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竞争将无处不在,不管是科技知识还是人文知识,都离不开语文修养和语文水平。可以肯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仅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学生们需要的是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江!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呢?
我认为,小学教师除了具备教师都应具备的思想和心理素质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一、全面的文化知识
知识是师生心灵交汇的载体,也是联系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语文教师虽不要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能不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不能不通晓。一个优秀的教师正是凭借自己的丰富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一个知识贫乏肤浅的教师,不仅无法胜任日常的教学工作,更难以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瓢水”、“一桶水”、“一池水”,而且是源头“活水”。也就是说,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速度都要大大超过学生,那么知识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而心中的阳光来自知识的积累,来自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书籍。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以陶冶情操。读史使人睿智,读美学使人高尚,读哲学使人深刻,读自然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 长有关。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一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说的继续教育。
二、 精美流畅的语言
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做到“低吟而体其味,诵读而达其情”,真切动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读出文本的价值。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教师充分表露自己通过解读文本所感受到的惊讶、赞叹、失望、伤心、愤怒等情感,并通过自己情感的表达,不断地给所教的知识加温,激发渲染课堂气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启迪学生的智慧,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就会情动而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与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语文教学就能够水到渠成,意到情至。例如,在这次素养大赛中,武陵区的一位老师在教学《秦兵马俑》时,用一连串引读“让我们一起去走进(秦兵马俑),欣赏(秦兵马俑),赞扬(秦兵马俑)”导入,即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又渲染了课堂气氛。。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模仿倾向。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非常的重要。当代一些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口语表达技巧,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语言运用的规律,努力追求语言的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可以说,他们教学上的成功,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语言的运用。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技巧。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教法对他是很重要的,因为无论他的其他素质如何,要把知识、学法传授给学生,说到底,最终还得通过他的教法来体现。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优秀的教法也应该是优秀的学法。只有将教法转为学法,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衡量一个教师的素质如何,教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能独立理解教材和处理教材。它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 “ 正确 ” ,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是 “ 深入 ” ,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 “ 合理 ” ,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 “ 巧妙 ” ,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高潮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木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其次要有设计教学和管理教学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灵敏的思维能力
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光有全面的知识、流畅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的教师,不能机敏的反应学生的问题,学生发言就点头,说什么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是十足的指挥官。我觉得这样的教师不是非得要那样做,而是自己的思维节奏跟不上,也就是说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然,教师也就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21世纪的挑战,是一代人素质和智慧的较量,是一个民族所包容的人文精神的较量。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养,在学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所以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自己的阅读积累,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贰’ 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实施教育创新,必须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树立教师的理想和抱负,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读书,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变。 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文章内容。
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认为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有远大抱负的教师。人,要有自己的宏图大志,我们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应该是创名师,做优师,当研究型教师,做学者型教师。教师要具有小人物做大事业的气魄!
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力。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符合规范。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四个要素:①无私奉献的师魂。②热爱学生师德。③和谐教育的师生观。④教书育人的师能。在教师素质中,责任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学生没有第二次青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有了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你就会敬业,就会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语文教师更应该这样去修身、养性和锤炼。
三、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变。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思想,与时俱进,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特别是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这一点。中央教科所教育学博士朱小曼女士关于教师素质得出一个公式,即:教师素质=教学能力(长)×教育素质(宽)×教育思想(高)。这就是说,教师的素质是立体的,而教育思想代表着教师素质的高度。就目前来讲,我们面临新课程改革,就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转变:①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生学习。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自己的事业,是一辈子的事。②从单一的语文学科知识转向跨学科知识和综合性学习。③从内容性知识转向方法性知识。④从构建单一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转向构建语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综合学习环境。⑤从传授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勤奋读书。“年华不负苦读人”。步入语文教学的讲坛,就意味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辛的跋涉。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读书。古语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语文教师读书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读书没有止境,但读书确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我想,语文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事业,语文教师读书也有三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第一境也。读书,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物我为一”的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第三境也。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程度,你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豁达、宽阔,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读书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与语文课文直接有关的书。如着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着,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第二层次,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如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和着名教育家的书,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文集》等。第三个层次,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如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方面的书,这些书是高品位的书,细致研读,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
语文教师读书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善于读整本的书。第二,读系统的书。第三,读“杂”书,语文教师应成为杂家。第四,读书要注意掌握分寸。书是读不完的,要注重轻重缓急,有计划性。
总之,教育创新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解放学生思想,允许他们破除迷信,大胆质疑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学校领导、教师都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力,这是教育创新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正处于一个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时代,又恰逢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树立理想,勤奋读书,实现自身的转变,提高综合素养,在今后语文教学生涯中屡建奇功,为国家培养英才!
