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新课标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新课标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发布时间:2023-06-15 22:20:57

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一、根据语文根本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教和学的内容载体,它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叶圣陶先生说:“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可见,对我们语文学科而言,学习一篇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它表达了什么,学习言语形式比了解课文内容更为本质,更为关键,更为主要。

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理解,主要是对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理解,即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那样运用语言文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我们说,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学习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那么,学哪些言语形式呢?言语形式,具体包括词语和 句子 的形式、段落的结构、 文章 的布局谋篇。

言语形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的知识;三是体会语言形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就各学段语言形式的教学分别提出了要求:第一学段:“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 方法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需要主意的是,“哪些优美的语言形式”“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关键词句、标点、节奏、声调在表情达意中的哪些具体作用”等等,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提出,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课文提出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如《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依照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着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地地方,就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

三、依照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旨在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得注意几点:

(1)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他说的是爱情要专一,而我们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学会。小学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有四五十人,要让学生学得比较透彻,有两三个“点”就足够了。

(2)“整合”是上佳的选择。如果每篇课文都从上述四个方面去选择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互不相干,那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定多而凌乱。好在许多优秀的作品,既是语言学习的范本,也是人文熏陶的上品,而且两者不能分割。不少课文,语言习得和人文熏陶的结合处是教学的重点,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我们要尽可能选择这样的内容,通过研读赏析,实现语言习得、形象再现、情感熏陶、表达方法学习等的一举多得。(3)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互动。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范围内,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确定应当是一个反复互动的过程: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内容后修改教学目标,不断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要体现语文本位

李海林教授曾在《言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智慧教学。”的确,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着眼于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信息价值”;又要根据课程目标、单元学习 提示语 、课后习题等挖掘“选文”在教材体系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倾力于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品味、运用,让学生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扎实地形 成语 文素养。

比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最大的“书”》时,不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写什么”,理解“为什么说岩石像一本书”,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还积极引导学生聚焦于“言语形式”,在阅读中学词语、学句子、学标点。尤其是教学问句时,在内容上层层推进,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先是紧扣“刨根问底”一词,找出川川说的话;再是听读问句,听出问的味道,明确读好问句的方法;接着是练习读出问的味道;最后教师就岩石的知识让学生“刨根问底”了一番,并感悟吸收课文的表达方式,尝试写问句。这位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立足于语文的根,充分挖掘了内隐在教材深处的“教学价值”,教法上一改从“内容――意义”的固定套路,从容地引领着学生穿行在串串闪光的语言珍珠里,享受着学习文本语言表达的美妙与快乐。

二、要关注学生本体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的现象,这里固然有 教学方法 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老师自身的“一厢情愿”。因此,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从 儿童 视角出发,遴选出最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比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作者谢冰莹在篇首就花了好些笔墨描绘家乡的垂柳。柳树自古以来就是别离诗词渲染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显然此文中的柳也蕴蓄着作者深深的离思。但是假若我们在教学中呈现介绍柳树意象知识的内容,小学生会觉得艰涩、乏味,毕竟这与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我们该如何安排此处的教学内容呢,且看有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垂柳已变成一位――

生(脱口而出):姑娘。

师:能描述这位美丽的姑娘吗?

生:她仿佛正在舞蹈,那舞姿婀娜,柔美。

生:风儿吹散了她的长发,她正以清清的小溪为镜子,轻柔地梳理着。

师:读着读着,垂柳又变成什么?

