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人文性是什么

语文人文性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4 11:08:27

A. 语文人文性要素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内涵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在西文中,人文内涵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把人文内涵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内涵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B.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广义是指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狭义主要是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性是人文性的基本内容。中国语文首先是中国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相辅相成的。

C.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这个其实很简单,很多科目都是这样的,语文的工具性你每天都在用,就是跟人交流沟通,能写文章。人文性就是语文可以陶冶情操,改变思想,塑造价值观。

D.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语文课如何体现人文性

摘要: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过分强调其工具性的弊端已是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人文性回归,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教学

语文的两大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学会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则具体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应服务于人生全程。”具体表现为个人自身、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下,语文教育过分地强调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其弊端已开始显现。我们是培养了一批能熟练使用语言文字的人,但是看看当下我们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现状,已脱离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本意:真诚地交流,如实地呈现。很大一部分人在运用语言的工具性去掩盖事实、避重就轻、推卸责任、诅咒谩骂,他们将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却最终偏离了方向,混淆了是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忘记了语文的另一个属性:人文性。
人文性和工具性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一样相辅相成,是无法将之截然分开的。工具性就像是一个人的外壳,人文性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工具本无所谓好与坏,人却有好与坏。我们必须让真正的人来掌握工具,这样才能发挥工具的有利性。
让人文性重新回到语文课堂,让我们重新塑造一个真正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人文主义主要关注的就是个人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个人自身就是要关注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关注个人的心智的健康成长,关注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人,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个人与集体或者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或具体化为个人与阶级、集团、国家的关系。他们互为前提,同时形成。在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要重视个人的正当权益,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不断完善。
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要将自然看成一个生命体,人不再凌驾于自然之上,去主宰自然,支配自然。应该将个人看成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人文主义思想教育。要避免说教,就要将人文性的教育化于无痕中,让学生在潜移默消袜山化中理解人文主义的真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语文教育文本。入选教材的文章大多具有人文性。那里是浓缩了的人的世界,那里是对真善美的弘扬,是对假恶丑的鞭挞。教育家魏书生谈到自己的教学体会时说:“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它们大多是作者蘸着心血泪水写成的,许多记叙文、人物传记也无不浸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如果教这些文章,只是讲词句篇,涉及作品所表露的思想感情时,也只是概念化的讲解,那么学生便会感到兴味索然,越来越感到学不下去。”所以依据文本来研读课文,结合自身实际感受来品味课文,带着真心去朗读课文,而不脱离文本区进行空洞的说教则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把握单元课文设置特色。每一个单元讲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教师应该对单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全方位的理解和体会主题的深刻内涵,引起感情共鸣。比拿中如在讲授鲁迅的文章的时候,我们是过多的讲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还是关注鲁迅所批判的人和社会,关注鲁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立人格,不畏强权的精神呢?如果选择前者则会产生鲁迅的文章深奥难懂的印象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选择后者,选择鲁迅的精神也许是一个绝佳的学习鲁迅文章的角度,从而有利于关注个体的成长。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单元,我们除了让学生了解不尊重自然过分向自然索取所造成的巨大后果外,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自身做起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3)情境设置。学生只有走进文本,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也才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感染和提升。因此教师在讲授文本时,设置一个合理的情境则至关重要。情境设置时采用我们能切身感受的事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迅速的将学生带到文本所渲染的人文精神中去。综上所述,无论从语文教育的观念,还是从语文教育的文本及好租实践来看,语文教育都必须高举人文的旗帜,这是真正能使语文发挥宣传教化及人际交流、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关键。
(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E. 语文人文性要素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澄清了大讨论最激烈的人文性论与工具性论之争统一起来,这一新的理念,解决了关于语文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
关于工具性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范围的极左思潮影响到语文教育,从60年代初开始在语文界展开了一场关于语文课是上成政治课 、文学课 、还是上成语文课的讨论,最后,语文界的三位泰斗,也就是后来大家称之为“三老”的叶圣陶先生 、吕叔湘先生 、张志公先生挂出了“免战牌”,主张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或文学课,应该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这种观点很快在全国达成了共识,因而确定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基本性质,认为语文学科应该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即当时的口号“加强双基教学”),切实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适应将来工作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因而,60年代初至“文革”以前,教育部几次颁布“语文教学大纲”都把工具性定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阅读全文

与语文人文性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