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说课稿【三篇】
【 #二年级# 导语】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其中,在说教学内容的时候,除了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外,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午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速度放慢》(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介绍
这是一篇(),通过()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三、教材分析(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是人教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课文以()为主题展开。(本单元各篇课文题目,内容。)
(2)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练习如何?这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将来学习有何影响?
本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地位,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
2.教育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以及本单元的坦尺蚂要求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学生的实际
初中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为思维的具体性、行为的模仿性、兴趣的广泛性和学习的依赖性。一般说来,少年期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起主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性极强,喜欢模仿教师、家长、社会名流特别是影视明星的语言、行为等,接受好的影响快,接受坏的影响也快。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广泛而不稳定。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获得的东西多,但往往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强,语文活动中缺乏自制力。
高中是一个人的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走向生活的准备时期,因而心理上包含了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表现在语文学习上的心理特点,为思维的抽象性、思想的社会性、情趣的分化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因为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尤其是理解记忆占了优势,其思维的抽象性加强了,且抽象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3)教学目标(各目标解释一下原因)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B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研读鉴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文所传达的感情和思想观点。分段概括段意。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C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目标,与下面"学习方法"相对照)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通过关注学习过程、方式、手段、途径掌握学习策略。/初步了解本文文体的特点。基本的自学能力。
D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困尺感情。能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品位感受文本的语言和哲理的审美过程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修养。
3.重点,难点:(也可结合到上面教学目标中)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秉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阅读、对话、实践、自学、研究、电教/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2.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是抓住两点,一是读,二是悟。做好这两点就等于抓住了语文学习的关键。结合本篇课文,学生需要训练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朗读法、联想法、感悟法、短文写作法)
五、教学程序:
本篇课文共分()课时完成,三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别是一,();二,()。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课时,共分以下()步完成。
1.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导言揭题
好的导言是成功的一半,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导入法。
3.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借着学生对课文的好奇,我继续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作简略交代,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的了解,形成一个大体的情感轮廓和价值评判。
4.排查生字词。
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如()。这为写一步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举例,如XX字。)
5.通读课文,划分段落
大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6.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赏析文章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首先针对每一部分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各段进行精读。深刻理解每一大段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此处插入学法指导,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比如本篇课文的第()段。
第一环节,提出两个问题:A,(),B,()。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本段,讨论并回答问题。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同见解,只要能大胆创新,自圆其说都提出表扬。
利用多媒体,挂图、PPT等。
第二环节,分析理解关键语句。(此处重点分析)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让学生用其喜欢的方法表达对此段课文的感受,教师略作点评。
第四环节,全班齐声朗读此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本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利用文章思想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之后利用学生注意力分散期插入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如讲解与作者有关的逸闻趣事、课文背景常识等。)
总之,结合每一段的特点进行教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突出朗读、加深体验的原则,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自然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推荐相关文章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8.板书设计(分散体现在教学程序之中)
9.为下一课时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六、结余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计,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七、鞠躬擦黑板离开
注意:说课时抓住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篇二】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篇三】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唱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三个妈妈对她们的孩子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唱歌好听;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爷爷的话“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换位揣摩
让学生体验,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的心情,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五、课件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制作相关课件。
录音歌曲:我的好妈妈、生字卡。
六、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设想:
1.以读为本: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分角色表演读、师生评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七、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我用歌曲:《我的好妈妈》来表达学生对妈妈的爱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学习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好生字,为读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字学习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个儿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仔细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同学们在读课文时,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农村的学生拘束不喜欢合作和交流,喜欢合作。还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
(三)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着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教师引读:借助教师深情的语言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进行情感延伸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八、关于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贰’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称赞》一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叙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事情,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这篇课文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这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已进入了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对生字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静心读文,边读边想,动笔墨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课文线索明朗,语句简短易懂,充满了童趣,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相辅形式,做到听说读写各有侧重。教学以课题"称赞"直接入手,让学生在充分读文基础上,找到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了解"称赞"的神奇作用,再以课文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感受,既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字词教学——自主识字,有侧重的进行引导。
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再加上本文要求认识和记忆的生字数量不多,难度也不大。因此,对于本课生字的学习,我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为辅的模式。
学生在预习时对所有生字的音和形都进行了解,并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用方便自己识记忆的方法记忆。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结合课文学习有机地将生字的重,难点放在反馈时进行指导,起到抓重点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大提高学习效益。如揭示课题时,着重帮助学生记忆"称赞"的读音和"赞"字的笔画;在朗读重点句时,随机学习"森""泄"字,对"泄气"这一词义的了解,则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文,了解"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泄气做不好板凳心情会怎样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心里难过,灰心,没信心做事,———这就是"泄气",学生理解了含义。
(二)阅读教学—扒昌毁—抓住主线,以读代讲,层层推入。
本文内容较为生动,文字也较浅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朗读称赞的语气,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真诚地把称赞送给别人,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自信和勇气。对于二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来说,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在读文中大致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我紧抓课题"称赞",以此为教学主线,设计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一个比一个好"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表扬坐姿端正、准备工作充分的学生
+老师称赞了你们,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听了老师的称赞,你打算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叫做《称赞》(板书,齐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①谁称赞谁?
