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如今的学生是活跃的、认知是广博的……他们所知道的、掌握的、关注的……是父辈们难以想象的。在这崭新的时空,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课改下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担负起培育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职责。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呢?
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三、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涉及面广,它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认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它体现了教师的内涵和魅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确立研究课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养,高水平、高能力就成了虚妄之谈。作为一个教师要上好课、育好人,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行吗?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
2、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以书为主,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着;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
3.我们应苦练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教师应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
㈡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大量阅读书籍
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拥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渊博的知识,唯有靠大量阅读,才能使自己思想通达,视野开阔,才能体味到哲人和大师们着作里精深博大的思想,才能完成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全身心地体验生命的深邃,达到自我心灵的升华,才能厚积而薄发,让自己成为知识长河中的一泓活水。
二、经常练笔写作
特级教师王栋生说:“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但现在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文。试问,一个老师都写不出作文,怎么教学生写作?在教学的实际中,本人特欣赏下水写作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只有经常练笔,经常写作,才能给学生以师范,给学生以导向,给学生以榜样,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不断自我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反思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思应当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将自身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让自己拥有务实的态度,敏锐的眼光,进取的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要强调的是反思要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四、精彩演绎课堂
教师的阵地是三尺讲台,教师的舞台是课堂教学。在网络视频里看那些专家型的名师上课,明显的感到课堂节奏行云流水,知识传授水到渠成,师生配合水乳交融。知识演绎精彩,师生定格永恒。一个研究型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建立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建立丰富多样的课堂文化。因为这样的课堂才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才合乎教师的个性发展和生命个体生长的需要。
五、重视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困惑和迷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不容易解决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专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比如学校定期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专业引领是一种人生的影响,一种自觉的唤醒。
㈢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提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⒈学生是教师交往的主体,教师要提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必须把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要求现代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往,使学生喜欢和他接近,愿意和他说心里话,显然,建立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学生信赖的人,同时又成为他们的朋友。⒉教师除了要提升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让他们知道子女在学校的情况,这也是对学生负责,并从家长那可以更了解学生,以便教学。⒊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助也很重要,教师可以一起交流教学经验,一起合作研究课题,只要教师之间团结,在教学中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
(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是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两项: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还要处理好一些偶发事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对教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再好,教学设计再科学,如果缺少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相互干扰,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⒉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对于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教师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善于组织管理的班主任,总是给学生提出富有鼓舞作用的集体奋斗目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进行适当纳委托,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树立正确舆论,培养优良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寓教于管,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集体中健康成长。
(三)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从实际工作中提出课题,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进行分析探索,求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在参加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
㈣ 语文教师文学素养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自己先练就一身过硬的语文基本素养,而听、说、读、写正是有效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语文戚旁教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文章内容。
语文教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听
耳“听”六路,是非曲直皆分明
1.乐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学生快乐成长的“导师”
做为教师,一定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做他们忠实的听众,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我们也曾是学生,经历过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烦恼或快乐的事,无论是与同学争执、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父母的责骂,还是获得某项奖励、回答正确一个问题等,他们都期望别人的关注。因此,我们应时刻留意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尘仔运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善于聆听学生的家长里短,并不失时机地巧妙点拔激励,让他们困顿的心灵豁然开朗。
2.善于听取学生的见解,让语文课堂充满学术气息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做“听筒”,学生少有各抒己见的空间,更不用说对教师的讲授大胆质疑了。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变成了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倾听也是一种艺术,教师要乐于倾听,善于聆听学生的“声音”,只要练就了洞察真知的“聪耳”,就会使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皆分明。
语文教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说
巧舌若簧,字句珠玑,“口生花”
语文教师应能说会道,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成功,你若能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引博征,教学一定会左右逢源。如果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不能生动形象地再现诗歌的优美意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对某一情境进行对答示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不能来一段激情横溢的即席演讲,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赏析一篇美文……那么,语文课势必会枯燥无味,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又怎么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教好语文,语文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说得“巧”,说得有特色。诗意的语言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激情的语言能感染学生情绪,精练的语言可以准确地揭示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乐园。
口语是教师教学的一把“软剑”,用得好就会“四两拔千斤”。语文派梁教师要善于总结,在生动、简洁上提炼,在思想、情操上激情,在逻辑思维上推敲,在学识、文化上修炼,就一定会“说”出风格,“说”显成效。
语文教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读
“读”占鳌头,腹有诗书气自华
1.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天簌之音”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朗读教学上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厚实的素养,并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朗读指导。
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功。着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斯霞等无不具备良好的朗读素养,她们的教学总能引领学生在充满情味的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它需要我们在朗读中品味意蕴,在教学中教师能否很好地范读课文就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
语文教师要练就高超的朗读本领,一定要平时注意阅读有关书刊,收看有关的录音、录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不仅要自己经常性地示范朗读,还要鼓励学生充分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中的重音、停顿、语速、音量、语调等技巧方法,并通过齐读、自由读、分组读、配乐读、赛读、接力读、角色朗读、话剧表演等多种形进行朗读实践,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效果。
