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结构化语文学习任务与单元整体的区别
1、“结构化语文学习任务”是指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出清晰、有条理、遵循一定结构和逻辑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可以针对基本语言技能(如灶铅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和语言应用(如写作、论文写作、文学鉴赏、演讲、辩论等)制定。
2、“单元整体”指的是将每个学习单元的所有任务和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全面慎简地学习和掌握该单元所需的语言技能和应用力,一个单元通常包括多个语文学习任务(如听说读写、文学阅读、写作作业、答宽辩裤测验等活动),另外还包括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和记忆。
3、“结构化语文学习任务”和“单元整体”是紧密相关的概念,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贰’ 何为小学语文单元统整
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
1“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
2.“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
‘叁’ 如何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
【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方法】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目标,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带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着眼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课文,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说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素材。
‘肆’ 大单元整体教学—让教学活起来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我们采取的是单篇教学,每篇文章“各自为政”,没有从一个大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碎、混乱。教师在台上苦口婆心对每篇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收效却甚微。
为了解决这种现状,我们开始尝试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对整单元内容或把课外的资源与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我认为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时,要想教学变得更有生命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要吃透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育人者,在向学生传递正确知识之前,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深挖,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单元之间的衔接点,知道每个单元的主题与语文要素是什么。从而清楚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该采取什么策略与方法去教学生,最终我们要带领学生到达那个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时,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这样教学方向才不会歪!
二、学情掌握要有数
学情把握得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深入的了解班级学生的现有学习情况,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我在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前,我会先去查看班上每个学生以往的语文水平,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结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如何。之后我再根据初步调查出来的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班上学生较薄弱的地方进行着重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要定准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握好方向盘,弄清本册书到每一个单元学生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册书或本单元我们要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去实现目标。只有方向定准了,我们才不会偏离教学规律,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真正受益于我们的学生。
四、课前预习要严抓
大单元整体教学更加能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特别是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提前对单元知识进行预习,课堂上很难跟上节奏,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时,我会利用一节课跟学生讲清楚,接下来我们的课堂模式是怎么样的,并将单元的课型板块跟学生说清楚,每个课型需要怎么预习,我会在文档上详细的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打印出来,贴在语文书本第一页上。例如,第一板块《识字写字》我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预习要求:读课文、查字典,给课后生字词补充组词,一字组两个词,一个课内,一个课外,并给“田字格”生字注间;在课文中找出“田字格”中生字的组词,圈起来;读课文词语表上对应课文的词语两遍;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完成预习本的习题。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要连贯
大单元整体教学相对传统的单课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素质,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的要求更加高了。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每一课进行深挖,找出一条主线,然后像珍珠一样把它们串起来。那该如何去串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紧紧围绕一个情境把整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走进文本,与读者产生共鸣。
以上只是本人对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点思考与拙见,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伍’ 如何实现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
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败滑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陆和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早枯盯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陆’ 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特征是什么
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特征是“联结”和“转化”。
单元整体教学源于美国教育家莫里逊的“单元教学法”。我国充分吸收Holistic Learning(整体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PBL(项目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成果,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当前,单元整体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可以探究和实践的活动为主,而不是以讨论、分析为主;要让学生经历“现象—规律—概念—原理”的思维抽象过程,使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三是把学生可嫌迹以参与的转化成可见的学习成果。学生把学习所得通过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调整教学设计,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其学习成果。
‘柒’ 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特征
1.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强调“整体”,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把课文内容简单地融合,而要整体把握教材,具体分析每个单元的教学,通过分析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的闭宏教学价值,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我建构单元整体知识系统的能力。
3.自主性。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家们开始主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教育中,“人轿渣册” 即“学生”,倡导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捌’ 语文单元的整体性 整体性和文学性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和改进策略
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语文教学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环节、一根链条,它既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是整个语文教学整体中一个部件,其自身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就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事实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要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充分理解课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将课文从体系中肢解割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学知识缺乏科学的系统性。我们所说的“文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美学价值,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能运用美的原理感悟生活,创造美,换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篇章,实际上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与结合。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或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或者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将二者分割开来。久而久之,语文教学便陷入了枯燥、机械的境地,因而学生对课文也对语文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关系,忽视课文自身所具有的文学性的教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