生:她仿佛成了一位顽童,与流水尽情嬉戏。

生:她仿佛就是一位小画家,画笔一挥,粼粼波纹跃然纸上。

这样的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又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激起了学生们表达的欲望,他们放飞着想象的翅膀,诉说着心中的感触,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学生们充分地感悟了家乡“景美”、“事趣”、“人和”之后,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作者谢冰莹并不熟知,而作者“有家难回”的坎坷经历对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蕴却有着重要的价值,于是就安排了认识作者的教学内容。浪迹天涯的断肠人――谢冰莹心系故园的言行叩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也自然地显现了所蕴含着的深深的离绪与愁思。

三、要追求简约丰满

王荣生教授曾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的确,若是教学内容繁琐、零碎,学生便会疲于奔命地跟着教师的提问跑,语文教学便会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潜心解读文本,读出文本的内在逻辑结构,设计出能辐射全文的教学主线,使教学内容呈块状结构,从根本上摆脱冗余的情节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应答,让学生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生活在课堂上。

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夸父追日》时,以“巨人”一词作为辐射全文的切入口,将文本进行适度整合,凸显出文本的主干,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先是寻找课文中散落的语言,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的风采;最后通过研读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内容“少”而“精”,且层次清晰,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

精选教学内容时,落点除了可以放在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外,还可以放在“阅读方法”层面上,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看作是方法运用的自然结果。比如,阅读写景的古诗词时,我们就可以安排这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读通“诗语”,二是读懂“景语”,三是读透“情语”。我们若是潜心去解读文本,读透教材编排体系,一定能选择出凝练集中、内蕴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实现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3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一、以 语文教材 为根据

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编撰策略的具体体现。而教材编撰策略目标即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地。因此,语文教师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语文教材为根据,与教材编撰策略有较高的切合度。

1.1注重教材的言语形式

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中的言语形式。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得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附加在文本上的品德 教育 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等要相应弱化。如小学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一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学中,教师当然要让学生体悟这种生命哲学,但是如果语文课只是停留于此,就变成了品德教育课。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文本,作者为什么会从“种子”、“飞蛾”等小事物联想到生命的伟大;文本背后的作者在写作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文章段落的组织对习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等。语文教学内容,就是透过文质兼美,意蕴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言语形式的,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习作技巧,获得审美体验等。因此,言语形式是文本真正核心价值所在。

1.2依据教材的学段要求

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为例,我们会发现 语文知识 、语文能力、语文审美三部分要求呈螺旋形分布在每个学段。低年级位于螺旋底端,它的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点,语文知识在教学内容中占的比例稍大,随着学生个体成长,教学内容的重心会逐步偏向语文能力和审美的培养。教材的难度要求,也会随着学段的升高,呈现梯度变化。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对精读课的要求是: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6)开展合作学习。(7)组织好全班交流。”]

到四年级下册时精读课的要求就变成:

“(1)指导朗读、默读。……(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对比两个阶段的精读课要求,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不仅有关联性,而且由易到难,上下承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它的涵盖量非常大,相同的文学体裁在各个年级段重复出现,一堂课的承载量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教材的学段要求进行取舍,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逐一渗透到课堂之中。

1.3 依据教材选文的特色

目前,语文教材的编写形式是“文选型”的[5]。编入教材的选文特色不一,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文时,一定要抓住选文特色,集中教学内容,从一个切入点展开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要不了”。有些选文属于优秀文学名篇,

二、以学生学情为基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亲历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并获得最终的生成结果[5]。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来源于教材本身,还来源于学生已有知识 经验 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和加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使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主观转化。

2.1 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还要注意到班级内部学生的能力差异。有些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是“炒冷饭”,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却还有难度。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做细致的分析。对于学生都懂的内容不要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懂的内容,需要考虑是否属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学生能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度预设上,需要有梯度的呈现,以满足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

布置预习任务是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运用的教学手段。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一方式分析学生课前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能力储备,为选择教学内容提供切实的依据。

2.2 教学内容动态调整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心理变化具有不可预设性。课堂教学活动受学生影响,存在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预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对学生情况的静态分析,而课堂的即时调整则是对课堂的动态把握。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正、调整和补充,才能使其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认知。本人在教学《井底之蛙》一课时,意图引导学生讨论青蛙与小鸟三次对话的讨论。

但是,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天天待在井里不出来。”这个问题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却很有意义。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马上抛出下面的问题:“是呀,青蛙为什么从来不跳出井呢?”同学们从这个切入点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些说“小青蛙从小就在井里长大,他从来不知道有外面的世界。”有些说“小青蛙担心去外面有危险。”

