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披萨阅读测试培养什么意思

语文披萨阅读测试培养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6-17 13:21:00

❶ 浅谈怎样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更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其内化于心,深刻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改进学生的基本阅读条件
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对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的科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
阅读的过程,就是和字、词、句、段、篇打交道的过程,学生从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如果学生字、词、句、段、篇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缺失,那么,面对阅读材料时就犹如在看“天书”。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如果达到3000,对于一般文章的阅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之所以有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好,大部分是因为掌握的字、词等数量、字义和词义不够,对句子、段、篇的多种变化形式不了解等。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字、词、句等,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扫除障碍,使他们不因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而“卡壳”。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各学科相互融合,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例如,学生的阅读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出现生态平衡、大气环境的问题,这涉及生物、生态的基本知识。面对陌生的名词、概念,学生别说是理解,就是读起来都觉得别扭,更不用说根据材料解答问题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科学知识,并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范围,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
小学生的词汇量毕竟有限,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字词,如果手中有一本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或《小学生词典》等,就可以适时地查一下,轻轻松松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此外,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类似的参考书籍,以备学生随时查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
工具书使用得多了,查找起来就会慢慢变得熟练,阅读的过程也会越来越流畅。但是,也不能使学生走入误区,一遇到陌生的字、词就查工具书,导致工具书依赖症。在考试中,一般是不允许携带工具书的,一旦遇到生字、词怎办,只能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因此,教师要教学生适当使用工具书,遇到生字、词,不是急着翻看工具书,而是联系上下文猜测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查看工具书,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如此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字义和词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资源,即使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再多的文章、材料,在考试中也不见得能够碰上相同的内容。因此,与其传授学生具体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面对阅读材料,能够“见招拆招”,轻松、自主地解决阅读问题。
1.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
小学生做阅读计划的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学习了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所学课文内容有关的科学小故事、人物传记等;可以围绕学生的爱好和特点,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如童话故事、侦探小说等。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课内阅读的内容更加充实,还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切忌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阅读时极有可能不会去深层次地思考,这样也就达不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呢?答案是:提问题。例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真的是这么想的吗?要不是,那他的想法的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此,一个问题紧跟这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兴趣越来越高,从中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从而激发起更强烈的阅读欲望。
3.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一是能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使之内化于心;二是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资料,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之外化于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帮助他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摘录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地方,包括优美词语、格言警句、富有深刻含义的段落等;其次,引导学生做批注、写简单的认识和体会;最后,引导学生缩写或扩写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通过做阅读笔记,学生的专注力不仅得到了提高,概括、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此外,学生形成的书面笔记,更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有了这诸多方面的积累,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❷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我们教师总是用尽心思地讲解,也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可每一次语文测试后,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张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的简单与否,决定了测试结果质量的好坏。望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无不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心急;无不使我们的学生烦恼,恐惧,从而造成了“阅读难,难阅读”的局面。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通过近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受到了一些启示,并总结如下: 一.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课前预习课文,初知文章大意。做好课前预习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上课前,语文教师可适当地布置预习提示,让学生通过认真预习,知道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能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对于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语文工具书来解决,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与同桌或小组讨论。还要求学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多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启发学生读中感悟,关注学生的读书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篇文章多读,读熟,我们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内容。阅读教学时,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我们要多训练学生“眼到心到”的默读,因为默读只能用眼睛看,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考,而且还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所以学生读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读通,读懂。读完课文后,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胆地说出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悟,多说,多交流自己的个人感悟。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读说练来与语文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后分小组辅导,巩固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单靠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布置一些同步阅读习题,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为一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短文,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后都说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由优秀的学生来总结内容,因为学生的语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易于被学生听懂。这样,优秀的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被熏陶,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解答题。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现实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对读书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我们语文老师除了平时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外,还可尝试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时,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结合课文中的“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一句话和课后的资料袋,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读《城南旧事》的一小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儿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是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的,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例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猜谜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如在教学《晏子使楚》,可布置学生自己找伙伴,自导自演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还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注重阅读的读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读,还要引导学生怎样读。语文课程标准说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思”的参与,那么学生读到的只会是单纯的无意义的“字”,只有边读边思考

