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语文课希望怎么上的初一作文
我对现在的语文课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但还是有那么些许的不满意。
那语文课应该怎样上呢?
进入了21世纪,老师教书不再能死板照搬了,应该结合大自然来教给我们知识。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绝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教知识给我们,有时候也应像苏格拉底、孔子一样,带他们的子弟去大自然里,然后结合实际,并告诉他们道理。我们21世纪的老师也应该这样做,带我们学生走出那烦闷的教室,走进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教会学生更多课外的知识,让他们懂得更多。
此外,老师也可以在语文课上做一些实验,告诉我们知识。譬如课文《学会合作》,就可以事先做好一个瓶子,然后再像书上做的那样做数条绳子,并在绳子的末端绑一个玻璃球,绳子的另一端就让同学们抓着。听到哨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将球拔出……做完实验后就告诉学生一个关于合作的道理。这样上课,不仅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让学生打起精神,认真上课。
使我满意的就是在21世纪里的语文课里不时有幽默的语句出现,使我们捧腹大笑起来。希望老师永远保持这种上课的独特风格。
21世纪的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让我们既学到知识又快乐。
⑵ 如何上好语文课 作文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我每教一批新生,前两节从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学习意义,介绍学习方法,等等等等——我戏称之为“磨刀课”。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1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
5生命的别名。
还可参见夫子有关论文之节选:
第一.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兴趣不浓、消积被动的学习态度,我总是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产生不学不行、欲罢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贫乏。
在激趣方面,我总结出这样几点经验:
一是一定要上好面对每批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和认识,产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审美惊讶:哦,原来,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习和使用了这么多年的汉语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呀!为此,我个人创作了一篇抒情散文《我爱你,汉语》,又搜集了《汉字,奇妙的精灵》(说明文)、《妙不可言》(杂文)、《华语情结(节选)》(余秋雨《文化苦旅》)、《听听那冷雨(节选)》(台湾余光中,见《港台抒情文学精品选》)等激趣资料,逐次用来,效果非常之好。
二是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保护和强化最初激发出来的兴趣,使之更加浓厚持久。具体方法有:①以趣激之,②以智激之,③以情激之,④以境激之,⑤以美激之。(详见笔者专论《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是要时刻用一个美好的能力目标来激励学生。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增长得越快。”面对每批新生,我都首先让他们把争做“五一居士”,做为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我所说的“五一居士”,是指能够达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样五条标准的人。语文教学要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这样的“五一居士”,我认为那已是最大成功。(详见笔者专论《培养语文能力,塑造“五一居士”——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及实践》)
美好的目标,常能激发出学生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的强大兴趣和动力。
⑶ 怎样上好语文课400字作文
星期一又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转眼的时间,我就已经上学来到学校了.我放下了书包,开始读英语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真忙啊!坏事好事就在一念之中.好事就像一只快乐的小精灵一样,非常的快乐.坏事就像邪恶的心魔在你的头上施魔法,让你越变越坏.是错的就不可以一错再错,是好是对的,就得永远保持这种好的状态——
第二节课快到了,是数学课.我们把用得数学书拿出来,摆放在了桌上,“叮零零”上课了,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我上课时总不爱举手发言,有时候还会做点小动作.老师叫我们做作业时,我又不是很会,也有会做的.一开始上课时,我非常的认真听老师讲课.做作业有时候错误也不是很高,都是只错一两道题,超过三道以上的很少.数学课上,我很认真,只是不爱举手.老师叫到我时,我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当时“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每当老师叫我时,我都在做小动作”.我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给改掉.认真学习,积极举手发言——
时间好像是在跳格子,从第二节课一下子跳到了中午,哇!好快呀!中午,我们吃完了中饭.回到了教室,走进教室里就像来到了菜市场,很吵很吵!教室里也充满了笑声,“他们有的在教室里玩,有的在教室里踢健子,有时在教室里扫地,有的拖地,有的……”唉!再走进教室里,就又像走进了战场,准备上马冲锋…….真得是太乱了,不会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的时间过的很快.有钱买不了时间,就算你再有钱,时间也买不回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时光,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星期二来到了,第二节课是语文课.上课了,“今天我们先翻到……”.时间就像一阵风一样的刮过了,第三节课,跑到了中点站……中午,才开始休息,下午第一节课刚过去,下课玩了几分钟,又上课了,这节是美术课……综合课……,我真是好开心啊!星期二虽然是我的好日子,但我不是很开心,只要一天中没错过,就是最好的.