②是怎样称赞的?
③称赞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师:小朋友问的问题真好,课文会告诉大家答案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在读课文之前,听老师提2个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那好,自己读自己的吧!
二、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哪?
生:大森林。
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生:小刺猬和小獾。
师: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收获,真了不起!
师:如果同学们能和生字娃娃成为好迅闹朋友,再读故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试试吧。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课件)
2、小组内学习生字
3、小组反馈
三、朗读感悟
小朋友春备们真厉害,读了一遍课文就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而且还把他们写得非常漂亮。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你们真能干!我们课文中的小獾也非常能干,他得到了小刺猬的称赞。
看谁最能干,快从书中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反馈:A"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看看,这就是小獾做的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怎么样?(出示"粗糙")读一读。你从哪里看出小板凳很粗糙?
2、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生读A)。
小獾的板凳做得那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因为他很认真)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知道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读一读。
3、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齐读)(指名读)
4、换句话,这样称赞好不好?出示(你做的小板凳真好!)说一说这种说法怎么不好。
5、所以,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A仔细看了看,他看到了什么?B、你肯定也对这只大清早学木工的小獾很感动,来,以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齐读)
6、小刺猬的一句称赞给小獾带来了什么?出示(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理解"泄气",你泄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做一做。
当时泄气的小獾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的小獾多么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称赞啊!
小刺猬的一句称赞,让小獾燃起了信心,最后连难度很高的小椅子都会做了,力量真是神奇呀!那么小獾对小刺猬的称赞又有怎样神奇的效果呢!
出示:"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7、分角色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互相称赞。
四、学一学,夸一夸
读了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总结:
师:是啊,同学们,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能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能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值得称赞,你想来称赞谁呢?
五、送称赞卡片
同学们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称赞别人,现在将你称赞的话语写在你的卡片上送给你要称赞的人。
‘叁’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怎样讲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语文学习 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基础部分,那么小学 二年级语文 怎样讲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并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三单元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个游戏,老师可以把书卷起来放到学生眼睛上,并让学生通过书中间的那个洞看天,问学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贴近那只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让学生现走进青蛙的内心,之后再让学生把书从眼睛上拿开,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就发现原来天是看不到边际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也要让他们懂得,我们要跳出来看世界,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并把自己拘泥在一个小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学到了重要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
八九岁的孩子是处于一个爱听 故事 的年龄,并喜欢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多多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 语文教材 下册第八单元《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接着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迪生的其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迪生,他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白炽灯,还发明了留声机,这两样东西是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
另外,给学生讲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别的强,有一点早上他妈妈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就发动全家到处找爱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发现小爱迪生趴在鸡舍旁并肚子下面压了一堆鸡蛋,这时可以让同学们猜猜小爱迪生在干嘛,同学们一定会有各种答案,然后老师接着讲,原来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鸡来,结果鸡蛋被小爱迪生都压碎了,并且他终于明白了母鸡可以孵出小鸡,但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课外的小故事,这样的 教学 方法 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门学科,识字这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对这么一个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字谜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认字写字,例如,守门员――闪;有人偷车――输;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汉字奇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在时间长了之后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开动脑筋,然后,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主动编字谜的学生一些奖励,这种激励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办一个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树与小枣树》的教学中就要选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一个扮演小柳树,一个扮演小枣树,并要带有个人的动作和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2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一、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学生乐于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致力于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回乡偶书》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年回老家时看见那些景物那些亲人的想法。很多学生纷纷开始讲述过年时老家里“陌生”的亲人见到自己的感觉,很多亲人长辈叫不出名字,但却对自己特别好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回答也就从内心开始贴近一种思乡的情怀,开始走近诗人的内心。
对于《回乡偶书》这一首诗的理解就更深,在进行后续教学时,甚至还有学生提问:诗人听见小朋友问自己从哪里来时,心情应该很难过吧?这明明就是自己的故乡啊。笔者当场表扬了学生的提问与思考精神,说:你可以想象自己是诗人,当你听到小朋友这样问你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回答呢?学生兴趣一下上来了,各式各样的答案层出不穷。诗人在诗中并没有说自己是如何回答的,这反而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对诗人心情的想象中,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理解与懂得了这首诗里所蕴含的情感。
二、引入寓意式故事,勾起学生探知欲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故事,喜欢去了解不同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点,就可以直接勾起学生的探知欲,去多问一个“为什么”,去多问一个“后来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进入了探究的状态,进入了主动学习、自发提问的状态。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中,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总是梦想着发财,梦想着有一天能一夜暴富,于是他每天每夜都虔诚地祈祷:上帝啊,让我中五百万吧,让我中五百万吧。每天每天坚持每天每天祈祷,但直到死,他都没有得偿所愿。
死的那天,他愤怒地质问上帝:为什么我这样虔诚地侍奉了你一辈子,你却连我唯一的愿望都不肯满足?上帝更愤怒地朝他大吼:“……”同学们,你们猜上帝说了什么?在故事最具悬念的地方停了下来,学生的胃口全被吊了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开始问:后来呢,后来上帝说了什么啊?我猜上帝应该是说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吧。当课堂气氛完全进入活跃状态时,学生们一个个眼睛发亮地看着我时,我说:“上帝说的是:‘你倒是去买一张彩票啊!’”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明白做事情应看到本质,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如果你不去买彩票上帝又怎么能让你中五百万呢?任何事都是有因才有果的。
