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我们面对的当今社会乃知识爆炸的社会局面,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倘若你没有较多的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心中要有一种紧迫感。特别是我们这些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的沉重。在各门功课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可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感到这项任务的艰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呢?下面这几点很重要:
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大家都知道,老师是学生的表率,现在的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就是说,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另外,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因为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更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这些都是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
三、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古人说:“善良的心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绝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
四、要入细
老师应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和学生谈心,更多的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放下畏惧的包袱主动接近你,向你诉说他们的心里话,这样你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情况。“因材施教”才能不误人子弟。
五、要持之以恒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恒”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循善诱,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们应得到的知识。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培养学生恒心的方法:1、给学生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让他们学习《挑山工》的那种向着一定目标踏踏实实前进的精神,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2、当学生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应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他们做一个进步记录。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切忌“恨铁不成钢”的做法,那样容易酿成“欲速则不达”的恶果。
六、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语文教师一般都肩负着“班主任”的重担。一定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不能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要做到“
宁愿老师等学生,不让学生等老师。”
七、要学会设计导语和板书
好的导语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他们在心里对本课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强烈的求知欲迫使他们更深入地去学习本课。板书要工整、合理、简单明了,是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很清楚地回想七本课的内容。
八、要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敢于创新,不要让学生为这老师转,老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什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发问,老师逐个解答或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动脑,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老师不但要能娴熟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而且还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
⑵ 如何提高高校文科教师科研能力与素质
其周围形成一个学术集体或学术梯队,并且以他为首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学术体系或学术派别,推动该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许多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善于团结同事,提携后来者,他也善于把各
种力量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长处。他注意对青年接班人的培养,使一代代人才辈出。一些学校的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能在某一学科上取得公认的成就,而且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气象,无疑都是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发挥核心作用。
2.2选好“苗子”引导他们既能抓好教学,又能搞好科研。由善于发现和选拔优秀的尖子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苗子,这是
和科研分不清,认为完成教学工作就可以了,科研做不做不重要。于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学术带头人,因此,高校领导必须时候想申请项目,也因为自身的职称或者是水平而申请不下来。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用较长时间跟踪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发展
另培扮外,我们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相对比较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的轨迹,要认真考查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搞科研了。
针对我们学校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能力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
1、让全院教职工比较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1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亲身参加科研实践,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亲身参加本学科科研的人,对科学规律的了解有血有内,科学思路开阔,讲起课来使学生觉得有兴趣。更重要的是,有科学研究体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将科研所必要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运用到教学中。他们对科学规律理解不深,或过于追求概念推理等字面上的严密性,而忽略规律的生动内容,往往满足于学生能做那种假想条件下习题,而不注意训练学生从丰富的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去提取哪怕是近似的规律,这样的教师就很难做
1.2是提高综合实力,创建一流地方高校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成于教师”,“败亦教师”。一所高校能否圆满完成其艰巨任务,关键在于有没有—支素质高、作风硬、结构优的教师队伍。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则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高校教师必须对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老化迅速、虚亏新学科发展加快
2.3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给青年教师提供科研舞台。现在年青教师进步不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往往得不到施展的舞台。现在一般说来,青年教师、科技工作者,不容易争取到重大的科研课题,因为他们在学术界、技术界的知名度不高,别人信不过、
不愿把重要任务委托给他们。这就需要学院领导的帮助。
3、我院科技工作发展思路
3.1各系部要着力培养一批科技骨干人才。各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遴选一批思想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作为科技骨干人才来培养。对这些教师在参加进修和学术交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负担,学院在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帮助。