⑷ 作文 我怎么上好语文课 200个字
如何上好语文课
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教师上好语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
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凭借语文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韵律美,铿锵美,情韵美,修辞美,跌宕美,意境美,语言美和精神美,从而唤醒学生学好语文的
强烈愿望.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闪发出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问,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答,自由地评价,自由地选择.语文教师要怀着一颗宽容地心,以一种善意的、平等的姿态,同我们的教育对象一起渡过愉快的成长的生命历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热爱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不欣赏自己所教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就不会上好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欣赏语文的品质.学会欣赏语文课程体系,欣赏语文课程中的每一篇文选,欣赏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欣赏上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中的一些细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后的收获,欣赏学生的作品等.只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课中的一切过程和素材以及活动,我们的心理才会是愉悦的,我们的精神才会饱满,我们才愿意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
去.
语文课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广,包罗万象,比如说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历史、地理、医药学等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博览群书的优秀品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对这些相关的知识有所储备,有所理解,才能合理、正确解释和解答语文课中
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教师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才会有上好语文课的能力,具备上好语文课的气势,才会把上语文课当成
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包袱.
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认真分析学情.
语文教师要通过博览群书,深钻教材,对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知识点,以及教学基本方法全面把握,既了解其基础情况,又了解未来发展的走向,努力提高自己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做到
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要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得事先分析并了解学生的状况,做
到因材施教,及时转变教学策略.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
的条件.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
语文的课程资源丰富而多样,广泛而富于变化.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学会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于语文的教学工作之中.如相关的课程,社区环境,人文素养,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宣传媒体,历史典故,历史文物,旅游景观,以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教师的自身素养、气质、风格、品性、作
风等等都是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平时要善于开发,善于积累,在必要时为我所用,为语文课所用.我们切忌将语文课上成是一门孤零零的专业课,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听天书.当我们能够将语文课于一切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融
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将大大提高了.
四、善于写作和善于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进一步充实、丰富、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自己善于写作,进而更好地
指导学生写作.
五、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思维,善辩的口才,丰富的爱心,茅利的笔杆,这些,都是让学生学好语文,让自己上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
⑸ 如何上好语文课 作文
【如何上好语文课】
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一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副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的语文课会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是一种美得享受。语文课可以含蓄,也可以张扬,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滚滚江河。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如此丰富多彩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提高教师个人语文素养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多观摩一些优质课。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的文学书刊,这是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一种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体安排,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这就要求教师肯花时间去钻研。
首先教师要备好教材。文本教学,要求我们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教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教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尤其是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就不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分组、才艺比拼等,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为良好的课堂教学作了好的铺垫。
再次,灵活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我们每一节课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在大力倡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并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今天,教师无法预料到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互动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怎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运用我们的教学机智,冷静面对,正确引导,巧妙处理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发散性。正如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旦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发现问题并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以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学习中,体会学习中无穷的乐趣。而这也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前段时间听于丹教授谈教学,其中就说到她教学的一种随性,带学生去咖啡馆,一边享受着那里边的情调,一边和学生面对面纵谈人生,这不正是将课堂融入了生活,这样的课堂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然而这样的课堂却又是我们喜欢的。作为中学的课堂虽然不能如此“高雅”,但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变通,记得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写美丽的春天,我特意先布置作文相关要求,再专门安排一节户外活动课,让学生自己用眼睛去发现,学生们却一反往常一写作文说皱眉的现状,表现得异常活跃,交上来的作文也有了质量的保证。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学生的愿望出发,巧设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舒展的学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也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最后,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上好语文课的内在要求。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在讲述“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的《陈情表》这篇表文时,从情与理的角度评价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之文,其中的悲若情节确实真情动人,能激起我们的同情,却不再能激发我们如苏轼曾经说过:“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的情感共鸣。毕竟时代变迁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问作者李密为何不请人侍奉照顾祖母呢?由此组织学生联系现实展开讨论,我以为觉得,该文的最大现实意义就在此处。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也是当下很多“孝子贤孙”们信奉的人生信条。年迈的老父老母孤独地住在偌大的屋子里,儿孙们忙于自己的事业,金钱和各式各样的东西塞给老人就以为自己是在“尽孝”。物质条件的充裕是可能让人生活得更加舒适,但这样就足够了吗?年迈的父母更需要的是亲情与关怀。 《孝经》“养则致其乐”,恐怕早已经被我们现实的追求冲得荡然无存了!赡养父母不是一顿饭和一张轮椅一个保姆所能代替的吧?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今天,缺衣少食的日子渐渐会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却似乎并没有觉得我们比昨天的艰苦日子过得更加幸福,为什么呢?请给别人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心灵的关注,从善待我们身边的亲人开始吧!在讨论与交流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人生?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正确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它是一个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又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正如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工作。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在上课,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
