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诗意的教语文

如何诗意的教语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02:22:45

‘壹’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小学 语文 课本精选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名篇部分,这些精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为实现 语文 教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人在教学中摸索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浅做介绍。
古诗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 语文 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坚持这一原则,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进行了新的尝试。
现以 语文 课本中部分古代诗歌为例,对“古诗五步教学法”做一说明。
概括说来,该教法分为五个大环节,即,熟读全诗——贯通大意——背诵理解——写赏析词——巩固体会。
下面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元二使安西》、《天净沙.秋思》为例作具体说明:
第一步熟读全诗:这一步骤主要放在读准读对上。教师可范读、领读,然后学生自己朗读,教师指出朗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出现的问题。如音节的停顿,字音的校正等。古诗有整有散。整的和谐整齐,散的错落有致。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做好朗读提示,示范朗读,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师的韵味来。领读一定要标准,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第二步贯通诗意:该步骤侧重在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有关常识简介,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教师可适当作解释,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学生要做的是在熟读的基础上,经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诗意,并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之处。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然后在对个别字词作解释。再由学生读词,谈自己对词意的理解,教师加以指导更正。最后教师可简要贯通词意,指明其思想内容中心所在。该环节适用于较难理解的古诗。
第三步背诵理解: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监督的作用,对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背诵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组背、全班齐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如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该诗短短几句,写出了“千古绝唱”。学生唉背诵时,可以边背边想,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日晚景,在第二个环节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细细揣摩、品味。第四步写赏析词:这一步相对以上三步要求较高,但并非过高。多数同学能在熟读成诵、理解诗意并反复品味后,都会写出自己的赏析词来。“赏析词”是对古诗的现代诗化的诠释,也可用优美的散文笔法来写。对于程度较差的少数学生,能文通句顺地把大致诗意写出即可。
如有位同学对《送元二使安西》做了如下赏析:
诗人一起笔,就渲染了一个明朗清新而又令人心情润泽舒畅的送别环境。一场小雨,一洗往日尘土飞扬的浑浊,道路也润泽如酥,“客舍”更青了,“柳色”更绿了,惜别之情更浓了。简短几个字,清晰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清晨,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环境——“客舍青青柳色新”。仿佛就是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朋友营造了一个湿润洁净清爽的早晨,为后面写送别场面巧设了一个大的背景。
诗人在后两句中没有叙说告别场面,也没有描述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是截取了饯行酒宴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劝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喝的,因为“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出了阳关,“君”无故人,那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截取饯别宴席即将结束的劝酒词,凝离别深情于美酒之中,运笔非凡。一杯酒,一杯情,杯干了,情却难以了结。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朋友远去的忧伤,也不写分别的哀愁,而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含蓄委婉、浓郁深沉的感叹来抒写离情别绪,令人越品越觉得余韵不绝。
其他古诗均可根据学生自己对诗歌的体会写赏析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印象。该环节也属于学生活动。
第五步巩固体会:完成以上四个环节之一,学生已尝到了古诗的滋味。现在不经强迫,他们也乐于诵读。那么这最后一步就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之上。在休闲时反复背诵后巩固,学到了知识,欣赏了优美的作品,就如同唱一首歌一样,渐渐他们就会把课堂上学来的诗歌印入脑子里。这对学生的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
至此,古诗五步教学法方能说完成。 ;

‘贰’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承载着对我国民族 传统 文化 的发扬,那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哪些 方法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古诗词 教学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了解写作背景,领会诗境

文学作品是作者将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合而为一后的体现,所以,不论遇到古诗词还是现代文学作品,要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略其中的文化韵味,必定要考虑作者的写作背景。如果离开对应的时代来分析作者的作品,即使是名着,最终的解析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为小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概貌等,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时,来体会其创作思想。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很快地带领学生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情境,与之感同身受,既能让学生快速地熟悉诗歌的内容,还能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二、品词析句,体味诗情