进入到课文中后,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要葫芦却丝毫不关心葫芦叶子葫芦花状态的行为也就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达到了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导入了课文,让学生在笑声中得以感悟深刻的道理,在欢乐的气氛中得以明白课文的深意。
三、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形式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识字是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针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任务,笔者特意引入了字谜教学来指导学生写字识字:例如:(1)守门员――闪;(2)有人偷车――输;(3)一加一――王。这样的教学渗透于每个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以体验文字的奇妙,并对字形字体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也会慢慢懂得编字谜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也来自己编字谜。这样的要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像在做游戏一样,同时还让学生得以自己开动脑筋去联想去记生字,并且主动地去编写有意思的谜面。
笔者对于编字谜编得好的学生不仅会进行口头表扬,还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惊喜送给他。精神激励加上好玩的要求,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涌现了很多很有创意的字谜。例如:(1)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2)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答案是:汕。(3)九十九,猜一字。答案是:白。(4)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答案是:秋。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喜欢竞争与比赛,笔者还特意为字谜比赛设置了小组对猜,让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创意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加分。当然,也会有学生在家查了资料过来,用已有的字谜来让对方组猜测。对于此,笔者不加限制,毕竟学生年纪偏小,要求其全用自己想的字谜来竞猜也是过于苛求。笔者只要求所有的字谜都应该是没有在课堂上出现过的,并且要求其谜底是教材上的生字,同时规定了每组可以出的字谜数量。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下课后主动去找资料的兴趣大大增加,并且学会了如何去拓展自己的 语文知识 面。
3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1、根据 儿童 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语文各种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 渠道 。它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载体;同时它也是 教育 活动中最重要的实体,教育质量在这里体现,办学效益在这里显现,未来的人才在这里养育。所以,关注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是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外因,外因只是学生主体变化的条件,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学习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则必须作用于内因而得以外显。也就是说,教学只有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积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正确的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发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条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语文实践,学生的活动领域可以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的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 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而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必须强烈的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4小学二年级语文怎样讲
一、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首先掌握生字是学习的基本,教师应当在每天放学后,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使小学生能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应当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借助拼音去读不认识的生字,对于重点生字应重点读,要做到能够自己独立的完成预习目标,在预习过程中,一旦发生困难便可以求助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小学生是否能够独立的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在预习任务的学习中有哪些困难,之所以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其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预习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读、去认,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依靠家长的帮助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外时间的利用,采用预习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师及时检查布置的任务
教师每天都会给小学生布置任务,并且在第二天课堂上,及时检查前一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每堂课后简单的布置一些认读生字的任务,教师可以先把需要认的生字写在黑板上以及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投影仪展现出来,首先对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任务检查,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轮流的读,而其他学生就可以跟着读汉字的同学读,这样不仅优秀的同学能够掌握汉字,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准确的掌握,教师完成了检查学生读字的任务,也间接的检查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一举两得。
在学生读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读不准以及不认识的字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任务的布置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汉字,汉字的积累对于今后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做到能够及时的检查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三、采用互助模式
对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互助模式被小学语文教师广泛利用。互助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第二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首先对于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来说是最常见的,教师应充分的利用课外的时间,例如在每天上午、下午课间的时间,对小学生采用互助的模式,对于不认识不理解的知识给予讲解。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助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会出现成绩较好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班级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以便能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实行“一帮一”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掌握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进行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互助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完 成语 文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四、坚持复习
复习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来满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是远不够的,因此,课后复习是最有效的方式,坚持复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二年级学生经常会出现学完就忘的问题,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坚持复习,以便更好的巩固学到的知识。
能够完成复习任务的时间有很多,例如,在午休,课间,家里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引导小学生坚持复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今后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复习,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复习是巩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关键,要想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坚持复习是应提上教学日程的,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复习,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怎样讲相关 文章 :
