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容易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在教学中,紧抓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到课堂中,使其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茄正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
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6、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7、参观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仿败的教学方法。
8、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颤大悔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
老师要以学生为根本,在开展教学前根据学生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制定符合学生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进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要准确把握课程节奏,通过各种方法生动地讲解精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对他们以后学习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要保持和谐融洽,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对学生划分等级,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融入班集体大家庭。
教师要适当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开展互动教学
开展互动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充分思考学生的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通过辩论过程,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互动教学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开放的学习方式也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在互动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带来鲜活生命力。
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同时也要把握互动教学的尺度,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彻底自由的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三、重视学生情感发展
由于学校的学生不能经常回家,所以对学生情感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是学生的老师,课下要成为学生的'家长和朋友,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充分融入班集体大家庭,感受到家的温暖。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问题,发现情绪不好的学生要积极了解情况,采取各种措施认真开导,扮演好学生家长的角色。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注重学生情感,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情感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文的讲解的过程中抓住课文感人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让学生情感与课文故事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心情与感情发展,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教师要以课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重视阅读与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朗读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与认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课程是课文讲解与生字学习,教师要通过讲解课文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
课下要搜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知识面广度。
小学课文中的文章语境巧妙、语言运用精妙、思想表达深邃,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有些好文章甚至要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结构和感情产生新的理解和体会,还能够学习精妙的语句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精美课文,发掘学生朗诵能力,并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结构和感情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一些朗读比赛、朗诵会以及自导自演课本剧等活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文的难点处、困惑处和关键处给学生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意见。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各种质疑进行鼓励,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对错误看法有任何批评意见,否则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就算有质疑也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不敢表达出来。
教师要在课上针对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让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和同学讨论,和同学一起解决提出的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但无法解决时要及时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好与学生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语文的学习考的是不断的累积。在学校里,语文不仅是学生的重点,也是老师教学的考核点,一个好的 教学 方法 对老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_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以供大家学习。
↓↓↓点击获取“小学 语文知识 ”↓↓↓
★ 小学语文1-6年级知识点 ★
★ 小学语文中国文化常识 ★
★ 小学语文经典对子大全 ★
★ 小学语文词语分类大全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一、紧扣文本特色
着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 提示语 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 文章 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 语文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 经验 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 短语 、 句子 ,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 说说 ,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 成语 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 儿童 特性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 教育 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有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推荐:
一、创设情境,引趣激兴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 语文教材 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白鹭》,当白鹭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白鹭,闪闪发光的双眼,它洁白高贵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白鹭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导问,感悟文本
设计有效的导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导学提问,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1、抓题眼导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雷达?蝙蝠和雷达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小苗和大树的对话》、《长城和运河》、《水上飞机》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导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导问:“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文眼)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到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3、抓主要线索导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 故事 》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 自我评价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男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会说出“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 “作者太喜欢丹顶鹤了,他把丹顶鹤写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可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再如,教学《观潮》一课之前,可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而言之,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 总结 、探索,找出善于挖掘学生兴趣的课堂设计,那么这也是一个值得借鉴学习的好阅读教学法。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方法与学好语文十大习惯