1.标记重点词语诗歌是对语言的升华,一字一句都饱含诗人的情感,遣词 造句 只为达到更完美的境界。但如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注重整体把握而逐字逐句地解释,反倒会失去古诗原有的味道。

因此,新课标着重强调要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上教师的过多讲解,大多会使古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 想象力 ,根据作者的中心思想来体味诗情。

2.发挥想象古诗的篇幅不长,但其中饱含诗人的心血,是诗人积累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在讲授古诗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循着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发挥想象,勾勒出情境。就拿《春日偶成》这首诗来说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轻轻诵读这首诗,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 来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春游景象:在惠风和畅、杨柳轻舞的日子里,诗人于午前漫步穿梭于山水之间,鲜花遍地,流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

如此一来,学生就像置身其中,与诗人一同行走。此时,让学生再次诵读诗句,感受诗人春游时的愉悦心情。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韵

古诗本来就韵味十足,教师在教授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一味地灌输,要多角度、多 渠道 到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感受词诗中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具体方法如下:

1.介绍作者背景每首诗都有作者,那么每个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然后再根据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来展开想象。

如《游子吟》这首诗,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无法从现在的生活中去感受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以,可以给学生讲讲《孟母三迁》的 故事 ,让他们体会一下母爱的伟大。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介绍作者的情况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切不可顾此失彼,要有重点地讲授诗歌内容。

2.联系现实生活生活实践是学生了解诗人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诗歌中提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如,袁枚所作的《所见》,其中描绘的就是牧童骑牛高歌的场景,忽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这位牧童正在捕蝉。诗歌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想象自己干这些事情时的场景,尽情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形象受制于古诗的课堂教学,所以,无法让学生观赏实景实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画、文字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仿佛置身其境,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思想。4.丰富情感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发挥对诗中情境的想象。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快速地学会古诗,感受其中的情境美。

总的来说,古诗教学应从整体把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诗人,体会诗情,感受诗歌美。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好知识,还能提升其欣赏能力和文学品味,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对语言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对古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堂课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小学生找到学习古诗的感觉。

此外,当教师运用图片、音乐等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古诗教学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气氛渲染作用,帮助小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降低其对古诗理解的难度。

同时,在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当中。例如,在讲解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运用教学设备,播放自然界当中湍急的水流那种气势磅礴的声音,并在这种声音之下有节奏地将古诗文进行朗读,使得小学生能够对该诗文拥有一定的感受。

之后,教师应再运用图片等形式,对当时所描绘的山川的险峻、河流的汹涌等进行再现,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当时的景象拥有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再对诗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则能够大大降低小学生对该诗文理解的难度。

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古诗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帮助。一般而言,笔者在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诵读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要求小学生首先将古诗默读一遍,对其中的生字词进行标注。之后再经过诵读以及笔者的讲解,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古诗当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在此之后,笔者将会要求小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其二,比较法。

在笔者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将一类的古诗进行系统教学。例如,描写祖国山川河流的诗文,如《望庐山瀑布》;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诗文,如《赠汪伦》《别董大》等。

通过对一类诗文的系统教学,能够在扩大小学生古诗积累量的同时,实现其视野的开阔;其三,激励法。笔者在对古诗部分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将会组织班级内的小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该比赛通常以不同的主题举办,如按诗人划分、按朝代划分、按类型划分等。

三、加强古诗的美学 教育

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单单对其表现手法等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对其所蕴含的美进行品味。因此,加强古诗教育当中美学的教育,对小学生掌握古诗有着积极的帮助。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美学教育:其一,自然美。

我国的古诗当中,部分古诗所表达出的含义是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通过诗人赋有文采的笔下,这些山水仿佛被赋予生命一样,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使得人们能够对自然界之美产生感叹,并激发我们对大好河山的珍惜之情;其二,语言美。古诗当中的文字富含美的韵味。

