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要学习大学语文
因为如果不学大学语文,将不利于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理解力是学习任何一科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大学语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大学开始选择专业了,有的专业不会再涉及到国学,中文的学习,比如土木工程、计算机编程等。
如果提起工科男,理科男就觉得他们情商不高,不善言辞呢,因为他们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限,更难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不能够将内心的真实情感准确地表达出现。大学语文的学习并不像初中、高中那样纯粹是背诵,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看书的兴趣。
文学分析
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汉语受到了影响。近几年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网络词汇,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让很多人忘记了中国汉语的本来面貌。
而且大学语文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其中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如果摒弃了大学语文,很难想象,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会不会忘记了日常最基本的语言素养。
从人与人之间的交谈,用词造句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有的人说话如沐春风,非常有水平,但有的人说话则词不达意,重复啰嗦。学习大学语文则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用词造句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以后的求职就业都非常重要。
‘贰’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语文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修养.还关系到美育和德育,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建设、理想人格的塑造。
‘叁’ 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包括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起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等。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历衫称,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等类型。
‘肆’ 为什么要学大学语文
语文是学习任何科目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有助于我们学好别的科目。
一个人的语文好,那说明这个人对文字有很敏锐的感知力,语感很好,那么这在学习任何科目的时候都是有优势的。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能够增加我们的人文素养,提高我们的思想认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了大学以后,正是我们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语文这种文学来辅助我们。一个人无论是学习数学,学习理工都离不开语文这个基础学科。语文,让我们能够学习别的科目,对别的学科有更深刻的认知。
上课之前提前预习好每篇课文,大学语文课基本上都是一周一节,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好课文。
上课时积极主动跟着老师,在老师上课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听讲,做好应该做的笔记。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就跟到哪里,而不是老师在上面讲着,自己在下面玩着手机刷着微博。
下课后思考课后问题并及时复习。 老师讲完以后学习并没有结束,我们还应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当中的那些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从而真正地掌握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伍’ 为什么要学习大学语文
语文拥有为社会的功能,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效益主导的社会。在经济主导的社会里,“个人”编入社会组织,个人在各种组织内部的设计、改造和安排下进入“国家”这个协作系统。依此,达到有效参与社会大分工的目的。
区别于传统小农经济社会,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协作体。国家的同一首先是语言的同一,文化的同一。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一门组织人的学问,建立共同体理念、伦理和制度的学问。学习语文可以同时学到中国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分开来。
(5)为什么学大学语文课件扩展阅读:
语文不是改变对象,而是拥有对象。这也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给予人的区别。物质文化把人对完美的追求放在把自己变成什么上,而不是拥有什么上;而精神文化把人对完美的追求放在思想和精神的内在状况上,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上。
语文涵咏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人文境界,语文构建强大的精神,使你把追求的对象有别于兽性,放在人性本身的发展和优势上。中国语文的思辨特质,使你不是去盲目扩大那些使得人性成为特殊的尊严、财富和幸福的思想和感情上。
‘陆’ 我们为什么要学大学语文
刘 炜 我们这门课叫“大学国文”,以前叫“大学语文”,现在别的很多学校也叫“大学语文”,其实就是“大学语文”。大家小学学过语文,中学也学过语文,现在大学了还要学语文,那么我问问大家,语文是什么意思,呢?语文,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有什么区别呢?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就是语言,把我们的想法写出来就是文字。也就是说,语言和文字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用来表达我们的想法的,都是表达我们的想法的工具,都是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工具。离开了语言和文字,我们就不能表达我们的想法,不能与他人进行交流,也就很难生活下去。文盲可以不用文字,但不能不用到语言;聋哑人不用语言,他们用手语,手语还是语言,只不过是比较特殊的语言。可见生活是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语言和文字之中。德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哲学家叫海德格尔,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语言和文字之中,就像生活在空气之中一样,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空气和水重不重要呢?绝对太重要了,但我们往往对太重要的东西视而不见,忽视它们的重要性,我们对语文,对语言和文字,也是这样。上面这些是说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语文的重要性。语文,也就是语言和文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想法的,那么是不是所有表达人们想法的语言和文字都是美的呢?你和我,随便说几句话,写几句话,都是美的吗?显然不是的。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和文字都是美的。最美的语言和文字在哪里呢,是什么呢?最美的语言和文字就在文学之中,最美的语文就是文学,所以我们一提到语文就会想到文学。当然在历史、哲学,甚至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科的着作中也有很美的语言和文字,但主要还是在文学之中。所以我们讲大学语文主要是讲文学,又主要是讲中国文学,简称国文,这就是“大学国文”。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忍不住要问了,你说语文很重要,是的,是很重要,但是我们学大学语文对我们个人来说到底有什么帮助呢,到底有什么用呢?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学语文没有用,因为学了之后,既不可以帮助我们炒股,也不可以帮助我们考公务员,真是百无一用。这种说法很对,从实用的角度、功利的角度,也就是从直接转换成利益的角度来看,学大学语文确实没有什么用。但是在我看来,其无用处自有大用、妙用,学大学语文有无用之用。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分三点来看:第一,刚才我们讲了,语文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如果语文不好,表达和交流就会有障碍,生活就会不通畅,就会受阻。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很多男孩子想追女孩子,但不会表情达意,爱情受阻,很苦恼,这就是语文没学好。我们学大学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训练我们在语言和文字上的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通畅。第二,有同学可能会说,我的表达能力已经很好了,交流也很通畅,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学大学语文呢,我学大学语文还有什么用呢?如果有同学这么想,我现在就反问他,你穿一般的衣服已经很暖和了,但你为什么还总是想让你的衣服更漂亮一点呢?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爱美的,总想更美一点,再美一点。为什么衣服总想再美一点,你的语言和文字却不想再美一点呢?我们学大学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权力再大,钱再多,如果缺少了生活中的这种文采风流,也只能送他一个字:土。事实上,很多官僚、明星,都会在家里摆上几本小说、几本诗词,这都是害怕别人说他土,要附庸风雅。第三,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之所以美,不单单是因为语言和文字本身美,更是因为它们背后蕴含了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比如说,唐代诗人高适的两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很美,关键是因为它教给我们一个生活的智慧,人生不得意了,不要悲观,要向前看。着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有两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很美,关键是因为他教给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生命应该独立自由,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我们学大学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领悟它们背后蕴含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用这些道理和智慧引导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正确,使我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现在大学生自杀的很多,这都是因为缺乏生活的智慧;游手好闲荒废青春的更多,这都是因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说,学大学语文使我们更有文采风流,这还是对我们生命的外在层面的改变,对气质的改变;那么,学大学语文使我们领悟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对我们生命的内在层面的改变,对心灵的改变了。而学大学语文最大的更根本的一个用,也就在这里。总结起来说,学大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呢?学大学语文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通畅、更优雅、更正大,也就是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当然,学大学语文的这些用处,绝对不是我们上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课就可以得到的,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我们这门大学语文课不过是一个引子,更多的功夫还在大家以后。
‘柒’ 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大学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起人们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应当把兴趣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
(7)为什么学大学语文课件扩展阅读:
我国高校的语文课程几经沉浮。30年来,课程忽冷忽热。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国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而取消,1978年,在教育家匡亚明、徐中玉、苏步青等倡导下,“大学语文”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