有些说“小青蛙喜欢井里面的环境,有食物也有水,还冬暖夏凉。”学生们的想象丰富有趣,我又接着问:“如果青蛙跳出去后发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美丽,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们又展开很多联想,如“小青蛙会和小鸟成为好朋友,一起去探险”、“小青蛙会说外面的空气真清新,花朵真漂亮”等等。学生们的想象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个 寓言 故事 的小道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自大。在课堂中,像这样的思想小火花时常出现。教师应该要抓住好的契机进行引导,而不能拽着教学设计按部就班。

需要强调的是,动态调整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原则,而不能被学生的随意牵引,将课堂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之中。如一个教师在教小学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同学们从“化石”中引发讨论,讨论目前化石的种类,年代等等。这位教师没有把讨论及时制止,于是这语文课就变成了科学课。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等同于课堂无作为。语文课的重心需要时刻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动态的调整需要适度,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4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技巧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显着变化,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运用让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电教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部分语文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等电教设备,甚至直接用多媒体电教代替传统教学,PPT课件代替教师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殊不知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容易形式大于实质,分散教与学注意力,教学重点模糊,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2、对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群体缺乏认识

小学语文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儿童语文。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缺乏系统的 学习方法 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选择与把握时,除了注重考虑内容内涵的简单化通俗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还应尽量贴近现代儿童心理特征。与成人文学不同,受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理解力差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作品美学、文学价值探讨不深,因此教师应更多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画面感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发挥 想象力 理解文本,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加深印象。

二、内容选择把握策略

1、紧跟大纲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素材进行甄选时,首先应该参照语文教学课程大纲,根据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紧跟大纲要求,才能保证教学内容方向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不是粗放式教学,它依然是有计划地有目标地展开教学,任何脱离大纲和违背大纲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如人教版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作出如下阐述:“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这条要求不难看出,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 语文学习 要求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时,就应把生字词作为教学重点。

大纲作为引导教学内容的风向标,为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把握打开了新思路。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关键生字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喝水”、“口渴”“瓶子”、“石头”、“到处”等词。

对学生提出问题:①这五个词分别是什么结构,他们的偏旁部首分别是什么?②以“到处”为例,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这个词 造句 吗?③这几个词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 同义词 代替它们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展开想象,认真体会,在新旧知识交互联系的过程中对生字词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着。

2、深入解读文本

文本,其本意指的就是语文之本。具体来讲,就是教材、课文。文本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准确选择把握教学内容,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关键。很难想象一位对教材文本不熟悉的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任何脱离了文本的教学都是盲目的、不成系统的。经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越深入,课堂教学品质就越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也越丰富。

还是以人教版《乌鸦喝水》课堂教学为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未能对文本内容深入解读,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就很容易肤浅地将这篇课文教学的主题定位为“智慧的力量”,事实上,这篇寓言故事之所以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独立思考想办法坚持下去,困难就能够迎刃而解。

基于小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文本深入解读,整个教学就是肤浅的,不成功的。

3、价值导向是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导师,对学生日后阅读情趣、人文素养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历史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对文本所隐含的价值导向是否符合时代背景,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做出准确判断。尽可能选择健康的、积极的、有思想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摒弃消极的、阴暗的、假大空的文本。

4、正确认识小学生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尽量贴合小学生心理智力特点,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能够让学生喜欢,注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弱化逻辑理论性,强调文本人文性、趣味性。



㈡ 【语文教学】公开课如何选取教学内容

周二下午语文组业务活动,马晓曼老师的公开课《白杨礼赞》。

大家在点评时谈到了一个问题:公开课教学,针对需要2-3课时的课文,如何选取上课内容?是安排一课时讲完,还是分课时上课,是不是必须要上一节涉及所有内容的完整的课?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一点个人的想法:

对于一些教读课,知识点往往比较多,安排一课时根本不可能讲完。这种情况下,如何取舍呢?

