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
②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求知是义不容辞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型为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已经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今天就必须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行阐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层意思: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②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始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多大区别,但实质上二者很不相同。二者不是谁辅助谁的关系,而是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
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首先必须明确二者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我们不能为整合而整合。整合是手段,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整合,一是要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融为一体,不要生硬的使用网络技术,使其简单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达到好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换一种展示的方式,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既然是手段,应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而不是搞成千篇一律的东西,因此在开展课程整合研究与实验的时候,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风格、教师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那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呢?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首先应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现代教育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学会思维,学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黑板”和“粉笔”二者完全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的操作。很难想象不能熟练使用黑板和粉笔的语文教师能胜任传统的语文教学,同样,很难想象不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能够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应有不俗的修养。 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滥用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个体形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无益于语文教学,反而有害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怎么写,怎么读,怎么领会,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要靠教师的引导。现在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师甚至从头到尾不写一个字,不读一句书,全部让计算机代替。这样的课是不太适合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的,它过分强调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忽视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课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自然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回答,却没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注重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后要使教师一备课,就自然想到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③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中,研究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并加以应用,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显得极其重要。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即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利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应用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它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核心领域中的应用也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实践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各种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语文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宽广途径。1,、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创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语文教学再不是填鸭式满堂灌,语文课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热情,甚至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个别化教学,在一种创造性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春》一课时,首先利用声、情、图、文并茂的录音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欣赏课文录音并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以录音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中走入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情趣,更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接着我又利用投影、计算机动画并配上音乐效果等制作展示一幅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在一种有效的情境中走入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让学生在一种极具形象的感官中获得对春的体验,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以较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传统语文教学有它良好有效的一面,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迫切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介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也改变了语文教学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使以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成为常态,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成了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了知识的获得者、建构者,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教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多种计算机语言组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利用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例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利用幻灯片、动画、动态三维模型演示云层的变化过程及天气变化状况,就让学生对如何看云识天气有了直观而形象的理解,我再配以通俗的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便迎图而解了。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一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文本资料,补充文本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让学生自如运用各种声像信息,有效突破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突破。3、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教学的资源更丰富、教学的形式样,教学的内容更宽广、教学的效果更显着,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以更大空间的提升。今天的“教材”已经成了“学材”,语文教学要求给学生的东西了,但是很多以前要在课堂讲授的东西已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课堂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质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搜索、下载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源,让学生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故宫建筑有了直观而形象的理解,这些也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让现代语文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运用多种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向课堂45分钟要效果,达到语文教学效果最大化。4、利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何克航教授曾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多种教学功能,创新教学结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方法指导模式,“一读为主、情境体验”赏读模式,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的模式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我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中的朗读,课件运用大量声像资源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然后在教师诵读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文本字词解释、思路、艺术特色分析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通过课件欣赏诵读,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并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有针对性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探究学习,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课文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舒婷的《思念》一诗,分析器其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同时完成相关训练题。通过这样一些教学结构的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渐渐有了质的飞升。因此,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与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够优化语文课堂,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优化教学结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参考文献:【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培训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3】朱京、李建耀,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J】,中国电话教育,2001,(9)。现在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学习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开始转向全民教育,随着知识的多元化,也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要用电脑技术来改进我们的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另外,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中。近年来,我区开始全面实施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也实行了自主选择,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课本。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导思想,而且教师参考书还配套了教学素材光盘。作为一所硬件设施较好的“农村示范”中学,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来促进教学已成为我们思考、探究的一个新课题。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方面,一方面,学校投巨资建设校园网、多媒体室,甚至于每个班都购置了多媒体系统;另一方面,老师还是停留在课堂上基本用一支粉笔教天下的阶段。较先进的教师也不过是制作几张投影胶片,放几篇课文朗读磁带,至于制作课件在多媒体室上课则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奢侈品。但是,作为一名勤于思考的教师,不难发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再不作更新语文教学就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更无从说起。无疑,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不由我们不去思考、探索、实践。我想,我们的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妨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这方面来。所以作为现在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利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语文教育的教育改革。2、语文教师应该注意整合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3、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4、4、语文教师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的认识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从主动的角度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探索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语文的有机整合,通过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学科,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学习,变革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促进教师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加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④ 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课例
如何让信息技术肆瞎更好地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
资源丰富的优势,创设民主和谐合作竞争世液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构建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构建高效
课堂“保驾护航”.
