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
二、 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深沉的母爱》中写到: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生命的美妙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深深的震撼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是啊,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如果没有经过生命的洗礼,她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是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进行的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看电影,谈启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彼此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后,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的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在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从这只小虫子身上看到了“万物皆有灵”,表示以后再也不小看这些虫子;有的学生将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与小虫子做了比较,从小虫子身上学习到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则从小虫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体会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另外,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写出读书心得或感想。例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之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㈡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何为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笔者拟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命化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发现很有成效。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生命化教育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来,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既有的教学内容只是这个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
二、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
如《掌声》这篇文章中同学们的掌声让腿有残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同时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的道理。
如在《一次成功的实验》中,课文真实地描述了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让孩子们做实验的故事,在课堂上我重点剖析了文中的小女孩先人后己、有了危险愿意自己承担的这种美好的品质,让每一个孩子为之动容。
《黄河的主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梢公却能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学完这篇课文学生不能受到心灵的震撼,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虽然令人烦恼,但与险恶的黄河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既然黄河都可以战胜,那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呢?你的生命完全可以因为不断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精彩起来。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的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的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多么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㈢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呼唤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呢?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挖掘安全教育内容,适时传授安全知识。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安全教育内容。
如:在教学“灯”字,给“灯”字组词,学生说到红灯、绿灯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识传授的契机,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认识交通规则,使他们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又如:在教学生字“警”时,指导学生掌握读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火警电话和匪警电话吗?”这样将火警电话119和匪警电话110这些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又如在教学“江”、“河”、“湖”或“游泳”等字词时可以告诉学生,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不可以玩水或者游泳,这是一个很好的防溺水教育机会。
一个字很微小,但只需要语文老师做个课堂的有心人,捕捉文字背后的安全内涵,那么安全教育就会“润物细无声”。
二、在课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时时留意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安全救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