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语文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很多教师可能都会碰到的情况,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感觉学与不学差别并不是很大,即便是认真学了,短时间内也没有收获.我想造成这样的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太低,以至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成了我们教育界讨论最热的话题.那么,何谓高效的语文课堂呢?即通过语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审美感悟、过程与方法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经过课堂教学的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大家对语文课的认识呢?我觉得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对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审视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零散,重难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它是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南.教师在上课前要非常清楚此次教学活动的目的,并将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落实重难点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教师想到哪儿,教到哪儿,虽然教师心中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在一种气氛比较随意的课堂上就会逐渐地偏离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每一位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认真备课,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很多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而是单纯地从自己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就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来确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不见成效.此外,每位教师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上可能是太熟悉的原因,因此,也有很多教师不会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把准备好的课堂内容灌输给学生,完成即可.这样的教学当然不会有成效.
三.教师只重“教”,不重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语文课堂,究竟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占主体,这在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明确地提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被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所忽略.语文课堂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不懂,教师就教,而非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还未创新.
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艰巨的责任还在我们老师身上,因为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老师的责任心缺乏,不能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就无法高效.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丰富学识,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快速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现阶段,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首先,教师应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文本价值,锁定学习目标.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的.作为语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绝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我们的教参或者是其他的参考书上,教师必须对课文内容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探究其原生价值.选入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凝聚了民族精神源泉,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探究其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汲取其精神养料,积淀孩子们的人文底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将文本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拓展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也能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也必须以教师对文本的细致钻研为前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精神文化积累的过程.
有了教师对文本深入的研究,接下来的就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锁定目标.每一篇课文,它都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高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目标,而每节课的目标以一个为最佳,不宜太多,老师再据此选择相对集中合适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目标更明确,学得更透彻.我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时,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追求的人生态度.经过反思才发现自己对文本研究还不透彻,根本未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学生自然就没有收获.
其次,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上,有很多教师可能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我们要把学生该学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在这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地看重的是知识的授予,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
Ⅱ 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吴昌霞
很多教师可能都会碰到的情况,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感觉学与不学差别并不是很大,即便是认真学了,短时间内也没有收获.我想造成这样的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太低,以至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成了我们教育界讨论最热的话题.那么,何谓高效的语文课堂呢?即通过语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审美感悟、过程与方法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经过课堂教学的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大家对语文课的认识呢?我觉得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对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审视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零散,重难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它是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南.教师在上课前要非常清楚此次教学活动的目的,并将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落实重难点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教师想到哪儿,教到哪儿,虽然教师心中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在一种气氛比较随意的课堂上就会逐渐地偏离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每一位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认真备课,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很多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而是单纯地从自己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就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来确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不见成效.此外,每位教师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上可能是太熟悉的原因,因此,也有很多教师不会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把准备好的课堂内容灌输给学生,完成即可.这样的教学当然不会有成效.
三.教师只重“教”,不重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语文课堂,究竟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占主体,这在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明确地提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被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所忽略.语文课堂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不懂,教师就教,而非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还未创新.
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艰巨的责任还在我们老师身上,因为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老师的责任心缺乏,不能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就无法高效.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丰富学识,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快速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现阶段,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首先,教师应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文本价值,锁定学习目标.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的.作为语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绝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我们的教参或者是其他的参考书上,教师必须对课文内容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探究其原生价值.选入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凝聚了民族精神源泉,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探究其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汲取其精神养料,积淀孩子们的人文底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将文本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拓展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也能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也必须以教师对文本的细致钻研为前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精神文化积累的过程.
有了教师对文本深入的研究,接下来的就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锁定目标.每一篇课文,它都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高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目标,而每节课的目标以一个为最佳,不宜太多,老师再据此选择相对集中合适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目标更明确,学得更透彻.我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时,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追求的人生态度.经过反思才发现自己对文本研究还不透彻,根本未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学生自然就没有收获.
其次,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上,有很多教师可能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我们要把学生该学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在这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地看重的是知识的授予,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释疑的时间.学生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有效的思维训练,将“学会”变成“会学”,不仅积累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也就为我们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
第三,课堂上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和预设.
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革新教育理念等等,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我个人认为其首要任务应该是教师要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以前的“主体”变为“主导”地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解决“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自始至终都要将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就在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自主”即独学,它与我们的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课前预习是汲取知识的开端,是整个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没有课前的独立自学,课堂上就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开展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
要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可有价值的探究却微乎其微,这其实是源于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片面理解,一味地追求课堂热闹的氛围而忽略了学生讨论的实际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而有效地设计.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注重所提问题的层次性、深度性和开放性.
当然,老师课前对课堂的预设也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应注意预设与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再通过课堂教学来达成我们的预设目标.
