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习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爱好;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殊不知小学语文复习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迁移训练,拓展提升,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尤其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小学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应注意三性。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练习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练习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材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练习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留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练习因素,使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二、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做好三方面工作。
1、学生方面:充分准备,发挥学生主体
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课前充分进行复习准备,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切忌以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知识整理,做到知识由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知识系统化,复习内容针对性强
上好复习课,教师首先要做到重点突出,注重实效,举例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要抓住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第二,要针对个别学生(尤其是一些差生)存在的问题。
第三,紧扣知识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第四,要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比较系统地规划复习训练内容,使所复习的知识系统化。
3、课堂教学:复习全面,抓好五个环节
(1)系统回顾
“系统回顾”就是在复习课上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回顾所学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进行讨论、口述的过程中,使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
2. 如何教好小学高年级语文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着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次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三、巧妙创设情景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表,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将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营造轻松氛围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据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上课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围者团团坐,相互交谈,也没有“不许做小动作”的批评。我有时也常采用这种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便于交流和讨论,还能互相学习。另外,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是制造轻松氛围的前提,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再现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此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有大胆能说的习惯,在自由言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五、扩大学科外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闭起来,是学不好语言的。所以,语文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我试着把语文学习搬到校园、社会、大自然这个课堂内进行。基础训练“听话、说话”中有一个当小导游的内容,在指导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来到校园中,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校园。不仅是对课文的实践运用,还为习作训练做下了良好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应走向运用和交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体现“小学语文”的作用。
3.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成绩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教学质量在年级组中名列前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要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首先是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确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可是,守纪律是否除了教师规定之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
其次是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因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上好每堂课呢?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1、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总是提前两周进行单元备课,读课文,读《语文教学用书》,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浏览语文凤凰网上的“六年级备课室”,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段落,自己总是先背出,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来。提前一周备好详细的教案,进行思考和调整。上课前一、两天,充分地熟悉教案,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准备好教学图片、收集好补充材料,写好小黑板。首先我们要自己对自己满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口齿要清楚,语言要有条理,教学目标要明确。
3、在执教时必须拥有平衡、健康的心态,切忌将个人情感因素迁移至课堂,破坏课堂气氛。如果走进教室,我们还是一副苦瓜脸,教学效果肯定好不了。
4、课堂上一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我们上课时只顾自己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而忽略学生的反映,学生听一会儿肯定会走神儿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好不了。
5、上课多让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些胆小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于胆小的学生,你对他投去一个微笑、鼓励的目光,他会变得越来越胆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也要多让他们发言,这样能督促他们在上课时专心听讲。
6、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爱屋及乌”,由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所教的那门课,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乐此不疲,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在课堂上要随时与学生和谐、平等地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注意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注意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也许课就会很精彩了!
二、抓好作业和考试
1、抓好作业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预习作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悟性的,但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将课停下来用于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学生上课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一旦某个环节他听不懂,他就没有信心没有耐心再继续听下去了,逐渐地,他必然失去兴趣,上课的效率自然低下。因此预习就显得很重要。我们语文课上的预习最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读通课文。其实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学科知识进行预习,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只是那些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前要预习”这句话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我采用让家长签字、录音朗读、口语中的朗读免试等方法来督促学生预习,效果还不错。
2、抓好考试
考试前首先调动好学生的精神状态。我经常跟学生讲,有好的精神状态,考试就成功了一半,而且,不论什么时候,排队、走路、上课、下课等,都应把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别人。考试当天的早上,我就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如发现谁精神不振作,就及时提醒,让每个孩子都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考试前还要给孩子们讲答卷的要求(二十个字):字迹工整、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反复检查、不漏题目。
考试后及时总结。对成绩优秀的、进步大的孩子给予鼓励和嘉奖。把尖子生召集到一起,做思想工作,使之更有信心地学习。对考得不理想的孩子,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不要灰心,要努力,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考好。对于班级的整体成绩,如果得了年级组第一,我都会说:这次考试,经过大家的努力,获得了年组第一名。孩子们都很兴奋,都知道要继续努力,不能让别的班超过我们班,相信我们是最棒的。如果失利没考好,我就跟全班学生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确定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三、抓好差生
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成绩低劣而丧失了学习信心。为了提高差生的语文成绩,我指导学生采用五步学习法,即“读——听——说——再读——练”。第一步“读”,初读课文,读懂读通,记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做好预习,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步“听”,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讲述,听清楚,听明白。第三步“说”,课上积极发言,说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说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说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第四步“再读”,新课讲授后,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再读”的时间,让学生回读课文,归纳所学,查找遗漏,完成课文相关练习,加深理解。第五步“练”,以检测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离不开赏识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小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我常常准备了诸如铅笔、橡皮、本子、书签等一些奖品,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就及时给予赏识和奖励。虽然小小的一个奖品不值多少钱,但是你会发现学生对教师奖励的东西会格外地珍惜,他们因此看到了自身的优点,就会从潜意识中发现自己有着优秀的一面,就会增强上进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他们热情地关注,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4.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怎么上
一、引导学生读充分。
“书不读熟不开讲”宋老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也是这样做的。课前,宋老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其中一点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始,他拿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最少读3遍。然后,挑战逐节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每一句、每一段。
二、随文识字,随文解词
逐节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时,进行随文识字解词,识解的字词必须是学生不会不解的。真正做到解惑的效果。
遇到新词,学生的灵活运用非常重要。课文三四节中有许多生涩词语,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进行填空练习:()的原野()的山峰 ()的蓝天 ()的青山 ()的原地……灵活运用式的练习后,再让学生去发现所填词语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三四小节的意思:青海高原环境恶劣。
而易解词语忽略不提,真正做到解学生不解词语!