3.2对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配誉灶有明确的合适的科研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给予必要的科研要求是合理的。我们的想法是在二年内需承担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课题组前三名),三年之内主持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在三年之内需承担或主持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课题组前三名)。
3.3进一步制定科研激励政策,拟制定宿迁学院先进科技
到启发式教学。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师一般来说科研能力也比较强,他们理应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
的趋势成功应战。为此,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乎亟待提高,工作者奖励条例,给予在科技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予以
而科学研究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一条途径。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重奖。动,能更深刻地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能全面地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从而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二○一一年第二十六期
学中来。
2、加快高校科研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年轻化,这就使的得科研上存在断层,在培养科研人才上,就必须采取特殊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妥善解决。2.1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这是填好断层的有效途径。一位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不仅他本人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教学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能影响一代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上学术
3.4广开科研和科技服务渠道,为广大教师创造争取科研课题的环境和条件。
3.5规范科研管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⑶ 如何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这个观点目前在教师中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很多教师都认为科研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往往被事务性工作所代替。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能上课就行了,研究是学者们的事,哪有时间去研究。对于这个看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同行们作一些探讨。 为什么要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呢?因为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理念制约的。以前我们认为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现存的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过多地机械重复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教学还是有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培养,完全没有理论指导,进行盲目地实践。当我们已有的经验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时,就是一个“盲区”,这时必须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才能走出这个“盲区”继续前行。现在提倡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是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 多读书、勤动笔。我们接受知识的途径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向别人学习,另一种是自我学习,实地向别人学习虽然直观、见效快,但范围窄,不深刻、不长久。从书本上学习范围宽、思路广,时间长,应该成为教师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在很多教师在新教材面前,出现了难点、疑点时发出古人感叹并富新意:“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钱不够用可以节约,亏自己,知识不够用,能节约吗?那岂不误了子孙?所以要经常看书。我们从书本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别人的经验,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常看书、多看书是搞好教科研的前提。 看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遇到问题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比如你不太了解美学知识就可以查书、查资料。另一种是经常看书,随便看书,也许没有什么目的,但是遇到有启发的就记下来,也可以写成卡片,分成类别,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着名作家熊召政先生为了写《张居正》积累了十多万张卡片,他为了写下一部小说《大金辽国》驱车到少数民族地区寻古迹行程三万余公里,记下十几万字的访问笔录。 多读书,还要勤动笔,把读书的体会记下来。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看书就一定要动笔,或勾勾画画、或笔记摘录、或写祥桥下感想。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都是从书中得来的。只有把读书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有些同行甚至同学们就问我“您怎么办公桌上总堆那么多书——教学方面的参考书或一些什么鲁迅杂文、散文、诗歌选,什么季羡林的《我的人生感情》、什么崔永远的《不过如此》……我回答说:“是啊,这些书中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美妙的言词,但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从中获取创新的灵感,当你从书本橡宴销中发现了你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枯燥了,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勤动笔就是随时总结,随时有感想就随时写,不一定要全面,有什么就写什么,不拘一格,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如写些课后小结梁游,课后自评、随笔,随想录之类的小文章。过一段时间就整理一次,一般一学期归一下类,调整自己的思路,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一定可以获得效果。茅盾有一句关于读写的名言:“光读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读,眼低手也低。”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才能相得益彰,逐步提高教科研水平。近十年来,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勤动笔把它写出来,先后在中国育才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三十多篇。 多思考、勤实践。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就是说,人要学会思考。有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能提出问题的人就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能提出一个与众不同问题的人就是一个有创意的人。会思考是一个科研型教师的标志,只有会思考,才能有创意。有时当我去听别人介绍教科研经验时,感到他们总结的我也是那么做的,为什么我就总结不出来呢?这就是缺乏思考。首先要向自己发问,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就要想:为什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其次要进行综合思考,用其他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仅有思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践。我知道,只有实践没有思考是盲目的实践,但是只有思考没有实践则是空洞的胡思乱想,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要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将思考落实到实践中,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不断进步。 几年来,我从三个方面突破,一个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二个进行地域文化即校本教材开发,三个精心辅导学生作文。如大型的有典型意义组织学生参观“万人洞”、“燕子山”、“桧柏树”、“纪念馆”、“田子君”……我地地域文化特点突出,开发前景广阔,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不进行周密思考,是难以实践的。由于不断努力创新,均获得成功,在“三大突破”中获得很高声誉。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需要有耐心的,我深深地记着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江先生的一句名言:“进行语文教科研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听得几句渣滓话:“一个教师搞教科研是吃了不得过。”