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年级上册一类生字二类生字是什么意思
一类字是指要求会写的字,一般都写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
二类字是指要求会认的字,一般都写在课文后面田字格上面,标注音节的那一行。
关于一类字和二类字的教学要求:
1、一类字 要求会注音、会书写、会展笔顺、会组词、会造句、会应用于口语和书面用语中等。
2、二类字 要求会注音,再现时会读,其他知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1)语文一类字如何教学扩展阅读:
帮孩子快速识字的方法:
一、发挥教材优势,读中识字。
低年级的课文,句子短,篇幅小,故事性、趣味性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最能吸引儿童,通过每篇课文的预习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课文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将识字、朗读、积累语言融合在一起,孩子能识记一部分的生字识记。
二、课堂中寻找规律识字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让孩子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三、顺口溜识字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小:一竖钩,两只眼睛光溜溜。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闻:门里有只小耳朵。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达到了识记生字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贰’ 什么叫“一类字”什么叫“二类字”语文课本在编排时是如何区别的
1、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2、二类字:只要求会读,会注音。
资料显示:
第一类:生字分散在文章中(故事情节中识字、情景串词中识字)。
其特点是:
(1)生字量多,一般有十个左右。
(2)生字根据情节需要出现,编排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音、形、义方面的联系。
第二类:按汉字形体结构规律组织教材——形声字。
其特点是:
(1)生字量不多。
(2)生字之间形体规律明显。
语文课本编排是:课文后边横线间隔中有拼音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认字表》。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
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语文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叁’ “一类字”和“二类字”分别是什么
1、“一类字”是需要会注音、会书写、会展笔顺、会组词、会造句、会应用于口语和书面用语中等等。
在课本中的编排是:课文后边的虚宫格中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写字表》中。
2、“二类字”是需要会注音,再现时会读,其他知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但可作为分层教学时A层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课本中的编排是:课文后边横线间隔中有拼音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认字表》。
(3)语文一类字如何教学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中的“一类字”举例:
1、羊
拼音:yáng
笔划:6
部首:羊
结构:单一结构
笔顺:点、撇、横、横、横、竖
2、小
拼音:xiǎo
笔划:3
部首:小
结构:单一结构
笔顺:竖钩、撇、点
小学语文中的“二类字”举例:
1、桃
拼音:táo
笔划:10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横、竖、撇、点、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2、苹
拼音:píng
笔划:8
部首:艹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横、竖、竖、横、点、撇、横、竖
‘肆’ 一类字和二类字分别有什么要求
一类生字是课本中写在田字格里的,要求会写、会读、会注音、会组词、会写笔顺。
二类字一般在一类字上面,标了拼音的。这些字要求会读会注音。
(4)语文一类字如何教学扩展阅读:
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巧棚级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猜誉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穗宽段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伍’ 语文什么是一类字二类字
1、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第一类:生字分散在文章中(故事情节中识字、情景串词中识字)。
其特点是:
(1)生字量多,一般有十个左右。
(2)生字根据情节需要出现,编排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音、形、义方面的联系。
2、二类字:只要求会读,会注音。
第二类:按汉字形体结构规律组织教材——形声字。
其特点是:
(1)生字量不多。
(2)生字之间形体规律明显。
语文课本编排是:课文后边横线间隔中有拼音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认字表》。
(5)语文一类字如何教学扩展阅读:
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法
即在读书中识字,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小朋友,跟我念”,边读边指即如是也。
2、思维识字法
核心就是运用汉字象形象义的特点,先将汉字变成与字形或字义非常接近的图画,让孩子们用右脑而不是左脑去记忆。孩子们只要看懂了图画就自然记住了字形,同时也掌握了字义。
‘陆’ 一类字和二类字的解释是什么
一类字和二类字的解释是:
1、“一类字”是需要会注音、会书写、会展笔顺、会组词、会造句、会应用于口语和书面用语中等等。在课本中的编排是:课文后边的虚宫格中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写字表》中。
2、“二类字”是需要会注音,再现时会读,其他知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但可作为分层教学时A层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本中的编排是:课文后边横线间隔中有拼音的字,统计在语文书后的《认字表》。
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学习方法:
一、一类字的学习和巩固
学生除了知道这个字的结构,正确的笔顺,一共有多少笔画,还能写出注音……其实就是学习这些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孩子们掌握之后,进行听写或看拼音写词语等考查,以便掌握孩子的生字学习情况。对于写错的字,学生要认真的分析字形,书写正确。
二、二类字的学习和巩固
在学习课文时,读课文、读句子的过程中认识这些生字,那就了解了这些生字在怎样的语境中使用,而不是单独的拿出一个字让孩子去记,这样效果是非常低下的,而且还是容易错,就是很多学生会写这个字之后,在考试中又不会了的主要的原因。
建议把二类字拿出来写在纸上,这个字上面的注音,则需要孩子们独立完成。如果这些生字的注音全部正确,孩子对这些字应该是认识,这只是初步的学习,在认识的基础上要理解这些字也需要练习。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会认字中带颜色的会认字,带颜色的会认字是多音字,我们不仅掌握这个生字在本课的读音,还要掌握它的其他音。