1.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2.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之基本篇
3.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说课稿
4.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5. 如何学好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方法
6. 学好二年级语文的方法与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攻略
7. 小学二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8.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指导方法
9.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怎么想就怎么说》教案
‘肆’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
1.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风》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无标点诗歌,篇幅不长,但要学生完全理解有一定难度。诗歌共三小节。其中2、3两节,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一会儿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吹得鼓鼓的,露出各种怪模样,像在试穿;一会儿吹走了毛巾、手绢,还吹走了圆帽子;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风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在与我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目标明确而又形芹厅毕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能结合画面展开想象,边想边记忆。
学情简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地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也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有关词语,认真描摹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我们可以将这8个生字分散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的是读音,如后鼻音“绳”;三拼音“绢、环”;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部首,如“此、裤”。这样的识字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描写风调皮的词语、句子。本篇课文是以儿童的语言写生活,语言活泼、画面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文渴望。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风的调皮可爱,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目标三:说的练习,让学生说说风还像什么。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嫌芹生的个性化体验,内容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必须要求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目标四:描摹“裤、此、汗、铁”。复习左右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左窄右宽。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时,适时地运用一些小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即出示一个关于“风”的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情绪自然就被调动起来。而且通过阅读谜面又使学生初步了解“风”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埋下伏笔,可谓省时高效。
二、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对大部分学生已能认读的生字只要在读文中巩固即可,其余生字则分散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时要抓重点,如反馈自学情况时,要结合生字音、形、义的不同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如“此、裤”重在字形,“此”的笔顺需要指导;“裤”的部首要加以强调,可以再积累一些同是“衣字旁”的字,并指导学生写一写,为后面在田字格中描写打下基础;读文反馈时,关注“绳子、彼此”的读音,这两个词语比较容易读错,可以多请几位学生练一练。词义理解可采取多种形式,“彼此”可让学生查查字典,一些表现“风”调皮的动词可让学生做做动作,或看看媒体、图片加以理解。
三、反复读伏烂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本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清新活泼,学生要读通并非难事,难的是要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感悟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以反复读文为载体。每次训练读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如教学第3节时,先自由读文,找找圈圈表现“风”调皮的词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媒体,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动词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读文,最后可以小组形式读读、演演。为避免机械训练,朗读形式要多样,自由读、男女生分节读,表演读,比赛读,老师引读等,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阅读情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发挥想象,训练说话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说说风还像什么。这部分说话练习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不必局限于一种风。可以按不同季节的风来说,如:“柔和的春风;刺骨的寒风;凉爽的秋风”。也可以按不同的地点来说,如“森林、草原、大海等处的风”;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画画说说、演演说说,或是模仿课文的某一小节说。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从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狼和小羊》
一、说教材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语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第二至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 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学时,我设计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狼和小羊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 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设计提问:狼三次提问时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不是……就是”等词句进行讲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言打基础。
(二)分角色读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想吃小羊,找了哪些碴儿,进行分角色朗读。狼的话以粗而低沉的语调来读,一字一句充满恶意;羊的话以温和、细柔、说理的语调来读。角色朗读,鲜明地讲角色的性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寓意。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
学生或许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准音节,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生词
3、检查读课文,指名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理解狼是怎样故意找碴的,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感受狼的凶恶,羊的温和、善良。弄懂寓意。
3.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嗽叭甚至扒开喜讯剥开
嚼一嚼甜津津红白相间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
(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
(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在理解内化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4.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言美丽,每一节诗都相当于一幅美丽的图画。
(2)明确教学目标。
以读代讲,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与情趣。
二、说教法
诗歌重在朗读,尝试把诗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这节课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感悟与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备课时未用一些美丽画面,也未用录音。想让学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后得到自己的收获。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例如朗读:读出力度、读出长度、读出速度;读课文一读字音、再读节奏、三读意境;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去推敲,去分析感悟,这都是学习诗歌的一些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由读导入,步步深入。以“秋”贯穿整个课堂,说秋、诵秋、品秋,诵读出秋意,达到课堂的高 潮,这一点做的不够很好。作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品秋,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思考。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教给,而是给予一定的影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重难点放在了诵秋上,每一节诗都突出几个词语,在诵读中感悟、理解。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心中有数,更加明确我们课堂要做的事及步骤。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因为前面诵读部分做的到位,归纳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书部分点明热爱赞美的情感。简单,明白为目的。突出中心、主题。抓住三幅图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设计,让学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读的课文以后讲时,让学生先读,再做指导,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记住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