在教科研的道路上,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来不得半点浮夸,只有踏踏实实学习、实践、思考、总结,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我在三十多的教学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党和政府也给我很高的荣誉,多次获市级优秀人民教师光荣称号,前不久被全国中华教育家协会授予杰出教育家光荣称号,近日获世界管理科学院(1999-2008)十年世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特殊贡献奖殊荣。但我始终认为:许多教师做得比我要好得多,我只是获得一次机遇,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会永远从零开始。 十一月份,我有幸参加全国第四届文学高峰论坛。主旨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那些专家,学者、作家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陈词,深深打动我的心,他们多么富有民族感啊!专家们呼吁: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滑坡,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现象严重,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教育几乎要到垮掉的边缘,发出救救文学教育的呐喊声。回校后几天辗转反侧,浮想连翩,睡不着觉,少了祥和安宁,多了几分烦躁不安。于是我在全校语文教学工作会上率先提出五种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民族意识、奉献意识、为共同振兴语文教育而努力。 目前,我仍然在认真读书、思考、实践,仍然在努力作文,只可惜光阴紧迫,日月流逝太快,冗繁的事务缠身,但我只要站在讲台前,面对天真活泼又可爱的孩子们,看到稚气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神,总是心里有一种责任感推动着我,我要用我的学知和品格去影响他们,把美的种子撒在他们的心田。我要组织他们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寻找人生真谛。我要当好新教师,做到语言新、观念新、姿态新,不受工作年限、年纪、资历的限制,不满足现状,具有全新的教育思想,始终充满工作和生活的激情。为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而不懈努力。
⑷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教科研能力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1.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即调查研究,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内容和方法。
2.如果说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便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旗帜和抓手。
课题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
因为它有智陪橘猜慧的能量。
名师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也是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3.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
只伍雀有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明确地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
4.台湾诗人痖弦有句绝美的诗——“海,蓝给自己看”。
就像那只破水罐,悄然芦型为自己开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缄默淡泊自己的美丽,只要立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关爱生命、关照心灵、关注成长,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视野,课堂必然有新天地,课改必定有新干线,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点。
5.教育科研其实很简单,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宽基础、专一深入、痴情关注、大胆设想、艰苦奋斗,都需要我们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规律下笨功夫,不仅需要积极地入迷、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
6、用握过粉笔、教鞭的手,用批改过考卷、作业的笔,记录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个个专题,诸如“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等,从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心灵沟通。
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不断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
一、分析问题,寻求对策。
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学校层面:申报课题多,深入研究少.检查汇报多,平时落实少.装门面赶新潮多,联系实际少.追求短期效应多,持之以恒少,应付上级检查多,解决问题少.
教师层面:
1.参与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确.教科研≠发表文章
2.选题不明确.
3.研究过程随意
4.片面追求成果
对策
1.树立五种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
1) 树立先导意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树立主动意识。
变要我搞研究为我要搞研究
3) 树立服务意识。
贴近学校、教师、教育工作
4) 树立“过程”意识。
教育科研不仅是写的过程,还是一个学习、思考、实际总结的过程。
要把落实教科研过程与追求教科研成果放在同等位置。
5) 树立“创新”意识
2.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教师当成实验室,把教师、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3.把工作中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A.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
B. 在选题时力求做到短、平、快。
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内容宜是实。
做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4.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
A. 建立学校的课题体系,用来统领全局
B. 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平台
C. 引导教师分层参与。
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
一、理论引导,科学实践。
引用《江苏教育与研究》主编方建华教授的讲座
从问题出发: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
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从本质上讲:教育科研是一种认识过程,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发现教育规律知识、丰富教育理论为导向,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发展为目的。
三个基本要素:客观教育事实、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 。
基本功能:解释、预测、控制的功能
基本类型: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本层次: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基本宗旨: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一般以应用研究、微观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为主。
需要认识的两点:
1.教育科研≠写文章
2.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区别:教研与科研是两码事。
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上,仅把帮助中小学教师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推广,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所谓教育科研停留在单纯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层次的教学研讨上。
这两个概念无论是从研究的范围还是研究的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研究范畴狭窄,基本上主要是教育的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学的组织管理及一般性的教学问题研究。
而教育研究则不同,其研究范围广大,不仅涉及教育的微观,而且也涉及中观、宏观等问题,不仅研究教育内部的联系,而且涉及教育的外部联系,不仅研究教育的现状,还研究教育的历史、预测教育未来趋势等。
教育科研是个上位概念。
意义:
____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老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师资队伍的科研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科学体系化。
谁能搞教育科研?
