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高中语文怎么判断语句问题

高中语文怎么判断语句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1 13:52:59

㈠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知识点介绍

病句辨析是高中的 语文学习 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知识点
切入点之一:句首由介宾 短语 引导,审视是否缺主语。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2、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排除了这十几个隐患,保卫了防洪大堤。

分析:句首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缺了主语了

切入点二:宾语部分较长,可能缺宾语中 心语 。卜信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2、你们要尽量完成党交给你们的探听敌人的情况。

提示:在一个 句子 中,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切入点之三:定语或状语较长,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例: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 教育 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分析:句中的“把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谓语“达到”的状语, “达到”不是表处置的动词,“把…事业”与“达到”不搭配,可将“把”改为“使”。

切入点之四:句中有双面词注意前后应一致。

1、能否做到一拼到底,是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

2、对错误的行为不进行严厉的批判,是革命能不能成功的重要一环。

3、故宫的门票是否还要长,有关部门的回答是否定的。

切入点之五:句子是否定句或否定反问句,否定是否当。

1、难道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2、谁也不能否认鲁迅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3、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应该认真 总结 教训,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4、这位西方和平主义政客曾提出“遏制”战略的构想,运用非军事手段外的一切手段阻止前苏联扩张。

5、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必可挡风。

6、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小结:否定词 (忌、未、非、无、否等)

反问句(肯定反问 否定反问 双重否定反问)

“无时无刻不”表“时时刻刻都”

切入点之六:句中有表数量或程度的词语,审视它是否与 其它 词语矛盾

1、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2、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大约都在90分以上。

3、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大约在90分左右。

切入点之七:感觉句子特别别扭,审视是否句式杂糅。

1、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于人生观起作用。

2、止咳去痰片,他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等配制而成。

3、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为主。

4、在北京举办了古埃及第一个文物展览,此次展览有145件埃及国家级文物集体亮相北京。

切入点老纳之八:句中有并列结构,审视并列是否恰当。

1、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妇女都应遵守法律。

3,通过检查,大家侍弊没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分类和顺序。

2、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3、我们应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4、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成分。

(1) 、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

(2)、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

(3)、如果充当宾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谓语搭配。

5、《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分析:病句中的并列短语之间,不能构成对应关系。

6、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分析:病句中的并列短语常修饰不当。有时语序不对。

7、思想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分析:句子当中的词的本身,结构不一致。

8、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并列短语中的多个人和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对象的不明确,从而产生歧义。

切入点之九:如果是复句,可作如下五方面的审视。

(一)关联词语是否配套

例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句中关联词语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是与表选择的还是配套,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

(二)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

例如: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三)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是否与两个分句的语义关系相符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四)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例如: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五)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

例如: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切入点之十:句子成分齐全、搭配恰当,是否合乎逻辑。

1、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2、故乡的发展情况对于我是很熟悉的。(主体和客体倒置)

3、办事只凭 经验 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反对这种经验主义。(偷换概念造成前言不搭后语)

4、虽然我们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但这件事并不复杂 ,我们几个人是完全能办好的。(语意自相矛盾)

5、这学期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因此数学学得不够好。(强加因果关系)

6、你这次当选为班干部,应该好好地和同学们 混在一起 ,以便于开展工作。(褒贬色彩不同而混用)

7、你们老人病了半年,再不回去看看,万一逝世了,面都见不着了。 (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8、这篇 文章 语言优蓄,写得不错,但是没有几个人看得懂,真实遗憾。(生造词语)

9、他上课时精神涣散,根本没有注意老师讲了些什么?

10、他们几个人铤而走险,终于攀过悬崖绝壁,来到这片开阔地带。( 成语 误用)

语病辨析:规律总结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2)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3)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4)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5)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 是拆字 组词 。

(6)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7)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7)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做记号来提示自己。

(8)3个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9)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做题思路:判断顺序:

(1)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2) 逻辑思维 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标志性病句: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如:“通过……”“对于……”“由于……”“作为……”“关于……”,或介词固定结构脱落,如:“以……为”“把……作为”“在……上”;注意主语是否残缺。

(2) 带关联词的,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连接的是相同的主语,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如果连接的是两个不同的主语,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注意“不但(不仅)”“而且”连接的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蹦跳嬉戏,而且五颜六色,极尽缤纷。