⒈肢解课文,无的放矢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精挑细选出来的,从整体上看,它们是一个不能分割的科学系统,分散来看,每一册、每一篇课文在整个体系中都体现着一个要求具体实现的目标,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它们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子系统,它们在系统中占有着各自的地位,反映了迥异于其它对象的不同的教学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统揽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地位与具体目标,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但有些教师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教学课文,只就本篇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教学,将整篇课文与体系孤立开来。结果是教学如同大海孤舟,其目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体现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无疑是一种无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建立将产生不良影响。
⒉课文句读法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对这些自以为是的“精炼”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进行不厌其烦地分析,反反复复,“举一反三”;更有甚者,完全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性,挑选文中语段进行分析、讲解、练习,练习内容总在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实施。以这种方法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工作,老师给学生仅仅强化和注入零散的知识,缺乏语文能力的培养,忽略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阅读欣赏,长此下去,学生对语文课的感觉只能是语法、句法、词法的堆积,而无创慧友造。
⒊阅读盲点
汉语有很强的音乐性,其音乐的美感附在文字中。文学作品形式的优美,内容的丰富,寓意的深远,都体现在优雅的或铿锵的音调与音节中;文意深浅,思想多寡前袭槐,也蕴含于或丰富或简洁或明快或晦涩的文字中,对于文章的理解,文章意义的整体把握,需要进行深入的研读,由句至段而篇到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反复的咀嚼,不放过一个情节、一个论点、一条论据、一个词以及任何一个为全文意义而设置的细节和线索,我们才能真正感悟到作者的用心,挖掘文章的真正本质。当然,因为个人的经历,因为个人的哲学观念,因为个人的世界观,我们可能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我们必须用思想和智慧去感悟,去认识、去探究,而这就是行之有效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有的教师却认为阅读耽误时间,容易引起学生的厌读情绪,相比之下,讲解速度更快也更行之有效,所以对课文思路的整理总是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导。阅读教学基本上成为一种试题形式,教学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没有“阅读”。因此,考场上,学生遇到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无从下笔;生活中,阅禅液读报刊杂志囫囵吞枣,意义含混难清;作文日记不知所云。不用说,这是缺乏阅读教学的耻辱。
⒋题海泡沫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一时半会还不可能完全抹去应试教育的影子。比如许多应试有方的教师,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教学内容题目化、答案要点规范化视为经验,作为工作的法宝。这种“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却形成了高分低能的语文教学“泡沫”。学生缺乏语文学科的整体感受,缺少篇章形式内容、表情达意的实践经验,学生在题海中能够自由的“飞翔”,却不能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语文教学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逐渐下降。
以上几种教法,使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学科和篇章不能进行整体思考,对篇章艺术缺少实践经验,对学科体系模糊不清,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始而平平,继以厌恶,终于放弃。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徒增负担而已。
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四大误区,结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改进:
1.强化阅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百遍”,固然是笨办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阅读不止要进行默读而且要进行有声的朗读。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既有音调的美也有形式的美,既有思辨的美也有智慧的美,美的东西靡集于斯,就都有了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来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和理性认识,让学生在音韵、形式和理性中感受美,批判和评价作者感受的美。为了减少学生重复阅读的厌烦和盲目,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读,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阅读与分析有机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春景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大自然,体验活生生的自然的春美。要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作品的自然美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如何停顿,使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是必要的,比如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部分,“母亲的手”和“抚摩”两处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以后,有表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轮读,既能避免学生产生厌读情绪,更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廓清篇章思路
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拿《藤野先生》来说吧,题目写“藤野先生”,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明白写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出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其中蕴涵的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的感情也与全文爱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清)解文意打下了基础。
3.把握系统目标
从系统性角度来说,任何子系统的功能都必然融汇于父系统之中。所以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都与本册、本套教材的整体目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标准,统览教材体系,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地实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4.纵情作品欣赏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有精彩的修辞、动人的画面、浓烈的情感、鲜明的人物;有完美的形式、深刻的内涵、敏锐的思想、幽深的哲理;有伟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当然,初中阶段的“欣赏”和高中、大学的欣赏要求是不同的。《标准》明确规定“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们教师自身应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素养、高尚的人格。一个具有良好的人格和气质的语文老师,其自身就是一支歌一首诗,其生动活泼的教法、非凡的气质有助于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有利于带引学生走近作品、走进作品,体悟作品的精妙,从而纵情作品,达到感悟和运用合二为一的效果。有一位教师在教《春》时,一边用配乐的范读、生动的讲解,一边用板书画了一幅“春景图”,课文的结构层次全都反映在板书上。这节课,不仅给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而且激发了学生欣赏课文的激情。
语文教学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向重视作品的整体性和文学性,这一点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当今的语文教坛上,许多有识之士也已在这方面作了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还须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
(责任编辑:谢先国)
‘玖’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如下:
1、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逐渐地进行学法指导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是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要想达到这一教学境界﹐则在平时需要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另外﹐单元整体教学在学生能力体系的构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促进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课时数较之前有着大幅度的削减,现在小学阶段语文的课时数为每周课时﹐约占小学总课时数的。如何才能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是一个重要途径。当然,提高教学效率也不仅仅停留在方法和技巧的改进上,还要注意通过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其真实的、真正的总结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