个人觉得,如果是校内公开课,没必要追求一课时必须上完的想法,要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让学生学有所获。

如果,一节课匆匆忙忙,似乎什么都讲了,但似乎学生什么也没听懂,这样的课堂就是无效课堂。不如本着“一课一得”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当然,如果是大型比赛课,好像要上一节完整的课。这时,考查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了。

如何取舍教学内容,依据就是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去安排教学内容。这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如果能做到余映潮老师所说“课堂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我觉得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如果老师课堂看起来也很热闹,课堂容量也很大,但是,上完之后,学生似乎什么也没学到,一问三不知,这也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语文教学,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肯下功夫,还是能够触摸到一点语文教学的本真,走在探索正确的语文道路上的。

以上看法,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1.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目标。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6.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拓展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1)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辅导课,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学校及其所在地区具有的某种特殊条件,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些特色课的生长点。
2)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学习自我规划。教师应该认真准备,做好选修课的介绍。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权衡轻重,决定取舍。
3)选修课的教学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
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造成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课程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要简单照搬外校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开发潜在的资源,如聘请校外行家兼课,选派教师进修,利用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和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等条件,建设选修课程。
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 本系列课程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篇目,鉴赏研读。
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指导学生阅读规范的应用文,明了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应用文写作。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着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的语言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
应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调查、分析、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养成严谨、虚心、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有计划地收集材料,展开专题研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或组织学生访问专家学者。
应注意运用生动的实例展开教学,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给初学普通话的人正音、开设文章病院、举办语言的疑难杂症征答活动等。 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着、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

㈣ 怎样选择语文教学内容

1,依照儿童视角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适合儿童的成长节律,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秉持“以儿童的悟性定深浅,视儿童的耐性取多少,就儿童的知性分先后”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审视考量,合理取舍,去粗求精,删繁就简,有重点地选择并加以整合,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2,依照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受语文课程目标的指引和规限,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指向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选择教学内容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要教课程的语文,而不是教师的语文,我们唯有站在语文课程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动,才能够取本舍末,去伪存真,从教材内容中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依照文本价值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中,潜藏在一篇篇课文里,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各个角度,我们可以发掘许多可供教学的内容,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内容都要教给孩子。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自身的精妙所在,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个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

㈤ 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基本原则

                  曹公奇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陕西 宝鸡721004)

      【摘要】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混乱现象,从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学习的认知情况、文本体式的特点、教材的助学系统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全面系统地论述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基本原则,为教师在教学时实际选定语文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可靠的原则依据和参考帮助,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内容选定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55(2017)01-0027-05

      王荣生教授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问题提出十多年来,中学语文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探讨。但是,目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依旧,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内容选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没有语文课程特性的考虑,没有整体学段的考虑、没有年级层次的考虑,没有单元教学的考虑,没有文本特殊性的考虑,没有学情的考虑,想起什么教什么,教到哪里是哪里,常常以“课文内容”代替“教学内容”,以人文性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对于文本所包含的内容不会取舍选定……致使语文教学始终效率不高,备受各界诟病。

      “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本身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它只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凭借。所以,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1]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学语文,通过另外的课文也可以学语文,不能把这个“例子”当做唯一的学习内容。

      鉴于此,在研究语文教学内容选定问题时,我们力争提出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一些基本原则,为语文教师在选定语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提供依据和帮助。

        原则一:根据语文课程特性选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有其本身独特的特点,是一门争议较大、最具特殊性的课程。语文课程不像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那样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语文教材也不像别的教材是章节式的,而是文选式的。而文选式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它所表现的内容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导致了许多以“课文内容”为主的语文教学,比如教学《动物游戏之谜》,就一心只探讨动物游戏原因的几种假说,并就此展开讨论、争论,完全不顾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中学些什么;教学《包身工》,就专门探讨包身工这种制度的根源、危害,甚至现代社会一些用工制度的问题,就是忘了作为语文学习应该教与学的内容。这样以“课文内容”为主的语文教学,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即使有些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但因为不会取舍选择,照样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它散布在教材的一篇篇文本中。文选式教材的每一篇文本,都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诸如字、词、句、段落、篇章、语法、修辞、文学知识、文体知识、文化知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等,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根据语文课程特性去选择和确定这些教学内容,势必会造成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在重复语文教材和知识的方方面面,势必会形成什么都教都学了,结果什么也不会的局面。

