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用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何用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23-06-01 19:44:58

① 在初中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希望能帮助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② 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整理如下:

1、具州察备必要的语文知识

当人一旦离开知识的怀抱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常用的段落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

教师要对以上内容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自学、乐学、研学,要以学生为课堂禅迹桥的主体,准确合理的培养学生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素养。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贺猛讲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好习惯。

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阅读培养教学的时候,应能结合阅读培养的需要,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比如“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引领读整本书、推进亲子阅读和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和生活、时尚”等阅读教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目标、新境界等教学方式。

③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如何追求有效的语文教学,构建互动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我们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追求有效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如何提高我们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什么是“课堂效率”?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我个人认为,所谓“课堂效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双边互动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应有教学效果的比值,比值越大,课堂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明确了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及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认真钻研吃透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而作为教材的二度开发和使用者,我们必须读懂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做到学期初拿到教材时认真研读每组课文的编写特点,并明确每一课的编写意图,只有高度重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能使文本中精华的思想得以展现,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够实现与读者的心灵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上课时对教材内容不甚了解,讲课时信马由缰,随意性极强,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必然不会是高效的课堂。我们语文学科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每遇到一篇新的课文,都应该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能是高效的课堂。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研究表明: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握好时间的分配。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三、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能把握教学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同时做到精简教学过程,多读、多练、少讲、少问,并重视对知识的巩固和反馈,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才能有兴趣,这样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四、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源自以生为本,教学设计要走向生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凸现生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能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会有我们想追求的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兴趣是强劲的动力和能力形成的前提。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高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大脑神经进入良好的记忆状态,所学的知识就会在愉悦的`、轻松的情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兴趣的培养必须因人而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应注重在开发其智能上下功夫,让其潜能充分发挥;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多教其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力争成为优秀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挫伤、打击,而应该激发、鼓励、多关心,多接触,重点辅导其基础性的知识,以掌握知识为主,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使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

在学生个体差异确实存在的情况下,我们要允许一部分孩子学得快些、做得多些、难度大些,一部分孩子则只要学好最最基本的,慢慢来。

困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上,本人还存在一些困惑,我们必须承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很大程度上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上课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阅读课文时是否带有个人的感性认识等等。学生的智力因素可以进行训练从而得到提高的,然而学生非智力因素却很少有办法通过训练来提高,这个也是现在任教语文的老师的一个困惑,希望能有这方面的理论或好的方法提供给我们。

1 小学生比较活跃,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没有很长。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 关键。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足够吸引学生。

2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④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指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

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里的先进文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

2、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会)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会话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允许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

4、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一些新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文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在语文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语文教学要重视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体现汉语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体现在,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强综合,突出重点;

要重视诵读、感悟和积累,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淡化语言知识教学要求,减少单项的、机械重复的练习,避免烦琐分析和形式主义。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淡化文体,强化体验,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4)如何用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扩展阅读: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1、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3、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⑤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是: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

3、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

⑥ 语文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国产,处处留心皆学问,发现感兴趣的就要展开学习,所以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在于引导

⑦ 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下轿核:

1、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当人一旦离开知识的怀抱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常用的段落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

4、利用情感体验教学法,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闭链掘的学科。从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学习内容能够体会到,语文学科是情感表达和生活经验引起共鸣的过程。

5、延伸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当今教育下新颖的教学模式,它能够通过同伴之间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进行学习和进步。