5.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歌谣,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多种识字能力。依据教材侧重点和独特的语言编排形式;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将三维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说教学重难点:
识字、能准确读格书写三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能正确读好课文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定位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背诵《三字经》,为学生感受本课语言形式做好铺垫。
2、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学生猜字——州,初步了解“州”的演变过程,相机指导书写。
(2)(出示中国地图)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还有其它名字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初读课文:
师范读,要求眼随耳动、听准字音、感受新三字经的节奏美。
4、集中识字:
学生借用拼音认读本课词语,词中认字。分类识字,利用查字典或工具书来清楚自己不明的部首,既是对学法的引导,又是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组词、生自由交流识字方法、猜字游戏、字卡变变变这一环节,通过生字识记方法的多样和复现,加强记忆。
5、再读课文:
四个小组比赛读,生评价。男女对读课文,师评价。
整个识字部分概括起来,就是在文中初识、整体识记,再在词中加深记忆,然后单独强化理解明晰,最后让字回到文中,突破读好、读正确课文这一难点。
6、指导书写:
注重训练学生的读格和观察能力,写好撇和捺。
7、游戏认字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情绪得以舒缓,学起来更轻松。
8、作业:
在本子上规范书写“州、齐、奋”,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
课题中相机指导书写“州”,并对学生归类的生字方法进行板书,继续培养他们观察、归类、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伍’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歌谣,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多种识字能力。依据教材侧重点和独特的语言编排形式;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将三维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说教学重难点:
识字、能准确读格书写三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能正确读好课文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定位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指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背诵《三字经》,为学生感受本课语言形式做好铺垫。
2、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学生猜字——州,初步了解“州”的演变过程,相机指导书写。
(2)(出示中国地图)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还有其它名字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初读课文:
师范读,要求眼随耳动、听准字音、感受新三字经的节奏美。
4、集中识字:
学生借用拼音认读本课词语,词中认字。分类识字,利用查字典或工具书来清楚自己不明的部首,既是对学法的引导,又是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组词、生自由交流识字方法、猜字游戏、字卡变变变这一环节,通过生字识记方法的多样和复现,加强记忆。
5、再读课文:
四个小组比赛读,生评价。男女对读课文,师评价。
整个识字部分概括起来,就是在文中初识、整体识记,再在词中加深记忆,然后单独强化理解明晰,最后让字回到文中,突破读好、读正确课文这一难点。
6、指导书写:
注重训练学生的读格和观察能力,写好撇和捺。
7、游戏认字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情绪得以舒缓,学起来更轻松。
8、作业:
在本子上规范书写“州、齐、奋”,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说学生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哪逗宴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
三、说教法
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说学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李银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走出家门。看,这是谁?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狐假虎威)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质的威猛?(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
(2)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齐读。
2、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
教师导入: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多媒体出示课文}
(2)集体讨论:
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狐狸在想什么呢?
②“扯着嗓子问”是什么意思?
③“你敢吃我?”这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
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
3、学习6至8自然段。
教师导入: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自己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分组讨论: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深处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表演配音。
(四)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原来,( )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总结:人们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听课文录音,“听说读写”最首要的是听,学生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之后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农村的学生较少用到讨论,还不太习惯这种学习方法,所以简单的问题他们比较会发表想法。
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陆’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 #二年级# 导语】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之前一般要事先写出说课稿。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点。说课主要由说课者、说课内容、说课方法和听评者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教学的是第13课《美丽的公鸡》。教学这一单元,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培养识字能力。以朗读练习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档消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能力目标: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老马的话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我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自己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创造了一种形、生有机结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运用听、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以图激趣
教学伊始,出示一幅行此知艳丽的画面(一只美丽骄傲的公鸡)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②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③解释:“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意思。
小结:这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板书:自美)整天得意洋洋地找别人比美,它找到哪些动物比美呢?(板书:比美)
2、图文对照,深入课文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分组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
阿公鸡扒吵是怎样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鸟、蜜蜂、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②看投影片,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突出“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书)
③“冷冷地”是什么意思?
④啄木鸟、蜜蜂、青蛙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
⑤假如小朋友就是啄木鸟、蜜蜂、青蛙,公鸡这样看待你们,你们心里会怎样想?(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演示投影片)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笔画出老马说的话)
(1)分角色读“公鸡”和“老马”的对话。(读出语气)
(2)看课件听老马的话,齐读。
(3)用老马的话来评一评谁美?(啄木鸟、蜜蜂、青蛙都能帮人们做事;公鸡外表美,但不能帮人们做事,行为不美)啄木鸟、蜜蜂、青蛙都能帮人们做什么事?老马呢?(板书:识美)
公鸡听了老马的话以后是怎样做的呢?