❸ 如何科学评价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测评
第一章 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认识
我们讨论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先要从什么是阅读和阅读行为谈起。因为阅读测试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终生阅读。下边先看有关阅读和阅读行为的几个材料 :
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 “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
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任务是:积累言语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通过阅读行为的描述可以帮助大家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和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过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并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来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初中 生的阅读教学目标
初中生的阅读行为自然也符合上述描述,但有其特点: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初中阅读教学达到:在阅读过程积累知识(文章、文学、语法、修辞),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学习鉴赏和评价作品。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获得体验、启发和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学会阅读,从而喜欢阅读。 在今后的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技能基础。
《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3.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 能区分写实与写虚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10.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 诵读古代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13.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阅读教学目标解析表
初中阅读教学目标是在小学高年级阅读目标基础上制定的。自然要涵盖小学阅读的教学目标。我们列表做一比较:

小学高年级 初 中
阅读方式 1 、诵读优秀诗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 3、学习浏览。 4、尝试进行探索性阅读 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阅读文本 说明性文章和叙事性作品 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浅易文言文
知识与 积累 1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1.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 区分写实与写虚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4. 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

阅读能力 1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5、、能抓住要点,了解事件梗概。 6、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8、体会诗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9、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1.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第二章 对阅读能力及其测评的认识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及其经验,重新建构阅读材料意义的能力。它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即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 ; 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的阅读材料的意义,即回答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个,为什么这么写,如何评价、联想了什么等问题。故而阅读能力评价要从两方面进行:对阅读行为的评定和阅读能力的测试 。

阅读能力测评的基本原则:
1、 评价促发展的原则
淡化考试排队,加强诊断和自我评价反思。
2、 全面多维性原则
既重能力测试,更重视阅读素养—兴趣、习惯、行为的培养
3 、引导激励性原则
重视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评价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多激励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
4、 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加强自评的指导,在自评中学会提高阅读素养。
5、 测试量表化
测试题科学,分布合理,对应阅读能力点,便于对学生做诊断。
第三章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
什么是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 形成性评价是在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与学生的阅读学习紧密联系。它主要评定学生学习任务哪些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哪些没掌握。帮助学生通过评价,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应该达到哪些要求,所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学会学习。
实施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评价的阅读能力的许多要素(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无法用测验的方法进行,因此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阅读观察并结合学生对自己阅读行为的观察和反思进行。
2.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阅读要求制定。
3. 评价的方式主要采取学生调查问卷和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观察(教师观察和自我观察反思)。
初中生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评价内容的两个维度五个方面
一.阅读认知因素评定
1. 阅读方式评价
2. 阅读策略评价
3. 阅读习惯评价
二.阅读非认知因素评定
4.. 阅读兴趣与态度评价
5. 课外阅读评价
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对应表

