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主要讲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主要讲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24 03:28:30

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那个星期天

多音字:

弄nònɡ(拨弄)(班门弄斧)   lònɡ(弄堂)(里弄)

晃huànɡ(晃动)(摇头晃脑)   huǎnɡ(晃眼)(明晃晃)

叨dāo(唠叨)(絮絮叨叨)   dáo(叨咕)  tāo(叨扰)(叨教)

近义词:

盼望 希望(期望)    昏暗 阴暗(阴沉)    明媚 明朗   敬羡 吓唬 恐吓   孤独 孤单

焦急 着急(焦虑)     兴奋 激动     原谅 谅解    耽搁 耽误     惆怅 怅惘    

惊惶 惊慌     依偎 依靠     消逝 消失    荒凉 萧条

反义词:

昏暗 明亮    焦急 镇定    兴奋 沮丧     原谅 责备    漫长 短暂

惆怅 舒畅     惊惶 镇静    消逝 浮现    荒凉 繁华

词语解释:

【明媚】(多义词)①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明媚"指<景物>鲜明可爱。)②妈妈有一双明媚的眼睛。("明媚"指<眼睛>明亮动人。)

【翻箱倒柜】(成语)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运用∶尽管翻箱倒柜,张华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毕业证。

【停顿】多义词)①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停顿"指<事情>中止或暂停。)②他停顿了一下,又往下说。("停顿"指说话时语音上稍作间歇。)

【晃动】摇晃;摆动。运用∶小树枝被风吹得直晃动。

【沉郁】低沉郁闷。运用∶天依然沉郁,丝丝的雨无声地飘飞。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运用∶漫步于雾中,就像进入缥缈的仙境一般。

【急遽】急速。运用∶最近几年,这个城市的人口急遽增加。

【休止】歼稿扰停止。运用∶这座火山已进入休止状态。【惊惶】惊慌。运用∶电影院突发火灾,人们惊惶不安。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运用∶孩子依偎在奶奶氏旦怀里。

【挽回】(多义词)①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派荒凉。("挽回"指收回。)②一个很小的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挽回"指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消逝】消失。运用∶—抹残霞渐渐在天边消逝。

写法借鉴

写法点拨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烘托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本文中运用多处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变化,如“阳光明媚”表现了“我”开心、兴奋的心情;“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表现了“我”等待时的寂寞;“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表现出“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如何进行环境描写呢?(1)要客观地了解事件发生时周围的环境

(2)要明确事件的色彩。如果是悲壮的、凄惨的,则环境就宜阴沉;如果是愉悦的、轻松的,则环境就宜清朗。另外,需注意以下几点:目的明确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找准位置在恰当的位置添加环境描写。

运用示例

去年暑假,我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 纽扣,一 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环境描写)

描写人物失望心情的句子

(1)他失望极了,泪脸比挨霜打的芭蕉叶还要蔫黄。

(2)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像灭火剂一样把我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了。

(3)我突然感到一股失望的苦水,淹没了全部期待。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片段

(1)抬头仰望,雨柔柔地扑向我的脸颊。四处是一片蒙蒙的雾气,浓得像化不开的蜜,那细细的雨丝串成一层薄薄的轻雾,柔柔地落在行人的眉毛上、头发上,迷蒙得就像是一个梦境。渐渐地,雨大了,细碎的雨轻盈地蹦跳于天地之间,“滴答”地为天地传话,让天地间万物清亮,纯洁无比。(愉悦心情)

(2)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流到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失落心情)

结构图示

 

Ⅱ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那个星期天笔记怎么写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那个星期天》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二篇,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

(2)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主要讲了什么扩展阅读:

《那个星期天》作者史铁生。

第一部(第 1 段):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百(第 2—6自然段):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度,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专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属慰。

