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散文怎么讲比较好

小学语文散文怎么讲比较好

发布时间:2023-06-10 12:41:05

‘壹’ 小学语文一篇课文是怎么讲完的,步骤大概是什么

最后留下家庭作业,基本一节课就完了,有需要可以适当做课文的背景故事,祝你成功。,给学生标注课文生词(让他们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好词好句,段段的分析课文句子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回去预习)

‘贰’ 散文教学教什么

专业阅读 笔记

——《散文教学教什么》(王荣生 主编)

一、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背景常识

1.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教材所选课文,绝大部分是“文学性的散文”。

2.广义的散文——(语文教学界)文学性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语文教学界的“文学性的散文”含义: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议论文(社论、报告、演讲)、科学小品等。

3.文学性散文在人教版教材中所点比例

教材

语体文

散文

第一册

25

24

第二册

25

22

第三册

20

17

第四册

20

19

第五册

8个单元

3个单元

第六册

4.语文教学,绝大部分课时用于阅读教学,而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自然,阅读教学的问题,自然聚焦在散文教学中。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无疑是改善课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

5.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关键是合理的文本解读。而合理的文本解读,基于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的研究。而散文解读理论,远远落伍。这就是教师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二)对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1.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1)其他学科教学,“课文”仅是学习材料(途径、媒介),而不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中的“这一篇”,既是学校材料,又是学习对象。

(2)“这一篇”是独特的文本,学生面临的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2.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

(1)散文有“外在的、可指认的言说对象”,这是其与“诗歌、小说、戏剧”(纯文学作品)的区别。

(2)散文文学特性是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散文不尚虚构,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而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其所感所思,也极具个人色彩。

(3)文学性散文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是与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的区别。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后者是需要公认的。散文不需要公认。

(4)散文阅读,始终在“散文里”,其外在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和散文教学的视野里,与外在对象的关联,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

3.我们通过作者的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即,我们散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

学生已有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不同的

作者独特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不可能相同的

(三)问题:散文阅读“两个外跑”或“走到……之外”。

1.脱离文本,是散文教学的积弊,原因有两个:一是忽视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感受的体认;二是漠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体认作者感受,恰恰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读品味。

2.把文本当作跳板,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文字)

所指(作者见闻/人/事/景/物)(外跑)

外在言说对象(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外跑)

3.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文字)

所指(作者的所思所感,即抒情议论)

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外在言说对象具有的/学生应该具有的)(走到……之外)

4.教师课堂里额外地讲东西,或抒情化地讲述由此生发的感想、感触、感叹,或指示学生讲,讲一些似乎是老师愿意听的大话(课结尾环节的“拓展延伸”,是最常做的事)。“走到课文之外”,“走出作者之外”,实际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上成了“非语文课”。

语文课(散文教学)应该是两者的整合:

“语文经验”——独具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

“人生经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独特的认知情感

5.散文教学,两个统一的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人文性目标);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和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工具性目标)。

学习思考:我们常说,阅读教学要“紧扣文本”,或“不脱离文本”,如何理解?

(四)解决散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即“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处,都是散文”,王荣生认为此分法欠妥,应该调整发下:

“纯文学(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性散文”+“实用性文章”

2.凡是体裁和文体特征认识比较清楚、已形成相应读法的文章,宜从“散文”中分化出来而专门对待,如新闻、通讯、报刊文章、报刊文章、传记、回忆录、科普小品、演讲辞、审议、童话等。

3.关注散文文类特征,形成与“散文”相匹配的解读方式,或散文解读的基本取向,形成散文文本解读的思路。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思路,目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只能借助名家教学实录,在典型课例研究中总结归纳。

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

(一)散文的文类特征

1.散文文类特征是“无特征”。

(1)散文“被剩余”,散文非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概念,是用“排除法”得来的,即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都入“散文”的框里。中国古代,骈文之外,便是“散文”,韵文之外,都是“散文”。中小学称为“文言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

(2)散文“无规范”,散文“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无边。散文形式上“写法自由和体式不拘”。现代散文张扬个性,“带有叙传的色彩”。散文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 ”,(梁实秋)“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二)“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

1.散文介于文学与实用性文章之间。

有文章的特性,主要指其写实性,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有文学的特性,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里,作者的见闻感想是个人化的,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也不是“客观的”言说。《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的“荷塘”。

