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以后语文课怎么上

以后语文课怎么上

发布时间:2023-07-12 06:45:26

㈠ 怎么上好语文课

1.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里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多观摩一些优质课。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的文学书刊,这是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2.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保障。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一种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体安排,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这就要求教师肯花时间去钻研。

㈡ 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你好,说到语文学习,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关键在于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背诵、坚持阅读、坚持练笔)。能把这三个坚持落到实处,慢慢的累积,你的语文成绩肯定会有质的提高!
1、坚持背诵。
语文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这类知识的学习,源于课堂,所以基本的是要专心听课。而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积累,积累的好办法就是背诵。背诵诗词(包括一些课外延伸的)以及诗词赏析的一些特定句式和特定用词;把文言文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虚词、句式等知识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2、坚持阅读。
坚持阅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坚持做阅读理解,如果能够做到每天至少练习一篇阅读那就更好了。做完之后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二是坚持课内外阅读,养成主动摘录的习惯。平时多注意收集古今中外生动、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如果阅读效率低,可以具体地去练习一下,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训练掌握快速阅读和思维导图等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
3、坚持练笔。
练笔主要是为了语文中的写作。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中或阅读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三是根据考卷中的一些作文题,进行特定的训练。
对于写作的素材积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背诵中积累。教材中优美语句、篇章、精彩片断,都是很好的素材。②现实生活中吸收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休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走街串巷,或是旅游观赏、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③阅读中积累,这又回到了我前面说的“坚持课内外阅读”。
4、语文的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㈢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呢?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另外,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通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

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下面以经典篇目《变色龙》为例来谈一谈。

导学进行之前,布置好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好有关的知识。上课开始让两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比一比谁知道地多,记得准确,布置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读后提出较易的问题,本课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在班级内讨论解决不需要教师处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奥楚蔑洛夫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文中的环境描写在第几段,有什么作用?军大衣的脱和穿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由浅入深的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来研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基本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丰满、全面。

最后,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

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这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课之后,可以布置两个方面的课后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第一,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布置一篇命题日记:“在去巴尔赛岛的船上,一身西装革履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展开丰富的相象,进行续写,尤其是回来时的景色应该怎样描写,一定结合课文内容来写,设想故事高潮和结局部分。

语文教师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所上的语文课就会更有效果和价值。我们知道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都经过编者的仔细推敲,是很优秀的篇章,语文教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间去,去研读,去探索,去发现,在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在学生身上得到延伸和拓展,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经过这样一堂堂语文课的学习,语文课就有趣多了,在加上大量的阅读,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学习语文了。

㈣ 语文课怎么上

语文课怎么上如下:

1、是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透,要根据课标对本年段教学的目标定位,读懂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这一课到底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哪些能力可以得到锻炼提升。教学的切入点在哪,可以把学生引领到多深的境界等。

3、是要特别关注语言文字,因为语文学科,这是一门语言,那就一定要关注课文的语言,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关注是怎样表达的,还要学着去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读,因为读中才能感悟;也要求课堂上要有语用训练。

㈤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上好一节语文课的方法如下:

1、吃透教材,课的准备。上课前,对于所导学的内容都要熟悉于胸,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诵读要学的知识或文章,仔细观摩,全面的、多方面了解,尽可能多的发现知识点。

2、考虑学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于所学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3、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

5、查找相关资料。在做好以上的内容准备之后,我们便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了,作者的简介、课文的名家解读、相关的写作手法等。

㈥ 想学好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综述

1.抓基础,准备可以拿分的题目:在语文考试中里面,有一些是不需要技巧,只需要你烂熟于心的题目,像多音字,错别字,古诗词默写这种。针对这些题目,多背多练就好,没什么其它特别的技巧。


2.多看书,尝试理解背后的深意:要想做好阅读理解,意味着你背后需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功不唐捐,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当然,据我观察,现代的学生,即便已经毕业后的职场人士,阅读能力都是有问题的。

解决的思路也很简单,提高阅读的标准。每次读完一篇文章,试着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涵盖全文,亦或是罗列三条与文章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强迫自己思考。

3.多练习写作,尝试短时间内练好文笔:当然,应试作文不是特别需要文笔,只需要你把字练好,然后把三段式的议论文框架烂熟于心,最后再背熟几个常用素材即可。练的次数不够多,知道再多技巧也是枉然。所以还是固定时间每天练一练文笔。

