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学科。因为熟悉,所以在学生们的思想中就形成了一个“学与不学一个样”的观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认真听讲,上课开小差或者是做与语文课程无关的事情,有的同学甚至在课堂上闭目养神、睡觉。归根到底是没有正确认识好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同学们在一个快乐、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这既符合小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又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胜的天性。为此,我针对小学语文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以下几点建议。
以课文《和时间赛跑》为例
一、课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上课之前,能好好利用3~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的选定可以从上次作业做的不好的人里面选,也可以随机叫人表演,最好是能有自愿的,表演内容可以是朗诵诗歌、背诵诗词,也可以唱歌跳舞,表演完之后给予一定的评价,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而且也是锻炼胆量的一种手段。要是学生不肯上来或是没有准备好,老师也可以利用这几分钟讲一些笑话或是所见所闻,或者可以让同学们唱首儿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逐渐引入到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提问式导入
大家都看过时钟,或者都买过手表吧,可是手表也有没电池的时候,这时候手表上的时针就定格在某一时刻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时间也不走了呢?昨天你从家里走到学校的路和今天从家里走到学校的路是不是一样的呢?我们可不可以回到昨天呢?面对这些疑问,大家是否想过?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是怎么说的吧!通过这一系列提问的方式,使懵懂的小学生产生浓郁的好奇心,这就达到了吸引他们注意力的目的,同时也便于接下来的讲课。
三、游戏互动式课堂
把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记下每一组里面的成员。分组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有一个团体的概念,然后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对每一小组进行加减分数。因为作为小学生的他们是一个个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更是充满好胜心的年纪,给他们加减分数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荣誉,当然,在游戏、竞赛的过程中,要有奖惩措施,以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如:首先针对生字词,可以每个小组选派一人到黑板进行听写,听写出来后评出分数。成绩最高的一组给予奖励,听写得最差的要接受惩罚。其次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提问抢答的方式进行,抢得并答对的给予加分鼓励。如:课文中我“和时间赛跑”写了几件事?(和太阳比赛更快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的时候,常把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四、启发式结尾
文章的最后说,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请同学们说说对句话的理解?同时也请同学们反问自己,你今天和时间赛跑了吗?
通过这样的一种启发式的提问,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从而反思现在的行为。
以上四点的做法,主要是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同学们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轻松的学习。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又互相补充,形成遥相呼应之势。这就是我对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方法技巧。
❷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
现代语文教师既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特别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立足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学生投入程度,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有力支撑。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下面将做具体分析。
一、量身定做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应当明确目标,将其作为整个教学方向,目标设计的科学程度与整个教学工作成效有密切联系,教师应当在教学目标制定环节上下工夫,体现其引领功能。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采取同样标准面对全体学生,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兼顾学生发展差异性,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分层设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如针对优秀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中等生制定一般的学习目标,学困生制定较低难度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的差异体现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了不同学习目标作为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不同要求,这样的要求比较适合他们的能力发展状况,能有效缓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直以来,一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都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没有重视学生参与,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死气沉沉,缺乏必要的载体与平台,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缺乏表达机会,困惑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对教学内容理解产生一定制约。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充分搭建平台,努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思考题,每一道思考题都经过了认真设计,能概括其中的教学目标要点,体现对学生的思维启迪作用,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和学生思维的线索。有了思考题作为载体,笔者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研究,一般化问题在小组里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向巡视老师提出帮助,也可以在小组间进一步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课堂研究学习成果,师生还要共同分析对答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更全面的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能积极调动起来,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较为充足,有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增强激励促进效应调动学习积极性
积极的心理体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帮助明显,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成功感、满足感,并在这样的心理体验之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里对成功满足具有强烈追求,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表扬,不仅表现在学习成果、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秀之处也同样予以表扬,在音乐学习中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校讯通平台与家长共享学生进步之处,这也是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笔者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表扬,无论是优秀生解决了难题还是学困生有了进步,都给予言语激励,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校讯通平台在大多数学校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运用这一平台与家长强化联系尘侍做,及时将学生在语文学习之中取得的进步向家长通报,营造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改革教学考核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眼中,教学考核方式只有试卷一种形式,并且试卷也是统一标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更适应学生身心特点,更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对考试内容和难度进行了改革,对学困生要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谈孝与能力专门设置难度相对较低的测试卷,保证这一部分学生也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从而保护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采取这样的差异性考核,派衡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笔者对语文教学成效的考核采取多方面相融合的方式,既有试卷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又有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状况方面的考核,书写美观程度、朗读情感效果、表达准确性及阅读理解能力等都应当成为语文考核的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丰富课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发挥主阵地作用,教师就要积极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延伸,