2.阅读感悟,教师也应成“博士”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然而我们应当如何阅读呢?首先,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思想,不断陶冶情操。其二,要站在思辩的高度阅读各类书籍。语文教师的阅读必须做到“四多”,即要多读文学名着,接受文化熏陶;多读教育专着,提高思想认识;多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更新教育理念;多读学生作品,了解学生思想境界。此外,还应常常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书籍,努力使自己博学睿智。第三,语文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停留在量的积累上,不应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更重要的是“悟”,是阅读过程中对人生、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内部,找到思想的共鸣点。
语文教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写
1.让“字”成为语文教师的形象大使
一手漂亮、潇洒的好字是一个教师的“门面”,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漂亮的粉笔字,幽默的课堂语,个性化的手势,学生都乐于效仿。如果教师在板书、作业批语中常常错字连篇,书写东倒西歪,乱七八糟,我们还有什么底气在学生面前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师高弟子强,只有教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得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笔耕不辍,常“写”出华章
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自己要懂得作文教学之道,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实践总结领悟,得法其中。
语文教师不一定都要成为作家,但至少要能写几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否则,就成了“弹花匠的女儿――会弹不会纺”了。缘于此,语文教师坚持写作,首先应从下水作文开始。大家围绕一个话题,同台竞技,相互切磋,教师和学生站在不同的高度赏析品评对方的作品,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写作现状,从而推动作文教学良性发展。其次,语文教师还应该常写教学札记和教学论文,在不断反思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使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此外,语文教师要敢于尝试文学创作,用独特的视觉审视人生,关注社会,深入发掘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完成由作文写作到精神建构的升华。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给了我们无限的生命活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无论新课程怎样改,每位语文教师都要勤练“内功”,从听、说、读、写上狠下功夫,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㈤ 教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一、扎实练好基本功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语言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铿锵悦耳、有滋有味的朗读,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激荡的是学生心底的涟漪,点燃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老师要努力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文老师的朗读水平,应成为语文老师独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体,是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基本功;任何时期,电脑书写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强化书写练习,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要为学生的汉字书写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厚重;走出机械,走向创新。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盲目的从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仅教师个人思想僵化,也会感染学生,导致学生不善思考。我们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什么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是因为每个教师钻研教材程度不一样,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审视课文的教学设计,从读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要去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作者更多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读才有解,不读无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读有多深,课堂教学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学习,才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只有研究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华东师大叶灡教授曾讲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课前,也可以再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对教学的认识从浅到深,使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总之,语文老师要多阅读,多写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淀,才能磨砺出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四、总之,语文的学习需要兴趣,语文的课堂需要激情,语文的教学需要活力,让我们用激情去点燃文学的火把,用热情去照亮语文的课堂,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培养学生文学的悟性和灵性,以促成高雅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
㈥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语文教育正面临新时代的考验,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迫不及待。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文章内容。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却在合作同伴的点化下,茅塞顿开。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等疑难问题都能互相磋商。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学习的话题。
教师之间经常合作交流,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我们更加真切的体验到自己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的意义,从与同事的讲述与争鸣中,对教育的看法、认识、见解也渗透其中,一般会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动中内隐的思想与理念。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思想,筑成了我们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升华。
在组织培训和自主学习下吸纳并重构新的专业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从天文地理,至市井风俗,简直是无所不至。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在疑难课题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面对的问题,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这样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就显得必要而迫切。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连续的探究活动。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引下,在各地教委的精心策划下,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设了优良的课研环境和条件,搭建起了语文老师进行课研工作的平台,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广大教师和多数学校树立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科研育人”的意识,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逐渐开展起来。“科研育人”--学生综合素养明显增强。“科研育师”--教师专业素养显着提高。“科研兴校”--特色学校崭露头角。“科研兴教”--教育质量逐年上升。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的幸福感,这样语文教师才能走向大气象--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那时,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墨香四溢的大书!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在组织培训和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践行新理念以提高专业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刚开始,老师们会非常困惑,课堂是师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
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谈探索吧!精心设计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入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解决疑难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分组交流,让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地站了起来;在课堂中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结束后,再布置拓展延伸练习,既让学生练了笔,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应该放开,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调控下充分讨论,不受教案的约束,不背教学目标和时间的包袱。传授知识决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
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善于面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会有所收益,总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既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也保留着反思的冷静。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会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必将越来越精彩。
㈦ 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实施教育创新,必须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树立教师的理想和抱负,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读书,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变。 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文章内容。
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认为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有远大抱负的教师。人,要有自己的宏图大志,我们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应该是创名师,做优师,当研究型教师,做学者型教师。教师要具有小人物做大事业的气魄!