看来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懈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奋斗。这样“诗”才能更隽永,“歌”才能更悠扬,“画”才能更悠远。
⑹ 反思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作文400字
星期一又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转眼的时间,我就已经上学来到学校了.我放下了书包,开始读英语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真忙啊!坏事好事就在一念之中.好事就像一只快乐的小精灵一样,非常的快乐.坏事就像邪恶的心魔在你的头上施魔法,让你越变越坏.是错的就不可以一错再错,是好是对的,就得永远保持这种好的状态——
第二节课快到了,是数学课.我们把用得数学书拿出来,摆放在了桌上,“叮零零”上课了,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我上课时总不爱举手发言,有时候还会做点小动作.老师叫我们做作业时,我又不是很会,也有会做的.一开始上课时,我非常的认真听老师讲课.做作业有时候错误也不是很高,都是只错一两道题,超过三道以上的很少.数学课上,我很认真,只是不爱举手.老师叫到我时,我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当时“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每当老师叫我时,我都在做小动作”.我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给改掉.认真学习,积极举手发言——
时间好像是在跳格子,从第二节课一下子跳到了中午,哇!好快呀!中午,我们吃完了中饭.回到了教室,走进教室里就像来到了菜市场,很吵很吵!教室里也充满了笑声,“他们有的在教室里玩,有的在教室里踢健子,有时在教室里扫地,有的拖地,有的……”唉!再走进教室里,就又像走进了战场,准备上马冲锋…….真得是太乱了,不会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的时间过的很快.有钱买不了时间,就算你再有钱,时间也买不回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时光,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星期二来到了,第二节课是语文课.上课了,“今天我们先翻到……”.时间就像一阵风一样的刮过了,第三节课,跑到了中点站……中午,才开始休息,下午第一节课刚过去,下课玩了几分钟,又上课了,这节是美术课……综合课……,我真是好开心啊!星期二虽然是我的好日子,但我不是很开心,只要一天中没错过,就是最好的.
《一节"语文课"》
我喜欢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语文课,因为在语文课上我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上了几年的学了,上了无数次的语文课了,我最喜欢的还是《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深刻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这一真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才会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刚一上课,袁老师就以她声情并茂的语言,把我们带入到圆明园那辉煌的建筑里,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仿造各地的名胜建筑平湖秋月、狮子林;看到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武陵春色、蓬莱瑶台;看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方外观,看到了中西合璧的海晏堂,威尼斯微缩景观等,倘佯在其中令我们眼花缭乱。通过袁老师展示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我们还知道圆明园占地5200亩,历经150年才建成,里面不仅汇集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还汇集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精华,真不愧是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呀。看到那些经过三维动画复制出来的圆明园景观全图,看到海晏堂前会依次喷水的十二生肖铜像,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一阵阵惊叹声,既为圆明园的举世无双而惊叹,也为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而惊叹。
就在我们还在激动地情绪里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袁老师又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1860年的10月6日,就在这一天,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掠。当我们看到那把大火把圆明园的一切都吞没了时,我们的心揪了起来,看到那浓烟蔽日的大火,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金碧辉煌的殿堂、那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武陵春色、那中西合璧的海晏堂都在这冲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明清的珍贵字画都在这冲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想到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举世无双的园林建筑就在这无情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我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为这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的毁灭而流泪,为这园林艺术的瑰宝毁灭而哭泣。
我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痛恨那残忍的侵略者,也痛恨那软弱无能的清朝统治者,正在我们还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这时袁老师那沉痛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同学们,历史终于翻过了这沉重的一页,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屈辱的历史难道仅仅是为了仇恨吗?”是呀,我们猛然醒悟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仇恨呀,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这惨痛的历史悲剧还是会重演的,想到这里,我们立刻大声说:“只有我们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富强了,这惨痛的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同学们,如今我们走进圆明园,会看到什么呢?”袁老师那深情的声音再次想起,“现在只会看到一堆断壁残垣。”我们轻声说道,随即,老师点开了《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这一画面,当我们看到那雕刻精美的石刻,那矗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时,我们的心再次缩紧了。是呀,那矗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会像我们诉说什么呢?我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堂课使我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深深的理解到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不会再受欺侮,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我们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火烧圆明园这惨痛的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星期三,通过学习讨论,大家都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有了新的认识。何为“语文味”?对此,我用网络搜索,发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全国着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字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一、让教材“鲜”起来
就是让学生对教材始终处于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中,从而以未知的心态来上每一堂语文课。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对教材有所取舍-----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点阅读、讨论,从而摈弃那种事无钜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引进课堂作为补充教材。比如学习《负荆请罪》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渑池会》、《将相和》或《上下五千年》。用语文活动的形式、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交流、讲述。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获益匪浅。
二、让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课上,老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都动起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品味语言。让学生多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设定悬念,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多讲,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后讲自己的想法。
三、让课堂“活”起来
1.设定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新增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2.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教师进修,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我认为: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 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
要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学物件是儿童,我就从五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字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正确深入的文字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字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正确深入的解读文字呢?我国着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字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
三、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 *** 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
四、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薰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 *** 呢?