(3)遇到长句要细心。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例如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4)注意几个词语并列。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是否是分类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能不能”“是不是”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两面对一面)。

(6)带有否定词的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7)数字出现了,并带有大约、左右、最多、至少等词语的看是否出现重复、矛盾等不符合逻辑的语病。【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前后矛盾)。

(8)中心词前面有较长的定语或状语,应看定语或状语的排列顺序是否合理。例句:他的一件刚买的新羊皮夹克也拿来了。)

(9)搭配不当。

(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

(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等。

(10)“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㈡ 怎样判断语文文言文的句式呢谢谢

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判断句编辑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被动句编辑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①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倒装句编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3.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标志词:于、以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省略句编辑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㈢ 高中语文病句有哪几种怎样判断呀,每种能给几个例句吗

六种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有多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也不同.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情况:
(1)定语位置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位置不当
例如: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句中定语中心语“化石”和定语“牙齿”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牙齿化石”. ②定语误放到状语的位置
例如: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古色古香”不应修饰“印着”,应改为“印着古色古香的青铜器”. ③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a.领属性定语,时间、处所定语;b.表指称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应当注意,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如果违反多项定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定语语序不当的错误. 例如: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一艘古船.
句中定语排列不当,“古船”前的三个定语正确顺序为“一艘”“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否则会产生歧义. (2)状语位置不当
①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
例如:“微山湖”号护卫舰迅速地在索马里海域采取行动,吓退了海盗;保护了被海盗追踪的商船.
“迅速地”作状语应放在谓语动词“采取”之前.
②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语序是:a.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c.表范围程度的短语;d.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即:为了什么(表目的)→何时(表时间的名词)→何地(表处所的介宾短语)→范围(表范围程度的副词)→怎样(表情态的形容词)→同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如:许多教师今天早上(表时间)在会议室里(表处所)都(表范围)热情地(表情态)同他(表对象)交谈.
如果违反多项状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状语语序不当的错误.
例如: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表处所的状语“在简陋的工作室里”和表时间的形容词“漫长”,应放在表情态的状语“艰辛”前面,改为“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艰辛地研究”.
(3)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指的是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顺序不当、虚词(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如:地震发生后,困难和危险尽管很多,战士们仍然迅速及时地进入震区抢险救灾.
“尽管”的位置不当,应改为“尽管困难和危险……”. (4)分句位置不当
例 如: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后半部分两个分句为递进关系,且应先“公民”后“国家”.应改为“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的……,而且关系到国家的……”.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如: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 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不能“供应”,能“供应”的应该是“无公害蔬菜”.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动词共带一个宾语时,其中一个动词与宾语不搭配.
例如: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做……行为”搭配不当,应改为“出现……的行为”.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可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句中“一台”不能修饰“剧本”,应将“一台”改为“一个(部)”,或保留“一台”,将“剧本”改为“话剧”.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或把“而是”改为“而且是”.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
例如: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介词“由于”滥用导致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
因句子较长,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面的结构而致使句子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 例如: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应该在“独立”前加“具备”,“具备……的能力”.
③宾语残缺
句子稍长,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是造成句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常是宾语中心语残缺. 例如: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具有”缺宾语中心语,在“胃肠病”后加“功用”.
④附加成分残缺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
例如: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此例中“付出劳动”不一定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之类的限制语. ⑤介词残缺
例如: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句中“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2)成分赘余
①主语多余
例如: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多余.
②谓语多余
例如: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到来”. ③宾语多余
例如: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工作”多余,与“工程”重复.
④附加成分多余
例如: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试卷中常见的赘余的例子有:
(1)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应删去“互相”.
(2)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应删去“这”.
(3)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
(4)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5)共同协商“协”意思是“共同合作”,因此,应删去“共同”. (6)非常嗜好“嗜好”即“极度爱好”,故应删去“非常”.
(7)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应删去“过度”.
(8)一致公认“公”即“共同的”,“一致”意思为“相同无分歧”,两者重复,应删去“一致”.
(9)前来光顾“顾”就是“到来”的意思,应删去“前来”.
(10)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所以不必再用“开始”修饰. (11)无故旷课“旷课”即“ 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类似的还有“多余的废话”.
(12)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应删去“热切”.
(13)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应删去“很大”.
(14)多年的夙愿“夙”的意思是“一向有的,旧有的”,应删去“多年的”.[来源:学.科.网]
(15)无数莘莘学子“莘莘”即“众多”,用“无数”修饰多余,应删去“无数”. (16)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应删去“可”.
(17)致信给“致”已有“给”之意,应删去“给”.
(18)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已含“使人民”的意思,故删去“使人民”.
(19)留下的遗毒“遗毒”中的“遗”已有“留下”之意,连用累赘.
(20)至少……以上“至少”含有“最低”的意思,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无须再用模糊语“以上”. (21)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22)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同时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23)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的意思,删去“到”.
(24)被……所接受文言句式“为……所……”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句中用了“被”字后,再用“所”字,多余. (25)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26)并非是“非”是书面色彩较浓的一个词,是“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27)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28)全身遍体鳞伤“遍体”与“全身”重复.
(29)将近40%以上 “将近”与“以上”两个模糊量词矛盾,保留一个即可. (30)囊括全部“ 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
(31)先进楷模“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故删去“先进”.
(32)突然恍然大悟“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33)这个中原因“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4.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句话挤到一句话里,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这一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两年病句考查的热点.
例如: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句中“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表达的意思相同,却硬要组织在一起,从而造成句式杂糅.采用其中的一种说法即可.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
①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②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以……为目的的)
③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 …问题上)
④由于……下(由于……,在……下)
⑤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⑥经过……下(经过……,在……下) ⑦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⑧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⑨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⑩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⑪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⑫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2)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话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如: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的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5.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从第一回合枪击至此,总共不到15秒钟,人质中竟无一人受伤——这原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指代不明确,究竟是指“枪击时间短”呢,还是指“无一人受伤”?
(2)歧义
例如: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几十个”是指“报社”还是“编辑记者”有歧义. 6.不合逻辑
(1)概念混乱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种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年老”“疾病”与“丧失劳动能力”在概念上有交叉,不是并列关系,应在“丧失”前加“其他”,或者改“或者”为“等”. (2)两面对一面
一个句子中,前面包含正反两方面,后面只包含一个方面,句子前后不照应.(有时将其归入“搭配不当”)
例如: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两面与一面,照应不当,去掉“能否”. (3)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来源:Z.xx.k.Com]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句中的“死难者”与“幸免的一个”前后矛盾. (4)主客颠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客之分、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颠倒的现象.
例如: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个例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 (5)否定失当
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例如: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防止……不要再次发生”否定不当,去掉“不要”. 又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再加上“否认”和“不”,意思成了否定学习雷锋.
(6)强加因果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作者没有弄清分句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就强加于句子,形成病句.
例如:由于我对学科有偏重,因而对数学不感兴趣.
例句中“对数学不感兴趣”是“对学科有偏重”的具体表现而非结果. (7)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事理.
例如:二百多救援战士,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二百多救援战士”怎么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理.

