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三年级下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三年级下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发布时间:2023-08-05 20:06:29

1.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语文要素

小学老师在讲语文一篇课文时,首先带领学生通读,讲解难字难词,提示学生分好段,讲解放落意思,整篇文章中心思想。通过学习,学生应学到什么,懂什么,理解什么。希望小学语文老师要掌推好语文要素,把课上好,让学生有收获。

2. 略读课文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略读课文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略读课文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的。和以往版本的语文教材相比,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语文要素的达成要求进行单元的编排与设置。那基于语文要素的略读课文应该如何施教呢?

一、锁定语文要素,阅读内容选择有道

(一)关注阅读提示,锁定语文要素

在略读课文中,课文题目的下面大都有编者对本课阅读的提示。这些提示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要求。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关注这些阅读提示,锁定语文要素,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方帽子店》这篇略读课文,其提示是“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学时,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与课文的阅读提示,教师就要把关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样教学,有的放矢,有助于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抓住文章中心,落实语文要素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引领学生集中突破,以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那一定会很好》一文,由于课文比较长,因此教师应从中心句“那一定会很好”人手,引导学生思考:“找一找这句话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教学,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句,拎起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学生获得了对角色形象的认知,收到了显着的教学效果。

(三)攫取精妙语言,落实语文要素

同精读课文一样,略读课文也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文中表达精妙的地方进行关注,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是一首语言明快、意境优美的现代诗。值得学生学习思考的是作者对秋天的美的描写并不单一,而是极具内涵。教学时,教师从“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围绕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品词析句,使学生对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有较深刻的感受与体验。这样教学,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语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致力格局,语文要素的落实设置有方

(一)搭建支架,促进语文要素落实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先解决的是对课文大意的了解与把握。了解课文大意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搭建恰当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其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是这一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在课后练习中以表格或者示意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阅读支架。有了这样的阅读学习作为基础,在《方帽子店》和《枣核》这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过来,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这样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了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

(二)前后链接,促进语文要素落实

编排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学习方法。对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教师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前后链接,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教学时,以这一语文要素为指引,在几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词句的方法。在教学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一课中,教师更要注重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让学生运用相关的方法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表达效果。这样教学,前后连贯,整体推进,环环相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促进语文要素落实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经历思想碰撞的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略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这幅画为什么能够名扬中外。为了这个阅读目标的达成,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画上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这幅画能够名扬中外?”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取信息、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获得了对文本的感悟,深化了阅读体验。

三、凸显要素习得,阅读实践推进有法

(一)链接阅读,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课内外阅读链接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链接阅读的文章可以是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本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以深化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那一定会很好》一课,阅读提示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阅读提示,让学生把《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这两篇课文对比起来进行阅读,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最后再推荐学生阅读《丑小鸭》。这样,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童话这一文体特征的认识,真正把“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读写融合,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略读课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在体裁、表达和结构上各具特色。教学时,教师要从文本结构和文本语言出发,找出精教精学的切入点,鼓励学生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的《小虾》一课,作者除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动词,把小虾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形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删繁就简,确定教学目标,并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读写能力的落实,这样才能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如何落实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

如何落实统编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要素?每个老师都有不同解读。

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汤瑾老师抓住“如何运用单元语文要素?如何掌握阅读策略单元?如何同步落实语文要素之外学习目标?”等问题,从“解读语文要素,构建要素图谱,要素落地路径,直面三个问题”四个方面为教师们讲解如何落实统编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每单元语文要素在单元篇章页里,在课文中的“泡泡”中,在课后练习题里,在语文园地中。

“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语文知识,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儿童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即能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能力。

养成学习语文的策略与习惯,能够以语文的眼光积累学习语文的经验,建构语文学习场。

教师要有“像专家一样思考”的意识,尝试让自己站在编者的视角来审视教材,适时提问,深度解析,在读懂编写意图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构建阅读要素、习作要素的图谱,将知识点、课文前后进行关联,并在头脑中形成语文要素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视角把握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时,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纵向搜索,找寻与要素相关的练习,构建图谱。

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横向贯通,打通各课练习和语文园地相关栏目的关系,构建图谱。

要素落地路径:

1.站在单元角度,展开递进式教学;

统编本教材将精读课与略读课改为教读课和自读课,并增加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要做到目标统整、循序渐进、读写融通。

2.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流程活动化;

教师需从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出发,站在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语言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言文字运用,从而实现语文要素与学习活动的融合,实现深度教与学。

3.搭建多样支架,学习思维可视化;

构建有效的“导学支架”,运用有效的“脚手架”策略,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活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4.关注作业练习,落实有效性教学。