4.背诵古文,培养语感:针对于文言文,最好的方式不是看翻译,而是先尝试把整篇文章背诵下来,接着一字一句的抠下来,理解其准确的含义。

㈦ 语文课要怎么上

通过童话、寓言、儿歌等内容,力图从孩子发展领域所涉及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方面为孩子将来学好语文打基础。希望这份文件可以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㈧ 语文课应该怎么上800字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就应该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样才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科,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至于“如何上好语文课”,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为其探索不已。现在,就本人的一点见解浅谈如下: 一、“以趣导学”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缺历可使人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去活动,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才能学得快,记得牢。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发挥语文本色,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科与其他科有所不同,它具有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叫做‘天堂’吗?‘鸟的天堂’会是怎样的呢?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探个究竟呢?”。通过这一发问,会初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往往新、奇、美的事物最容易使人产生兴趣,而“天堂”是属于新奇事物。通过这么一问,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老师接着就“乘胜追击”充分发挥这篇课文语言精悍、质朴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把“新、奇、美”揉合为一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活跃课堂气氛,延续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的注意力持续不定的,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若只是靠生动的语言来激趣,过于反复就会失去“新”意,产生厌闷感。要把学生的兴趣延续就必须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生阅读课文时要采用多种的阅读形式充分让学生做到“三勤”,即“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活跃的气氛中“延趣”。 3、课内外相联系,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又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是属于短暂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稳定兴趣,我结合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方式来结束该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课尽,趣不尽”的感觉。如在学完古诗《暮江吟》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物美吗?你能把诗人在诗中描写的景象全部画下来,给老师欣赏一下好吗?”课后,学生非常感兴趣,拿起画笔就画起心中的“诗画”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诗内容的理解,而李扮胡且使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发展。 二、“培养能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体现。 在小学阶段,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应该与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离开能力的训练,只单方面地传授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会导致语文教学陷入繁琐教学和形式主义,削弱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述课文的内容,应该致力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上《鸟的天堂》时,我先提出问题: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2、作者每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合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有关的课文内容后再回答问题。这样不但有意地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当学到描写在大榕树上群鸟欢闹的情景时,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那鸟多欢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并训练了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又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听老师范读时在文中划出为之感动而流泪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听到这部分会流泪。然后出示一道练习题:“当我读到……的时候,我哭了。我想到……”。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想到的内容。这样进行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课后,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生动描写人物的语言、内心的手法,以题为《我最敬佩的人》写一两段话,哪拦使学生融类旁通进行有趣的写作训练。 课文是最好的阅读和写作例子。在课堂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使学生有利于掌握好知识,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训练扎实”是上好语文课的要点。 由于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体做法有: 1、 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一个词语。在课堂上不能脱离课文去理解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意思和含义。 2、通过比较、揣摩、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只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才能更好地学好语言和写作。能有效地消除“肚中无墨写不出”的毛病。 3、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把课堂上的重点巩固。 4、要以情入境,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上《月光曲》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话,从表面上学生会误认为是在写海面的实景。其实,从“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是由钢琴曲的节奏柔和到强劲的变化而产生的想象。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想象,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课堂情景——放下窗帘,出示投影,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听着名曲,看着海面月亮初升的画面,充分去引导学生想象,开阔他们的联想空间。 5、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典型例子,善于引导学生去训练阅读和和写作。但是训练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应结合课堂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随机训练、扎实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法灵活”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教学方法所谓“灵活”,不是简单的课堂上的热闹,而是以教师教得活泼,求得学生的思维“活泼”。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体裁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思维活动导向、牵线、搭桥,在关键处点拨,使学生“开窍”,并且能做到精讲、活练,又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在上《草原》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草原不大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草原美景的壮丽和可爱,除了准备好充足的教学媒体外,我还结合这课文的特点而大改教法,不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是新颖的“导游法”。 首先,我以轻松愉快的《草原之歌》开始带学生进入“草原之旅”。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把文章分成五部分,进行变换地点“游览”。即:“初到草原——接近蒙古包——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联欢”。每到一个“地方”就放映有关的录象资料,并结合每部分课文内容的要点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掌握。就这样,学生以迷人的草原风光图像进入课文,教者以生动感人的语言重点突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联想融为一体,以情入境,使他们正直领略到蒙古人民的热情和广阔无边的草原壮丽的风光。最后,我以赞颂草原的《刺勒歌》和“热情联欢”的画面结束“旅程”。在这一节课里,学生是求学心切的游客,老师就是热情而又爱发问的导游。全堂课以带学生去旅游的形式来完成授课,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了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诸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方面结合的。因此要上好语文课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从多方面去考虑。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征等因素。正所谓“教法无边”,只要符合学生素质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法,就是成功的教学方法。以上只不过是我个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浅见