㈣ 高中语文如何判断病句 高考病句快速判断方法

纵观历年来的樱仔扰高考语文考试卷,病句辨析题的考查总是少不了的题型之一,关于病句的题型一般都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的。下文我就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如何判断病句 高考病句快速判断方法》,仅供参考!

高考语文病句题型常见问题

1、高考语文的病句题型常出现病例的短语,一般情况下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或者语序不当和语意不明造成的错误。

2、高考语文病句题型常出现多重定语或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造成的错误。

3、语文病句题型还会常常出现数量短语,也是因为语意不明或者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造成的。

4、高考语文病句题型还会出现介词搭配不当造成的结构混乱和主客颠倒等问题。

5、高考语文病句题最常见的错误还有连词和代词重复或者语义表达不明造成的歧义问题。

高考语文病句快速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出现“的”之的短语可能就是偷换主语造成的错误。会出现的问题是语意不明、语序不戚备当。

2、如果在病句题型中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一般可能就是前后的肯定和否定不一致,造成的逻辑混乱的错误。

3、高考语文的病句类题型中如果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禁止”等词语时,一般就会造成表意相反的情况,也会产生不和逻辑的问题。

4、在语文病句题脊旦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使让动词,如“使、让、令、把”等词语。这种情况一般就是主语残缺或者主客颠倒造成的语序不当和语义混乱。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怎么判断语句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