第四,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重视“读”,夯实基础知识.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才能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情感、理解深刻的内涵等.课堂上诵读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学生多读,我更看重的是它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朗读时仅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也无法体会文章的情感,也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明确地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才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加强示范朗诵,学生可以从示范朗诵中获取情感上的信息,并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学生对优美语言的鉴赏,文章内涵的理解,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因此吟咏美读实属必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继续探索、不断反思,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Ⅲ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首先,广读博览和丰厚的积累是学好语文必备的,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功课”。
初中语文知识点较多,较细,要想学出高效率,必须要有广泛的阅读做基础。犹如蜜蜂采蜜,要想酿造出更多,更甜的蜜,必须广采众长一样,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好书的基础上,且课外阅读的种类应广泛。正如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智;读算学使人思维缜密,读哲学使人明辨是非,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样,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广泛阅读文学,史学,哲学等,都要让学生广泛涉猎。
在广泛阅读,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让学生随手记下自己所读,所思,所想,就是写好随笔、随手、随心的记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感悟、启迪或由此生发处的联想、思考、感悟。让学生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并做到常读随笔,心得,在更好的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样既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增加了写作素材和语文知识储备,由通过多读培养了语感。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语感保驾护航,为语文课堂的高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是构建高效课堂常规模式。
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模式,除了精心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注重德育渗透,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做到各环节教学的高效。
导入新课环节,尽量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也可由时代背景或语文中精华或出彩的内容导入。导语要有激情,注重情感的感染作用和宽松,民主课堂氛围的精造,有效导入,时间掌握在3分钟以内。
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环节,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可检测度和可行性。可通过齐读明确,让学生“心中有数”
自主学习环节,整体感知。首先要注意。设置检查预习环节,以培养学习课前预习的语文学习必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己展示课前预习的成果。包括生字词贺重点语句的把握;摘要讲说课前搜集整理的作者平生资料贺时代背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考查整体理解的设题,要有提契全篇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有效地指导学法,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如简介作者生平资料的方法:着重介绍作者国籍,身份,主要代表作品等。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语言要具体,尽量有可测度和可操作性。
精读品析环节,要关键组织好课堂活动,此环节中除了注意设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外,重点是活动的组织安排要高效。关键要做好两点:一要做到优化分组,一般以4至6人一组为宜,二是要细化任务:一人执笔记录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一人准备在全班交流时作为代表回答;一人准备补充作答;一人把握讨论的顺序和时间。以此来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泛性,深入程度和持久性。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不少于8分钟。
学生自我展示讨论结果的环节。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要让学生在其他小组回答的基础上来答,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教师要实时观察记录各小组的全体成员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并活动的可检测结果:如各组织积极主动参与人数,展示成果的质量,都给予量化积分,以充分调动和小组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评出一些优秀小组给予总积分和掌声鼓励,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拓展延伸环节,注意实现课堂内外的真正沟通,以及生活的沟通。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发现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生活的等情感。
教师小结环节,关键要做好内容的归纳与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即“授人以渔”。
布置作业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传达学后的收获;擅长绘画的可用充满的画笔传达;擅长写作的,用你的妙笔生花传达;擅长朗诵的可吟咏品读等。
板书要简介,凝练,起到思维导读的作用。
总之,要精心做好课堂教学着一“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
Ⅳ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具体来说,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效果,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育人重任
Ⅳ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简约。简约的课堂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训练点,使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2)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高效课堂。
(3)课堂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学习。
因此,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地讲解内容,而应让学生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Ⅵ 怎样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1.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
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内容找准切入点。语文教学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结构等,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语文教学要重点突出,抓住这一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能力是重点。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功夫用在备课上。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三点:
(1)备大纲:全面贯彻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大纲,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 三、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我采用下列方法: (1)反复诵读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多读才能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句读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感情、理解内涵等。诵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照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自读法、断句法、填空法、范读法、分角色朗读等诵读方式。多样化的诵读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查验证
学生的诵读是否有效果,必须通过检查来验证。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多媒体检查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质疑并答疑;分组交流自己翻译的句子和片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案检查法。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完成了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3)触类旁通
重点实词不仅要掌握文本中的,而且要注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积累许多实词,为后面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Ⅶ 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项基础和重要的学科,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策略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小学教学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首先要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探索出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得到更好的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属于人格和性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有自己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其对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故乡的元宵》这一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元宵节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在展示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元宵节的感受,以及元宵节时的布置、相关的活动和习俗,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元宵节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进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演变成课堂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可以将枯燥的教学知识生动、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运用视频、图片和音效等手段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多媒体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功地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春天来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播放有关春天到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和鸟语花香的感觉,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展示几张春天美景的图片,将文章中的相关内容生动、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注重教学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而教学内容的导入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风格以及性格特点和教学经验不同决定了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以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爱好等为主导构建一种有效的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主要的课堂引入方法有谈话、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以及提问质疑等。例如,教师在对《对子歌》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学生经常看到的对子,也就是对联,让学生欣赏,之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对子有哪些特征呢?”学生会说出“字数一样”“声调和谐”等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当中,享受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好地学习。