职业道德素养
1、思想修养:优良的思想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指导,是教师的“灵魂”,是语文教师做人的根本。
①立场坚定,遵纪守法。现代语文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能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懂得教育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理解有关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现代语文教师应是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教师,能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同时又能认真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现代语文教师是遵纪守法的教师,他们一身正气,情操高尚,能按照美的规律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②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谈举止、服饰仪表是教师个人内在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外部反映,是教师文化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学生来说,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对教师来说,生活细节也是大事,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检点自己,为人师表。为此教师讲话要文明,举止要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大方,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语文教师的思想修养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蕴涵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敬业精神: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热爱教育,尽职尽责。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敬业、乐业忠于教职,全身心地投入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中,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教师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必须任劳任怨,自觉地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品德行为对学生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诲人不倦。
③热爱学生,视生若子。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夸美纽斯主张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则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包括后进生),要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使其身心不受各种不良影响的危害。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慈严相济。
④严谨治学,锐意进取。为了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师要自觉、积极、坚持不懈地更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素养,具有严谨的学风和教风及锐意进取的精神。严谨的学风主要是指老实认真谦虚的学习态度,自觉遵守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以及有错必纠的求是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劳动质量的必要条件,是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表现。锐意进取是指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高屋建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常教常新,质量不断提高。
⑤敢于负责,乐于协作。教师劳动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劳动,这种劳动要求教师要勇于负责,敢于承担教育教学责任,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创造性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要乐于协作,自觉主动地与其他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专业素养
一名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必须具有深厚的学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深和提高学养,跟上本专业的学术进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语文教师尤其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要努力使自己术业专精、闻道在先。许多教师的落伍,就是因为其在任教以后树立了教参就是一切的观念,放弃了专业上的进取精神。作为“平等对话”中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靠教师自身的深厚学养自然而然形成的。将来,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法在讲台前立足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善读、能说、会写,应是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的素养,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会写是基础,是前提。会写,势必会读;不会写,也就不会读。这一点已得到语文界较为普遍的认同。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就非常强调教师自身写作经验的作用,他说:“经常写些东西,语文教师更有必要。……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透彻,指导就会更恰当。”他认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虽然叶圣陶对教师个人的写作经验的作用似乎过于看重,不免有经验主义之嫌,但是,他主张语文教师应经常动笔,应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教学,则是合理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是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读者”和“作者”的素质,是语文老师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中最具普遍性、基础性和延展性的素质。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经常地与学生交换阅读和写作的心得,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坦诚地和学生交流感受,给学生读自己写的作品,谈自己写作的生命体验,倾听学生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会不喜欢阅读和写作吗?