调查问卷 活动观察评价
专项活动 综合活动
学生语文阅读方式 ※ ※ ※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 ※
学生语文阅读策略 ※ ※
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 ※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 ※
注:打“※”号的栏目表示评价内容通过对应的评价形式进行。
调查问卷的编制
学生对问卷的问题直接回答,回答可以是自陈式的,也可以是选择式的。
问卷自陈式的:
1、你在节假日有阅读书报的习惯吗?
2、你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是哪一类?
3、你阅读时有查工具书的习惯吗?
问卷选择式的
1、你和别人经常交换阅读过的图书吗?( )
A.经常 B.很少 C.偶尔 D.不交换
2、你最喜欢和谁交流阅读后的体会,请依次排出前两项( )
A.同班同学 B.父母 C.朋友 D.家里的亲友
调查问卷的答案会有偏误,因为被调查者可以不真实的问答,或者对问卷的内容不理解。做调查问卷时一定要避免和学生的利益产生联系。
语文阅读活动评价的编制与使用
在实际中,运用形成性工具的活动观察评价不应该拘泥于本活动观察评价所设计的活动样式,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教学安排及教学进度,合理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价。本活动样式仅提供一个活动组织的样例,以便教师进行活动组织,在实践中设计、组织、实施对小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活动观察评价中设计的活动目标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学生的重点是认真参加活动,而教师的重点是进行评价。因而,教师在精心组织活动的同时,必须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始终注意用于评价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2、 语文阅读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语文阅读活动。但在活动设计中,活动的评价目的必须明确,活动的评价内容必须具体,活动选择的评价的手段必须有效。特别是活动中使用的评价指针要尽可能选择客观的、可观察的、易于数量化的外显性行为。
3、 活动观察评价必须与教学紧密相结合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构成,它属于一种相对集中的评价方式,是通过教学中较为集中地活动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因此,活动观察评价不能代替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并且在进行活动观察评价时应该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来自同学和家长的信息。
4、 活动观察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文阅读能力测验无法进行考查的语文阅读素质方面。因此,活动观察评价是一种与语文阅读能力测验并行的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方式,它不能代替语文阅读能力测评。但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和语文阅读能力测验结合。
5、 活动观察评价与调查问卷的评价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但调查问卷属于自陈性测评,是学生自己的问答,可能会出现学生有意识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回答选择。因此,活动观察评价和调查问卷的重合的某项评价内容在进行评价时出现较大差异时,以活动观察评价为主。教师也可综合两种评价方式所得的结果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分析。
6、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意见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用学生能理解的话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是向学生提出以后学习的建议。评价意见中不出现学术性名词。
7、 所有的评价材料、评价记录和评价结果教师必须装入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袋中,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发现自身语文学习的问题,获得学习进步的激励。评价资料的保存也有利于形成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系统、连贯,便于教师及时、迅速了解学生,进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专题活动的观察评价
示例:诗词背诵活动
教师观察评价学生诗词朗诵水平,观察评价从五方面进行:
A. 读音正确 优良 较好 努力
B. 背得准确(多字少字) 优良 较好 努力
C. 背得熟练度 优良 较好 努力
D. 停顿与节奏 优良 较好 努力
E. 感情得当、充沛 优良 较好 努力
综合活动的观察评价
示例:
活动名称:走近袁隆平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集中阅读有关袁隆平的各种报道和杂交水稻的有关资料。
活动目的:全面评价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基本状况
活动时间:学期中实时进行。学生自主阅读及活动约四日(每天 60分钟),班级集体活动一次。
活动过程:
1. 活动准备。自由分组,每组 5-6人,确定负责人。每组收集有关的阅读材料若干份(每人平均至少一份。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2. 活动启事。宣布活动安排,自主活动四天,各组每天集中活动 60分钟。各组根据本组收集的书籍,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其中包括:每个成员计划阅读的书目,成员之间交流的顺序,每日活动的具体安排等。各组每天的具体活动包括以下内容:阅读书籍,制作科学家的小档案,讲有关袁隆平的故事会,做“我的科学梦想”交流。最后一次自主学习活动,安排本组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的人员及相关事件。
3. 自主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活动,教师在对各组进行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轮流详细观察,认真记录,及时进行评价。
4. 集体活动。
①袁隆平简介展示,各组将本组的简介集中展示。学生进行评比 .
②各组选出代表参加故事会比赛。
③“我的科技梦想”宣讲。
注: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独立参加一项或两项活动。
活动评价:
活动中教师依据观察填写学生阅读能力形成性综合评价表(见下表)。活动后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划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等级分“优良”、“较好”及“努力”三级。同时教师根据以上内容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进行形成性定性评价,对级别为“努力”的学生要具体分析优缺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改进计划和实施保障。
附: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综合评价表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综合评价表
年 班 姓名
评价
内容 评 价 指 标 权重 评价等级 得分
优良 较好 努力
阅 读
方 式 阅读中能够默读,每分钟不少于 400字。 5%
阅读中能通过略读很快的阅读材料。 5%
阅读中根据不同的文本形式调整阅读方式。 5%
阅读中能通过浏览的方式进行信息提取。 5%
阅读中能够根据阅读需要合理调整阅读速度。 5%
阅 读
策 略 阅读中能够借助上下文推测、理解词句。 5%
阅读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5%
阅读中能够积极地展开推断、假定、联想等思维活动。 5%
阅读中能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主旨句。 5%
阅读中能够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5%
阅 读
兴 趣 喜欢书籍,积极参加阅读活动。 5%
阅读的内容广泛,有个人独特的阅读倾向。 5%
阅读中个人情感体验强烈、明显。 5%
阅读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5%
通过阅读能够产生愉悦感、成就感。 5%
阅 读
习 惯 能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 5%
能够根据需要通过阅读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阅读后习惯谈论、思考阅读的内容。 5%
基本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 5%
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阅读,查找资料。 5%
学 生
自 评
教 师
评 价
家 长
评 价