1、创设氛围,在虚拟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
网络资源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方面有着得天独
厚的优势.如在教学作文《我的“小天地”》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幸福之家”的动态呈现场景:房间地面是长方形的,各色家具一应俱全,墙上还挂着装饰
画,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由此创设出温馨的氛围在授课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
达欲望,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要把自己的“小天地”介绍给大家.
再如《回声》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回声”的有关知识.虽然课文叙述采用
的是童话故事的方式,但要让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这样抽象的知识谈何容易.为此我制作了回声形成原因的课件:小青蛙在桥洞里呱呱地叫着,它的叫声就变为弧线向
桥洞的石壁扩展.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弧线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声波.,接着声波也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四面扩展,碰到了石壁就一圈一圈地返回来,传到青蛙
的耳边.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就将课文静止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载体,使抽象的声波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就在盎然的兴趣中明白了回声形成
的原因.这样,恰当的课件运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2、自主探究,在人机互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发展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以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乐趣.我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环节设置“提示”或帮助“键.将导学的线索放置在里面,当部分学生思
维“短路”时可及时点击“帮助”键获得帮助;假如学生仍有困惑,可通过语音系统向老师和学生请求个别指导.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领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验,让学生品尝到伴随自主探究而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析点评,在交互观摩中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或设计在大屏幕上调显出来.同时利用黑屏控制技术遮盖学生机的屏幕,组织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大屏幕进行分
析和点评,学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维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涂描话说之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有效地催生了学生的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灵感.
利用网络教学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惧心理.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输入到教师的主机上,不用公布自己的姓名,教
师收到信息后,如果是简单的委托可以直接进行解答;更多时候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就能培养学生坦诚健康的心理
品搜雹物质,强化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动态化、人性化,使它们含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教学资源为我们所用.而这些教学资源又是顺应了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体现自主发展而设计的.
1、语文课程资源的形象化设计
小学生天生对形象感强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利用FLASH动画,把课程内容设计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在设计“一年级习字”的课程资源时,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倾向,在学校的网页上设计了“习字小课堂”的页面.一进入其中,就出现了可爱的“熊猫博
士”的卡通形象.还有“熊猫课堂”、“熊猫练功房”、“熊猫超市”、“熊猫图书馆”等卡通房间,学生既可以读到与生字词相关的一些课外阅读资料、趣味小故
事、认字小窍门以及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每一个环节和项目都注意与图片、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度过学习的每一分钟,享受到语文学校
的快乐.
2、语文课程资源的动态化设计
静态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将学术形态的教材进行开发,将复杂的语文问题依托于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出,把简单的文本结论还原于丰富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从而使语文课程资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夹丝网防盗玻璃”、“吸音玻璃”、“吸热玻璃”的特点、作用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但小学生没见过这些玻璃,因而对
文中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尤其对“自动报警”等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制作了展示新型玻璃和介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的课件.在导入新课
后,首先通过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一组色彩亮丽的新型玻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有关“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
理:当用鼠标点击假想的小偷时,“小偷”就移动触及到夹丝网防盗玻璃,这时,电路图上的红色灯泡就立即不停地闪烁,并伴有尖锐的警笛声,“小偷”立刻仓皇
而逃.这样逼真形象的设计引人入胜,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3、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性化设计
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给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平台,
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创建了校园网,建立了学生网站、网上图书馆、专题学习网站等开放空间.在专题学习网站下设立了专门的语
文学习栏目,分册编排,将每一册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语文背景资料囊括其中,既包括从网上收集到的语文史料、知识典故、各种相关的图片和文本资料;还包括
语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或自己创作的儿歌、顺口溜等.当然,也欢迎学生收集资料或上传作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以让全校师生及时分享的网上教学资源
库.这个资源库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语文素养,更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所蕴涵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促进了学生开展语文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
习,使教育更具有人文性和开放性.
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与信息内容内在机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方式外在表现形式上的协调一致.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⑤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融合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 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