(4)看课件显示,此时的公鸡在干什么?现在的这只公鸡是一只真正的美丽的公鸡吗?(外表美,又能帮助人们做事)板书:真美
(5)你们愿意和它交个朋友吗?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想和它交朋友吗?
3、图外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言美丽,每一节诗都相当于一幅美丽的图画。
(2)明确教学目标。
以读代讲,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与情趣。
二、说教法
诗歌重在朗读,尝试把诗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这节课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感悟与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备课时未用一些美丽画面,也未用录音。想让学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后得到自己的收获。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例如朗读:读出力度、读出长度、读出速度;读课文一读字音、再读节奏、三读意境;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去推敲,去分析感悟,这都是学习诗歌的一些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由读导入,步步深入。以“秋”贯穿整个课堂,说秋、诵秋、品秋,诵读出秋意,达到课堂的巅峰,这一点做的不够很好。作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品秋,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思考。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教给,而是给予一定的影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重难点放在了诵秋上,每一节诗都突出几个词语,在诵读中感悟、理解。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心中有数,更加明确我们课堂要做的事及步骤。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因为前面诵读部分做的到位,归纳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书部分点明热爱赞美的情感。简单,明白为目的。突出中心、主题。抓住三幅图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设计,让学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读的课文以后讲时,让学生先读,再做指导,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阿德的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通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的太空世界。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好篇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提出的要求,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检查指导学生认识“德、段、婆”等12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列举的新科技产物,知道课文的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课文的中坚问题,是教师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反应。为此,特根据教材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检查学生识字,默读课文,了解文意。
难点:了解新科技产物,激发热爱科学的科学意识。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殊性及本文的教学需求,特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法、尝试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思结合,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境:【课件出示】夜深人静,星月当空,蛙叫蛐鸣之景象;
2、谈话:由情境中的“夜”谈及“阿德的梦”,板书并齐读课题;
3、过渡。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由动画课件创设的夜境,极大的促发了学生探究下一知识的兴趣,同时,由于创设的情境中,所出示的图片有高远的星空,有飘渺的月亮,这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暗示的作用。而教师的谈话则力求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为后续环节节省了时间。
(二)学习课文
1、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认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遵循课程标准对二年级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默读中获得知识的体验。而教师则发挥个引导者、辅导者的作用。
3、过渡谈话(由学字词转入学课文的话题:攻破了词语这关,下面让我们再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阿德做了一场什么“梦”?)
4、再次默课文。
5、课件出示课文七幅插图,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梦境,然后谈一谈。
6、学生汇报
(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利用课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载人飞船”、“可视电话”、“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等高科技产物。)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孩子们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呢,则根据学生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与中心问题等进行归纳小结,促进学生学习由“分散”向“集中”靠拢,真正获取知识。
(三)激发科学幻想
主要是让学生伴随音乐,观看动画图片,展开想象然后谈谈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在此基础上,写一写或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并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遨游于未来的世界当中。采取说、写、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长,把知识的学习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四)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美化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扩宽学生想象空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余地。
六、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板书能起到归纳、总结的良好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便只把几种科技产物归纳出来,让学生形成学习的知识系统,使板更为简洁明了。
七、说教学效果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与展开想象两个地方,极大地促发了学生的情感,是教学的亮点;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遗憾是指导学生“根据连环画找到相应内容进行学习”这一教学环节引导不够到位,因而,一些预设的效果在教学中没有生成,造成了预设与生成的不平衡。因此,对教学细节的处理,对过渡语言的提炼,这些都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地方。
‘柒’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言美丽,每一节诗都相当于一幅美丽的图画。
(2)明确教学目标。
以读代讲,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与情趣。
二、说教法
诗歌重在朗读,尝试把诗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这节课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感悟与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备课时未用一些美丽画面,也未用录音。想让学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后得到自己的收获。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例如朗读:读出力度、读出长度、读出速度;读课文一读字音、再读节奏、三读意境;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去推敲,去分析感悟,这都是学习诗歌的一些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由读导入,步步深入。以“秋”贯穿整个课堂,说秋、诵秋、品秋,诵读出秋意,达到课堂的高潮,这一点做的不够很好。作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品秋,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思考。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教给,而是给予一定的影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重难点放在了诵秋上,每一节诗都突出几个词语,在诵读中感悟、理解。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心中有数,更加明确我们课堂要做的事及步骤。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因为前面诵读部分做的到位,归纳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书部分点明热爱赞美的情感。简单,明白为目的。突出中心、主题。抓住三幅图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设计,让学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读的课文以后讲时,让学生先读,再做指导,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记住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欢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阵阵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2、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抓住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识字方法,生生互动,在交流探究中学会生字,力求识用结合。
(3)、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用自然贴切、生动、有趣的评价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以高涨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4)、能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庆的气氛。情感目标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悉凳猜的升华。