2.文学性散文的“主体”和“客体”。

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在散文中是记叙、描写的客体。散文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背影》的关键点,是“父亲的爱”,还是“体认到父爱的那又眼”?《老王》的关键点,是“老王的善良”,还是“作者发现老王善良的那副心肠”?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他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3.文学性散文的日常与独特。

散文是用常态的心境叙写日常生活,所以,读来有亲近感,会唤起我们相关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也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乃至忘记了去体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4.文学性散文的言和意。

意,是散文表现的内容,即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言说对象和思想感悟)。

美的散文,无不追求精准的语言表达,“文字就是思想”(朱自清),思想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只取思想,忽视语言文字,是不足取的。

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

独特的情感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个性化的言语表达精准的言语表达

‘叁’ 语文老师怎么讲作文课

语文老师在教低年级段的作文课时,比较重视让学生把字写好和扩展思维,但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就是,讲。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会有这样的学习问题:作文不会写,肚子里有话却写不出来。家长一着急,就让孩子抄范文,以为这样既能锻炼书写,也能学习优秀作文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有一个学习特点,就是基本是不理解写作技巧的。语文老师不能讲技巧,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写作文,把心里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写出来。

所以一二年级的写作练习都是看图说话这一类型的练习,大家可以画重点,看图说话,是说,也有看图写话,是写。通过图片的展示,给小学生以提示,在每一次看图说话课上,我都是先让学生们来说。因为我觉得,低年级的作文课,让学生学会讲、说比学会写更重要。只有会表达,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老师才能帮助你梳理逻辑,让同学们的写作信息大增,而不是直接去写,字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大打折扣。那么老师和家长在辅导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写看图说话类的习作练习时,该怎么让孩子张嘴去讲呢?

1、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为讲的预热

作为看图说话写作课的标配,那一定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素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为讲的预热,虽然是有图、有老师的设定、还有其他同学的回答范本,但仍有不少小学生很难流畅地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回答模板进行讲述。通常这样的学生,确实在日常表达能力上稍有欠缺。所以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先讲出来,不管讲得好不好,先让学生张口,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敢说,就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只要学生愿意说,我们老师就应该展开第二个教学目标,分享和讨论,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来说一说自己看到图片的想法,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一个互动。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自己讲述的一个度,因为很容易就给学生一个误导,会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发散思维。那我们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但是讨论还是要以自由讲述为前提,老师不做正确和错误的评判。讲述,是需要学生去习惯的一个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老师不能打击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2、 多听讲故事,让孩子们主动分享

有写看图写话课上,我会针对讲课的图片,找一些音频资料。让学生们先听听音频,体会一下用声音讲故事。多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培养语感。听过了,我们就对语言有一个模块印象了,接着我再让学生们分享,分享听过故事的感受。这就是让学生们张口的第二步,主动去表达。敢于表达没有别的方法,就是通过一次一次讲的积累,去体会分享所带来的学习快乐。有分享就有认同和反对,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梳理和归纳分享的内容。

多听讲故事,一起分享,是看图说话课上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就是在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给学生沟通的一个渠道,把心里的想法释放出来。而不是直接释放在作业本上,有了分享的思想碰撞,能够启发和激励学生们去想象,也能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秀想法再去主动思考。这就帮助学生们去整理自己的想法,顺利的把想法转化成文字,写出来。

3、 老师对学生应该鼓励,讲没有标准答案

老师对于学生的讲述和表达,应该鼓励,有表达困难的学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和改变,迈出敢于表达的第一步,可能很难,但是只有多讲、多听的积累,才能帮助小学生最终会写。面对同学们的表达,可能有些不是那么准确,老师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励他们多说。家长也需要配合老师,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机会。

因为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看图说话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我们的练习结果,就是让小学生把表达能力提高起来,这样作文才会写得生动。语文老师们应该有这样的教育反思,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写出多少字、多流利顺畅的文字,而是清晰的表达才最重要

‘肆’ 如何讲好一门小学语文课程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政治情操。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浏览,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达不到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

教师在讲有关政治思想性强的课文时,摸其声,拟其状,关键处声泪齐下,痛骂喜兴,表于言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师要有相当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着,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

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教师身上受到影响,有时不知不觉中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效果强烈而持久,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蒙 老师。

当一个教师的宿舍里有几橱书,他常常在读书写作,他的文章常见诸报端,可想而知,学生对这个教师有几分敬意,无形中学生自觉模仿教师的行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不断地有新作从报刊电台发表出来,如果教师写不出东西,怎能教学生写出好文章呢?这方面山区优秀教师刘让贤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文章经常登报,并编纂出书,由他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在省内外报刊中登载。激发了山区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喜欢。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自然就好,教师的宿舍是研究室,文学名着、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词名言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

语文教学可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炉,这就要求执教者有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对于一个仅有语文知识的教师来说,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伍’ 散文教学教什么

散文——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第一册语体文25篇,散文24篇。

第二册语体文25篇,散文22篇。

第三册语体文20篇,散文17篇。

第四册语体文20篇,散文19篇。

语文教学界所指“散文”: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说明文、议论文、科学小品等,姑且称为“文学性散文”,面对如此庞大的体系,几乎教科书中全为散文,怎么办?