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加深课堂学习理解及松弛身心,保持良好状态开展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拓展,选择课内教学难点进行课外拓展,如组织现场互动解决学生肖像描写方面的难点,带领学生走进田园风光进行观察,让学生接受更直观形象的作文指导,这些方面都能对课堂教学难点形成有效突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借助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组织各种内容与形式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能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又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因素研究,不断整合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❸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这一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意境优美而且无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老师要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意境,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源高备习方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极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大家极为关注的,如何提
高语文教学效率,大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
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
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是课堂教学
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
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
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要想使雹毁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我认为首要的是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语文这一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意境优美而且无限,作为
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听
说读写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
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任何学科的教学想要取的最佳的教学效果都要切实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一: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素质
语文这一学科知识面广泛、丰富,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知识面要广。俗话说,“给一杯水,要有一桶水”。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厚扎实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我在上《自然之道》时,课文内容讲完以后,我还为学生念没介绍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其它现象,学生们很感兴趣。一些学生还会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答不上来,那么这个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己素质好的教师,才受学生的欢迎,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
在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善于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都无疑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鼓励学生个体之间融洽的合作和平等竞争。
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不是单纯的外表形象,而是教学态度、教学风格、课外风范和外表形象的结合。一位僵硬呆板,或威怒的教师,即使外表形象很好,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愉悦心理。相反一个教态严谨,教学风格轻松自然、生活活泼又善于平易近人、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即使他外表有什么缺憾,也抹不去他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摒弃学生心理上难以承受的呵斥、嘲讽、甚至辱骂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应有的理解、尊重,正是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该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自动地学习。自动地去创造。
三: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的创意导入新课,注意学生心理
导入语的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之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影剧倘若开演3分钟仍没有抓住观众,那就算不上成功之作;一名演讲者,开讲语如果不能挑起听众的兴奋神经,引起共鸣,便很难达到掌声不绝之境。导入语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或诗意的话,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境,但不论选取哪种方式都要切合文章的内容。我上《女娲补天》这一课时,我的导入是配着一段动画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都想赶快学习课文来了解故事,这个导入成功的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紧扣文章能容。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唱主角,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状态松弛了,思维才会敏捷。
还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知,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不过,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并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达到更高的层次。我在上《女娲补天》这课时,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齐读两遍课题,然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就回答想知道“女娲是谁?”“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女娲是用什么补天的”“女娲是怎么样补天的”等等,我不对学生的问题做正误的判断,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这样,在积极探求的气氛中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如举一反三,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课文,段落结构基本相同,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精学一段,学习描写桂林水的特点这一段,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自学描写山的特点这一部分,最终掌握方法。还要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我上《渔夫的故事》这一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反复揣摩人物的语言,仔细地分析人物性格,排练好后,各个小组在班上演出,他们有声有色的演出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同学们看了他们的演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深了。我在他们表演完后总结性的小结了课文的要点。
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目: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太土,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曾这样设计: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里的桥梁,看到那里的人们,看到那里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想,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这样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因情感变得美丽。又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却有这样一句话: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当学到这段内容时,与插图对照,学生很快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却说没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鞋是卖钱的,他那么穷,哪能买得起,只有有钱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说:课文中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会是老爷们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钱人光临的地方接着我又问:当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时,为什么不送他双鞋穿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钱人是不会可怜、同情、帮助穷孩子的,有的只是对他们凶残的虐待,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主人公当时的神情、动作、语言。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状态中。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播放录像,在润泽、悠扬的音乐中,出示画外音:漓江的水平静而清澈,奇峰罗列,姿态万千,再加上空气中云雾迷蒙,江上竹筏小舟,山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以图示境,以声传情,模拟的情景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景、动其情,这样学生的朗读激情也自然调动起来了。