教材课后练习是语文要素的分解。要达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应该认真落实课后习题的要求。

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不一定始于此单元,更不能止于此单元,一定要在能力习得、习惯养成、方法掌握、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不断运用,直至内化和自动化。

二是策略单元,学习阅读策略是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但掌握阅读策略的目的是为提升阅读能力和品质服务的。

三是在抓住单元语文要素这一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要把其他适切的学习目标同时落实。不能拘泥于语文要素而忽视了基础性目标以及和与文本特性密切相关的、其他适切的学习目标。

4. 在小学中,分析教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课标及语文要素。可以从课标,人文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要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5.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

对课标语的感悟及在教学中的落实
【语文课标语】
以下内容是关于作文方面的课标语: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 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四学段(7~9年级)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 如何在课文中落实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

一、“语文要素”概念的界定
“语文要素”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刚接触部编教材的一线老师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概念。
“语文要素”听着很陌生,但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要素”。“要”是必要,不可或缺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么从字面上来看,“语文要素”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必要元素。从内容来看:字、词、句、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书写、阅读、写作、审美和口语交际等丰富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都属于“语文要素”的范畴。
二、“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现
那这些要素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呢?在部编教材中,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标有许多 “提醒”小标识,大多用上了第一人称的语言,读起来亲切、易懂,学生也很感兴趣。如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一下这一册教材中就有这样的安排:
在第6课《树和喜鹊》一文中,第二小节“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孤单”一词下方有小要求: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第一小节中,“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回扣第一小节,想象树和鸟的处境就不难理解“孤单”的意思了。还是在本册第14课《要下雨了》一课中第6小节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这里也出现了提示: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在这一册教材中就这两次设计,一处结合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另一处联系上文理解词的意思。这样精妙的设计,关注了年段目标,聚焦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和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设计巧妙。
在语文园地中的标识就更丰富了,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我从火车票上也认识了好多字”“厨师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借助拼音查字典”这些标识,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提供了切入点,同时教师也明晰了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的方向。
同时,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设计分布了许多“语文要素”。不仅有知识点也有能力训练点。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祖先的摇篮》一文课后就有这样一道题目“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2—3小节的问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道课后练习,明晰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猜测的语气。同时这也是这节课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有了课后习题的提示,教师自然会将其作为教学的难点并提示学生:祖先可能在摇篮里做这件事,也可能做那件事。全凭作者的猜测,所以朗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在一下《姓氏歌》一课后有要求: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不难发现,通过课后练习题,一线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让教学不再盲目无序,对青年教师更至关重要。
三、“语文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
“语文要素”的明确提出,大大解决了一线教师面对教材到底要教什么和学生具体应该学什么的难题。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保障“语文要素”有效实施,教学活动该如何开展?教学策略又有哪些调整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于学情,明确目标
第一学段的“语文要素”没有相应的单元导语提示,这就需要执教教师充分解读教材,根据“语文要素”的设计来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如“理清文章脉络”在教材中的编排就是层层递进的。从二年级上册《千人糕》中借助插图说说千人糕需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并且文章给了学生明确的图案。到二下《蜘蛛开店》一课中课后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完成一张表格式图案,再根据图案来说说蜘蛛开店的过程,由此来理清文章脉络。不难发现,同样是理清文脉,从二上到二下教学目标一步步提升,在教学中,一线教师要发现并遵循目标的延续和递进,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
(二) 依托目标,展开教学
“语文要素”的学习要依托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执教二

