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书第24课主要内容
24*、最后一分钟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地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养成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终身。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
条约: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②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③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州虎门烧掉鸦片
午夜时间:24时=0时
Ⅱ 语文24课的“月迹''的意思是什么
标题“月迹”,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是月的变化轨迹;也是孩子们寻月即寻找美的足迹;还可斗或以理解为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月迹》是现代作家贾平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孩童的心空让伍态和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月迹》被选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新编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等课本中。
(2)五年级上册语文24课这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月迹》构思新颖、独具特色。历代有许多文人用月亮象征圣洁、光明、美好的事物。但是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滑森的追逐之中,则是独具一格的构思。
作者用追寻月迹作为行文的线索,既能表现自己的立意,又使《月迹》具有一种清新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月迹》的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作者把热烈的感情倾注在画面描绘和简洁的人物对话中。不论是“放了竹窗帘儿”的中堂,还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都是作者用清新明丽的语言谱写出来的“月光曲”。
将作者对美好事物追逐的感情,和谐地融汇于景物描写之中。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想象等手法,增强了散文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十四课《最后一分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分钟》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倾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原文:
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3)五年级上册语文24课这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最后一分钟》这首诗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4课(126页—128页)。
赏析:
《最后一分钟》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作者简介:
李小雨,1951年10月26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女作家。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5年2月1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64岁。代表作有《雁翎歌》、 《红纱巾》、《最后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