让学生把自己假想为作者,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激昂,委婉处还它委婉,凭自己理解的语气和表情,结合适当的动作,来充分体验作者的神情理智,使其言若出我们之口,使其意若出我们之心。这样,会使课堂情感高潮迭起,余音袅袅。学生们在激情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又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勃勃的生机。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设计了海面组、海底组、海滩组、海岛组,分别写在纸上,并写上自学提纲,把它挂在课室后墙的铁丝上,自由组合学习伙伴。每组推荐一名导游组长到课室后墙取下相应的纸条。各组自由朗读相应的文段,根据自学提纲讨论学习自选的内容。通过招标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表面看来,这好像只是具体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创意,但实际上,它却昭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明显的效果。如在教学《两个朋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俩人都属于‘适者生存’。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办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胖子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象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学生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了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质疑, 让他们自由发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翠鸟》 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 难以逃脱 、 锐利 、 像箭一样飞过去 、 叼起 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看到翠鸟活了、 飞了, 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动、 精炼。又如 《诚实的孩子》 一文, 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 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 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 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而列宁回答 ‘不是我’ 却用的是句号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 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 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无忧论文网说: 不是我! 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 列宁的回答用句号, 表明了他撒谎, 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 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 总而言之,在课堂中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其勤学、乐学、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❺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一、激活教材是前提
(一)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心中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比如,笔者在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借助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处境,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之情。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不仅总结出了本文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探究作品的兴趣被激发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独特功用,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设计课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不宜过多,字体要醒目,文字和背景着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现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内容,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声音可以渲染气氛,刺激注意力,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声音的强度,一般宜采用舒缓的轻音乐,声音应与动画同步播放;动画要讲究新颖、适用;整体内容要尽量追求新颖,贴近鲜活的生活实际。
(三)以教材为范例,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达到对教材的灵活应用,教师就要从以下几个问题人手: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精讲,不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少讲,教师还可以从课外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例文来讲。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方法,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回答问题的规范。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吟诵方法、阅读方法、鉴赏方法、写作方法与评价方法等。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做好“举一反三”工作。拓展时仍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出所提问题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理由何在。拓展时教师要检验学生的作答是否合乎规范,不规范的要加以纠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引起联想,想到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并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二、激活学生是核心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还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学习语文增加动力。
(二)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语文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使课堂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有些课文可采用“读读、讲讲”的形式,有的课文可采用“议议、练练”的形式,诗歌还可以通过“绘画、改写”的形式进行学习,而戏剧则可以采用“扮演角色、表演”的形式,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同时用于一节课中,也可以在一节课中只运用某一种或几种活动形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学习性的游戏,如竞赛、智力测验等教师应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多种新颖的结合,以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内容和学生、教师的实际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三、激活教师是关键
(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本学科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有个性。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自身才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知识积累,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学生才会因崇敬教师而对语文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情澎湃
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从课题导人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课堂上,教师要用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接触等手段,调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这样,师生便会在教学中愉快地协调合作,共同创造最佳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用情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自然增加。
(三)教师应运用语言的魅力为课堂导航
教师要善于运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语文的魅力。其中幽默的语言风格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因为幽默的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刺激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调动其积极思考、能动求知的自觉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
❻ 语文怎样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一直是教育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学习。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生应该成为自主且自动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要让学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记得快而且能够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更新知识传授方法,满足学生求异思维需求,在变更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 导入新课,引人入胜。
