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教育专业学什么
语文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有: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写作、班级管理、中国文化概论、文秘基础、三笔书法、普通话、教师口语、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汉语知识,具备较强的汉语阅读、鉴赏、写作、沟通交流、管理及公关能力,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
Ⅱ 语文专业知识的内容包括什么
你是指中学部分还是大学部分?
中学语文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标点、成语、语法的使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应用文体的运用能力,最后就是写作能力。
大学的语文专业分得比较详细,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等。
Ⅲ 小学语文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吗
小学老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但语文的专业知识不包括。
Ⅳ 大学里面的语文专业主要学什么
语文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写作。
语文教育专业是“语文”和“教育”的综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文学)。学制:三年。属于教育学类专业。
本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胜任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人才。
(4)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语文教育专业基本要求: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能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二、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评价能力。
三、能阅读所有现当代文献作品和一般古典文献文论。
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水平。
五、能书写规范的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六、英语达到三级水平。
七、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如word、ppt、excel等。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Ⅳ 语文基础知识都包括哪些
Ⅵ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学科知识水平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给你分享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1).语文课程性质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育观的核心,主导着语文教育的实践,影响着语文教育理念的建设,对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言语、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
(3)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语文课程是文化课程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在交际过程中无不承载着和反映着民族的事、理、情、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承载着丰富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此外,以语言形式和语言形式承载的内容构成的语文课程本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已形成自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系统,并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人化课程
语文与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学语文,其实质就是学文化,以文教化。中国语文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道德、审美观;世界文化汇聚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宝藏。
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为其本身所固有。对语文课程这一性质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据此获得,育人方式也由此决定。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
(1)语文作为文化的特殊性:本身既是文化,又是文化载体;
(2)语文作为工具的特殊性:是负载着人文性的工具;
(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
(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派郑绝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尘姿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丛洞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1)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⑤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⑥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⑤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⑥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⑦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⑨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⑩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3)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口语交际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5)综合性学习
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1)识字与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②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③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④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阅读
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⑥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⑦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⑩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识字与写字
①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②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③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阅读
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③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④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⑥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⑨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⑩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⑪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口语实际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综合性学习
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②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③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Ⅶ 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1、语言素养。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
2、语文模唤素养。这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旦山凯论的基本知唯裂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3、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