二、说教法与学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我采用情境感染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读是很好的实践活动。因此我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生字,交流学法,读懂这首诗,达到入境入情。同时我还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图片,很好地体现了课内外的联系,树立了大语文观,达到了学科间的融洽。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粗消。开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开国大典和建国55年来,人们用各种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的睁型录象。让学生感受祖国人民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在本课要求认的字的处理上我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
1、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读出喜悦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欢、庆两个字。
2、然后让学生带着要求初读课文,把读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适时提醒“乐”是多音字。
4、当剩下生字宝宝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1、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同桌认为他读得好,就竖起顶呱呱表扬他。
2、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汇报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四)展示交流
开发教材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搜集有关欢庆的图片,并配上一句话或一首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几幅进行展示。从中较好地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空间,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升华情感
1、学生带着自豪、骄傲的语气读最后一句——十三亿孩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2、学生配乐读文,并共同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3、最后学生齐唱《歌唱祖国》,再次感受这欢乐的场面,在歌声中走出课堂。
(做到了由情贯穿始终,在浓浓的情感熏陶中学习语文知识,升华各自的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本,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这篇课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难读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文本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只要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教材利用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这篇课文内容特点以及编写意图,我确定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划出人物对话的内容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找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努力实现预设学习目标,教学要为目标服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一定教学理念。要捕捉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悬念揭题。(这个环节我准备五个步骤)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画家”—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乌云等,构成一幅画。
2、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也没味道”是什么?(风)。
3、我想把风也画进去,谁能帮我画呢?
4、揭题板书:《画风》。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认识生字、巩固识字。
1、媒体或图片出示三个小朋友人头像,试着让学生给三个小朋友命名,激发情趣。
2、让学生跳读课文,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姓名(即生字),相机出示。
3、指导读写生字。[包括拼读生字,识记生字两个步骤,主要采用观察、联想、比较、替换等方法]
4、出示12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巩固识字。
5、选择指导书写。[要求认识字的结构、偏旁、部首,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个环节旨在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三维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纵深阅读、感悟理解
1、范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感知。
2、默读课文,合作讨论:找、划出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内容。(略)
3、指导角色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细读课文,思考:他们能把风画出来吗?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合作交流,找准句子(A、赵小艺在房前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B、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C、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D、赵小艺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并品读句子,领悟其中创意。
5、空间质疑:同学们,你对三个小朋友这样画风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完全“以人为本”和“以读为本”,教学目标和过程、理念和环节紧紧联在一起。既有学生的自主,又有学生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后质疑。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2,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这个环节我采用课堂的前后照应过度引入,分别从改、想、说、画、议几个方面进行。
1、我想,同学们现在可以帮老师把风画进黑板画了吧!指名修改板画并说明理由。并预设思考:为什么宋涛先把太阳擦掉,才画上几片乌云?(意在照应开头,激发学生思考,弄明事物之间、风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2、三个小朋友通过自己思考把风画出来,想一想你们也能画风吗?说说你准备怎样画?动手画画看。(意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巡视抽样评议。(意在从学生创意中转化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认识变成知识。)
(这个环节不仅完成预设目标3,也完成本单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说板书设计】
这课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剪贴画板书,设计简单、直观、有趣,也体现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合乎学生的认识理解。
15、画风
赵小艺
1、在房子前面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3、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4、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2、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红枣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故事。
——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收获了许多东西,小兔子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小动物们也很喜欢,有好些小动物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不会借给他们呢?那我们就来听一听金色玉米棒的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冬天----一把干蘑菇”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鼠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教师提问: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季节啊?故事中说道: 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说明天气怎么样?
谁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了,小兔子有没有借给他?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有借玉米棒给小松鼠,送给小松鼠什么东西?(连起来讲一讲)
三、倾听故事“雪花飘落----一碗豆子”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小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鸡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教师提问:故事里天气怎么样?谁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白兔有没有借给它?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鸡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借玉米棒给小松鸡,送给小松鸡什么东西?完整的讲一遍
四、倾听故事“小溪的冰融化----几颗红枣”
小溪的冰融化了,泥洞里的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刺猬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刺猬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刺猬几颗红枣。
教师提问:过了几天小刺猬也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你们觉得小兔子会借给它吗?那你觉得小白兔会怎么对小刺猬说啊?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都没借给他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兔子啊?
五、倾听故事“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到最后”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活活的冬天。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觉得小兔子小气吗?那为什么之前他不肯把玉米棒借给其他小动物?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吧?