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力。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符合规范。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四个要素:①无私奉献的师魂。②热爱学生师德。③和谐教育的师生观。④教书育人的师能。在教师素质中,责任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学生没有第二次青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有了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你就会敬业,就会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语文教师更应该这样去修身、养性和锤炼。
三、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变。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思想,与时俱进,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特别是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这一点。中央教科所教育学博士朱小曼女士关于教师素质得出一个公式,即:教师素质=教学能力(长)×教育素质(宽)×教育思想(高)。这就是说,教师的素质是立体的,而教育思想代表着教师素质的高度。就目前来讲,我们面临新课程改革,就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转变:①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生学习。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自己的事业,是一辈子的事。②从单一的语文学科知识转向跨学科知识和综合性学习。③从内容性知识转向方法性知识。④从构建单一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转向构建语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综合学习环境。⑤从传授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勤奋读书。“年华不负苦读人”。步入语文教学的讲坛,就意味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辛的跋涉。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读书。古语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语文教师读书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读书没有止境,但读书确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我想,语文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事业,语文教师读书也有三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第一境也。读书,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物我为一”的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第三境也。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程度,你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豁达、宽阔,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读书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与语文课文直接有关的书。如着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着,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第二层次,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如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和着名教育家的书,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文集》等。第三个层次,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如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方面的书,这些书是高品位的书,细致研读,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
语文教师读书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善于读整本的书。第二,读系统的书。第三,读“杂”书,语文教师应成为杂家。第四,读书要注意掌握分寸。书是读不完的,要注重轻重缓急,有计划性。
总之,教育创新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解放学生思想,允许他们破除迷信,大胆质疑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学校领导、教师都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力,这是教育创新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正处于一个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时代,又恰逢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树立理想,勤奋读书,实现自身的转变,提高综合素养,在今后语文教学生涯中屡建奇功,为国家培养英才!
职业道德素养
1、思想修养:优良的思想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指导,是教师的“灵魂”,是语文教师做人的根本。
①立场坚定,遵纪守法。现代语文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能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懂得教育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理解有关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现代语文教师应是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教师,能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同时又能认真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现代语文教师是遵纪守法的教师,他们一身正气,情操高尚,能按照美的规律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②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谈举止、服饰仪表是教师个人内在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外部反映,是教师文化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学生来说,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对教师来说,生活细节也是大事,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检点自己,为人师表。为此教师讲话要文明,举止要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大方,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语文教师的思想修养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蕴涵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敬业精神: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热爱教育,尽职尽责。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敬业、乐业忠于教职,全身心地投入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中,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教师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必须任劳任怨,自觉地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品德行为对学生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诲人不倦。
③热爱学生,视生若子。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夸美纽斯主张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则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包括后进生),要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使其身心不受各种不良影响的危害。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慈严相济。
④严谨治学,锐意进取。为了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师要自觉、积极、坚持不懈地更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素养,具有严谨的学风和教风及锐意进取的精神。严谨的学风主要是指老实认真谦虚的学习态度,自觉遵守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以及有错必纠的求是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劳动质量的必要条件,是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表现。锐意进取是指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高屋建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常教常新,质量不断提高。
⑤敢于负责,乐于协作。教师劳动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劳动,这种劳动要求教师要勇于负责,敢于承担教育教学责任,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创造性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要乐于协作,自觉主动地与其他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专业素养
一名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必须具有深厚的学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深和提高学养,跟上本专业的学术进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语文教师尤其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要努力使自己术业专精、闻道在先。许多教师的落伍,就是因为其在任教以后树立了教参就是一切的观念,放弃了专业上的进取精神。作为“平等对话”中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靠教师自身的深厚学养自然而然形成的。将来,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法在讲台前立足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善读、能说、会写,应是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的素养,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会写是基础,是前提。会写,势必会读;不会写,也就不会读。这一点已得到语文界较为普遍的认同。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就非常强调教师自身写作经验的作用,他说:“经常写些东西,语文教师更有必要。……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透彻,指导就会更恰当。”他认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虽然叶圣陶对教师个人的写作经验的作用似乎过于看重,不免有经验主义之嫌,但是,他主张语文教师应经常动笔,应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教学,则是合理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是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读者”和“作者”的素质,是语文老师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中最具普遍性、基础性和延展性的素质。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经常地与学生交换阅读和写作的心得,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坦诚地和学生交流感受,给学生读自己写的作品,谈自己写作的生命体验,倾听学生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会不喜欢阅读和写作吗?
教学素养
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一名优秀的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和课程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人。
语文教师仅止于能读会写还不足以教好语文。任何个人的直接的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善读、能说、会写,从教学的角度看,他所能给予学生的,除了情意因素的正面影响外,就是个体的、经验层面上的对读、说、写的体认。而真正能对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应是从众多的个体读、说、写的实践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理论。而不论是言语表现的经验还是理论,都得通过教师适当的课堂教学行为、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组织,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与对话、合作与互动,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