我们每个老师既是教育者也都是研究者。
当然,作为从事教育科研人员的条件
首先是主观条件:
——科研意识:科研型教师的职业自觉
作为教师来说,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一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概括提升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民族素有“尚实”的传统与“务实”的精神,这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科研”,教师以“教书匠”自称。
——科研理论:科研型教师的专业基础
——科研能力:科研型教师的核心素质
——思维方式:科研型教师的人格特质
科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探索真理。
真理又分事实真理和理性真理(指涉性真理)。
事实真理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能事,追求事实真理,判断的标准为“是否真实”;而对理性真理的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的能事,需要通过哲学反思,逻辑推理等获得。
需要探索、理解事实行为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 教育问题是复杂的,往往教育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纠缠在一起。
这就对教育科研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
我们的教育科研眼光不能仅局限于教育事实界和现象界,而要探索教育事实背后的意义、教育价值以及教育活动中透析出的生命哲理和智慧。
? 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定位于关注“何为教育”的学问、“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为何”的觉悟,从而对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审美三大层次上的探索、提升。
? 需要我们确立新科学精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
强调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思维方式。
——科研道德:现代化教师师德的新内容。
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题。
其次是客观条件:良好学术氛围。
基于合作的科研团队。
学校的领导支持。
研究资料、设备充足。
研究时间、空间和人员的保证
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
怎样开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操作问题。
从总体上讲,要坚持“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校本研究,就是要求学校教育科研要以学校为本,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究的特点:彭纲所长将其形象比喻为草根化研究,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的研究。
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强调:校本研究并非重起炉灶,另搞一套,它应该“生长”在过去的“地基”上。
基于学校已有教育实践和教科研成果。
校本研究可以是过去课题研究的整合和延伸
比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分层教学模式等,已经具有校本研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整合和延伸,有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
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
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
课题从哪里来呢?—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
学习分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如何克服?这就需要调查、需要开展实验。
比如 中小学衔接问题,学生学业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问题等,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
? 要正确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问题”?有三个层次:
? 1、现实中出现的问题:Problem [‘prɑbl?m] n. 问题,疑难问题,麻烦的事,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成绩分化问题;
? 2、共同研究议题,公共可以讨论的话题:Issue. n. 问题;争论;争议
?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是否普遍?比例如何?
? 3、学术问题、研究课题:question['kw?st?] n. 1.问题;询问;2.要讨论(或考虑)的问题;争端;难题;3.疑问
? 是正式提出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判断是否属实;需要通过哲学反思,寻找教育现象、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意义,价值,探寻解决之道。
? 比如;可以从不同学科提出问题:是课程负担过重引起的?