      着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语文作为一门具体的课程,它在中小学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它自身的任务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学生进行本民族语的教育;具体些说,就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这样为语文课程定向,就可以减除多年来强加给语文课程的许多‘非语文’的额外负担,使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变得比较简单,不再‘乱花迷眼’。”[2]

        语文课程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以“言语运用”为核心,要摒弃那些人为的“非语文”的东西。黄厚江老师就说:“所谓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就是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语文课就是要在感悟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伟大情怀。”[3]

      特别是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更要以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为核心,通过语言来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王荣生教授说:“在文学鉴赏中,‘品味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阅读过程,它与理解、感受同步进行。换句话说,理解、感受的过程就是品味语言的过程。”[4]他又强调:“‘品味语言’所要品味的,不是‘用于积累’的脱离语境的所谓‘好词好句’,而是那些在具体语境中贴切地表达意思、意味的字词和语句。其中所品味的,不是‘好词好句’的‘精彩’——给它们贴上‘生动’‘传神’等标签,然后画出记住,而是这些字、词、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品味语言,实质是发掘文学作品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意味。”[5]像教学小说《祝福》一课,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特点,只是根据大致的情节,笼统地、概念化的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不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如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特别是对其眼睛的集中刻画来品析人物形象;也不能抓住人物自身的独特语言,如抓住鲁四老爷的几次“可恶,然而……”去细细品味、琢磨,也就能品出人物的形象复杂特点,而不是概念化的术语。

      所以说,根据语文课程的特性,立足于语文课程的根本,以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为核心,选定语文教学内容,就不会走向偏差,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非语文”课。这是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一个基本原则。

      原则二:根据“课程标准”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纲要,我们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标准”。“ 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个核心目标也一直很突出,这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原则。

      张秋玲老师认为:“追索现代语文教育的百年历程,‘言语运用’的观点非常清晰。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文字其要义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开他日自己作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需要。’[6]1912年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摘录)》明文规定‘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慧。’[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言不烦地写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8]无论是史实,还是现实均以无可争辩地事实确证了‘言语运用’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9]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除对语文课程下了确切的定义、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以外,还对语文教学做了有许多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10]在阅读目标中又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1]“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13]这些表述,都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定语文教学内容,得到语文界的广泛认同。王荣生教授指出:“‘教师即课程’,意味着教师可以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材’的线路,依据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剪裁’,甚至大幅度地增删取舍,重组自己的教学内容。”[14]

      人教版必修一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报道,教学时,就应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和结构的学习,了解这则新闻事件和细节的典型意义、事实与观点的相互关系以及这则新闻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而不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播放一下香港回归的视频,说说香港的屈辱历史,只是让学生了解了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而没有从语文、从新闻的角度学到什么。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15]其他的文本的教学也是如此。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进行语文教学内容选定时,我们必须遵循其规定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三:根据学生学情选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特别重视根据学情选定教学内容,他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用什么去教’。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本来含义。”[16]

      依据学情是选定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则。学生的学情,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情况,即阅读的数量、阅读的习惯、解读的能力、思维的方式等等;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学生面对一篇具体的文本,哪些是不喜欢的,哪些是喜欢的,哪些是自己能读懂的,哪些是读不懂的,哪些是读不好的等等,都要了解清楚。学情分析是一个具体细致的工作,对于“学情的分析,如果不是具体到每篇课文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比如,他们已经懂了什么,已经读出了什么,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实际上就等于没有做学情分析。”[17]

      只有对这些学情分析具体细致,选择教学内容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才能因材施教。“老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不喜欢的地方,使他喜欢;读不懂的地方,使他读懂;读不好的地方,欣赏不了的地方,使他读好,能够欣赏。这是我国优秀语文教师成功的经验。”[18]