Ⅲ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16年前的回忆什么叫白色恐怖,了解李大钊的生平,什么叫革命工作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白色恐怖“形容专制社会执政者迫害政治异见人士而导致的社会不安氛围;
李先生原名寿长(关于李大钊的名字,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传》附录《李大钊生平活动简表》记载:1895年,李大钊的私塾先生单子鳌为他起学名耆年,字寿昌。以后改名大钊,字守常。这里所说的寿长,究竟是有其名,或是记录、印刷之误,尚待查证),直隶蓝田人(李大钊实为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此处记录稿有误。因“乐亭”与“蓝田”读音相近,故将“乐亭”误写为“蓝田”)。七岁时即父母俱亡(关于李大钊父母逝世的时间,现有两种说法:一是“两岁丧父、三岁丧母”说。这主要根据李大钊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在英语班上写的一篇题为《我的自传》的作文(载《革命文物》1980年第3期)中说:“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另外,李大钊1927年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了一份《狱中自述》(见《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6期),其中也说:“在襁褓之中即失怙恃,既无弟兄,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二是“遗腹子”说。这主要根据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保存的李家祭祀牌位。这个牌位记载李大钊父亲李任荣逝世于“光绪十五年三月”,公元为1889年3—4月间,而李大钊出生于1889年10月29日,故称“遗腹子”。另外,李大钊的女婿贾芝研究李大钊生平多年,许多材料出自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的回忆,他在《李大钊战斗的一生》(见《河北革命烈士史料》第一集)中也说:“大钊同志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在他降生以前,他的父 亲只有二十三岁就夭折了;母亲生下他以后不满一百天,也因丈夫的死亡而悲痛致病,不久离开了人世。”此处所说“七岁时即父亲俱亡”,如果记录和印刷无误的话,似可作为“两岁丧父、三岁丧母”之说的佐证),亲旧亦甚少,孤苦异常。十五岁入北洋法政学堂(此处有误。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学校的时间为1907年,即其十八岁的时候),曾领导全体学生从事立宪运动,与同学白坚武等有该校三杰之称。民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先生以为非实行第三次革命,彻底革命不可,遂决心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研究政治(据《李大钊传》记载,李大钊1913年冬东渡日本,191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民五(年)陈独秀先生在上海主办新青年杂志,先生常执笔为文(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是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青春》,登在1916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二卷一号上)。(民)六年,办民彝杂志(《民彝》杂志是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刊物。1916年春开始编辑,5月15日出版,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民彝与政治》的论文)。先生曾在日本组织神州学会反对袁氏,旋又组织政治经济学会从事研究,可见先生之热心政治运动(关于神州学会成立的时间,有的说是在“二十一条”签订之后(贾芝:《李大钊战斗的一生》),还有的说是在1916年(见《李大钊传》第228页脚注)。但这里说的是在政治经济学会成立之先,而政治经济学会成立于1914年,那么,神州学会成立最迟在1914年。另外,高一涵后来在《回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同志》中清楚地写道:“那时东京留学生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一条’签定以前,反对是秘密进行的,守常组织神州学会,秘密进行反袁活动,这个学会我参加过:‘二十一条’签定后,人心愤怒,我们留日学生组织起留日学生总会,公开反对袁世凯。”据此,可以断定神州学会成立的时间当在1915年1月“二十一条”签定之前。那种认为神州学会成立于“二十一条”签定之后或成立于1916年的说法是不确切的)。袁氏死后,先生返国(关于李大钊从日本回国的时间,据《惺庵日记》(惺庵即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校的同学白坚武)记载,是1916年5月。(转见刘野:《李大钊同志自日本归国的日期》《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8期)%〉。时汤化龙欲搜罗国外留学生鼓吹革命,创办晨钟报,请先生举其事(李大钊在《晨钟报》任职的时间为1916年6月至9月)。后因汤与孙洪伊意见冲突,汤渐与保守派接近,先生乃毅然脱离该报(即现在的晨报)。旋又与章士钊编辑甲寅,因章勾结政学系,不久亦去(李大钊担任《甲寅》日刊编辑的时间为1917年1月至5月。在这五个月里,他在《甲寅》日刊上发表文章七十篇)。嗣入北大,任图书馆主任,兼授唯物史观,及社会进化史(1918年1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此为先生思想激变之时。时陈独秀先生因反对段祺瑞入狱三月,出狱后,与先生同至武汉讲演,北京各报均登载其演辞,先生亦因此大触政府之忌(此处所谓“与先生同至武汉讲演”有误。据高一涵自己后来写的《回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同志》记载:“1919年6月,我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传单,主张推翻段祺瑞政府,并宣布京师卫戍司令段芝贵死刑。守常与陈独秀都去散发。当场,陈独秀被捕,三个月左右,释出,仍受监视。守常设法送他逃走。他们扮作商人,带了帐簿,套一辆骡车,守常坐在外面,陈独秀坐在里面,悄悄地把陈独秀送到天津,乘船回到上海。”这说明李大钊并没有到武汉讲演。据查,1919年9月21日李大钊应觉悟社邀请曾到天津讲演过。这里所说的“到武汉讲演”,可能是到“天津讲演”之误)。返京后则化装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据李星华:《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记载,1919年暑假,李大钊曾经回到故乡乐亭,后来又去了昌黎五峰山)。在途中则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事(此处“途中”指的1920年1月护送陈独秀去天津登轮赴上海的途中。 由于乘坐的是骡车,从北京到天津需要好几天时间。当时,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深感有组织起来的必要,因此,在途中共同商讨了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奉直战后,白坚武与吴佩孚勾结,下令通缉先生等,先生乃逃往苏俄,至国民军入京时方返国在京主持北方民众运动(1924年5月,李大钊遭到北洋军阀政府明令通缉,不得不避往昌黎五峰山。6月秘密回到北京后,即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初冬回国。年底,中共北方区委执行委员会成立,由李大钊负总责)。三一八惨案,先生与群众在人丛中为士兵击倒,幸而逃出(据《李大钊传》和李星华着《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中记载,1926年3月18日那天,李大钊亲自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之后,又带领群众赴执政府请愿。当反动军警向请愿群众开枪镇压时,李大钊曾被人群挤倒,头部和手上还受过伤,并曾一度被捕,只因回答机警才得脱险)。先生温和浑厚中有侠义气,故朋辈多敬而畏之。至其学术思想,文字散见各报章杂志者甚多不赘。