㈨ 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

                           陕西省宝鸡市教研室   曹公奇

       摘要: 对文本的教学内容要有准确恰当的选定,能够抓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去品读文本,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去适当地解读文本,根据教学实际自然流畅地实施教学。这就是肖培东老师公开课给人们的启示,这就是为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所做出的案例解答。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课例赏析

        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多年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其实这牵扯到对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等问题的认识。一个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能够体现出他对语文教学、对文本解读、对学生学情等方面的认知及教学观念。观摩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春酒》和《在沙漠中心》两节课,很有感触。以肖老师的这两节课为例,可以说明我们到底该怎样去上语文课。

        一、准确恰当地选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学“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一篇课文到底应该“教什么”,这是语文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选定的教学内容准确恰当,目标明确,教学效益才能最大化。

        肖老师的这两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上非常准确和恰当。我们许多老师一般不敢这样去选定教学内容,往往从传统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上课,比如《春酒》,就会讲分为几个层次,写了那些哪些事情或人物,表现了什么感情,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等等。但肖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很集中,切入角度也很独特,他从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入手,再看这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教学的重点是:这种情感是怎样的味道?支撑这些情感的文字在哪里?这样从内容到情感,重点是理解这种情感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怎样表达出来的,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进而理解作者的对“春酒”的独特情感。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下了一个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强调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果抓不住这个核心,教学也就可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肖老师的两节课就是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来选择教学内容的。《春酒》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和品,领悟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表现文中的情感的;《在沙漠中心》抓住人物的两种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关键句去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心理的。所以,肖老师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得很好、很准。

       而我们拿到这两篇课文,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在教学内容上不知做什么取舍,总害怕遗漏了这个、遗漏了那个,总害怕把什么内容还没讲到,因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面面俱到,就这样一节节、一天天、一年年地教下来,但学生收益甚微、进步不大。

         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理解分析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而不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表达的。其实,作者是怎样写的、文章的思想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最应该要学习的内容。文章是写不完,也是读不完的,要理解文章情感内容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问题,王荣生教授最早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对此研究成果最多,如《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等等。

        二、贴近文本去品读语言

        品读语言,就是紧贴文本,读读品品,从关键的词语、精妙的句子入手,仔细咀嚼,反复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是语文课教学的核心。

        肖老师的两节课紧紧扣住文本,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就是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一个句、一段话一段话地去品读,读出不同的味,品出其中的情。仅仅一个题目“春酒”,肖老师就让学生品读了十次左右,从中读出了不同的情味。两节课都是这样,肖老师紧扣文本的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甚至是标点符号,一直引导学生在读、在品,在不断地品读中,学生对于文意、对于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体味领悟了。肖老师的课堂上没有我们平时那些“人物有什么特点,文章表现了什么情感,语言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看似很具体、很大,其实多是架空了文本的概念分析,没有真正深入到文本中去,没有真正深入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去,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语言品读。

        肖老师的课,让我联想到了钱梦龙老师上的《愚公移山》,都是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把词语扣得很紧,咂摸咀嚼得很细、很深。一个词语可以前后勾连,联系学生学过的,反复咀嚼品味,让语言学习落到了实处,这就是真正地品读语言。肖老师的品读语言,让学生反复体会“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还有像“舔”“一点点”“偷偷地好几回”等词句,都品味得很细、很深。再如《在沙漠中心》“我”的绝望,都是靠品读词句感受到的。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句,这样的词句只有反复品味、仔细咂摸,才能感受到真意真情。

        这两节课都是通过品读语言来理解文本、体味情感的,但我们平时许多语文课,不注意深入品读,有时候只是看看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举几个例子蜻蜓点水地一说而过。这两节课紧贴文本语言反复品读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教学生阅读,教学生学习,教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品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许多语文课都是架空文本的分析,对于课文,哪怕是简单的课文,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去细细品读挖掘,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只注重文本内容,没有从语言文字的深度上去品读,自然就看不到这些词语、句子的精彩。如果能从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中品读出深味来,才是教学的真正功力所在。

       三、文本解读符合学情

        肖老师的这两节课,分别面对的是初二和初一的学生。所以,他的文本解读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符合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符合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一味地在文本解读方面标新立异,或者过度挖掘,解读出所谓的“新意”来。

        关于文本解读,我们需要分清“研究解读”和“教学解读”。

        “研究解读”,或者叫“学术解读”,也可以说是“文学评论”。作为一个读者或者评论者,阅读后的理解、感悟、评价,决定着他的文本解读。他是怎样思考的,他就可以怎样解读,他完全可以解读出学术界都没解读过的观点,只要自己觉得有理就行,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至于学术界认可不认可,那是另一回事。有些研究者,在文本解读上,往往追求“偏、奇、怪、新”,进行经院式解读,或者是考证式解读,往往抛开文本的语言文字,或从人文思想、或从写作背景,或从作者经历,或从其他方面入手去解读文本,以显示文本解读的“深”和“新”。对于这种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上,有人也叫它是“深度解读”或者“过度解读”,也就是过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或者其他因素,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