第四章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测试
阅读的过程与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测试和阅读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从视觉和思维的角度看: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理解,由理解再到鉴赏评价,由鉴赏评价再到发散延伸。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阅读是积累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认知的过程。积累知识中的知识是指言语知识(字词、句法、修辞等)、文学、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理解是指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解释、分析、概括。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是密切相关的。鉴赏评价是指对文本的语言、构思、材料、观点的赏析和评价。构建认知既包括理解和鉴赏评价还指通过阅读对生活、社会有新的感知、体验、体悟 ; 并对阅读的学习过程有新的体验和认识。这个过程的每个要素都可以作为测试的内容。据此,我们可以把测试中的阅读能力分解为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发散延伸能力。
测试的文本类型及测试内容
目前是怎样测试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呢?我们以近三年全国中考阅读试卷做分析的依据。其测试的文本类型及测试内容主要如下:
(一)古诗词(多选唐宋比较浅显的作品)
1. 概括诗词内容 如:某首词的上阙写的是什么,下阙写的是什么。概括诗人在诗中写的所见所闻等。
2. 理解思想感情 如:诗中用了两个典故各抒发了什么感情。
3. 赏析词句 如:说说诗中加点词的作用,赏析某一两句的妙处。
4. 分析写法 如:诗歌用了反衬的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描写画面 如: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描述某一诗句展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多选 150-400字的浅易短文 ,有的加注)
1. 文言虚词和实词
虚词主要有:之、其、以、于、是、为、然、焉、乎、或、而、且等。
实词大致涉及 200-300个常用词
2、翻译语句(最少 4个字,最多 25个字)如:“长烟一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知识积累 主要涉及文学常识、成语典故两方面。
4、 文意的理解 涉及主要内容、人物特点、结构层次、思想感情等。
5、 写法分析 如:文章写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6、 发散拓展 如:就文章的某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现代文学作品
用于测试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文学作品涉及叙事类散文、抒情类散文、写景类散文和小说。选材的内容依次为 :家庭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自然天地、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测试内容主要是:词句的理解、要点的提取、结构的梳理、内容的概括与解释、写法的分析、作品的感受等。
测试题型为:判断题、简答题、表述分析题。
(四)说明文
选材内容依次为:科技环保、自然现象、文化风俗、建筑、动物世界等。
测试内容主要是:词句的理解、词句作用的解释、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要点概括、信息推断等。
(五)议论文
初中议论文测试大多选自报刊时文和随笔,篇幅较短,结构也比较简单。选材依次为:人生价值与生活态度、教育与治学 、社会与自然等。
测试内容主要是: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议论层次与内容的分析、词句的理解、作品的感受等
阅读测试点的分析
不同的阅读测试理论对测试点的分析是不同的,但仔细对比,只是说法和分类有异,实质是大同小异。下边介绍几种分析。
