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阅读中如何提取信息

语文阅读中如何提取信息

发布时间:2023-06-04 01:17:33

A. 语文提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一、“标、增、注”课本信息为了提高学生从课本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分别用各种符号标出。增: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如限制性内切酶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教材上并无解释,学生可将其增补于相应处。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教学活动中。二、获取课本的隐含信息所谓隐含信息,即指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容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1)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表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的信息;(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暗反应的卡尔文循环将循环6圈;(3)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谱中,隐含着纯合体的比例及新组合性状占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的信息。这些隐含信息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信息外显化,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达的信息。三、综合课本信息让学生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以染色体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3)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状态;(4)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6)染色体变易与单倍体、多倍体。像这样专题式的综合,目的在于使分散的信息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对试题所给出的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四、析辨课本中易混淆信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到深化的,对比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对容易混淆的信息进行对比,以利掌握和记忆。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如列表比较等。五、“提纯”课本信息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就能增进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便于记忆。“新陈代谢”一章有一段约200字的前言,叙述了什么是新陈代谢,由于这段叙述写得简练、抽象、概括,所以很不容易记住,但如果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提纯要点,归纳出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定义,两个作用,两种代谢,一个更新”,就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了,对高考试题中给出的复杂信息也就能很好地概括和运用了。六、活用图表获取信息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通过对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虑时遇到文字题,图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更容易填注。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本,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B. 高中语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高中语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站名、网页名、新闻事件、人名、术语、软件名等。 什么是“关键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此是这样解释的“(1)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着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2)指检索资料时所查内容中必须有的词语。”依照这里的解释不难理解,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题方法】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
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
提取完成后要检验,方法是把提取到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如果能够体现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认定是符合要求。

C. 依托统编语文教材,培养“提取信息”能力

一、“提取信息”内容编排分析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指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理解文本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整体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提取信息、简单推断、综合并解释篇章、评价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提取信息。

第一,提取信息。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的要求。例如,在《青蛙写诗》一文中,就要求学生能说出青蛙写诗时,是谁在对它进行帮忙:《乌鸦喝水》一文中,要求学生说出乌鸦是采用什么方法才喝到水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要求学生说出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在雪地上画了什么画儿?这些要求都浅显易懂,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就能直观地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二,简单推断。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对于提取信息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就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并根据提取的信息进行直接推断。例如,在学习《树和喜鹊》一文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树和喜鹊后来很快乐的原因进行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对“树”和“喜鹊”前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信息进行提取,简单推断出快乐的原因。而在《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课后练习中,则安排了一则校园通知,这也是对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简单推断能力进行培养。《一分钟》的课后思考题中,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非常强,且前一个分句是后一个分句的条件,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依据前后句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整合课文中的有效信息。

第三,综合并解释篇章。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和下册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能综合课文的信息,简单地将自己对篇章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第四,评价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在前述能力得到培养的基础上,最后就需要学生能对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使提取信息要素得到切实的落地。例如,《曹冲称象》一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为什么说曹冲的方法要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信息提取、简单推断和综合表述,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评价,阐明自己的观点。此类的练习,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分析到综合、评价,步步深入、有机穿插的,可以促进“提取信息”这一语文要素得到顺利落实。

二、统编教材中“提取信息”语文要素的实施策略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取信息”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就是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整个学段的高度,对教材编者的意图进行深人的、充分的把握,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一)厘清整体与局部,抓住重点与关键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与文本来说,凡是对阅读和学习有用的信息,基本都是在字里行间分散存在的,如分散在文本中、渗透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从整体对文本主题进行把握,注意局部的段落、句子或字词的关联,再联系上下文从中进行信息提取,这样才能使提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和正确。否则,如果只关注文本局部或只言片语,就会出现断章取义,提取的信息不全,甚至出现错误等。例如,一年级上册《项链》的课后练习提问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如果学生不从整体进行把握,就会误认为海螺和贝壳是大海的项链,但实际上,“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脚印才是大海的项链。可见,只有进行完整阅读,把握重点和关键,才能提取有用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厘清整体与局部,抓住重点与关键,教师可巧妙设置“陷阱”,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自主发现问题与错误,进而真正提取有用信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打造灵动课堂。

(二)集中突破,进行分散圈找与整合提取

第一,突破认知,找到关联。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是不同的,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掌握文本阅读的技巧,找到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培养和提升其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建立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关联,也就是找到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相似之处。这样,学生就能一边阅读一边提取信息小蝌蚪妈妈的信息,最终成功找到自己的妈妈。