教学素养
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一名优秀的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和课程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人。
语文教师仅止于能读会写还不足以教好语文。任何个人的直接的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善读、能说、会写,从教学的角度看,他所能给予学生的,除了情意因素的正面影响外,就是个体的、经验层面上的对读、说、写的体认。而真正能对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应是从众多的个体读、说、写的实践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理论。而不论是言语表现的经验还是理论,都得通过教师适当的课堂教学行为、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组织,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与对话、合作与互动,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
‘叁’ 教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一、扎实练好基本功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语言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铿锵悦耳、有滋有味的朗读,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激荡的是学生心底的涟漪,点燃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老师要努力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文老师的朗读水平,应成为语文老师独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体,是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基本功;任何时期,电脑书写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强化书写练习,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要为学生的汉字书写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厚重;走出机械,走向创新。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盲目的从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仅教师个人思想僵化,也会感染学生,导致学生不善思考。我们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什么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是因为每个教师钻研教材程度不一样,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审视课文的教学设计,从读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要去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作者更多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读才有解,不读无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读有多深,课堂教学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学习,才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只有研究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华东师大叶灡教授曾讲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课前,也可以再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对教学的认识从浅到深,使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总之,语文老师要多阅读,多写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淀,才能磨砺出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四、总之,语文的学习需要兴趣,语文的课堂需要激情,语文的教学需要活力,让我们用激情去点燃文学的火把,用热情去照亮语文的课堂,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培养学生文学的悟性和灵性,以促成高雅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
‘肆’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技巧: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服务指导的对象是6-12岁的小学生。从人本主义的观点看,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也是独立的人,具有社会性,也同样具有人权,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小学生也一样,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平等对待,不能平等对待孩子人格的语文老师,是自身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必须予以重视。从人格上讲,老师与孩子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孩子平等沟通,平等交流,尊重孩子人格。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科学认识少年儿童的人格平等权,并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对待,才能在教学中,彻底避免教师先入为主、强迫强权、满堂灌输、忽视孩子主动性的问题。其次,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的儿童观表现在,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身体和精神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潜力,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教育,这两点并不矛盾,他们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用意识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时,其年龄特点,决定其意志力不强,习惯行为弱,自我约束力不强,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科学地认识少年儿童,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他们真正健康成长。尊重但不放纵,充分了解更要充分开发,平等对待人格,更要激励不断上进,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一专多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搞一种叫做“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就是选出一篇文章,由几位语文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其他语文老师观摩后,做出对比评价分析,以此得最佳课型和教法。这种教研活动有时会有让人很吃惊,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自身素养厚实的语文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出口成章、吞吐自如,借每一个课堂生成、演变出一个个精彩;自身积淀浅薄的教师,教学环节生硬,教学设计上毫无美感,学生像是在咀嚼干瘪的稻穗,整个课堂尴尬而又憋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情况呢?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构建为教学所用的课堂技艺,甚至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要“一专多能”,一专就是语文素养专业优秀,多能就是指能成为在人格上,修养上,行为上的多面手。“语文教师要在语文专业上成为专家,知识体系上成为杂家”。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建立了庞杂的知识体系,那么他的每一节课都将异彩纷呈。只有语文教师一专多能,才能拥有多彩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文学素养
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而基础就在学校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还相对较弱,培养文学素养,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堂实现。文学素养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专业素养。
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顺应“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的,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深含的意蕴,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品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从而为学生与文本架起沟通的桥梁,向小学生准确、深入地传达出语文课程中文学的美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培养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是指语言修辞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包括为孩子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打下检视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高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确实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所以一定要不断学习,力求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伍’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小学老师在教孩子的时候特别容易,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老师也是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虽然有些知识内容对于老师来说非常的容易,但是想要完美的讲出来,并且要让孩子能够理解,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小学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呢?
‘陆’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接触过的班级情况,借鉴许多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观点,现归纳以下几点经验: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通过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不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但也不必讳言,有不少语文教师自离开大学校门、参加教育工作以后,却很少注意到当前的文艺动态,已很少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大部头的着作,只满足于“吃老本”。现在的语文教材,较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较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研讨、评价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学在学生的前列,方能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要有较强的课前策划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善于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课前教学策划的重点。教学策划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上,建立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上。良好的教学策划,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教学策划不是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从根本上说,策划是生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策划,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的生成。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除了要合理安排知识点外,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情绪、态度,及时给予教育、评价、激励、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成功的授课是策划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策划是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就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策划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策划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策划,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要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反思的条件和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三、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
清晰。具体的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这些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切切不能假、大、空。
总之,语文教师追求的根本价值,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奋斗,在追求奋斗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柒’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读书以增加知识储备
(一)读什么书呢?