1.阻截

限制散文,逼使语文课程教材中语体散文的比例大大下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走在前列,开展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的整本书阅读,新格局已初露端倪。

叶圣陶“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是散文”,不甚妥当,似乎应该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构成一个连续的谱系: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电影剧本等为一大类,是“纯文学”;“文学性的散文”为一大类,是“杂文学”;新闻、学术文章等,则为实用性文章,三足鼎立。

2.分流

凡是体裁和文体特征认识比较清楚、已形成相应读法的文章,皆宜从“散文”中分化出来而专门对待。

如新闻、通讯、报刊文章、传记、回忆录、科普小品、演讲辞、寓言、童话等,分离出来,单独对待。

3.正面应对

阻截、分流之后,尚余下的篇目,便需要正面应对,从文类和文体两个方面着手。

a.关注散文文类特征,形成与“散文”文类相匹配的解读方式,或散文解读的基本取向。

b.强化文体意识,根据文体特征,分野小类,形成可依循的相应的解读思路。

c.细化文体研究,揭示散文文本的最紧要处,形成可操作的的具体解读方法。

散文的文类特征,其实是“无特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散文“被剩余”

散文的定义,向来采用排除法。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就会被放进“散文”这个框里。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它主要有两种所指:

a、宽泛的:除去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和实用文章,并剔除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演讲词、科普小品、学术札记等文类后,剩余下来的作品。

b、紧缩的:在上述范围之外,进一步圈出回忆录、序言、散文诗等文体特征已比较清晰的文类,所剩余的作品;或者只收纳其中“文学性”比较显着的一小部分,与仍“被剩余”的合并,统称为“文学性的散文”

2、散文“无规范”

散文的共性就是“散”“散在骨子里”是现代散文的文类特征,也是现代散文区别于古代散文(文言文)的关键点。

a、现代散文不拘一格

表现在散文的内容上,是“题材广泛多样”。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

表现在散文的形式上,是“写法自由和体式不拘”。散文没有一定的格式,是最自由的。散文无边界,可以同时具备诗歌、小说、剧本和实用文章的要素。散文可以混合多种成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交织其中。散文的结构方式开放,没有定态,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结构模式。

b、现代散文张扬个性。

现代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出的个性,比以前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散文抒写性灵,是个体情怀的见证。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

a、文学性散文的内与外

文学性的散文介于文学与实用性文章之间,它既具有文章的特性,又体现着文学的特性。

具有文章的特性,是指它的写实性。散文具有“外在的言说对象”:即使没有《荷塘月色》、《幽径悲剧》,清华园里的荷塘、北大校园幽径旁的古藤萝,也是真实地存在着或存在过的。有外在的可以言说的对象,这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作品的差别。诗歌、戏剧看起来是写实的小说,其实是“虚构”的产物,作品中的人事景物,是小说家的语言营造出来的世界。

体现文学的特性,是指散文不尚虚构,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只有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在散文中呈现的是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

我们阅读散文就是要体认作者所见所闻,分享作者所感所思。阅读散文,始终都在“散文里”。

b、“文学性散文”的主体与客体

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于记叙描写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比如《背影》的关键点,不在于“父亲对我的爱”而在于体认到作者发现“父爱”的那双心眼;《荷塘月色》的关键点不在于荷塘的景色;《幽径悲剧》的关键点不在于“古藤萝被毁的惨剧”;《安塞腰鼓》的关键点不在于“打腰鼓场景的威武、雄壮”,这些都是外在的言说对象,是作者描写的客体,关键点在于体会作者发现景色的心境,痛感惨剧的心灵,为威武、雄壮而奋发、激昂的心怀。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c、“文学性散文”的日常与独特