? 是在校时间过长引起的?是学生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 是学校建筑的光照度不足等引起的?还是学生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太长引起的。
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点。
从所发现的教育问题中进行筛选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成了教科研课题。
<,/SPAN>
最为困难,最为重要。
选题决定研究价值;尽量选择全局性和规律性问题
选题制约研究成效;选题要恰当
选题制约研究者的水平提高
怎样选题?选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无为而无不为,有不为方能有所为
工作需要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不可贪大求洋,赶时尚
兴趣爱好原则
研究基本步骤
——对问题进行梳理:学校层面、学科教学层面(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层面
——形成问题链或问题树,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确定研究课题,筛选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撰写选课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进行开题论证,选择研究范式,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写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教育实验或测量,记录和收集研究资料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成果(论文或报告或叙事或案例分析) ,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正
——总结和反思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提出改进策略
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
(1)量化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运用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抽样调查、教育统计和教育实验等的研究类型
(2)质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实地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教育网志(BLOG)、案例研究、课堂观察等类型。
研究范式的分类是相对的,例如,课堂观察法即可以采用定性观察,也可以采用定量观察。
当前,中小学质性研究的范式正成为趋向,但与量化研究相融合应该成为最终的走向。
具体研究方法之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记录与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
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具体研究方法之二——教育网志(Blog)
Blog的概念:互联网络上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交流平台
■BLOG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简称,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
网络日志(Blog)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
具体研究方法之三——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
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着、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观察他人(听课):
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定性方法:
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
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
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定量方法:
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工具表)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技术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录像、录音;
----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
----座位表法;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
----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
----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反映的是教学预期;“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学结果。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不能把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乃至教学总结、教学测试题,统统纳入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意义
●顾泠沅先生认为: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
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
? 写论文不等于搞科研,但搞科研必须写论文。
? 保存、交流、发表成果的必需;与别人分享成果,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的必需。
? 职称、职务晋升的必需,更是自我实现的必需(文人以“着书立说”“成名成家”为荣)。
教育研究的最终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保存研究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
表达教育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有写教育论文和写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
表达方式以议论、科学性说明相结合为主,适当辅之以叙述和描写。
讲究严谨、简明和流畅的行文风格。
当然,也有杂志编辑偏好文学色彩浓的行文,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论文仍然是科学论文,不宜太花哨。
关键是把思想表达清楚,把道理讲明白。
可见,大多数老师都能写好教育论文,并不是学中文的老师的专利。
当然,要写好论文,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要勇于动笔、勤于动笔。
一般中小学教师可从写教育随笔入手,逐渐培养写论文的兴趣,积累经验,增强成就感,继而写教育论文,甚至写更为规范严格的教育研究报告。
一、关于教育随笔的写作
提倡初学者走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从教育论文到研究报告的路线。
随笔,英文essay,短论的意思,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 随笔,在拉丁语中意思为“尝试”。
蒙田随笔取的就是这个意思。
尝试,意味着未完成,意味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广大的层面探讨同一事物,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怀疑、否定和颠覆。
随笔的生命在于随。
这种文体最重要要的是要体现个性化。
是一种不断生成的文体。
鲁迅喜欢杂感,本雅明赞赏“断片”,都是因为随笔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自由与批判精神。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在写作样式上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教育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
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可以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教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随笔呢?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手、随便、随心。
随手 对即时发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时、随手捕捉并记录。
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坚持记教育日记。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文字也可长可短,可庄可谐。
用200字就能说清楚,就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
如果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