第二,突破段落,实现信息组合。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是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教材中文本的复杂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信息并没有直接呈现,这导致学生对部分难度较大的文本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打破段落固定的联系,将重点和关键的信息圈点出来,再进行信息组合,这样,学生就能简单、快捷、轻松地提取信息。例如,《乌鸦喝水》的内容相对比较散乱,这会影响学生提取信息的效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找出“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和“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瓶子…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两句,对其进行组合就可以准确提取信息。《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中,狗熊四次通知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但一次比一次信息完整。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四次通知的内容圈出来,进行集中比较,就可以完整提取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等,培养学生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使学生明白通知必须要将时间、地点、人物说清楚,才能保证会议准时召开,参会人员准时参加。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取信息,对于信息比较分散的文本,教师应以生为本建构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平台,教会学生应用圈画、比较和分析等方法,从信息整合中获得所需信息。

第三,突破形式,促进新知识建构。提取信息的形式应是各种各样的,在统编小学教材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突破常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顺利建构心得知识。例如,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就可应用多媒体,以视频形式将课文插图中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进行播放,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以及这样传播种子有什么意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三)多措并举,灵活应用多种提取方法

第一,填补留白,简单推断。推断能力也是语文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推断能力的培养。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出于表达所需,经常存在不少留白之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留白设计问题与悬念,引领学生结合上下文,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例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中,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前三次通知,分别推断这三次通知导致的故事结果。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演绎出课堂的精彩。

第二,提问引领,正确判断。学贵有疑,小疑有小得,大疑有大得,提取信息语文要素的实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和驱动力。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提取信息,这样可以直击主旨,使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过程简单,效果理想。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教师要提出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边学习边进行思考。如:葫芦出了什么问题?蚜虫对于葫芦有危害吗?蚜虫需要治吗?如何才能帮助葫芦真顺利得到葫芦?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就能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正确判断和解决,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梳理表格,理清脉络。表格是一种教学的有效工具,其脉络清晰、层次清楚,对于提取信息语文要素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将文本中的信息圈点出来,再应用表格进行信息梳理,这样就能一目了然地分析原因,得到问题的答案。第四,主题阅读,版块结合。教师可打乱单元编排顺序,将同一主题的文本集中起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其头脑中储存的关联信息就会逐渐增多,筛选、甄别、分析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当其遇到同类主题文本时,就会主动寻找文中的相关依据,联系已有图式,更好地提取信息,顺利理解文本,从而将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阅读与表达、习作等都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将不同的版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第五,巩固练习,举一反三。在提取信息语文要素实施中,还要针对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强化练习,并做出及时的反馈评价,以达到巩固所学、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火烧云》一文中,作者运用了ABB型和比喻类型两种类型的词语,对火烧云的颜色进行描述,如红彤彤、金灿灿等。教师就可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提取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总结相应的规律,并用相同的格式描写一种特定的事物,不断提升和巩固学生的词语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应用统编语文教材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有效策略强化提取信息语文要素实施,有层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推断和提取信息,理解文本,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要素,促进其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D. 如何帮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正确表达文本内容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英语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它既可以促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基本知识,培养语感,发展阅读技巧,形成阅读能力,同时又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据笔者了解,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九年级教材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文章长、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多,文章有一定难度。最使教师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文本解读和语言学习的矛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鉴于学生很难对文本内容和语言学习同时做理性的分析,在处理阅读中的语言时会产生两种弊端,一是课堂只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问答活动,不关注文本词汇和语言,导致课堂活动有时脱离文本。二是在分析内容过程中脱离文本进行词汇和语言讲解和操练,隔断了学生文本解读的连贯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技能(五级)的目标描述为: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

因此,教师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词汇,提高学生语言意识和运用能力。在处理阅读中的语言教学时始终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语言学习是为了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二是语言学习和操练不能脱离文本语境。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

正确处理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的关系。

阅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按照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这是文字性解读,重点学习有关目标语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是对文本的文学性解读,重点训练阅读技巧。读者以自身的知识经验,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和文本所创造的语义世界相联结,对内隐在文本里的、作者秉持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进行批判性意义建构,实现个体经验世界的重组,是对文本的文化性意义建构,重点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的解读,都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研读,而这些文本语言也构成了阅读课的目标语言。

优化文本资源,注重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

文本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学生获取丰富语言信息的桥梁。对此,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文本资源本身出发,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对文本资源进行优化,以此来发挥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这种优化文本资源的方式,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核心词汇来表达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学生体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养其语言信息筛选能力;最后,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思维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体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价值和意义。

三 、感悟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

阅读教学既然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基础之上,那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则是其中的核心。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感悟文本能力,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对文本的语言信息、深层内涵等方面予以关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学生感悟文本应该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注重对文本主要信息的提炼,以此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则是要求学生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学习思维中不断总结。