一、三分法——经合组织的阅读测试 plsa
(一)获取信息:在文章中找出一个或多个信息。
影响获取信息任务的难度要素:
1. 找信息的数量
2. 找信息的条件数量
3. 找出的信息排序的要求
4. 信息的凸显性
5. 对上下文熟悉的程度
6. 文章的复杂性
7. 迷惑性信息的出现和强度。
获取信息题难度的五个等级
1. 找一项或多项独立明晰的陈述性信息。
2. 每项信息对应不同标准,处理迷惑性信息。
3. 认出信息间的关系,每个信息对应不同的标准,处理迷惑性信息。
4. 找出、排列、联接多个内隐信息,信息对应多个标准,并在不熟悉的文章中,推断哪些信息与任务有关。
5. 找出、排列、联接多个内隐信息,有的信息在文章的主体之外,推断哪些信息与任务有关。处理各种似是而非的迷惑性信息。
(二)理解文意:指建构意义和从文章中一个、多个部分中作出推断和解释。
影响理解文意任务难度的要素:
1 .理解的类型(容易的—文章的主要意思—文章内部的关系—上下文中语句的意义—类推、推理—难的)
2 .文章的长度
3 .思想与信息的明晰度
4 .迷惑性信息的多少
5 .文章的熟悉度。
理解文意题难度的五个等级
1. 文章是熟悉的话题,认定主题与作者的意图,有关的信息在文中凸显。
2. 认定文章的主要思想,理解结构关系,或作简单的分类,或在局部中解释意义,有关信息不凸显,只要做简单的推理。
3. 联系各部分认定文章的主要思想,理解某个关系,解释词语的意思,考虑多种标准进行比较、分类,处理迷惑性信息。
4. 运用较难的推理去理解,在不太熟悉的文中运用分类,依靠文章整体解释部分的意义,处理含糊,与预期相反的思想及消极的思想。
5. 解释有细微差别的语言的意义,或说明对文章的充分和详细的理解。
(三)思考评价:指把文章和自己的经验、知识及思想联系起来。
影响思考评价任务的难度要素:
1 .思考类型(最容易的—把文章和经验简单连接和解释——要求假设和评价)
2 .文章以外的知识的熟悉
3 .文章的难度
4 .理解的水平
5. 把任务和文章共有的因素联系起来的明晰度。
思考类型题难度的五个等级水平
1. 把文章的信息和日常的知识联系起来。
2. 把文章和外部信息进行比较、连接,或运用经验和态度来解释文章的特点。
3. 连接、比较、解释或评价文章的特点,说明对文章的详细理解并与日常知识联系起来,或利用不寻常的知识。
4. 运用知识进行假定或批评性地评价文章,精确理解又长又难的文章的意义来联系生活。
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批评性评价和假设,依靠对又长又难文章的深刻理解来处理和预想相反的概念。
二、九分法
我国的 莫雷教授把阅读活动分为五个过程,九个测试点。见图示:
类 别 子活动名称与测试点
文章微观理解 阅 读 文章词句的理解(词句在文本中的意思)
文章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指代内容、句间的意义关系)
文章宏观
结构性阅读 文章布局谋篇的理解(层次结构)
文章写作意图与表现手法的理解 (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物、事件的观点:文章写法等)
文章宏观
信息性阅读 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文章潜在信息的推论 (通过推理得知文章中没有明确表达的信息)
文章评价性
阅 读 文章评价与鉴赏(审美和价值的判断)
文章发散性
阅 读 文章独特的领悟与迁移(联想延伸有意义、独特)
三、四分法
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中的阅读测试把测试点四分: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联系自身、作出评价。
整体感知是指从总体上理解文本,就是要求读者必须将文章看成一个整体并形成对文章的初步理解。这种考查 , 会让学生为文章加个题目或是思考故事的主题。再如:用一段话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面哪个选项最恰当地表达了故事的主题 ? 写一段话来描述文章大体上写了什么。这篇文章想告诉你什么 ? 介绍一下文章的主要人物等等。
形成解释是指读者在先前形成的初步印象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 对所读内容形成更为完整的理解。读者不仅要关注文本的特定部分 , 还要把文本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测试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推理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为人物的行为或是事情的发展的原因找到依据 。