      如果是我们自己班的学生,我们对学情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借班上课,那我们也需要大致了解一些学情。所借班级的学校总体属于哪个层次,所借班级的学生是否学过了要教学的课文,学了哪些方面,学生的基础怎样,学生对我要教的这课,哪些会了,哪些还存在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选定教学内容的学情依据。教学《雷雨》,首先要了解所教班级,有多少学生读过《雷雨》全剧?或者有多少看过《雷雨》电影?学生对戏剧常识了解多少?戏剧塑造人物方法是什么?对节选的这部分内容能读懂多少?哪些地方是难点?……调查了解清楚了学生对《雷雨》的基本状况,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选定教学内容,或者重点赏析人物的对话,或者重点学习矛盾冲突的构成,或者以课文为例学习戏剧的基本知识等等。

      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状况,去解读文本,去选定教学内容,才能贴合学生实际,才能收到教学的效益,否则一切就是盲目的。“站在学生立场解读文本,教师除了要理性地处理好自己的解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外,还要立足不同学生对象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学生需要是选择教学内容最重要的出发点。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必须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解读文本。”[19]而且,对于学情,要细细了解,全面掌握,针对具体教学文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就像王荣生教授说的那样:“了解学情,并不是指对学生的情况泛泛而论,而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20]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了解到真实的学情,才能根据学情去选定教学内容,这是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一个重要原则。

        原则四:根据文体特征选定教学内容

      不同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选定的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实用文中的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演讲词等,因为各种文体特征不同,选定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文体,也要根据具体文本的不同特点去选定教学内容。

        依据文本体式选定教学内容是研究语文教学内容选定问题的重要思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文本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与其他类型的文本解读不同,它立足于语文教学,不同于学院式的研究解读或学术解读。所以,王荣生教授说:“什么是合适的文本解读呢?即要符合下面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第二,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比如,符合诗歌阅读的方式、符合戏曲阅读的方式等来阅读。”[21]

      文本解读合适了,教学内容的选定就会准确、恰当,语文教学就会不走偏路。“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文本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比如散文,不管是什么体式的散文,不少语文老师都一律采用‘整体感知’‘重点段分析’‘词语揣摩’的模式,这样的‘文本解读’方式不出问题才是怪事。”[22]

      优秀的阅读教学,一定是遵循了文本体式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的。比如学习演讲辞,首先学习演讲辞的文体特征,其次是会运用这些特征,即会演讲或写作。这就是我们根据文体特征选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一篇演讲辞,选定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这篇演讲辞的语言、形式上,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渗透到对语言和形式的学习上。即使同一种文体的散文也要区别对待,不能全用所谓“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去衡量所有散文。比如《荷塘月色》《小狗包弟》都是散文,但《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就要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分析文本所表现的情感为主要教学内容;《小狗包弟》是叙事散文,就要以通过文本记叙的事件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为主要教学内容。

        坚持以文体体式特征来选定教学内容,要注意这个文本体现出来的这种体式的独有特征,再从这些独有特征中,根据学情等其他因素,精当地去选定这篇文本的教学内容。

        原则五:根据教材的助学系统选定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和载体,所以,教学一定要用好教材。顾之川先生说:“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叶圣陶说:‘教学不能不从课本入手,可是决不能限于课本里的语言文字,课本里的语言文字原始实际的反映,必须通过它而触及实际的本身。’[23]教学需要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内容应远远大于教材。”[24]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辑的意图,根据教材的助学系统来选定教学内容。助学系统指的是教材的整体目标、单元提示、课前导读、课后思考练习题、有关注释、资料链接、知识短文、附录选文以及教师教学用书等等。