⑧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但在现实中,我们总能感觉到有些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收效较低,这样的一些语文课堂可以说是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单调、呆板的教学程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的感觉。为避免对大脑的单调的刺激所造成的抑制状态,教师必须在搞好基础训练的同时,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造富有活力、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是对人的语文素养的培育,要从“人”的角度去理解“语文”,要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语文”,让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人”的“文化”过程,将学生变成“文化人”。
一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说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要教学生识字、组词,正音朗读,理解词句,领会文本意义。二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交流,这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开一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思维,这是人生存、交际、发展的重要凭借,也是学好其它课程的根基。四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品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给学生健康的文化引导,提高品位。
舍人文而求语言,是缘木求鱼,方向不对;舍语言而求人文,同样会有语言、人文两失的危险。因此将二者自然融合是两全齐美,将二者人为割裂是两败俱伤。让语文教学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基本特征,使课堂充满活力,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
1、关注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所处的学段要求、学习状况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学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值可言。
2、关注课本内容。教师的教学要紧扣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以语言为载体,洞察语言文字背后生成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关注课后反思。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让课堂更有实效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用创新的教学设计贯穿语文课堂
好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有实效,课前的设计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课前教学设计的这个“预”,就没有新课程的“立”。
好的教学设计不同于“备课”,其原则是讲究实用性和追求课堂最佳效果,针对现行教学中讲述知识性的东西过多、过细,且喜欢盲从现成教案进行授课的实际问题,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思路:简单教学设计过程,摒弃形式主义的文字;精心进行粗线条的设计,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的三维目标,它为验证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桥梁。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载体,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念、感悟和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在改革中,做到心热,情真,传承,创新,不断地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用心、用脑、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办法。我们相信我们必定会在坚守中创造精彩,在开拓中铸就辉煌。

⑨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一、 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要谈“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厘清几个概念。

什么叫“素养”?素,可以理解为本色、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历练。“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修养包含三个维度:

其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看他(她)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有了兴趣,有了爱好,他(她)就会乐此不疲,其乐无穷。钱理群先生说过:“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冰心先生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就有了动力,就有了乐趣,就有了时间,就有了积淀,就有了底蕴,就有了生长,就有了成就……

价值观为能力导航。所谓价值观,通俗地讲就是是非好坏的判断与选择。国家现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原先没有价值判断或混乱价值观教育的纠正。有一阵子,教育界提倡多元价值,甚至是没有价值取向,结果导致学生是非不分,好坏不分。譬如老人倒在马路上,年轻人不敢去扶起;以为赚到钱的就是成功人士等等,这些错误价值导向对青少年贻害无穷。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强调“文以载道”,这里的“道”就是价值观。我们可千万别把老祖宗优秀的传统丢弃了啊!

其二为,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么是美,却见仁见智。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能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俗为美,更不能以丑为美。那什么是美呢?我以为“真”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实、真诚、真理,美就没有了基础。一切假的东西都不是美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今社会假货泛滥,假唱为荣,以假充真,假话连篇,怎么得了?真是底线,是美的保证。善也是美。一切善举皆为美行!善良是美德,培养一个善良的公民,胜过一百个高分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要为学生点滴的善行点赞,同情弱者,公平正义,见义勇为,怀有恻隐之心,不献媚,有风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培养孩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的双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

其三为,文化底蕴。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作为一名语文人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

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读诗长大的人内心灵动,外在秀美。一个气质高雅、温柔敦厚的人群组成的民族,是多么优秀的民族啊!

需要文学名着的底蕴。文学名着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西游记》培养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天马行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既可三头六臂,也可长生不老;既可飞行三界,又可畅游龙宫;少年奇妙的想象力就在一部《西游记》中被熊熊点燃。《水浒传》培养了学生公平侠义精神,“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三国演义》为学生们塑造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无数少年读了《三国演义》后梦想自己成为“羽扇纶巾”的孔明,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红楼梦》更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一部《红楼梦》说尽了人间百态,它既是中华文化学,也是人性学;既是爱情小说,也是人情学;既含建筑学,也含服饰学、烹饪学、医药学、诗词学……《红楼梦》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独立“红学”。文学名着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着上亮丽的底色。

需要文哲史的底蕴。古人讲,文哲史不分家。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形象图说。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

语言能力包含两大维度:

其一为,说写表达的维度。语言能力强,首先表现在说写能力强。论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绘声绘色;论写,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下笔如神,趣味横生,一挥而就。这就是语言能力强的表现。

说为口头表达,现代社会特别重要。短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画龙点睛;长则洋洋洒洒,不枝不蔓,扣人心弦。口语强调短句,强调清楚明白,强调抑扬顿挫。

写为书面表达,书写要有读者意识。要让别人喜欢读,有趣味,有意思;要让别人读得明白,要围绕主题,通俗流畅;要让别人读得有滋味,要强调表达的艺术性,或含蓄,或诙谐,或风趣,或庄重,让读者仿佛“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其二为,听读吸收的维度。听得懂别人的话是一种能力。要听得懂别人话里的意思,还要听得懂别人话外的意思。要能捕捉别人话语的主要信息,听一场报告、一次讲座,你要能把主要精神,主体纲要提炼出来;还要有较强的复述能力,听一则故事、一段评书,能转述,能创造性复述,这是莫言、胡适等语文大家少年练就的童子功。