散文是日常的,使用常态的心境描写日常生活。

散文记人,很少是大红大紫的人;散文记事很少是大起大落的事;散文描写的景绝非绝世之景、稀罕之物;散文中的坛子里也很少涉及大是大非。

在散文中,人是普通人,事是普通事,景与物是平时所能见到的景物,谈论的大都是茶余饭后所能料到的话题,所抒发的情感貌似也是我们具有的,或是与我们原已具有的情感、情思相类通,因此,阅读散文,我们有一种亲近感,也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有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作者的经验,忘记去体察作者独特的情感。

散文叙写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作者以其独特的情感认知,叙写日常生活中的独特发现和感悟,以及他独特的人生经验。散文中的所见所闻,是“这一位”作者独特的感觉对人事景物的发现。正因为经验的独特,我们才需要去品读作品,才能够通过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才能够通过阅读,丰富和拓展我们的人生经验。

d、“文学性散文”的言与意

意,是散文的内容。

(1)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即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

(2)在散文的记叙、描写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独特思想、感情,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1.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课文”仅是学习材料,而不是学习对象。(用教材教?教教材?)

但缺了教科书中的课文,绝对上不成语文课。在语文课上,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作者独特的情思)

2.散文阅读和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

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如《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是朱自清心灵中独有的镜像,它是世界上任何人从未见,也是平日的朱自清所未尝见过的荷塘。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是在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

3.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

引导学生往“作者独特的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重点字词的理解可为手段)

散文阅读的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一)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1、分享首先要区分人我。

散文中的所见所闻,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散文中的思索所感是作者的所思所感。“人我不分”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作者的经验。以己之心,揣度作者之念,是散文阅读必须,也是陷阱。

2、分享不是“占有”“具有”

我们不能占有作者的人生经验。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具有与作者等同的经验。所谓分享是体察,是认识和理解。在阅读中,我们扩展、丰富对世界和他人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认识和理解,我们观照自我,触发或启迪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二)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

1.体味必须细读。

散文阅读,最忌浮皮潦草。浮皮潦草的结果,是不成熟的读者以自己的语文经验“篡改”作者的言语,把自己的经验“幻觉”为作者的经验。

2.体味是仔细领会

a.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优秀的散文作家,能够用语言精准地捕捉精微的感觉和知觉,用语言贴切地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

b.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

3.体味是体会、寻味

a.语言的滋味

b.作者的情调

1.散文教学设计理念,要依据散文的体式进行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征,还必须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质来。

2.散文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依据散文的体式特征来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3.散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

4.散文教学的方法,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文本细读,增长自己的语文经验。

一、教学内容不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仅仅指示学生在某个阶段中应该具有的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但对“如何具有”,即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却没有清晰的表达。

教学内容应该由课程的编制者负责,并通过教科书把教学内容中的核心价值和教学切入点等呈现出来。——教参的重要性

二、教材:

散文占的篇目比例最多,包括语文考卷里的阅读材料,散文也占份(语文学习成了散文学习?)

对散文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很有限,缺乏关注散文这种文类的核心知识,也缺乏大家认可的模式。

爱教的散文:

篇幅短小、主旨明确、结构简单、文风鲜明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

难教的散文:

1.含义隐晦深邃的,如:鲁迅的散文;

2.文史知识丰富的,如:大文化散文

3.意象迭出、思路灵动的,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三、教学原因:

通行的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1.整体感知、全面涉及,即“感悟作品主旨,梳理文章结构,品味语言风格”。

2.特点鉴赏,即按照所谓的散文知识——“形散神不散”“情景交融”以及语言风格等对文章进行理解与鉴赏。

追问:

一篇文章的主旨、思路、语言风格是否一定要全部讲到?

如果每一篇散文都做这样的设计,都是这样教,这样学,那么“这一篇”与“那一篇”的区别在哪里?“这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在散文教学设计上的不踏实感,表面上看似是教师对文章的解读不够透彻,设计技巧和教学方法不够妥当,其根本还是我们对课程与教材的教学价值的开发不理想(儿童课程类似),即对散文是什么、这篇散文应该“教什么”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

1.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辩体”

2.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风格——“识人”

3.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断文”

4.教师选择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定点”

1.“辩体”

揭示一种文体的本质特征,应该从其内在机理出发,散文阅读教学之难,就在于散文这种文体从整体上说缺乏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规定性。

如:

诗歌——内在的抒情性和外在韵律的结合。

小说——客观描述虚构的故事。

戏剧(剧本)——以人物扮演的方式(对话)来模拟生活。

那,散文呢?