我手写我心。
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 笔要随脑。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注意观察,多读点书,用心去思考。
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关键一点:勤动笔,只有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要善于捕捉题材。
—— 成功的喜悦。
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失败的教训。
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吸取什么教训?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不一定是完美,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 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突然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 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差异,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班主任工作中,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也有题材
锤炼题材。
——立意要新。
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要让别人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
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
——要做到小中见大。
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
——文章结构可多样化。
二、关于教育论文的写作
首先要给论文准确定位
? 定点:解决内容
? 经验型----教改型----论述型
? 定面:解决层次
? 评析性---学术性---课题性
? 定向:解决方向
? 交流类---评奖类---发表类
其次明确教育论文的撰写过程
? 确立论点:对问题的根本看法
? 整理材料:围绕论点,分析研究材料
? 编写提纲:事先设计论文的框架
突出重点、深思熟虑、思路流畅、结构完整
? 撰写草稿:一气呵成
? 修改定稿:精雕细琢
第三,要掌握教育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⑸ 如何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一、教科研型教师应当具有敏锐的发现力和思考力。 我们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当中,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时候看似解决了,可是却是仍然存在蔓延的状态,有的时候正在以这样那样的形式转变着。所以,我觉得,科研型教师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生活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认真的,深入的思考遇到的这个问题,不要忽视我们的教学当中遇到的一些细小的问题,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总要去寻找他的根源,凡事有果必有因,我们只要在这些问题上多留心,就会看到那些平时或许忽略了的东西。其实,这样看来,做个科研型的教师并不难,我们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不必因为自己的发现微不足道而感到离“科研”这个词有多么大的距离,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来自教师,所以,我们要重视在教学工作当中的思考和总结这个环节。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源于正竖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 有时我们会感到教科研是教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科研,当我们遇到一些对教育教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问题时,我们想通过教科族清纯研加以突破,可在教科研中不是被某一专业知识卡住了,就是因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或教科研方法不当而中途流产!所以在教育科研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升。二、教科研型教师的成长要从细节和小处着眼。 还是承接上面的话题,我们都会认识到:如果可以作为一名教科研型的教师,对于我们的日常工作的指导肯定是非常有力的,可是科研不是唱高调,怎么样去做才能培养自己成为教科研型的教师呢?我认为除了要善于发现,深入思考之外,作为一线的教师,还有从平时工作的细节入手,其实,这些工作,平时我们也都在做着,比如,我们经常会将某些学生的近期情况,用书面的形式和他的家长做交流,比如,我们也经常会在教授完一篇课文的时候,将自己对这一课在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和灵光闪现的地方做一下反思,记录。还有,我们会用教学随笔的形式,积累和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探索,发现,不足等等,如这样的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更上一层楼”而已。所以,我想,我的教科研之路其实就可以从平常的这些细节入手,既然已经发现了,记录了,思考了,我们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探索、善于探索。利用我们积累的教育理念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我就曾经思考过这些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是我思考着,并且在不断的尝试改变的。如果能够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做指导进行深入科研,将教、研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这样对我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教师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优良的成果,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科研先导”、“向科研要质量、要水平”的思想观念,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三、科研需要有独创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的态度 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做基础,我们也往往是凭自己的经兆咐验来工作来科研,所以我的论文也就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科研中将经验和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在课题科研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科研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科研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科研应是一种综合性,这决定了在科研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但他们也需要教育科研人员在教育理论、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⑹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具有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三是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从而娴熟地运用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
【关键词】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一、教育科研能力的含义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首先,教育科研能力来源于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日积月累起来的经验和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其次,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有意识的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能力。
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教师个体素质的组成,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现代教育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科研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二)、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新时代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包含哪些方面呢?
