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的衔接题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的衔接题

发布时间:2023-07-27 09:33:55

‘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

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散昌仿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贰’ 高三语文答题技巧方法

春秋时期大 教育 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说明,学习是要经过思考的,否则将一事无成。思考后就能得出学习成果,说的是非常对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语文 答题技巧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技巧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 成语 (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 文章 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 句子 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五、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六、名句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写得对

七、文学作品的阅读

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2.吃透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

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

4.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

5.根据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

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

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失冤枉分。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

答题技巧:

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 总结 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八、语言表达题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

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

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

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

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

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

①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

②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

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

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

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

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

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

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答题技巧:

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高三语文答题技巧方法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总结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 高三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整理总结

★ 高三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总结

★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叁’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技巧整理

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求知。顾名思义,就是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就是要学会求知,变成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具有优良品质的好青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语文 答题 方法 技巧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

一、 句子 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 短语 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 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 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七、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八、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九、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十、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十二、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 名言 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十三、仿写句子。

公式:1、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十四、对 对联 。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五、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六、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七、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③分析所给的名着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着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 故事 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着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着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八、名着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着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着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着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九、写信。

公式:①注意 书信格式 (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二十、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二十一、诗文佳句赏析。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二十二、 说明文 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二十三、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二十四、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二十五、前后照应。

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六、巧设悬念。

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七、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八、记叙线索。

公式:1、分析线索种类:以“物”为线索;以“事”;以“人”;以“时间”;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九、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技巧整理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整理总结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总结

★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集锦

★ 2021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整理归纳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总结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整理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阅读整理归纳

★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套路与技巧

★ 高三语文高考固定必备答题方法

‘肆’ 高考语文有什么答题技巧

你好,我任教语文10多年了,关于语文阅读题答题,要抓住两个个重点。

1、阅读理解主要考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阅读包含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整理归纳分析能力等,语文、英语阅读在阅读速度、归纳提取重点两个方面表现得更明显。
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记忆》。

2、为了节省时间在做阅读的时候应该切忌:
(1)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会导致阅读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超级速读训练同时就顺带训练了记忆,而超级记忆部分的思维导图对全面阅读文章后,抓出文章脉络和重点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

3、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记忆》也是我们协会认可的。希望你早日进步!

‘伍’ 高考语文衔接题方法确定首尾句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解答方法

多年来,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都把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作为考试命题的范围,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解答这类题,要做到“七看”:

一看:前后话题是否一致。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春季高考题)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析:这段短文的话题是“公安干警”,而A项将话题转移到了“犯罪嫌疑人”和“全

部赃物和赃款”,这样就造成了一段文字三个话题的毛病,使语言表达前后不连贯;同理,B项后一分句将话题转移到了“全部赃物和赃款”、C项前一分句将话题转移到了“犯罪嫌疑人”,都犯了话题前后不一致的毛病。只有D项,两个分句都是承接第一个分句的话题“公安干警”的,所以是最恰当的一项。

二看:陈述的角度是否一致。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997年高考题)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解析:这道题要从陈述的角度是否一致来考虑。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陈述的,所以承接上文应该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联系下文的语意来看,前面的语意最好是“对联一副”,这样才能够与下文衔接紧凑。所以B是最恰当的一项。

三看:是否合乎逻辑。

3.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1996年高考题)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解析:一般来说,一段话的组织总有它内在的逻辑联系,或合乎生活逻辑,或合乎事理逻辑。否则就会结构松散,表意不连贯。这道题,按事理的逻辑来看,应该是先听到广播,然后才有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④句是写师生听到广播,即得到信息,②句是写师生得到信息后所产生的心理,③句是描写师生在心理作用下的动作,①句是对师生投入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体现着事理间的先后顺序。所以答案是C。

四看:句式结构是否一致。

4.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1998年高考题)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解析:①句用a衔接,似乎没有什么毛病,可是联系上下文来看,就显得不妥当。可见选择什么样的句式,除了要考虑句子本身的意义之外,还要考虑和上下文的联系。①句上文“身体魁伟”和下文“两颊微微陷下去”都是主谓式,如果中间选用偏正式的“粗黑的眉毛”,上下文就显得不协调,所以应该选用与上下文句式一致的主谓式语句b。

附带说明一下,②句对景物的分类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所以应该选择b。本题答案D。

五看:内容是否照应。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0年高考题)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这段文字谈“多读”“少读”的问题。第二条横线后面有“十里洋场”,可见应该对应“多读”,当选③;因为前后内容是对比关系,可见分号前应谈“少读”,当选②;又因为整段文字都是谈“读书”,而不是“读书人”,所以选⑤。答案为A。

六看:意境是否协调一致。

6.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1988年高考题)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这个语段的意境是冷清、荒凉的,其色调是灰暗的。而 A的意境是“热烈的”,色调是暖和的;C的意境开阔且雄伟,且观察角度与下文矛盾;D的色调明快,与下文意境不协调,且观察角度与下文矛盾。答案应为B ,因为它的意境与色调与下文一样,都是冷清,荒凉的。

七看:是否按空间顺序。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2001年高考题)

⑴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先看第(2)句,远眺的对象有“群山”“层林”“白云”,这三者中“群山”是固定的,接下来按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应该先是“层林”再是“白云”,否则语无伦次。所以应选④。