a.约定俗成的说法:“形散神不散”“取材广泛,笔调灵活”,都是以部分散文的外部结构特征来概括其本质特征,实属无奈。

(形散神不散,最初是肖云儒在1961年提出,因其内涵广泛,再后来发现过程中,人们充分发挥一词多义的功能,借“形散神不散”的理论外壳,装入自己的理论内涵,功能被无限放大。肖云儒先生的本意:“神不散”,中心明确,紧凑集中,不赘述。“神”指主题或中心思想,“神不散”指主题鲜明集中。“形散”,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而言。“形散神不散”的确揭示出散文写法上的一些基本特点,但并不是本质特征甚至唯一特征)

b.诗性的——只看到了散文抒情性的一端,其实诗歌比散文更善于表现情绪。

c.散文的没有优势正是它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自然——一种取消散文文体规定性的含糊说法。

以上种种都是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即孤立地看待各种文体,没有注意到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

散文确实可能没有独立的、截然区分于诗歌、小说的自足内涵,散文的本质规定性及特征是在与其他文体的对比中得以显现的,具体来说,就是“中间性”,即散文是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的一类过渡文体。诗歌、散文、小说三者之间应该是渐变的关系。

抒情性的一端与诗歌紧密相连——散文诗,如鲁迅《野草》

叙事性的一端与专事叙事的小说紧密相连——第一人称叙述的见闻类小说,如沈从文《湘行散记》

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叙事散文:记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间空间里见闻的过程,即“我”的经历。

哲理散文:展示个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独到感悟和思考过程。

2.“识人”

弄清该作家的创作在整个散文谱系中居于什么位置,判断某一个作家散文的风格特点。

如:余光中“先诗后文”“重诗轻文”,他以“诗性”评价散文优劣。

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倾向,每一句每一段都饱含感情,他写一朵莲花的枯萎,“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3.“断文”

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

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类别:抒情散文(反映作者自我情绪、情感的变化过程)

但,这篇散文的情绪线索并不明显

按照“识人”中对余光中散文主张的理解,“诗性”散文

以“雨”为话题呈放射状的“自由联想”

与雨有关的经历

与雨有关的感觉

与雨有关的记忆

与雨有关的知识

与雨有关的联想

与雨有关的思考

4.“教学点选择”

选择:

a.合题,即合乎作者原文本意,合乎教材编写思路;

b.显示教师的学识、个性,能给学生尽量多的启迪帮助;

c.趣味,使学生喜欢读这篇课文,喜欢上语文课,喜欢阅读

本书资源

共同备课:

1.小学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祖父的园子》

2.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

3.有效散文教学设计——《胡同文化》

课堂教学:

1.特别的语言,特别的情味——蒋军晶《祖父的园子》

2.散文教学路径——李海林《幽径悲剧》

3.品读语言——黄厚江《葡萄月令》

散文理论话语建构的相关书籍

孙绍振《散文审美规范论》、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王兆胜《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李林荣《嬗变的文体》

‘陆’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阅读题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阅读题

阅读题主要还是在概括内容大意和分段上,要鼓励学生开口说,无论她说的是否是对的,只有多练习才能提高。

怎么才能做好小学语文阅读题

做阅读题的关键是
先读懂阅读材料,
再看要求回答的问题,
结合问题再次阅读材料
可以试一试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课?

先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然后研究学情;接着开始备课,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学法指导;教学程式科学合理;板书设计明晰,总结要完整;总之,记住:语文姓语,重感悟,重朗读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字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1、阅读方法(1读 读通句子、读懂文章,2读 圈画问题 3读 读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语言训练(比较语句,体会运词的准确等)
4、掌握文章的结构(写景物的,怎样写,写人物的方法等在学课文的结束时,总结归纳,让孩子学会方法,为作文铺垫)