Ⅳ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那个星期天》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那个星期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星期天就要好好的休息。

Ⅳ 第九课 穷人 渔夫和桑娜是个怎么样的人,请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九课 穷人 渔夫和桑娜是个怎么样的人,请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桑娜和渔夫的为人:
渔夫和桑娜是善良、勤劳、积极乐观、富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人。
虽然,小说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雹中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掘肆档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二、作品简介:
《穷人》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判乱,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三、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钜着《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钜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第九课穷人桑娜内心担忧的语句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可能版本不一样,但大概是

穷人课文中桑娜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作品主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小说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 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穷人这篇课文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么样的人

善良勤劳

简短的语言表达出:售后服务 的定义

售后服务就是当产品售出后,厂家负责为使用者免费安装、除错,使使用者可以正常使用该产品。并在产品的保修期内免费对产品的质量问题和使用者使用问题作出解决。对超保使用者产品问题进行合理收费的给予解决。
现在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是产品的购买者,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时也买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不但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看连带的售后服务好不好,只有两方面都使消费者满意了,他才会购买此商品。
所以说良好的售后服务是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穷人渔民是个怎么样的人

你好,从“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这句话可以看出渔民是一个勤劳的人,再从“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其实渔民的这些性格特征很明显,你只要仔细读一读课文就能找到。希望你能多去体会这些句子,以后类似的问题就不用再去问别人了。

《穷人》这篇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桑娜和渔夫都是个勤劳、善良的人

《穷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善良、充满爱心、勤劳、淳朴、热心助人、富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9穷人 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课文主要讲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主动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表现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辛勤善良有同情心,宁肯自己辛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

他们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好人。

Ⅵ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九课<<两小儿辩日>>的学习建议

下面的资料供你参考~!(*^__^*)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编辑本段注释
日:太阳、日头。 东:到东方、去东边。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所以然。 以:认为、以为。 始:开始。 去:距离。 初:刚刚。 中:中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汤:热水。 决:判定,判断。 孰:谁,哪一个。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就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离人远的感觉小,而离人近的感觉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非常的凉爽,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处的感觉热,远处的感觉凉爽吗?让棚” 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编辑本段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键竖/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坦亮则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而真正的答案有2个!相对论我想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 两小儿辩日》今解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日出时太阳离地球近,还是正午太阳离我们近? 2、为什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日出时太阳离地球近,还是正午太阳离我们近? 大家都知: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日地距离最近,七月初日地距离最远。因此一月初到七月初是早晨的太阳离地球近,正午的太阳离地球远;七月初到第二年一月初是早晨的太阳离地球远,正午的太阳离地球近。如下图所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那么,为什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这主要是参照物的大小差异所造成的视觉差异。日出之初在天边,参照物是范围小的天边、山、树等,这样太阳看起来就比较大,如车盖。日中时太阳在正中天,参照物是范围很大的整个天空,太阳看起来就小,如盘盂。 如下图: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的,四周为小圆的那个看起来比四周为大圆的那个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最后来看第三问题: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因日出之初太阳光斜得利害,太阳高度小,地面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太阳光所经过的大气层更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日初出沧沧凉凉”。而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多得多,同时太阳光所经过的大气层比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所以“日中如探汤”。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着。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着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着,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着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着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着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各,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飘然飞行,追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编辑本段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外王”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东夷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再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征在的教学理念简直是先进了两千年。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编辑本段实词的运用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
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为:通“谓”,说
一词多义
此不为:这不是.....。为,是。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为,通“谓”,说。
古今异义
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垃圾、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去: 古义:距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编辑本段课文讲义
一、简述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着,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
编辑本段教案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4.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Ⅶ 小学六年级第九课穷人相关资料

sdffsfsf

Ⅷ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那个星期天》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那个星期天》主要内容是:

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细腻而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感情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那个星期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20年修订版)第9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8)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主要讲了什么扩展阅读: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第二部分:细致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第三部分: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他出去玩的承诺,表现了小男孩由开始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无奈以及对孩子的爱。

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穷人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桑娜夫妻在艰苦的生活下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Ⅹ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九课:竹节人。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 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0)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主要讲了什么扩展阅读

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的爱与纯洁无瑕的乐。)

其次,就是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斗士”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反差,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玩游戏的快乐与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再次,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

接着.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筹,发明了橡皮脑袋和纸盗甲,却弄巧成拙,这样的竹节人中看不中用,反而不敌对手。

最后,同学们在大规模的、热烈的搏斗中人迷,忘记上课。(从侧面烘托出竹节人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满足。)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主要讲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