通过文字的形式将韵律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又例如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三,品格美。诗人在古诗的创作之时,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通过对这短短两句话的反复品读,就能够体会到当时曹操的人虽年老,雄心仍在的气魄,从而能够给现代的小学生以激励,鼓励其在少年之时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且为之奋斗不息;其四,心灵美。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审美能力尚不完善,而学习古诗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对该诗文的学习,能够教会小学生应珍惜友情;又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诗进行学习时,应激发小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在营造良好的氛围之下,指导小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朗诵,体会到古诗当中的韵律,了解当时的作者的思想,真正掌握古诗的精髓,提高小学生古诗的学习效果。

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知晓背景

在学习古诗词之前,应该让学生在课下预先查找与古诗词和作者相关的资料,为课上古诗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挖掘课外的知识,从而增加对古诗词、对诗人有更多的好奇,产生更多的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向性和选择性,要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资料。

这个 课前预习 的任务,既为课堂上对古诗词的学习打下了更好更坚实的基础,而且让学生在自己学习和发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还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对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还应解释题目。这一部分会涉及到作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

在解释诗题的时候,加入对各朝代代表性诗人的讲解,丰富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就要着重介绍诗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这个人,大方而又爽朗,喜欢饮酒与作诗,也喜欢交朋友,为人十分洒脱。对他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写作风格,生活背景都加以介绍和扩展,让学生们对诗人和他的作品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赏读古诗,走入诗境

古诗往往短小精悍,尽管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诗词意境和思想感情却往往是意味无穷,并且可以让人慢慢回味的。古诗有着高度浓缩的内容,并且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有时候,一些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懂的,并且即便是大致了解了诗的意思,要真正进入诗的意境也是非常不简单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尽管他们能把古诗背诵下来,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对古诗产生兴趣,所以也就不能获得从古诗中的美的熏陶,也无法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创设更多不同的情境,借此来把古诗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这样,学生也会对古诗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自然在理解上也会更容易。

教师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共鸣,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进古诗的意境。另一种方式是将图画与古诗结合,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利用画面感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兴趣。毕竟,小学生喜欢画画,基于这一特点,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古诗的理解上画一幅诗意图,来表现古诗的内容以及意境。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比赛,以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类似古诗句接龙游戏、诗句背诵抢答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收获快乐的同时,还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把古诗更快更好地背诵下来。

例如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是怎样的“白日”是如何“依山尽”,“黄河”又是怎样“入海流”,然后根据自己想象出的画面画一幅诗意图,小组几个同学可以一起讨论,看哪位同学画的意境更与古诗相符,更能表达出作者的诗意。

三、咬文嚼字,体味诗意

古诗的美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数堆砌的,相反的,古诗文字精炼,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而来的,精致而富有内涵。古诗具有朦胧美,需要我们反复体味反复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诗当中的意境美。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才能使学生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真正地领悟到古诗之中美妙的意境,毕竟有些时候,故事的意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教学的技巧,应自然一些,顺着古诗的意境来分析体味诗句,否则不但破坏了古诗的美感,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每首诗本身不同的特点,从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出发,在对字词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基础上,启发并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教师要注意,讲授古诗时应富含饱满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其中,从而触发学生的同感,使学生一同进入或是喜悦或是伤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要注意自己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等都要富于感情,紧扣古诗的主题与思想感情。

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义,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照片,这样,把庐山在各个方向、各个角度不同的姿态与魅力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正面、侧面、远观、近观,庐山的各种形态,各种美感都让学生得到真切的体会,再引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说他无法看清庐山真面目呢?”让学生们反复阅读古诗,结合所看的庐山的照片,能使大多数孩子一下子领悟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领略和体悟,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维护。让学生们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文雅,古诗的意蕴,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4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 记忆力 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

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

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

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

“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

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

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 反思 ,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叁’ 浅析“诗意语文”(一)

潘新和先生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深情地向往:“未来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充满诗意情怀,都能用自己的诗意感悟去唤起孩子‘心灵中的诗人’;未来的孩子如果都能拥抱、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那是多么好!”深受潘先生的影响,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扛起了“诗意语文”的大旗。何为“诗意语文”?其基本教学策略是什么?诗意语文的课堂有何特点?这些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阅读了《王崧舟和诗意语文》,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形成了以下思考。