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
这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授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学生听完了,开始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欲望。这也为上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学生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比如说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观潮》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这样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所以教师在展示课文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课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种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
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精读”是必经之途,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课文语言不仅是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随即汇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
五、课堂中要关爱学生
1、爱的平等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爱的巧妙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钻进应试教育里,每一堂课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考虑学生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于所学的文字,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方法更容易接受,我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觉度考虑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教,迎合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的新的发现,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一读(读准读熟)二品(品词句)三赏(赏意境)四背(背全诗)
可以去订购同桌100,我定了,还不错!
首先要打起去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然后就是认真听讲,还有就是课前准备,上课前蒐集一些要学习课文的有关资讯,了解课文作家的写作背景。
要好好听讲;认真想问题、回答问题;积极发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说的别太离谱就行……),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的,Good luck~~~~
⑺ 该怎么上语文课的作文500字
首先,描述今天语文课的情况,特别把纪律不好的场面描写一下
第二,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
主观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客观原因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语文课的本身是不是也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第三,论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针对第二部分的原因分析,采取对策
主观上,学生该如何端正态度,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
客观上,希望老师在教学上要有所改变,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来了,听课认真了,自然不会不遵守纪律
第五,深刻认识到不好好上语文课的危害
第六,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言之有理,就可以
⑻ 作文《怎么上好语文课》600字
不打无准备之仗。再忙、再累,头一天晚上也要把第二天上课的内容熟悉一下。如果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我会把课文再朗读一遍,熟能生巧,熟能生慧,说不定会读出新的感受和发现。力求读正确,否则,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打点折扣。
生字和所有要板书的字,我会再练写一遍,力求规范。所谓规范,就是入楷书之体。我被评为特级教师之后,对自己的板书要求更严格了——要求写在黑板上的字能成为学生的字帖。这似乎有点苛刻。但我必须努力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是老师。
师者,榜样也。至少,要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认真和规矩。我不但是“经师”,而且要做“人师”。有时候,课前还会迅速浏览一下教案,保证大的环节不出问题。特别是执教新课文,我是慎之又慎的。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想的是。
一开始我要做什么、讲什么;课堂上,当学生在活动时,我便默想着下一个环节干什么,我要说什么;当一个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我一边听,一边迅速地思考:我应该怎样评价。总之,我为上课、为下一个环节而“时刻准备着”。
我牢牢记住了:
1.学语文是为了“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阅读教学要“意文兼得”。
3.读(尤其是朗读)是内化语言的唯一途径。因此,阅读课我始终把读放在首位,把读贯穿始终。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这是“保底工程”,人人必须做到。读得有感情更好。但由于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感受能力不一样。
所以这个要求要因人而异。初读课文时,我特别关照后进生,必定听听他们的朗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做示范。对小学生来说,示范就是指导,必要时领读。有时不厌其烦,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三遍。这一点,我是从音乐和英语老师那儿学来的。
“一篇课文学完了,结果还有的学生不能流畅地读下来,这样的课要避免。”这是张庆老师经常告诫我的话。张庆老师还常说:“全班学生不把课文读熟,你就别开讲,先把‘读’这一关过了再说。白话文,真正要讲的,很少。”于是“不把课文读熟不开讲”就成了我阅读教学的一个信条。
⑼ 《怎样上好语文课》作文600字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多看书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先说前两个孩子,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事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的。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常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读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读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着、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这两个孩子不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我离开这个班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四个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却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的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后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似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报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题、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都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的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