再附带说说第⑴句,横线前是六个字,横线后是四个字,只有选②,前后节奏才一致、音节才和谐。本题答案C。

实际操作起来,此“七看”并不都是孤立的,有时还要综合“七看”去具体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99年高考题)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语句衔接题中,最有创意的题目,解答此题要多角度考虑,一要注意空间关系,二要保持陈述角度一致,三要保持句式协调。从叙事的时间看,“我”现在不在杭州,应用“那”来远指;从陈述角度看,陈述的对象是“钱塘江”,所以应以“钱塘江”为中心来描写景物;从句式协调角度看,应该与最后一句一样用单一的方位短语作主语。由此看来A项最恰当。

高考真题

一、事理规律指语言表达要遵循四个顺序:

(1)时间顺序。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2)空间顺序。如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的顺序来说明或描写事物。

(3)逻辑顺序。如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先总后分,由因到果,或按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进行叙述、阐述分析。

(4)人的认识顺序。如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介绍、叙述,等等。

例1、(2008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的问题。中国多年来——,——,——,——,——,——。

(1)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3)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4)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5)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6)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4)(6)(2)(5)(3)(1)

B、(4)(5)(3)(6)(1)(2)

C、(5)(1)(6)(4)(3)(2)

D、(5)(4)(3)(6)(2)(1)

(分析)需要填入的6个句子之间属于因果关系:其中句子(4)(5)表原因,叙述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做法;句子(1)(2)(3)(6)表结果,叙述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取得的成就。原因部分中,句子(4)是方针,(5)是具体做法,两句顺序是(4)(5)。结果部分中,句子(3)(6)是具体成果,(1)(2)是重大历史意义,四句顺序为(3)(6)(1)(2)。最后结合横线前面“中国多年来”这些词语考虑,确定答案是B。

二、前后照应规律

在总分关系的句子或语段中,如果总说部分先说甲,后说乙,那么分说部分也要先说甲,后说乙;总说部分先说过去,后说现在,则分说部分也要先说过去,后说现在。

例2、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1)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

(2)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3)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4)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4)(1)(2)(3)

B、(1)(3)(4)(2)

C、(1)(4)(3)(2)

D、(3)(1)(2)(4)

(分析)原句横线前面先说人类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后说“主宰它们命运”,所以,横线中也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填句子。其中(1)(3)属于“玩于掌中”的内容,(2)(4)属于“主宰它们命运”的内容;要填的四句顺序为(1)(3)(4)(2)。故答案为B。

三、语序提示规律

为了使语言表达条理清晰,意思明白,句子中往往会使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如:然而、但、不过、另外、同时、最后、换句话说等,抓住了这些词语,句子顺序自然好把握了。带上指示代词“这(些)”的句子,应该紧跟在其所指代的内容后面。运用了顶真修辞手法的句子,应该前后相邻。回答问题的句子要紧挨提问的句子后面。最后一种情况是用时间词语、空间词语等提示,表达这些意思的句子要注意照应。

例3、(2009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1)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2)它的嗅觉细胞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3)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4)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5)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6)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A、(3)(2)(1)(6)(4)(5)

B、(3)(6)(5)(2)(4)(1)

C、(5)(4)(1)(3)(2)(6)

D、(5)(2)(4)(6)(1)(3)

(分析)横线前面的句子是总写狗的忠义、勇敢和聪明的特点,句子(3)(6)是用具体事情表现狗忠义、勇敢的特点,根据前后规律确定,(3)(6)分别填入第一、第二空。(2)(5)是具体说明狗的聪明,应紧挨(3)(6),但根据语序提示规律考虑,(2)中的代词“它”指代(5)中的狗,故排在(5)后面;又(4)中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句子(5)(2)的内容,应排在(5)(2)后面;剩下的句子(1)排最后。故本题答案B

四、句式统一规律

就是说为了增强句子的节奏感,或加强语气,提高表达效果,相同句式(包括结构相同和语气相同)的句子总是放在一块,或放在对称的位置。

4、(2007年全国卷)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字母符号。

——,——,人口不过20万,——;——,——,枕着清澈的多瑙河,——;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的一石一水无不浸润着音乐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顷

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c、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分析)依据句式统一规律以及句中的分号确定,a余“人口不过二十万”都是主谓结构,应填在第二空;c与“枕着清澈的多瑙河”都是动宾结构,应填在第五空;又依据话题统一规律可知,第一个分号后面的句子描写小城的美丽风光,前面的句子叙述小城的人文历史;因此描写景物的句子d和f分别填在第四、六空,叙述历史的句子b和e分别填在第一、第三空。故答案是baedcf。

五、情境和谐规律

指一个句子或语段所表现的情景,或明快,或暗淡;或喜悦,或悲伤;或褒,或贬。

例6、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时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瘦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分析)原句中横线后面的文字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情境,根据情境和谐规律,可以排除选项A、C、D、所以答案为B。

例1、(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2/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3/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4/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1)(2) B(1)(4) C(2)(3) D(2)(4)

例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代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里,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1)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信息(2)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3)压迫着人们的心灵(4)改变人生的轨迹

A、(1)(2)(3)(4) B、(1)(2)(4)(3)

C、(2)(1)(3)(4) D、(2)(1)(4)(3)

例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1)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2)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3)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4)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5)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6)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分析 1、(1)中,从横线后面三个短语都是四个字,所以横线中填(2)最恰当;(2)中,从句末韵脚“茂”字考虑,横线上填(4),可以用“绕”字押韵。故答案D。2、根据原句提示词语“古代”和“现代”考虑,句子(2)放在第一空,与“古代”照应。根据原句中词语“沉淀下来”考虑,第三空要填(3)与之照应;(4)填在最后一空。故答案为C。3、本题(1)(2)(3)是进城所见,按时间顺序排列成(3)(1)(2)(4)。所以本题答案为(3)(1)(2)(4)(5)(6)。

阅读全文

与如何答好高考语文的衔接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