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识字课
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清楚哪些地方是听课的主要内容,目标明确,重点掌握;
2、做好笔记,遇到没理解又没时间思考的问题,在笔记上做记号,留待课外时间解决,便于继续听课、做笔记,上课跟着老师节奏写笔记有利于注意力集中;
3、积极思考,在不耽误课程进度的前提下,把不理解的地方表达出来,向老师提问,将上课方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
4、课后及时复习,大量练习书写,加深印象,经常进行自我默写测评。
‘贰’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识字】
单元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第一个识字单元,共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5篇识字课文,1个口语交际,1个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5篇识字课文内容丰富,渗透了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本单元区别于其他的单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天地人》是本组识字单元的开篇,通过6个汉字,引导学
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金木水火土》通过儿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识
字正音。《口耳目》通过看图识字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日月水火》采用了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对韵歌》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丛书分析:
针对本组教材,丛书《在阳光下长大》安排了“认得几个字”这一单元,其中包括范文阅读10篇、自由阅读6篇。这些文章篇幅较短,很多是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学生乐于去读。丛书中与教材第1课《天地人》对应的是《天地人》《你我他》2篇文章。在学生认读了课文中的6个字之后,阅读丛书中的这2篇文章,从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生字复现并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认读《金木水火土》一课中的数字之后,拓展丛书中的《山村》和《数字歌》,巩固认读的数字。《口耳目》一课,让学生认识“口”“耳”“目”这几个字,拓展丛书中的《口耳目手足》和《人有两个宝》,让学生知道这些身体部位都能干什么。学习《日月水火》,学生第一次了解象形字,丛书中的《象形字》和《象形字儿歌》,让学生加深对象形字的了解。《对韵歌》通过韵语的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丛书中拓展了《声律启蒙(节选)》和《笠翁对韵(节选)》,学生能更好地运用韵语去识记生字。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丛书中的《执笔歌》帮助学生通过儿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认识田字格,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会用象形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听别人的话,对交流有兴趣,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感受交流的乐趣。
5.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方式,激发阅读的兴趣。
反思:学习识字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叁’ 如何教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生字
楼主你好!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以一年级上学期为例,不仅要求会识字160个,而且要求至少认识363个字。对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一)字图结合,直观形象。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首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先将画着眼睛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目”字让孩子们观察,问:这幅图与“目”字有何相似之处?马上有孩子说:“把图横着看就是‘目’字。”就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家》这首儿歌时,笔者将“白云”、“鱼儿”、“种子”、“小鸟”等词语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读出了词语,比教者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了许多。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笔者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学了》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师”的对话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对话。结合教者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的认识了十二个生字。这在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次语文学习中是不易的。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又将“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三)互助互学,加快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下位请教同学或老师。只要学会洞高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得到称赞。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初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二、课外引导,兴趣为主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笔者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孩子识字。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朋友讲述这样一件事:他与女儿上街,女儿边走边看,突然,女儿问道:“爸爸,什么叫‘有钱电话’?‘无钱电话’?”朋友一看,不禁笑了,原来广告牌上写着“有线电话”、“无线电话”。听了这件事后,笔者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都有识字的愿望,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育呢?于是,在一年级孩子入学的第一天,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彭州市实验小学”这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场所,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学校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彭州市”“实验小学”“雷锋”“文明”等词句。以后,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孩子们又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笔者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家长打电话来说:“老师,我的孩子原来只喜欢看电视,可是昨天竟然要我讲故事,并教他认识上面的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缓颤腔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的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三)制作“识字袋”,巩固识字成果。
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笔者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扰衫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富于启发性、具有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持之以恒,教者、学者都会有很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