三、整体回归,理清脉络,感知内容。明白课文写什么?
逐节的检读课文中,词语解惑了,节意感知了。那么对于整体回归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也是迎刃而解。学生的对课文的脉络梳理水到渠成。
四、课时衔接须明确。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扫清字词这个拦路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精读文本打下基础。
五、讲练结合促有效。
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即要求我们分配好时间,做到讲练结合。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安排练习写字,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试想,我们每一节课里,都能进行扎实有效地动笔练习,何谈学生写不出工整美观的字,写不出文笔生动的习作来。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练习环节应该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中,等学完课文再带领学生练习。这与不少专家、名师倡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动笔”的理念是不相符的。
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搞清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上出与第二课时同样精彩纷呈的课来。
5.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走形式、轻感悟、少兴趣、低效率”等问题。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认可和实践。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继续潜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解读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的,如果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能够真正的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的运用等,那么就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正是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则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仔细地研读了作者季羡林的经历及当时的心境,明白了他对外国人民的敬意和怀念。因而,教学时,很好的拓展了季羡林大师的写作目的。当我把一首写给季老的颁奖词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边读边悟,从心灵深处领会了这篇文章的深远意义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时,学生的认知有限,不联系背景的话,很难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本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阅读习惯不好这样一种现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背成语。
(2)课外阅读课时帮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开展一些朗读小竞赛等。
(4)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段好的导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将他们不知不觉的带入到教学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设下了疑问:你眼中的美丽是什么样的?文中又是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这么久?你想知道是谁能做到吗?我们赶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吧。学生带着悬念走如了文本,倾心与文本对话.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会得到提高。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法,没有读,就不能产生语感、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句子的含义、语言的运用方法等等。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自读、互读后进行交流。他们不但说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也体会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还了解了祖国有珍贵的文化遗产等。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四、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有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容易结合画面来回答,此法适合低年级教学用。
2、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设计的问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你想怎样帮助她?她会冻死吗?
3、抽丝法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题的题眼就适合提问,例如《童年的发现》。还有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也可以提问。
如《草原》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环环相扣法
如:第十册《宴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宴子到楚国去见谁?遭到了楚王的什么?楚王几次侮辱宴子,是怎样侮辱的?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5、横向迁移法
找出文中的共同元素,提出一个问题,紧接着再提出相似的具有推理性质的问题。如《桂林山水》一文,漓江的水清得怎样?绿得怎样?静的怎样?
6、矛盾质疑法
利用文中的矛盾说法或与已知的知识产生不协调情况去提问,一石惊起千层浪。如《再见了,亲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此处就可做一做文章,引领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的感情基调。
7、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进行铺垫。
五、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1、读中品悟,积累内化语言
读即朗读,悟即品悟,朗读和品悟相辅相成。熟读、精读之后,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语言的艺术之魅力。在执教《匆匆》一课时,范读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大胆地朗读,学生们反响很大。在抒情的朗读时,不知不觉便感受到了时间易逝,人生短暂的内涵。也利于背诵优美的文字。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执教《小草,向前走》一课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发言,不仅心生对小草的爱意,也对地球的环境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懂得自己小小的盈盈之躯承载的是未来的重任。这令我感动不已。同时布置一个作业:写一写你心中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
阅读是写作之母,写作中大量的知识是通过阅读来获得。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灵感。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从对课文的品读上积累写作素材,从教材中学会作文方法,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