1.教科书。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凭据,教科书需要读懂、读熟、读透。
2.专业书。专业书包括专业理论书、专业知识书、专业工具书。如《陶行知教育文集》、《古今中外教育教学名言》……
3.资料书。教育教学类知识(包括教育家、心理学家的专着),文学常识类书籍(包括重要作家作品),语言文学应用知识。这些资料书需要记得住、会应用。
4.文化书。经典的诸子百家书,古今中外的哲学书,修身养性励志书,丰富生活内容的情感书。
5.资讯书。报刊、杂志……现代信息。
(二)怎样读呢?
好读书——真心喜欢读,手不释卷
多读书——博览群书,渐成系统
会读书——读得快,记得清
学以致用——把读书获得的知识,不断应用在课堂上
另外,注意休闲性阅读与学习性阅读合理搭配,精读、略读合理搭配,读书要留下痕迹,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提升课堂技能技巧
(一)端正的教学态度
提升课堂技能技巧,真诚的态度是核心,要始终如一,真心真意地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
(二)娴熟的教学操作
1.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
《学记》中“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意思是要求教师的语言简约通达,比喻少而意思明了。
对于课堂的语言表达要文雅,有教师的儒雅之气。吐字清晰而有弹性,语态平稳,语感亲切,语速适中,富于表达,手势、表情恰当适度。
(2)规整流畅的板书。
(3)像口语那样自然的朗读。
一般的课文采用朗读,而不用诵读,诵读主要适用于古诗词的教学。朗读技巧包括停延、轻重、快慢,朗读中,字词要连成串,抱成团,一个层次一个单元,确定好制高点,在制高点处大声读。
诵读更加注重“吐字归音”,嘴巴要使劲,嘴巴要紧,字头、字腹、字尾,交代必须清楚。速度较朗读放慢一倍,注意诗词节奏点的平仄。
2.课堂流程的调控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组织引领
(2)敏锐的教学感觉
(3)随机应变的处置
(4)适时得体的幽默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三)明确的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强基固本
2.阶段目标,发展提升
3.弹性目标,因材施教
(四)精当的教学内容
小学阅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5项:
1. 识字(生字、多音字)课前预习,课上检查
2. 写字(笔画、结构)
3. 读书(朗读、默读、诵读、略读、浏览)
4. 理解(词句、篇章)
5. 背诵(词句、段篇)
以上5项中,最难把握的是理解内容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小学阅读课文的解
读,教师应更加关注课文的语文价值,更加关注篇章词句的理解。
(五)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整合——纲目清晰
教学环节包括:检查预习,破题定重点,结构分析,解读重点。
2.教学流程灵动——自然流畅
3.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有趣
(六)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1.细读粗教,有取有舍,宁挖一口井,不开一条沟。
2.话题贯通,直接快捷
3.板块结构,重点突出
4.节奏明显,留有空间
试想: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再加上灵活的课堂技巧,娴熟的教学操作,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当的教学内容,优化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肯定兴趣盎然,回味无穷,乐此不疲。
‘捌’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具备的语文知识、综合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总称。语文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评价的开展等,都需要教师以智慧与能力,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特征,通过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语文综合素养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开始,力促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
2.1 小学语文教师的道德品质素养
优秀的道德品质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能够给小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教师作为人类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人员,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鉴定的爱国主义信念、自强不息的拼搏与学习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从国家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角度出发,来培养社会与家庭的人才。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开展和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加大对语文专业知识、课程标准、综合学科知识的学习。在认真研究教材、熟悉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通过科学的备课与评价,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来不断的提升教学基本功的水平。只有自不断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掌控语文课堂教学,为更好的利用和优化小学语文学科内容,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与方法。在不断传播我国优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小养成对我国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与亲切感。
2.3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学专业素养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素养也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优秀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这是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个性差异的不同学生,小学生在智力、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教师以有效的教育心理学方法,来引导小学生的快速成长与进步。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的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更为巧妙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4 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素养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专业的语文知识、良好的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丰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学习过程与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这三个不同纬度的目标,有效的引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空间,即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态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营造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民主氛围,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人文关怀与鼓励给予学生,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开放、合作的优良品质。
3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特征
3.1 人文素养的道德性
人文素养的道德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特征之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修身立德,来积极、主动的培养小学生的进取心、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的优化来发展学生的求真向善的人格。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人格境界不断的升华,为语文塑造小学生的心灵,提供榜样的力量。
3.2人文素养的民主性