怎样提升小学语文阅读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要学和要我学两种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对于我们分析课文以及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会起到很大作用;在我们班级文化的其中一块展板上我还特意制作书写了以“博览群书”为主题的板块,我想这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褒奖,更何况是小学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平时多鼓励小学生阅读,调动其积极性,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真正爱上阅读,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首先,根据学生的年渣敬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选择的内容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弯扒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记得在我们学习五年级下册的鲁迅写的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后,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就向我介绍她借来的《朝花夕拾》并建议我也读读,面对这个热心的孩子,我欣然接受了并夸奖了她。在回家后我仔细地读了这本书。当我把这本书还给这个女同学时,我们就一起交流了各自的收获,既有共同的观点又有不同的看法,总之我们师生探讨得很愉快。
其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埋梁昌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在学到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课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由此更深刻体会到他对母亲的悔和念,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还有在学习林海音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就建议学生找来她的《城南旧事》读读,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利于课文的学习。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教师也可视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之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为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仅有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掌握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学习 *** 写的《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张思德的事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真正走进文字,与文字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会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指导学生对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进行细读,细品,从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由此唤起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强烈的愤懑。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资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资讯。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例如在学习课文《鲁宾逊漂流记》时,由于文章分两部分组成,内容又特长,就让学生默读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也受到教育。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a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3、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辐射的实践与研究
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艺体特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
6、小学语文、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7、小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8、在小学数学、科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9、特殊学生过错行为矫正研究
10、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1、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
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 这是学生敢于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出错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表现自己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展示自己。
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汇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影、实物等汇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二、传授方法,使学生“会读”
1、 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字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字,扩充套件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字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表演地读等。
2、以读精讲。
3、情景激读。首先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 *** 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一个重点就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引导的能力。引导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读得是否成功,教学是否有达到预期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的重点。
4、以写促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读与写,读与说。”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一下,有什么感想。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谈谈感想。或者写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汉字》一课,激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汉字说有哪些无穷的魅力?学生通过阅读,众说纷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薰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明确目标,使学生“会练”
1、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重点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为目标,进行默读、浏览训练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和自主读文的空间,以学生自读自悟,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速读,感悟训练。教师在活动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紧贴主题。
3、在读准、读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陶醉式朗读和欣赏活动。可以自由读,同桌互读,欣赏配乐朗读。使阅读水平升级,阅读活动达到艺术升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书目,使阅读更具有实践性。我推荐读物,书、报、课文,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交流展示读书成果,稳定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兴趣,变“老师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通过班级评比“背诵大王”、“故事大王”、“朗读之星”,开展朗读竞赛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样起步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小学语文 怎样做阅读题

一、阅读是关键
我建议在作业或练习时首先让孩子们把短文读通(至少要读上两遍,课上讲这类题时由于时间关系和孩子阅读速度的关系通常是孩子自己指读1-2遍,在听我读一遍),再读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这里强调一点,一定要读懂短文,一般这类短文不长,几句话而已,读明白大概意思是不成问题的。
然后要一题一题的读,一题一题的解。告诉他们大部分答案都藏在短文中,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回原文找找,看看那句话和这道题是相关的,反复多读几遍,看看这句话在写什么,那题目怎样答就会知道了。
如果您在家中指导孩子做阅读理解练习时,我建议,先不要让孩子大量书写出题目的答案,而是口头做,这样既快又能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不会觉得厌烦。但是,如果是作业或练习题中出现这类题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一定要练习写,因为往往他们说的好,写起来就“麻烦”了。
二、循序渐进来解题
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还因为试题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感悟,比如,一般第一题是个简单的填空,填标点,画出原文句子这类在文中明显告诉答案的题;而后面可能就要有关理解文章内容和“你的看法”这类较开放的题。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但遇到难题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停止不前,耗费时间,可以打个记号,等到全部完成试题后再回过头来逐一解决。切忌空题(因为仔细阅读短文后这些题不难,一但养成空题的习惯孩子会遇到难题就空着以后就不好改正了)
三、答题技巧
1、弄清问题,巧用“原话”。
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资讯进行逻辑推理。
2、想象说话,联络生活。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象写话,例如:联络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短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或自己应该怎样做,切忌偏离短文。
3、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尽量不要有错别字。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仔细地进行复查。对于自己写的答案也要心里默默指读一遍,以便发现错误的字和拼音,也可以发现哪里多,那里少等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老师、家长,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些都是一些常见提成阅读理解能力的东西 希望能够帮助到亲!

小学语文阅读题:《荷兰牧场》

荷兰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他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兰”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总面积41 548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领土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荷兰地势非常平坦,但在东部和南部由几座山丘。西欧的三大河流莱茵河、马斯河以及斯海尔德河均通过荷兰境内入海。由于荷兰位居欧洲理想位置,素有“欧洲大门”之称。
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丹”是水城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三条运河分别是绅士运河、国王运河、王子运河,阿姆斯特丹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有90个小岛,160条运河,1281座桥梁。市区道路多而不乱,层次井然,船只可以在市区运河中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羊、猪及家禽,肉类和奶制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农场为11.97万个。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散文怎么讲比较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