★ 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老师的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备的方法技巧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要点
★ 小学语文课堂有哪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9. 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教材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文的模式上,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因为学生对威尼斯了解非常少。重难点突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措施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 总结 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一位老师正在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他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 说说 ,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 作文 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二、设计好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它是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出和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算好的提问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问题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上五年级《莫高窟》一课时,我问:“敦煌莫高窟为什么闻名于世?请你阅读课文,概括回答。”学生迅速行动起来,认真阅读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当然,问题的深浅度、阔窄度要视学生的年龄段和年级段设计。
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它能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从分考虑文本,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创造性设计教学,才能达到效益。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整节课教师只是“蜻蜓点水”地点拨,但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小手林立,“我来!让我来!”自信而请求老师的声音不断响起,由此可见,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知识,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了成功的喜悦感,这对于将来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三、优化有效讲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因此,在实践中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
此时,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 句子 、 文章 之意。讲授是最 经验 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机械盲目地讲授。
教师的讲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同讲授效果有密切关系。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授如虎添翼,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手把手教写汉字
研究写字教学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师的字写得不好,或者说她舍不得下功夫,没有弯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断定,班级中的孩子,书写一定不怎么好,至少不会又快又好。“放松”这种细微的技巧,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真的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的。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书写。教师今天教几个,明天教几个,一个星期,来一个轮回。当然,个别比你写得还好的,就不要去教了。一个学期,近20个轮回,绝大多数的孩子,书写都会大有进步。
二、一句句教读课文
不要老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赛读、合作读……你有没有发现,出彩的永远都是那几个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孩子。剩余的大多数,原地踏步,不断重复,二没有提升;少数几个,到了小学 毕业 ,六年时间,还不敢张嘴大声读书,别说正确流利有感情了。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带读课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当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懒惰,不肯出声音,可以让全班站起来,谁的声音响亮,可以先坐下。教师一边教,一遍拍那些读得好的同学的肩膀,示意他们坐下。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读,都在大声朗读,他们会模仿你的声调、你的气息、你的韵味、你的感觉……天长日久,他们就有了你朗读的状态,逐渐超越了你。坚持一年半载,我敢肯定,你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朗读的高手。
三、背诵 优美段落
不要把课堂肢解为无数细小的碎片,头绪繁多,做不出成绩。不要把背诵的任务全部放在课外。课堂上,要留出大块的时间,让孩子背诵。背诵一段话,真的不是三五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还是希望教师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顺了,带着孩子们理清线索,列一张 思维导图 ,按图索骥,学生就能很快背诵下来。 记忆力 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记忆力,是需要打磨的。长时间不训练,就像刀生锈了,也就报废了。当然,最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挑战老师,学生会更有兴趣。
四、经常听写生字词
生字词的听写,至少每天2次,家里一次,学校一次。当然,每次听写的数量,可以适当少一点,八个、十个都可以,复习的时候,可以更多一点。最好能有所选择,挑选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听写。要经常抽错别字多的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听写后,立即改错,哪怕接下来进行课文内容教学。改正错别字,比 其它 事情重要得多。会就是会,不会就多写几遍,甚至造个句。一个经常写错别字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好么?
3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学中也很常用。朗读分为齐读和自由读两种,齐读使用的情况有下列三种:
①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的时候,如刚上课时朗读一下课本标题或上节课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②让学生对新内容适应时,这主要在预习过后,齐读可以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读错的字词等。
③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时候,这主要是用在分组练习上,可以让全班都参与其中。自由读主要运用在需要学生有自我感悟,自我理解的时候,特别是在教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老师在课堂上点学生单个起来回答问题的情况,除了这,还有快读,慢读,高声读,默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我看来,朗读的作用就是认识字词,加深印象。听只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并不代表动了脑筋,只有读出来,才代表真正吸收了,而读又是为写作铺垫的,所以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背诵法。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书上总是画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背”字,我所见习的两个班级一样,也是基本上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背诵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但是背诵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古诗词要背,课文也要背。背准了才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背诵古诗词上,好多同学能将一首诗歌脱口而出,但是其中的意思一句也不懂,也许是明白其中的大意,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许是根本就不明白,只是老师要求背就背了,我希望是前种情况,但不管怎么说,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默写在小学课堂上一般都是在听写的前提下进行的,能读,能背不代表能写,从读到背再到写才完成了记忆的整个过程,默写是有一定难度的,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但它又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出现,小学老师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在这一问一答中就产生了对话,谈话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在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上的四个例子就说明了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谈话法的四种情况。