        “教学解读”,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符合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学情的去解读文本。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所以我们的解读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要能够让初中学生通过阅读品味,真正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和情感,这就是“教学解读”。如果教师对文本解读得很有深度也很有新意,但落实不到学生那里,不是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那在教学上就没有多大作用和意义。

        “研究解读”和“教学解读”虽然可能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二者绝不能等同,更不能直接以“研究解读”代替“教学解读”。

        肖老师执教的《春酒》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回忆春酒的情感,《在沙漠中心》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两种心理状态。这些解读,也许是许多人都能解读出来的,没有什么“偏奇怪新”,但这是贴合学生学情的文本解读。肖老师说“我要浅浅地教语文”,我理解的肖老师“浅浅地”,就是贴近文本,品味语言,让学生体味、领悟文意和情感。实际上他对文本的解读也有一定深度,除了共性的东西,也有深刻的地方。比如《春酒》一课,最后问到“琦君是谁的孩子?”引导学生理解为:琦君是妈妈的孩子,是春酒的孩子,是习俗的孩子,是文化的孩子。这就是把作者情感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这就是解读的深度。《在沙漠中心》一课,肖老师引导学生品读“绝望”,品读“坚强”,这是我们一般老师也都能解读到的,没有独一无二的“偏奇怪新”,但他有巧妙的设计,比如改动标题,加一个主标题来体现对文本解读的深度。

       语文课的优质表现在哪里?就在这里,就是靠实实在在、符合学情的文本解读,不靠“偏奇新怪”、不靠猎奇去取胜。如果看那些不接地气的文本解读,许多老师都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学生呢,十几岁的学生凭他们的学习积累、人生经历、情感体验能不能理解呢?所以,教学时,应该区分两种文本解读,即“研究解读”和“教学解读”。这样说,不是说可以对文本不进行深入挖掘,而是在深入解读、有了自己独到体验之后,才能根据学情自如地驾驭课堂。如果没有自己的解读体验,人云亦云的话,那么教学时就做不到自如驾驭。

        四、教学流程自然流畅

        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教师基于课程、基于文本、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的最终呈现。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雕琢痕迹,没有太多的磕磕绊绊,既验证了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也说明了教师主导把控课堂的艺术能力。

        可是,我们许多课堂教学太注重形式,太注重环节的齐全。许多语文课每一节都有小组合作的环节,有探究的环节,有交流展示的环节,有拓展延伸的环节等等。关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不管问题是否重要,也不管有没有讨论的必要,都要来个小组讨论。课上常听老师说,“这个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或者更绝的是精确到“给大家三十秒或四十秒时间”。这样的小组讨论能有什么结果呢?关于“成果展示”环节,多数都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或是照搬教辅书上的答案,或是发言学生个人的思考理解。本来小组讨论是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让我们给用滥了,当一种形式被用滥了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一下效率,纯粹成了一种空壳、一种给人看的形式。再就是“拓展迁移”,文本读懂了没有,理解了没有,都不知道,就要拓展,就要迁移。如果这节课真的把文本学通学透了,还有学习时间,我们可以拓展延伸;如果连文本都没弄清,这一课都没学好的话,为了延伸而延伸,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有这个环节,这样的“拓展延伸”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很多课都是把这些作为“新课程”的标志,贴在自己课堂上,这其实是对新课程的理解狭隘化、表面化、程式化了。

        肖老师的两节课很自然、朴素、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让人如坐春风。《春酒》从内容到情感,再从文本的字眼行间里去品读,看这些情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是一步步完成一种内在的流程。《在沙漠中心》是从内容到心理活动,到两类心理感情,再到两类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又回到学习语言文字的核心上来。这种教学设计,表面看不出什么痕迹,但仔细体会,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肖老师的课内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比那些标注了所谓几个环节的课要紧凑得多。肖老师的课没借助多少外在的东西,没有多少花样,似乎一直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看似“浅浅”的,但那种内在的由浅入深,逐渐的升华,都显示出教学流程是非常有序的。

        所以,语文教学不要过分注重那些外在的形式,要多注重课堂的内涵,多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定,多注重语言文字的品读,多注重文本解读的学情基础,多注重自然朴素的流程,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园。

            ——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7年第3期

: -10�x5��-�

阅读全文

与以后语文课怎么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