(一)具有搜集资料、开发信息的能力。
(二)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具有开拓的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
(四)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和进行计算的能力。
(五)具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入性。
(六)具有将已有教育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现结合当前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其次,小学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知识广博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积极影响。再次,小学教师要有端庄、自然的行为举止。在讲台上,仪表要干净,穿着要得体,教态要自然,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教师语言要明白、清晰、简练,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富有节奏感,快慢得当。
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一是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教学,也要注重能力培养。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练习、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身心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同时,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五、当前教育科研的现状
1、面临的形式
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日益凸现,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当前面临的困难
现在,真正由目前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办出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除了需要教育体制改革和政府指导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具体地说,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 思想观念落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 教学方法陈旧。
第三 教研气氛不浓,教学缺少创新。
第四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
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也许这些认识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3、发展方向和思路
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困难,要求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加紧学习,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特点、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任何逃避现实或忽视困难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危险的,都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应该:
第一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倡导教育研究之风。
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师来完成,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掌握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完成。
因此,我们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永不衰竭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为了促进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小学教师的职业培训:
1、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教师们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2、对教师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们应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3、大力倡导教研之风。教学研究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首先,要领导重视,学校领导亲自抓,带头进行教育研究。其次,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推动教育科研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最后,加大教育科研投入,表彰成就显着的教职员工。
总之,当今时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各个学校都很重视教育教学研究,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加强对教育研究的投入和管理,形成新一轮的教育竞争。科研兴校是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许多学校的发展战略,成为各个学校的共识
六、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的条件。
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伟大的工程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还需要吐故纳新,善于总结并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主体,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创新。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好自为之,共同演绎中国教育的明媚春天。
七、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路径及方法。
1、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路径
1)、多看。多看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
2)、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学刊,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新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着,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和专着具有指导作用。
3)、多谈。多谈是一种简捷、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多与优秀的中高级教师、学者交谈有利于自身的提高,他们的经验丰富,科研造诣较深,善于把握方向,能全面地看问题。
4)、多听。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5)、多想。通过听、看、谈,不断积累知识,储存信息,通过一事一议,运用联想,假想,反思,质疑,发现问题。并以此展开思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
6)、多记。多记就是把我们看过、听过、谈过、想过的事情用脑子记下来,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都要认真记笔记,要把平时看到、听到,认为较好的一些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到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防止遗忘,对近期已确定的课题,要注意收集资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攻关,完成课题。
7)、多写。论文的撰写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科研能力的表现形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2、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
(1)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
(2)要注意学习,用于实践。
(3)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4)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
⑺ 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你觉得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语文老师该有哪些必要的特质?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智商+情商
智商
涉猎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本学科知识,把握本学科知识一定要准确、扎实。同修房子是一个道理,本学科知识就像地基一般,只有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才能美轮美奂。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语文书本上面的知识必须是要牢牢掌握的,并且能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最好。我记得同学们经常扎堆吐槽老师而语文老师常常中枪。吐槽语文老师的点也近乎神同,“我们老师上课就是把他的教科书拿着,对着教科书上面的知识点一字不漏的念。”这说明,其实很多语文老师自己在语文这方面的知识都还没掌握扎实,为了防止出现纰漏只能照着教科书念了。这种状况在一方面即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学生会打心底里不佩服你、不敬重你,觉得你很水,自然而然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一旦学生失去兴趣,最好的态度是对你不闻不问,更严重的是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之心。一个传染俩,俩个传染三,三个以后可能就是全班,全班都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现实一点地讲,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语文学科成绩低,拉低整个班的平均水平,接着可能就会被学校点名批评,自然而然你的工资绩效也会低。周而复始一个恶性循环就悄无声息地来了。