丰富文本阅读资源,积累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跳出文本学习范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的语言阅读量,以此来帮助自己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学习发展的需要角度来看,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桥梁,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基础上注重积累自身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笔者以为,丰富文本阅读资源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好现有的阅读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文字资料来积累阅读量;(2)借助电子读物来积累阅读量,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3)阅读现代化的报刊杂志,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贴近生活,用具有时代性的文字材料来增加对异域民俗风情的了解,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

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正确解读文本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阅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阶段各有侧重。

  1. Pre-reading

  2. Pre-reading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要复习文本相关语言知识、设计有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预测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2. While-reading

  4. 课文文本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

  5. 这个阶段要加强文本语言、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等的指导,使教学语言与阅读相融,加强师生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6. 3. Post-reading

  7. 在课文文本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复习、复述、总结、表演、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活动应与文本密切相关,但不能拘泥于文本本身。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E.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分值较多的题型,做好阅读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正确率就会大大提升。本文整理了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

1.内容概括

2.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3.记叙的详略和线索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5.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6.句子赏析和加点词语赏析

7.标题、句子、文段的作用

8.结合实例(现实)谈感受

9.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3.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4.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5.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模板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F.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阅读能力是孩子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一、引导学生“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会采用自由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等阅读方法,这样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觉得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通读,整体感知课文。2、扫描,把握重点,做到心中有数。3、精读,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喜欢的句段,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点批注。4、摘抄,把文中写得最好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如《荔枝》一文,学生通过这样学,对课文内容就悟得更深。

二、教会学生“品”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品味课文。1、品味语言,抓住 文章 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身临其境地去阅读,去想象,去感悟,去欣赏。2、品味情感,让学生走进课文,进入角色,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体会邱少云被火包围着作者的心情时,我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再阅读作者心里难过的这段话,这样读者自然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三、训练学生“析”

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现手法、层次结构、思想内容上有独特之处,同时许多文章在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在必要的示范分析后,训练学生自觉地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后,学生得到“渔”了就会照猫画虎了。

四、鼓励学生“评”。我们在阅读、品味、分析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评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鼓励学生批判地继承,敢于评价敢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只要言之有理。

2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 句子 ,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 总结 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 说说 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 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3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1、 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一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

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

读唱结合把指导阅读理解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朗读能力。读画结合(把读与美术绘画结合起来,在读中或学生自画,或师生共画,或展现现成图画。

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或教师独演,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

读问结合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

读思结合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生活阅历加深认识,于思接千载、钩前联后中拓宽视野,在师生共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得。

3、 让学生广泛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大工程,同样需要学校与老师的帮助指导。研究表明,中国 儿童 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中国儿童大量阅读的时间也比西方儿童儿童整整晚了四年,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

利用学校的资源,自主开发资源,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更是阅读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的有效途径。

方法有:(1)、学校应该尽可能开放图书阅览场馆,班级成立读书角。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 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

(2)、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3)、成立阅读小组,组织阅读测试等。

4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一) 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

培养 快速阅读 能力,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或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则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

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我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重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

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课文《神童的“秘诀”》中陈毅读书的方法,学生可以借鉴。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基础知识,牢牢掌握。

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 反义词 ,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

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① 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③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

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

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4、想象说话,联系生活。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象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 故事 ,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三) 细找文中原话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

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 发散思维 、 逆向思维 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层问题的题型,我分别举例说明。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低年级较为常见)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2、提取信息后概括。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如若它指定必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

3、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作者为什么要用《在金色的沙滩上》为课题?(理解“金色不仅指的是沙滩的颜色,更指的是小姑娘这种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质。)这就要求学生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写出完美的答案了。

语文阅读理解中,回答问题要精炼,摘取原文则是关键。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力求言之有据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不可不答。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能乱答。学生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不得分。我们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胡说和乱说,写一些没用的东西。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3、懂得取舍。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在解答阅读题时,让学生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 思维方式 ,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

4、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显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凭空瞎说。如:学了课文《在金色的沙滩上》,你感觉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说她做事不计报酬、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用等等,但是这些还不够。

完整的回答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感觉这个小女孩是一个 的人,因为她 。 语文阅读理解中问答题的答案现在多是开放式的,题目得分的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中,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一名好的教师应该要善于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这对阅读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益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不应忽视文本的构想和教学的价值取向,防止从一个极端(同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个极端(混乱与文章背离的教学)。

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尽量不要有错别字。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仔细地进行复查。


阅读全文

与语文阅读中如何提取信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