四、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探讨和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或者是途径,是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构建了高效的小学语文
Ⅷ 如何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推进之下,涌现出诸多课改出名的学校。课改名校的名利双收吸引了很多学校加入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霎时,各个学校纷纷学习模仿,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争放的美好景象,各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就拿我们涟水县来说,近两年,我县组织了“十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比,全县中小学基本每家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
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从农村初中的实际出发,要达到高效课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内容简约实用
语文浩如烟海,无处不在。语文教学在教材版本、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流派等方面都有着诸多分类,常常使入行者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往往无法取舍,充实了大量内容,结果是高耗低效。从农村初中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力求简约实用的语文课堂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一堂课的灵魂。高效的课堂必须目标明确、简明、实在。语文老师在备课之前应该对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宜简单实在,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课本的单元目标;适应农村初中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当然,目标简单不代表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教师要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丰富性,力争使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化。语文课堂要传授的内容实在有很多,精选内容是关键,过多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变差。教师的条分缕析、口如悬河往往造成蜻蜓点水、面面不到的教学效果。最好的境界是“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研究目标、研究学情。考虑学生可学什么、学习困惑、学习兴趣点,以此制定教学重难点。
其次,问题要精简。语文课堂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点还是要通过“读写听说”使学生有感悟。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应该构建“大问题”,由“大问题”统领整个课堂,保持课堂的完整性。
再次,教学环节要简化。从“板块式教学”的角度,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设置2-3个教学板块,要重点体现积累、品析、运用等板块的作用。只有思路清晰、环节简化、过渡自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式要简便。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但也带来了诸多弊病。但丰满的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
二、教学生动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会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如果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那绝对是一件“功能无量”的善事!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的艺术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容忍老师的不学无术。”语文老师一定要知识丰富、多才多艺,才能在备课时才思如涌,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在课后与学生连成一片。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二)适时开展受农村学生欢迎的语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改编成课本剧;背诗歌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可以查找资料,潜心研究,互相协作,学习提高,逐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可不必担忧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语文上课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付出必有回报的。
(三)控制作业考试难度,增加学生成功的信心。对于农村初中生的作业和考试,教师要控制难度,过深或过浅都不行。教师要由浅入深,小心翼翼地培养学生成功的信心。有了小小的成功喜悦,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增加成功率;好的习惯可以让学习更轻松;好的习惯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笔者在开学第一天就要求所有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备有《新华字典》,最好还要有《成语词典》《汉语词典》等语文工具书。
(二)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现时的多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突出了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朗读时语文的基本功,是理解感悟文章、培养语流语感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根据一个学生读文章的好坏就可以来判定他语文成绩的好坏。指导农村初中生朗读,第一是要读准,第二是要读流利甚至熟读成诵,第三要读出感情。从笔者的实践效果来看,农村初中的学生朗读效果整体不佳,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善于朗读,通过自身的示范和熏陶来带动学生。
语文浩如烟海,是门很宽泛、很深奥的学科。语文教学也是一门很艰深的学问。语文教学各种理论思想千变万化、此起彼伏。一眼看去,都很美丽;细细琢磨,适合的才是最美的。再高明的理论一旦“不接地气”,就会变得“水土不服”。我们农村初中的一线老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努力耕耘,在农村初中的贫瘠土地上生根发芽,培育一片生机勃勃的园地。
Ⅸ 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这样的课堂是一切致力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课堂教学没有或者是难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没有达到有效,这就引起了教学工作的沉思。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教师们必须研究的话题。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务本求实、扎实有效、目标明确、预设生成和整合资源等五个方面入手。 一、务本求实。 “务本求实”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有扎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任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都是徒劳,是难以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的。蜻蜓点水式的课堂固然活跃,但是不能赢得由衷的赞叹和热烈的掌声,只能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真正有效的课堂是扎实的、深厚的、丰富的,给人一种严谨治学的熏陶。二要务好自己的课本。课本是教学载体、蓝本。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前人经过实践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任何渠道都没有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更直接,更有效,更便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深钻教材,把握教材,认真备课,要能够成为该学科的专家、学者。只有这样,在应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你才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才能为构建有效课堂提供知识与能力的支持。 二、扎实有效。 有效课堂的阵地是课堂,目标是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要追求一个目标——有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做到“三个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即学生掌握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做到时间有效——把握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方法有效——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导方法都要能够发挥足够的理想的效益。即有效的课堂追求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目标明确。 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由一节节课堂教学目标组成的集合体。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要紧扣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尽力实现目标。当然每个目标都要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并且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获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动力。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能力是“过程与方法”的产物,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把握三维目标,课堂就会扎实有效。 四、预设生成。 有效课堂从根本意义上讲,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是一定不会有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是以预设为基础的,是对预设的丰富、发展、开拓、调节或重建。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巧妙地组织,情感的投入。这些都是主观的,预设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不确定的,教学的情景、学生的配合、教师的心理、师生双边互动的程度等等都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要靠教师合理运用,合理开发,靠自然生成的,也是客观的。只有教师的提前预设课堂,加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然生成,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整合资源。 课堂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有人文的、地理的、时间的、空间的、物质的、精神的。一节课中,学生的群体作用,个体差异,教学情景,教学场景,优势互补。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学会了整合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或许能够达到有效。 总之,尽管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各不相同,但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相同,那就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