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为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水平而觉得苦恼,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提高小学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读,注重读书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就带你了解小学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从小开始)以上的五次阅读法以及阅读的三个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够拿去实践,那么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阅读辅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对方法,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提高。

❺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是个复杂的行为,需要从多角度来探索它。有关阅读多元角度的探索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持续进行中。阅读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分析、综合、速读、应用、评价、创造。阅读能力的检测内容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知识、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现笔者就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谈些粗浅看法。
一、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全国推进语文大阅读的热潮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今后学习与生活成功的关键。[1]
1.阅读能力是有效学习与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
随着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的来临,阅读更加重要。强调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的今天,阅读能力成为人类获取资讯,适应生活最重要的能力。无论是从学习成就或生活实用的角度而言,阅读能力都是成功学习与生活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各国政府都面临着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问题,欧美国家常以其出版书籍量作为文化高低的指标,以阅读风气的养成作为国家文化的根基与施政的重点。所以说,在这分秒变化的世界里,不想落伍,不要被淘汰,国家文化与国民素质的提升,阅读动机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重要的关键。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领域的阅读取代读书更具有其重要意义。他提醒我们除了课本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除了教材,还要注意生活中的运用。扩大了格局,延伸了范围,深化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内涵。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其他学习领域的触媒。从学习的整体面向而言,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细腻的牵动学习脉络,使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王国探索的罗盘,更是培养终身自学的关键能力。[2]
2.阅读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省思
全国在推动儿童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很多人强调,不要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喜欢阅读最重要,或者是以阅读的量作为评估的标准。而在教学与研究中,本人深刻的感受到,不仅仅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动机,提供好书的讯息,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并且经由各种阅读讨论分享活动的进行,才能够真正发挥效果,提高儿童的兴趣、思辨能力、阅读效率以及延伸而出的各种相关能力。[3]
近些年来,本人负责学校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指导课程中原本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参考书与索引的认识以及检索方式的运用,真正教学时才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在解读题目时就出了问题,有的并未思考题目问的是什么,有的不知道如何掌握题目中能够的关键词。找到资料后,如何浏览资料、取用资料,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在以阅读指导为方向的教学方针改变后,发现学生无论在解题、找资料还是之后进行的主题研究,都非常顺利并且有效率。
3.有利于形成思路清晰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4]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掌握学生阅读时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引导,并非漫无目的的读,阅读若不掌握技巧,只是漫无目的的随意翻阅,即使看再多的书,花再多的时间,未必有成效。如果能在老师的系统性指导下,学习基本技巧,实际演练,便可以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如果老师们对于孩子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有着清晰且深入的了解,有效教与学的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针对现阶段语文老师存在的困扰,就需要分析阅读能力指标,把传统阅读与现代阅读结合起来,兼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赋予阅读教学更新更有意义的诠释。[5]
既然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6]
1.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总量
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阅读量高,在教材中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包括精读、略读、自学的教材规划。
2.重视诵读优秀的诗文
在各版本的教材中,皆在单元学习中融入主题式的成语与格言警句,让小学生大量的积累词语与表达素材。在许多提供学生或教师参考的书籍中,也会特别就如何提升背诵能力,提出指导说明。
3.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默读、略读、浏览、阅读速度、借助图书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提问、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借助字词典、阅读讨论、判断、评鉴。
4.重视朗读
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国小学生语文教学就整体而言,简明具体,提供了教学的具体方向:强调独立阅读,定有课外阅读量的基准,重视情感体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具体的标明各阶段标点符号的学习点,重视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具体提出个阶段学习的阅读
方法。[7]
三、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学习与生活,也关系着国民的素质、文化的品质与国家的竞争力。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索适合于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才能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全文

与语文披萨阅读测试培养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