着名的教育家罗杰斯指出:一个民主、包容、关爱的师生关系,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安全感,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民主性作为一个教育的主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与包容。优秀的课堂必定是民主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维护自身尊严的基础上,构建适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民主环境与氛围,在保护小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激发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3 人文素养的自主性
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自身的优势与基础,不断的超越局限,根据自我发展与教育教学的需求,来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成为一个能够主动需求发展,独立自主的创新型教师。教师这种思想与教学行为的创新与独立,能够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面在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不能人云亦云,照搬硬套,而是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获得更多的个性化教学优势。
4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4.1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
优秀的师德修养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发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以爱来融化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更多的成长与幸福感。再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从道德品质、意志力、人生态度、价值观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效果。
4.2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学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教育实践工作。例如:文学知识理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解百纳素养之一,缺乏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是苍白的,甚至让教学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对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风格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不断学习前沿文学知识与作品的基础上,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与文本的使用,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与自身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4.3 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学创作与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主要内容之一,作文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在与学生一起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人群,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与激励作用。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是因为一个懂得鉴赏的老师,才是一个具备良好指导能力的老师。实践证明,语文教师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对作文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文学阅读、同行交流等方式,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4.4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升文本挖掘与教材重塑的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文字性较强的学科,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意志品质的发展。例如:在《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通过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来向小学生传授那个年代艰苦朴素、诚实勇敢的德育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提升自身品德素质与修养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将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转化成为学生“心灵发展的鸡汤”。因此,关心国家、社会的时事政治,敢于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做正确的解释,将各种正能量进行整合,传授给小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小学语文的人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5 小学语文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综合知识素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需要教师以更为丰富的手段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与形象化。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背景音乐,将动感直观的画面呈现给学生,感知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更直观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学生此时已经有了建立在情境基础上的直观感受作为铺垫,老师再追问:同学们,面对即将消失的瀑布,我们或有遗憾,或有沉痛,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结合感受自然就能和文本、画面、作者产生共鸣,体会自然也更加深刻。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倡议书,心中有所想,笔下自然也就有所得。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巩固了应用文的写法。
4.6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与体验教材的主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面对以感性的汉语言文字构筑成的语文世界,只有引导学生把将心灵投放其中,抵达语言文字深处,才能感受到生命主体的光彩神韵和文字背后的无穷魅力。例如在《黄河的主人》一文向我们展现了机智、勇敢、镇定、机敏的艄公形象。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题目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作者还用了很多的笔墨描写惊险的黄河,又轻又小的羊皮筏子,谈笑风生的乘客?学生通过谈论交流感受到作者运用的是衬托的写法。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文中有很多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要求学生用心品读,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明白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的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文本表达的情感之中。语文课堂不仅是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分享的课堂,在这里师生之间碰撞思维,激荡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借助朗读,让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温度与情感,使得感悟理解能力与表达运用能力相互融合,和谐共生。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是整个民族以及这个国家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代表。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在语文教学实践运用过程中帮助小学生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主导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帮助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的刚从横纵,以“生”为本,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文学知识的魅力,实现教师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