一、诗意语文的内涵

语文有三个层次: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其共性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语言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从属性看,语文有多重性:如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等。诗意是感性的、抒情的、灵动的、文化的、精神的、意境的,它归属于人文。这是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属性对诗意语文的理解。

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一文中,把“诗意语文”诠释为“精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王崧舟指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一过程是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现的。

语文的本色和最高境界是诗意,而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理想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激起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从而唤醒心灵的诗意,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我觉得余小刚在《王崧舟教学艺术美学解析》中的一段文字是对诗意语文的最好阐述。诗意语文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神秘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二、诗意语文基本教学策略

诗意语文用到的基本教学策略即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

1、举象:还原语言的生命图景。

所谓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举,即呈现、打开。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借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车夫的脸,并引导学生透过车夫这一脸的特征把握他的生活境遇和社会地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假如自己在现场会怎么做,最后引出鲁迅先生对车夫的细节描写。诗意语文就是在教学中举象。其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所描述的一道道的皱纹、脸色灰黑等就是象。

2、造境:创生语言的生命境域。

造境就是在举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情境指向课堂,意境指向文本,心境指向学生。境是景象的连续体,很多象的叠加,形成一种氛围,人置于其中,会产生共鸣。如:《长相思》中“身在征途”的“象”的还原,“心系故园”的“象”的创生,将这两种连续呈现的“象”加以剪接和重组,就形成了一种孤独,寂寥的课堂情境和文本意境。

3、入情:体验语言的生命温度。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境语也皆为情语。诗意语文的灵魂之处便在这个“情”字。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让学生的生命情感之门打开以后,感受语文的精彩魅力,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感情。是否还记得王崧舟老师的那一节作文课《亲情测试》?

师:写下五个你最爱的人的名字

在五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在四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在三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将最爱的人全部划掉

伴随着老师的一步步要求,学生泪如雨下,把所有的人全部划去,亲情的激荡已达高潮,感情已成熊熊烈火。这堂课通过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体验亲情的丧失。每划去一位亲人,就意味着失去一位亲人的关爱和呵护。随着亲情强度的递增,每次失去亲情后的体验也变得愈加沉重、愈加痛苦,终至于触及到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那份沉睡的生命意识和潜能。就在那一刻,在一股难以抗拒、难以遏制的情感力量的驱使下,学生的言语生命欲求被充分地激活和唤醒。这就是诗意语文的“入情。”

4、会意:感悟语言的生命哲思

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意蕴。例如《草船借箭》对笑的品读。文章同小说一样,什么诸葛亮说,周瑜说,刚开始觉得乏味,没意思,甚至连人物的神态都懒得加上去,然而仔细读后,却发现了文字背后的味道。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出现了11次,“周瑜说”6次,“鲁肃说”3次。前面十次都是诸葛亮说,最后一次,诸葛亮是笑着说。给人惊喜万分的感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那个笑着,读着读着,文字味道就出来了,这时候老师可以问,你知道他在笑什么?随着学生的理解,一切也就会意了,会意之后,才能读出文字的魅力和神韵。

5、求气:触摸语言的生命律动

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我们对文本,对语言文字就要“求气”。有些孩子不懂,在朗读的时候扯嗓子,用力喊,其实真正会朗读的,用的不是蛮力而是绵力,文字与文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种关系存在,叫作字里行间,这些关系能够形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张力,这就是能量,这就是气。朗读用的是绵力,像唱歌一样,注重气息的控制,一唱三叹中,文字的声气,就出来了。

6、寻根:传承语言的生命律动

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语文教师要有文化意识,才会把语文课上得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例子被誉为“五绝之冠”的古诗《江雪》中的“钓”,从表面看,钓的是鱼,一个物化的现实意象。但从文化的角度品味,则“钓”是“不钓之钓”,渔翁之意岂在“鱼”?在这里,“钓”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宣告,一种静观其变的智慧,一种东山再起的报负,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度。一个“钓”字,承载着多少中华文化的基因。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诗意的教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