        1. 教材整体构架

        对所用整套教材的整体构架、编排思路、学习目标等方面必须有所了解,这样才便于我们统筹安排,进行合理取舍,精准地选定教学内容。每套教材都有前言之类的内容,这些就是我们掌握教材整体构架和思路的凭借。比如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在《致同学们》中,对高中段的必修和选修教材分布,对必修教材的内容分布安排、单元编排、每部分内容安排,本册书的内容及学习要求等,都做了具体的说明,便于我们对整套教材有一个全面了解,对本册教材有具体了解,在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以此为根据。再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有《写在前面》,对初中阶段教材的内容、学习的外延、学科的综合、资源的应用、学习的方式等,都做了介绍说明。

        我们对整套教材、整册教材思路、结构、编排方式、学习要求都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整体框架范围内,整合、调整、取舍、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2. 单元提示

      教材的每个单元,一般都有单元提示,不但有具体的内容介绍,还有学习的要点说明。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在单元提示中说:“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25]再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提示说:“学习本单元,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26]

      这些单元提示,对教学重点说明很具体,这也是教材编者对教学的具体建议和要求,我们教学某一单元时,根据单元提示的要求去选定某一课的教学内容,就能准确体现编者意图,就不会使语文教学走偏。

      3. 导读及研讨与练习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正文前有“导读”,后有“研讨与练习”。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都有一个“导读”,引导我们去阅读学习文本;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则从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写法的应用等方面,提示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重点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虽然没有课文前的“导读”,但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也很具体,对文本内涵的探讨、对语言的品味等,也在为学习本课做提示和要求。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诗二首》,分别是《雨巷》《再别康桥》,课后第一题是:“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第三题:“《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两个题实际就是提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蕴;再就是要学习诗歌回环往复这种结构形式的表达效果。

      课文前后的“导读”和“研讨与练习”,特别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教材编者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些提示和要求,选定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时,这也是必须重视的条件。

      4. 教材中其他助学材料

        教材中关于课文的有关注释、资料链接、知识短文、插图、附录选文等,也属于助学系统的材料。这些助学系统的材料,也是我们选定教学内容时的参考。比如,关于作者和文本的注释,有助于我们对文本写作背景的认识和文本体式的准确定位;相关资料链接,有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视野背景下去解读文本;知识短文,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文本对某种知识予以强化;附录选文,有助于我们与同类文本比较、延伸……例如,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文中有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画像插图,课后附有《<红楼梦>贾府人物关系表》,这对于我们教学时理清人物关系很有帮助。

        我们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参考这些这些助学材料,使得教学内容的选定更加精准、更加符合教材对教学的要求。

      5. 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过去叫做“教学参考”,是教材编者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解读文本、选定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而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它既不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圣旨”,也不是贻害教师的“洪水猛兽”,它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书。准确定位它的“参考”地位,我们就会合理、恰当地使用它。

        教师在自我解读文本、独立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或者在遇到困惑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地利用教师教学用书,从中获取解答或启发,从而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只要是不以教师教学用书为唯一标准,只要是教师有自我解读、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能力,那么,教师教学用书也就一定发挥它的最大效能,也就会成为我们选定教学内容时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些助学材料,都可以做我们选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它会帮助我们更科学、更恰当地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所论述的,只是选定教学内容的一些基本原则,并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原则。我们根据需要,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到每一单元的教学,再到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教学,直到整个初中或高中学段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上统筹安排,每篇课文根据不同依据选定不同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每册教材的侧重点不同,每一学年直至中学三年,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覆盖语文素养,这样,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序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使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对语文教学内容选定问题的研究,更加重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曹公奇主持的2015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立项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和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SKT1514)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13.

[2]钱梦龙.我这样上语文课[J].课程·教材·教法,2016(3).

[3]黄厚江.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5(1-2).

[4] [5] [17][18][20] [21][22]王荣生.阅读教学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37-38、38、116、109、117、100、102.

[6][7]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10][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9]张秋玲.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6(1).

[13][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27.

[16]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34.

[19]黄厚江.学生主体在文本阅读中的体现[J].语文建设,2015(5).

[23]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1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23.

[24]顾之川.教材使用的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2015(8).

[25]课程教材研究所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

[26]课程教材研究所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5.

        (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第1-2期)

阅读全文

与新课标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取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