1. 开发学生 想象力 的谈话,通常就是老师根据新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联想。如例1中,学生就可以由金子而想开去,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这种谈话法适合在 课前预习 的时候使用。
2.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谈话,老师在这种谈话中起的只是一个衔接作用将原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起来,就像例2中,古诗词是以前背过的,而现在提起又有了新的含义。这种方法还特别适用在记生字词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讲解课文时一般都采取这种谈话法。
3. 带有总结性质的谈话法,一般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问你学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达到总结和全面复习的目的。如例3中,对那一句话的理解其实就是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这种谈话法主要运用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4. 复习过程中的谈话。这主要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并不常用。小学生的想象太丰富,讨论就会跑题,课堂一下就会变得吵闹起来,要再回到原来的课学气氛就得花一些时间。但是,我还是很提倡这种教学方法,同龄人有同龄人的沟通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学习远比向老师学习要有效果的多。在林老师的课堂上,一位同学用越来越 造句 时说,我越来越大了,妈妈越来越小了。林老师要求学生讨论,这个句子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有同学说是我越来越大,看起来妈妈越来越小了,有同学说是我越来越大,妈妈越来越老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后一种说法好。通过这个讨论我相信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明白了“越来越……越来越……“的用法,还有一次是谈理想的时候,老师也请同学们互相谈谈自己的理想。当一位同学说他的理想是当黑社会老大时,其他几个听到的学生都笑,他自己也笑,还叫来了老师。可见在学生的心中对错的分界线还是很明显的,而也只有在同龄人面前,他才敢说出这个大胆的想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同时也需要老师在讨论后作一个全面的总结,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虽然我很提倡这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中还是建议少用这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中头练习和书面练习两种。不过练习主要还是在课外,而老师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就是批改作业。这次见习我也批改了一些作业,我发现我所见习的那个班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拼音问题,在我一次改字词的作业中,很少有同学拼音是全对的,甚至竟然出现了有同学汉字书写全对,可是却一个拼音都不会,所有的拼音他都只写了一个字母J的情况。我也给我的指导老师提了建议,希望她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还有幸在课堂上观摩了一次书法练习。在练习开始时,老师讲了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醒与纠正错误的姿势。练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大力提倡这种教学方法。
七、考试法。
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自学法主要是老师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不总在,课堂也不总在,我认为自学法才是小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老师应着力培养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只有在小学初步学会了要学什么,如何学习,才能有以后初、高中好的 学习态度 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
看似在要求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在这问题中就告诉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多方法,一般一个老师的这些方法都是固定的,经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再拿到一篇课文时,就懂得了从哪些方面,怎样去学习了。老师也可以传授一些系统化的方法来加以引导。
4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呼唤,是新课程的生长点。 教育 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生活的快乐,让课堂教学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 生活知识 与书本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动要求做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 语文学习 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语文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挂图、 简笔画 、音乐、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来教学,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象、创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使语文教学方式新异,课堂效率高。
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 儿童 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三、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培养能力
苏联的教育学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的“开凿隧道”这小节时,我改变以往的讲读习惯,设计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这段文字交代了詹天佑怎样开凿隧道的情形,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按你自己的理解,试一试画出这两个遂道凿进法的示意图,看谁画得和文中说的一个样,并想一想这一开凿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老师交代完毕学生兴趣倍增。这种学法的指导,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还应引导学生把好的 学习方法 同勤奋刻苦结合起来。对于学习而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拿到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能否获得宝库里面的真理,还要靠求知者不断地探索奋斗,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马克思曾教导我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可见,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必须还要加上“勤奋刻苦”这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药。
鲁迅先生在讲到自己的成功时曾说:我哪里是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古往今来,类似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伟大人物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们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持之以恒。一分汗水,才能有一份喜悦;一分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课。
四、及时鼓励、合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他们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师的表扬的孩子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确,他们往往声音很小。
我们还可以从自己身上深深体会到:当你在某一方面干的出色,被别人认可,赞赏的时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体上没有孩子那样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你很开心。也许这种表扬更加激发了你对被别人肯定的这方面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大人的成长需要激励,更何况小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真诚的鼓励他,肯定他!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表述往往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回答的得体,有的人回答的有灵性,有的人回答的很智慧,有的人回答的很淳朴,有的人回答的很妙!这些答案之中,可能某些说法是不可取,但是语文是一个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应该抓住学科的特性,灵活的评价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是学生积累生字和词语的主要阶段,他们在表达上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化,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想要做到多样化确实需要动一翻脑筋。如何不重复使用一句表扬语,如何发现孩子回答问题时的特别可取之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口头表扬?什么情况下使用书面评价?什么时候使用肢体语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身体的靠近,握手,掌声的鼓励等等,这些形式各样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动作或表情,其实,这些给予孩子的力量是强大的!
10.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3.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