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诗词赏析技巧
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着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着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
㈡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不学诗,无以言”,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诗歌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也已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却令人忧虑。
一、重视力度不够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编者精心挑选了三十首左右的古典诗词,但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并没有相应的教学指导及教学要求,而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古典诗词教学只要抓住背诵和默写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思想误导了一大部分学生,他们往往只为了考试而背诵必背的古诗词篇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
二、朗读目标模糊、形式单一
所谓“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并没有提出要求、目标,朗度的形式单一,不是集体朗读就是小组朗读,这对真正鉴赏古典诗词是远远不够的。
三、重视了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品悟
因为古典诗词离我们年代久远,语言高度凝练,绝大多数同学对其内容摸不着北,为了缩短教学时间,有些教师采取“包教”措施,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品悟。
四.中考中学生得分率低,赏析方法欠缺
近年来,中考也对古诗词鉴赏更为重视,古诗词赏析题几乎已经成为固定的考察对象。古诗词赏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学生在此类题型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1.学生不能正确把握诗意,即读不懂诗歌;2.不能正确把握诗词中的思想情感;3.不能赏析佳词妙句;4.诗歌的一些写作技法不能体会,更谈不上运用诗歌。中考中这几类题型失分非常严重。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本应带给学生愉悦精神享受的古典诗歌却使学生心生厌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行研究真的是非常必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又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方法探究”,这一课题包含了三个基本的概念:第一个是“初中语文”;第二个是“古典诗词赏析”;第三个是“方法探究”。 这三个概念中的前两个标示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后一个标示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初中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总论部分第二节,论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个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古典诗词赏析”: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语文试题中总要设置些简单的古典诗词鉴赏题,来检测中学生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及中考复习时加强指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训练,以达到鉴赏的目的。
“方法探究”:从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要求来看,赏析点主要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及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基于此要求,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究适合初中生鉴赏的方法。
本课题所做的研究,仅仅是针对“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方法探究”,旨在通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达到鉴赏古典诗歌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5月: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5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任迎军负责、王晓娥、付应飞,李小茹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2012.9.1—2012.9.10):准备阶段 撰写开题报告
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了解我校初中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困惑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及内容,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撰写开题报告,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2012.9下旬—2013.8):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前半期(2012.9月—2012.11月):全组参与完成理论学习,通过会议交流讨论和调查报告的形式了解我校初中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困惑及学生存在的问题,资料分类。
后半期(2013.元月—2013.8):研究阶段 撰写中期报告
围绕搜集的学生老师反映的问题,困惑展开研究,形成具体方法。初步形成结论,初步完成论文。
教师通过课堂实践和相互交流讨论的办法,研究总结相应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诗词鉴赏方法;同时通过试题考查及讲解,指导学生诗词鉴赏方法。
第四阶段(2013.8-2013.9):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任迎军同志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电子版发至本语文学科指导专家邮箱,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然后汇总打包发至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箱,并联系结题时间。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A.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B.预设质疑答案,阐明申请解题理由——
a.成果价值质疑;
b.研究目的是否实现质疑;
c.成果结论质疑,包括观点质疑、依据质疑、研究方法质疑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1.预期成果附件
(1)论文形式: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赏析方法探究
(2)课堂实录:
有效进行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赏析方法教学
2.预期成果主件——解题报告
完成预期目标,基本解决开题报告中所预设的问题。
㈢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近年来,诗词赏析题已成为中考语文出题的最爱。做这类试题,考生除了真正熟练掌握诗歌的内涵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背景的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中考语文古诗词高分策略
课标要求
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考纲说明
默写广东省语文大纲规定的48首古代诗歌及24篇必背文言课文的名句。(识记)
题量分值评分说明
1. 题量为5小题,共10分。
2. 每小题多、错、漏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近年考题扫描
1.(2016.广东)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口口口口口,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2)口口口口口,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015·广东)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口口口口,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4)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
(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2014·广东)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人恒过然后能改,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两章)(1分)
(2)客路青山外,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3)口口口口口口口,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1分)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2013·广东)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口口口口。(《诗经》)(1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3)口口口口口口,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口口口口口口,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诗句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参考答案
1.(2016.广东)(1)切问而近思(2)万里赴戎机(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2015·广东)(1)白露未晞(2)星汉灿烂(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4)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5)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3.(2014·广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2013·广东)(1)琴瑟友之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野芳发而幽香 水落而石出者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命 题 规 律
题型
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命题规律
①考试范围:考纲规定篇目(48首+24篇)。
②题量题型:分值10分,五个小题,分直接描写、理解默写和运用默写,以直接默写为主,理解和运用默写为辅。
③常考句子: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写句、哲理句等名句和含有此类句的整首诗歌。诗、词、文兼顾,以诗歌为主。整首或补默以绝句、律诗为主。
④评分标准:每错、漏、多一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⑤注意动向:打破三年内不重考做法,以未考诗词为主。
模拟测试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貹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4)晏殊《浣溪沙》中的“ ,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美好事物的再现,表现了词人在怅惘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鬓微霜,又何妨!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诗经•关雎》中由鸠鸟引起美好联想的名句是:“ , 。”
(5)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默写完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策之不以其道, , 。(韩愈《马说》)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的悲壮和严酷的句子是:“ , 。”
(5)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鸟类活动的角度描写春光的诗句是:
“ , 。”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 。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饮酒(其五)》)
(2)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写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5)默写杜牧的《赤壁》。
, 。 ,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何处望神州? ,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 。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2)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3)山下兰芽短浸溪, , 。(苏轼《浣溪沙》)
(4)《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2)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 , 。”则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 , 。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的伟大抱负。
(5)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4) ,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 , 。
参考答案
1.(1)长风破浪会有时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学而不思则罔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1)大漠孤烟直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 雾凇沆砀
(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3. (1)云横秦岭家何在。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1) 芳草萋萋鹦鹉洲。
(2)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1) 悠然见南山。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 苟全性命于乱世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 (1)国破山河在。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 (1)归雁入胡天
(2)关关雎鸠
(3)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 (1)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草色入帘青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 (1)提携玉龙为君死
(2)山随平野尽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0.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㈣ 初中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其中一个考点就是古诗词的鉴赏,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鉴赏技巧(一)
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古诗鉴赏技巧(二)
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古诗鉴赏技巧 (三)
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