读懂各类文章更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读诗歌,能读懂诗歌内在的情志、意境;读散文,能抓住文眼,提领而顿;读小说,能在情节发展中读出人物性格,读出人物形象;读现代说明文,能抓住要点,明白原理,依章操作。文有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我们要真正领会“诗书滋味长”的悠远意味。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 重视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中怎么重视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就让学生学习打比方,描写一处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理!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2. 重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但我这里强调的积累是指经典诗文的积累,是指背诵的积累。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我打个比方,看过的文章,就如在饭店看过的美食,仅仅饱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诗文,就如吃下的美食,会变成你精神的营养,滋养你终身。

小学阶段应有哪些积累呢?

首先是诗歌的积淀。我认为小学阶段背诵二三百首诗歌不成问题。先以五言绝句开始,逐步走向七言绝句,律诗和宋词。300首诗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学期25首,一周一首多一点,完全不加重学生负担。诗歌背诵,要做到熟读成诵,理解大意,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唯有滚瓜烂熟,才能一辈子不忘。当然,现当代优秀的儿童诗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公认的。

其次是国学经典的积淀。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传统美文,应该让学生背诵。我反对死记硬背,要让学生有兴趣地背诵,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可通过讲故事、讲传说吸引学生,学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环节和场所,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高年级还可背《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节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3. 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但是,纵观当下语文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思维,深度思考,给学生智力以挑战呢?

其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让学生要经过思考,经过努力,经过探索,经过碰撞,甚至经过挫折之后才能达到。要避免学生在书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更要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例如李白《赠汪伦》一诗,如果问“从哪里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深厚?”这就是浅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时,才赶来相送?”这就是真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联系俩人关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语文答案不是用“对”“错”来评价的,而是用“好”与“不好”来衡量的。例如用“孙行者”做上联,要学生答出它的下联。学生可以答“唐三藏”,可以答“胡适之”,也可以答“祖冲之”,都是对的答案。但相比较而言“祖冲之”对得更工整,更恰当,因此就更为优秀。如果把学生思维打开,让每位学生都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那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熠熠生辉。

3. 重视表达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选班级发言明星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书面表达能力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为有效、广大一线教师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譬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练写环境描写。学习《春联》,可以让学生在对对子的语文实践中品词炼句。学习《莫泊桑拜师》,可让学生观察马路上经过的三位人物的衣着、神情和步态,练习细节描写。一课一练,选准读写结合点,学生学习一课,练习一课,定能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书面表达的厅堂,习得表达的真谛。

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议

1. 起点高一点。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他们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师少。如果教师仍然从零起点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没有学习挑战的乐趣。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我们的经验是学习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提高,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2. 容量大一点。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均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特点就是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无须“细嚼慢咽”。而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其实我们的前辈、着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别人一学期学20几篇课文,她一学期教95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经验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其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3. 难度深一点。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语文学科常常忽视这一原则,因此才出现学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都没有多大关系。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是符合脑科学的规律的。大脑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喜欢挑战。新知对人脑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当新知有挑战、有刺激时,大脑就处在兴奋状态,脑细胞就被激活,思维就得到发展了。当然,难度是相对而言的,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经过碰撞,经过交流,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解决的,就是合适的难度,这就是“儿童的难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

4. 视野宽一点。视野宽一点,是指教师的课程内容视野要开阔一些。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老师,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既要关注唐诗宋词,也要关注国学经典;既要关注古代神话,也要关注现代绘本;既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课程视野,影响着学生思想的视野,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5. 教学有趣一点。教学是否有趣味,直接关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我曾经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教学最欢迎。学生欢迎度最高的教学是风趣、幽默、好玩、生动。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好玩。”好玩,就是把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上升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上升到乐学的境界。梁启超先生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让知识变得好玩,让课堂变得好玩,让教学变得好玩,让语文变得好玩,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⑩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三是重视思考。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思考篇章的结构,不同文体间的差别等等。长期坚持下去定有收获!

阅读全文

与如何用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