在语文书书后面有认字表,还有写字表,除了认字表、写字表之外,还有词语表,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起来。
‘柒’ 小学一年级的一类字和二类字怎么分
1、一类字是指要求会写的字,一般都写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
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第一类生字分散在文章中(故事情节中识字、情景串词中识字)。其特点是:生字量多,一般有十个左右。生字根据情节需要出现,编排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音、形、义方面的联系。
2、二类字一般是很少用的生僻字,就是“只识不写”的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要求学生会注音,再现时会读,其他知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捌’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导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组字游戏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
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
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玖’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有哪些
导语:小学一年级儿童正处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识字上具有我们难以估计的潜力,而早期识字、适量多识字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营造快乐的识字氛围
教师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融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就浓,主动性就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在课前就让孩子在家里提前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所看的动物的尾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这些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课要让儿童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一定要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创设民主、轻松、活跃,又扎实有效的课堂。下面我以《棉花姑娘》教学为例,具体谈谈:
(一)注重第一印象,把好初读关
一年级学生的记忆正处在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过渡的时期。而且对于生字,他们往往会先入为主。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扎扎实实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集中生字读准字音,继而在随文识字中进行巩固、理解和强化的巧妙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进行。同时还注重对易读错的“娘”、两个翘舌音字“治”和“啄”以及读音相似的.“斑”、“盼”加大了读的力度和强度,攻破本课的重点之一。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生字的学习要从整体入手,立足于教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形成兴奋点。在进行“姑”“娘”和“蚜”三个字的教学时,我先是利用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继而顺势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包括上面提到的对蚜虫的厌恶、对棉花姑娘的同情等)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努力读出情感。然后再对生字进行分析、识记、巩固。
(三)在故事环境中识字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只有在整体上正确把握了文本,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再创造性的学习。如《棉花姑娘》一课中的“啄”和“斑”两个生字分布在课文的两个自然段,我巧妙地设计了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对其进行提炼,以及在最后回归课文,朗读全文时,又回到文本整体中进行巩固。
(四)渗透识字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要落实好这个重点,我们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以及“做动作”“编儿歌”等方法。例如本课在教学“蚜”时就利用了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链接旧知“牙”进行识记;在教学“啄”时运用了做动作辅助记忆;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就能较好地组词造句,学习课文和阅读课文。这种方法对后进生的帮助特别大,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自主合作,提升能力
《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学中,我经常先让同桌或四人学习小组内以打牌、捉害虫等游戏形式让他们自学生字,然后在全班交流、巩固识字。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提高了识字效率,整堂课充满勃勃生机。
三、将课内外识字有机融合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只有将课内外识字有机融合,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现在,班上已经有大多数孩子能看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二)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读本,增加课外识字量。在教学识字2时,我意外地发现小朋友对“三字经”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每天背诵三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确实认识了很多课外的生字,有些学生甚至还能写出自己所认识的字。
(三)以课外“识字卡”巩固识字量。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识字卡”。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识字卡”上,采用比赛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识字量不断加大,知识也更加丰富了。
总之,一、二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学以致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持之以恒,让学生插上翅膀,在识字王国里尽情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