二是外延知识,外延知识尽可能地广、新颖独特。在课堂上讲一些外延知识不仅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简单、新颖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一种普遍情况是,同学们总是对学校的老教师相距甚远,老远看见他要从你面前经过时都会刻意绕一个圈子,为的就是避开他。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老教师上课时经常板着脸,讲着老知识,不笑也不动,整个课堂氛围都死气沉沉的。然而只要一个班来了一位新老师,就算她从你从座位旁走过后你都还要转头去看她的背影。不仅是因为人们内心自有的喜新厌旧之感,还是因为新老师们总能讲一些新的、有趣的点,同学们能get到。我之前还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同学们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是,语文老师并不比自己高明许多,讲不出他不懂的东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语文老师必要地掌握一些外延知识。
情商
我也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对学生,学生是你整个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是你实现教学价值的载体。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有情商。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也是万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自始至终世上就没有不会犯错的人,更何况在你面前犯了错的这个人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呢!对于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我们要正确看待,很多时候他们已经做了错事,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味地去埋怨你怎么又做错事了,而更多的应该是去想想他犯错的原因,事出有因,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再同他一起想办法把后果降到最低。这并不代表对他一味地包容或对他所犯的错误视而不见,只是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地对他进行说教或者惩罚。比如,有些孩子宁愿你当着全班同学打他,也不愿你说教他。有时候对一个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两方面的,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心理。而心理的创伤才是最难愈合的。
二是对同仁,除了在教室老师在学校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办公室了吧。其实,办公室也属于一个小社会了,里面的人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经历过岁月洗涤、历经磨难的社会人士。和同事之间处理好关系不仅有利于学校生活,更多的是利于教学活动。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整个办公室都是老师呢!与同学科的老师交流、探讨能发现专业问题、完善专业知识,同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能进行思想的碰撞、擦出思想的火花。
怎样教好语文这门学科?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是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掌握,之前就说明了语文课本知识是房子的地基,地基一定要扎实、稳固。具体就体现在,答题时该拿到手的分一定要拿到。比如,该掌握的字词、该记住的文学常识、该背诵的文言文、诗句等等这些必须要求学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
其次,就是营造一种浓厚的语文氛围,自然而然地让他们爱上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是成语,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并且其内容精炼、表意简单、明了。以成语为敲门砖,打开学生们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大门。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谅解一些成语,包括成语的字面意思、出处、典故、用法。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是阅读。自从前段时间提倡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各小学、中学都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我也真切感受到了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改变,因为长期在一个教育机构兼职,所以对那里的一些孩子都能够基本了解一些状况。其中印象挺深刻的一个是一个男孩,暑假的时候还特别调皮,一下课就叫上一些他的兄弟玩各种奇葩的游戏,在地上打滚、枪战、踢腿等等各种。但是,上个暑假我再带他们班时,发现下课他就把他的课外书拿出来,专心致志地读。时不时还来给我普及一些汽车、机器人的知识。对于阅读还是得因人而异,比如男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科技、汽车、建筑、冒险等方面的书籍。阅读不仅能打开他们的视野,而且在作文写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文本素材、添加美词佳句等等都有显着的帮助。3是语言游戏,可以让学生们去找一些与语言有关的小游戏或者趣闻。通过这种方式在一方面可以扩散他们的思维模式、提高理解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能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文字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语文也并不是枯燥的语文。一旦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很多东西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记住
当个语文老师其实是幸运和幸福的。
⑻ 怎样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务必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所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汉代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等方面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语文教师务必严谨治学,锐意创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求语文教师治学态度一定要严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音、解字、释词、析句、划段、求旨、探法等,一定要确保科学性,做到读音正确、用词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虚假。这是语文教师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表现,是履行教师职责必须具有的品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师应勤奋教学,不断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努力去拓宽自己知识领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⑼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素养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了。”同样还有句老话:“要想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仅靠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的是靠个人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深蕴骨髓的气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人格是道德情操的表现,教师教授学生首先是教会其做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人才,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在道德情操上要正直、善良,公平、公正,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求上进者;时时刻刻保持拥有一颗火热、诚挚、充满激情的心,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里。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和学生要时常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落后的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谈心时要诚心诚恳,要有耐心,只要是以自己的“诚心”去和学生交流,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对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断的启发交流,用感情来逐渐引发学生的共鸣。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向 光明大道。
其次,教师素养的提高还表现在要做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学生涯中,不要做任何摇摆的事情,也不只做盛满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学会柔和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逐渐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师,才能成为有建树的成功教育者,这样才能向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要洞悉时代发展变化的方向
教育可以被称为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国家教育创新程度如何,就代表着着这个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的前景。目前世界上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教育水平也处于前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员的培养是通过教育实现的,而教育的执行是靠教师来进行的。因此现在国际上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其实就是教育和人才竞争。作为语文教师,其任务不仅仅是把教材上的课文讲授给学生,不只是把字词句的意思只解释给学生,而是在传授以上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把思想融汇进去,使学生既掌握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对时势和社会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还把学过的东西能结合时代形势灵活运用。因此,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其次才是成才。而作为授业解惑者——语文教师,自己本身就要首先做到“成人”,其次才能“授业”学生。因而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可结合作者本身的背景和思想及现当代人们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对比中掌握课文精髓和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