魏书生说: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导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课就易于成功。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形象感知,创造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端。如尽量找一些形象可感的资料,听音乐、看图片、观影音资料、讲故事等,或吟诵优美的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方法来创设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蓄势。如教《土地的誓言》一课时,课前播放《松花江上》歌曲,配以九一八事变图片资料,上课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慨叹九一八事变造成数十万东北民众逃离家园,这样的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组日本飞机轰炸东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2、 朗读文本,身临其境。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朗读评价标准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朗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自由小声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分角色读、分男女声读、齐读等等,还可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文本中的人物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朗读效果明显,热情高涨。教授《土地的誓言》时,我先播放片段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结束时,教师里静默,这说明学生理解了文本,而后组织学生配乐朗读。教授《安塞腰鼓》时,分角色朗读,教师下发材料,预读,排练,像演节目(诗朗诵)一样组织演读。教师重组材料,分配角色,男领、女领、男合、女合、众合等形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根据角色安排刻苦训练,同时也体会了本文恢宏的气势,铿锵的节奏,激情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
3、 质疑问难,全员参与。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提问的权利,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并用不同方法引导质疑。从而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如从课题切入提问、从关键词切入提问、从难句切入提问,对于学生提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训练学生在多读课文中自己解决疑点。对于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教师可板书,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类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在讨论中求答案,逐步形成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设计活动,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
围绕教学中某一重点、难点,分小组商量、探究,再集中起来全班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氛围中。七年级学生写作方法掌握较少,教师强调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中也失误较多。学生军训回来之后,我抓住契机,让学生写《军训的收获》,学生言之有物,讲评时总结本次作文优劣之处,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互判作文,写评语得分情况,学生异常兴奋,激烈讨论,在审题、点题、布局、语言、卷面、字数、以及错别字方面都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角色扮演式
根据课文,设计表演。启发学生在课文中找戏,将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景语言。一篇课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甚至有对话,则可以短暂酝酿,分角色、论台词、议细节,改变文体,设计表演。有的课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让学生自编自演舞台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角色,主动探究文本。如把《狼》改编成白话文,从不同的角度设想出不同的角色,或讲故事,或模拟表演。
(3)活动娱乐式
组织诗朗诵、演讲竞赛,做成语接龙、击鼓传花等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我让学生制作课件,选择身残志坚的人物,介绍其成长经历,人生成就,并写出感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每位学生演讲之后让本组和其他组成员点评。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心灵收到了启迪,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善于运用教学策略,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唱主角。
(1)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师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设计的“激起千层之浪”的块块之“石”,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积极的竞争意识,就能把课堂教学带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授《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作者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学生找到描写社戏段落铁老头不翻筋斗,看不到蛇精跳老虎,老旦不停地唱。看戏的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可见那夜的戏并不好看,为什么结尾作者这样评论,学生兴致高涨,认真阅读文本,积极总结。那夜的戏,那夜的豆,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道题的设计,不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课本内容,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归纳、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一“石”多“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生成性教学代替课堂教学中的预设。
预设就是预先设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和期望所进行的一种教学准备行为,属教学设计的范畴,有时也指“灌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互动性、多源性的特点。生成性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即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是一个询问“什么”、“为什么”的地方,课堂更是一个谈论“什么”、“为什么”的地方,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师应当唤起学生的十万个“什么”和“为什么”。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教学应让我们的学生“始于迷茫,而又终于更高水平的迷茫”。
(3)挖掘潜力,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理解、解决问题。我在《夸父逐日》这一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教师强调注意逐走、如日、欲、河、道等词语的解释,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快就展示了成果。学生把握了文意,并很快准确背诵了课文。
三、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先读后教,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知识渊博,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敬佩信任这样的教师,同时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盼望上语文课,这样就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应先读后教。真正的阅读首先“应该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不带任何先入的主见、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读,抓住阅读的第一感觉与感受,以感悟为基础。要感同身受地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同欢乐,体察他们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颤动;特别要细细琢磨作品的语言,品出语言的味儿来。”(钱理群语)教师要注意研读课文,要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对于课文的理解不能惟教参是从。“惟老师善于阅读,深有所得,才能较好书”。
四、愉快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手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积极请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受鼓励、被表扬次数越多的学生,思想越活跃,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越高,进步也越快。当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缺乏主动性,是因为自己语文成绩一贯不好,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赏识学生的长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一些细节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多于教训,鼓励多于批评。有句话说得很好:“赏识、激励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产生能力。” 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朝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努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无定法”,但只要用心浇花,花就会满园开放。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