教师小结:原来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给他的好朋友,是把玉米棒留下来当种子呢!留下种子以后,来年才可以大丰收呢!
六、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1、图片讲完了,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
七、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运用头饰等材料在区角活动时表演金色玉米棒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____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____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捌’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教案是事先设想的 教育 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 措施 的简要说明。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份好的教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 学习 方法 及思路,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 二年级语文 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 句子 。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5.朗读并背诵古诗,发挥想象,理解古诗的内容。
6.阅读《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左右结构的汉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重点)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重点)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会准备什么呢?(学生思考问题,指名答。)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图片(含有课本词语),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生“开火车棚碰兄”读。
2.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组内讨论 记忆方法 ,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点拨、讲解。
二、字词句运用
1.我会演。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并结合词组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2)教师讲解加点词“迎、穿、甩甩、追、披、摇摇”。(初步理解动词的用法)
(3)学生分小组表演这些动作。
2.我会说。
(1)教师指名读句子。
(2)学生分小组交流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加点词: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3)教师举例讲解加点词。
例:放学了,我有时候走路回家,有时候坐公交车回家。
平常我在书房里看书,在花园里浇花,在树下画画,在院子里骑自行车。
(4)小组派代表用加点词说一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三、书写提示
1.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吵衫。
2.读一读话语框中的 提示语 , 说说 明白了什么。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都”和“别”是左宽右窄的字,注意占位和书写顺序;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链袭要上下错位写。
4.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利用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难点)
2.阅读《企鹅寄冰》,明白 故事 中的道理,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多种梅花图片。师:你打算怎样赞美它?(板书课题)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3.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思考: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我爱阅读
1.课件播放《企鹅寄冰》的短文录音,学生听录音。
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些什么?(指名说,师点评)
2.师提问: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住在南极的企鹅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呢?狮子大王收到冰了吗?
3.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点评,给予鼓励。
[教学 反思 ]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中学习新知识,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再进行适当点拨。学习古诗时,我以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大意,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小学二年级 语文教案 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套、帽”等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体会“迎、追”等每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明白“有时候...有时候...”、“在...在... 在...在...”是连接句子的关联词,并能用这两个关联词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体会“迎、追”等每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2.运用关联词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归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读记巩固。(见课件)
二、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跟着爸爸妈妈去野外观察过大自然的?预设:有!你们都准备了什么?
没有!如果爸爸妈妈将要带你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们会准备哪些物品?
2.课件出示个别物品及相对应的词语(登山鞋、帐篷、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
3.生自由指读生字,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师提示“登、帐、篷”是后鼻音。
4.交流识字方法。
5.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字词句运用
1.体会动词的不同意思。
课件出示加点词,指名带读,强调“衣裳”的读音。
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加点词都是动词)
生演一演,并相机区别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迎:意思是“接”,表示欢迎的对象过来,很高兴地迎接。
追:时间上很赶,紧跟着,快速地跑过去。
甩:抡、扔的意思,指比较大力地摆动。
摇:摆动。相对于“甩”动作要小。
④拓展:
甩甩( ) 穿( ) ( )上去
摇摇( ) 披( ) ( )下来
【设计意图】
此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演一演,首先得让学生吃透这些加点词的不同意思,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来展示。
2.运用关联词。
①指读书中的两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②明白“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是连接句子的关联词。
③思考:用加点词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④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关联词
有时候...有时候...
在...在... 在...在...
教后思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 总结 自己对秋天的 经验 。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 小学二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设计
★ 小学二年级语文《孩子,你长大了》经典教材教案设计
★ 小学二年级语文《春日晨景》优秀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火红的枫叶》教案设计
★ 小学二年级语文《温柔的手》优秀教案设计三篇
★ 二年级语文教案:《葡萄沟》教学设计
★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手》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 小学二年级语文《纸》教案范文
‘玖’ 二年级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悄轮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笑运陆,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碰顷,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拾’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教学
教案的编写是一名教师必备的技能,课前编写教案使上课有内容可讲、有知识课传授,促进学生上课听讲效率的提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所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学习生字词,朗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作者对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写。
2、学习比喻的妙用。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学习
1、出示生字词。抽查生字词的情况。
2、组词训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并引导加深理解。
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别在课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师引导大家理解。
(1)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上面的景色的?
弊斗森(2)仔细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课文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找出课文中的相销猛关语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绘一下。
(四)总结本课时
夕照的景色是美丽的,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让每个人都来爱我们的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租亩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5、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x个生字,会写“员、青”等x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xx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四、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xx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为什么xx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1)自由发言。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xx”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二、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2155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1)“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浪费呀!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别的许许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2)在这个荧光屏上,所有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教师对话了。
3.玛吉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开想象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未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学生交流。
(学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交流可以用代码,或使用脑电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