下《祖先的摇篮》一课中,课后习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仿照第2或第3小节说一说;还有一个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动宾形式的短语。在教学中我围绕摇篮“有意思”展开学习,以生为本,遵循认知规律,读中发现文本特色语言——动宾短语。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方法,如:看图联系字义、字形演变、动作表演等,体会动词的妙用。学生乐中学,印象极为深刻。积累语言,拓展练习,接着仿写短语,如此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降低了难度,却提升实效。增强了学生对动宾短语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学生发散想象力,写出了“数星星”“抓长毛象”“画壁画”等充满想象力的短语。可见,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符合学情,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接着我让学生创编诗歌,运用刚刚所写的短语回读文本,在课文语境中迁移运用动宾短语。整堂课学习紧紧围绕“发现——学习——运用”展开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亲历言语的认知、觉醒和创造的过程。紧扣本课目标,做到教学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三)关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识字、写字、朗读、积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如在教学一下《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朗读后可增加生生互评的点评环节,同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种能力共同发展。
语文学习不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传递与能力训练。还要关注教学情境的设置,让语文学习摆脱枯燥的刻板印象,成为一种充满情趣的审美过程。让“语文要素”在学生心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举个例子吧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课文所处的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二是学习写日记。该课文是张秋生先生的作品,作者从儿童视角描写了秋天雨后水泥道上的发现,赞美了秋天,赞美了大自然。在课后练习题中,编者安排了五项内容。一是六个要求认读的字,十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二是“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三是“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四是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五是阅读链接,阅读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片段。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中,第二至第四项是对应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一项是每篇精读课文都会安排的学习任务。这几个方面的学习任务,都离不开阅读这一基本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该课,基本的路径是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提高审美品位的过程。由此看来,为语文要素而语文要素的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将其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在阅读实践中习得。
基于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解读以及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的认识,本课教学可设计安排几项教学活动。一是根据自学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自学,学生能读通课文,对秋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语言的美有所感触;能够认读、理解以及正确书写生字词,发现自己阅读中的疑问,标画出难懂的词语。二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有效的阅读学习对话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学收获。根据课文朗读情况,对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订正。借助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对字音、字形、字义等进行有意义的指导,让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字词知识,如通过“明朗”一词的理解,梳理出可用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借助词素意思、换近义词等方法,为理解难懂的词语做好方法的铺垫。引导学生聚焦课文重点段落,与文本、作者、编者对话,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体会语言文字之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之美。
细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会发现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
这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准确表达了作者的观察成果,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美以及对自然美的赞颂之情。阅读这三个自然段,能完成课后除生字外的其他学习任务;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都集中在这三个段落,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
该教学活动,可以从学生难懂的词语切入,将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之美融为一体。学生自学难懂的词语之后,一般会提出对“熨帖”和“凌乱”两个词语意思的疑问。“熨帖”一词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读懂,所以对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熨帖”,要让学生阅读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并抓住“紧紧地粘在”“平展地粘在”思考想象,就能够理解什么是“熨帖”了。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再回到这三个自然段,反复朗读感悟,将大脑中形成的多彩的梧桐落叶平整地铺满路面的画面读出来。“凌乱”与“明朗”构词方式相同,构成双音节词的两个字意思一致,可用借助词素意思理解的方法理解。运用该方法理解“凌乱”,那就是“乱”上加“乱”,非常乱。这与课文的描写“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产生了冲突。这便创设了最佳的教学引导机会。当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会发现这里的“凌乱”,其实是一种不规则的美,即自然之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补充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之美,如蓝天上的白云、连绵起伏的山峦、一群飞翔的海鸥等图片,让学生欣赏,整合自己的认识,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自然之美。通过“凌乱”这个难懂词语的理解,与文本以及作者有了深刻的对话,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学生与文本有了这样的深度对话,再来朗读课文这三个自然段,情绪、情感会更加饱满。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感情只是完成了第一个层次的对话,教师当然还要从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到语言文字中,领悟作者的表达特点。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点段落的阅读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经验。如作者观察秋天雨后早晨水泥道上的梧桐落叶,注意到了落叶的形状、颜色、光泽,还注意到了整条水泥道铺满梧桐树叶的样子,既关注细节,又不忽略整体;在语言描写上,作者更是善用叠词与比喻,从数量到形状,从颜色到光亮,节奏有缓有急,写得形象逼真。这些都要引导学生感悟。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再一次阅读,再一次与文本以及作者对话,不论是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还是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学生都会增加更多的情感。此时,教师将音乐、画面引入,再配上恰当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秋天雨后的早晨,带到了落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上,那情景是美的,那朗读课文的声音是富有诗意的。
第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是将阅读链接的内容引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梳理出张秋生与汪曾祺在写作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相同点是两位作者对写作对象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表达生动准确。不同点是一个写的是自然景观,一个写的是人文景观。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后小练笔题目,让学生完成。因为前面有深刻有效的文本对话,小练笔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8. 语文要素落实有路径

主讲:汤瑾(特级教师)

今晚,我聆听了由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主办的公益讲座。此次公益宣讲的是杭州钱塘新区的特级教师汤瑾,她宣讲的主题是《用好统编教材 落实语文要素》。

讲座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解读语文要素

她对语文要素做了一般解析和深度解析。我们可以从单元导语中明晰每单元阅读和习作两方面语文要素。明确语文要素就是明确每单元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我们可以尝试让自己站在编者的视角来审视教材,适时提问,深度解析。教学时,要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构建阅读要素、习作要素的图谱。

二、构建要素图谱

构建要素的图谱可以从两个角度构建,一是纵向搜索,二是横向贯通。汤老师用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解读如何从这两个角度构建语文要素的图谱。我们教学前要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的概念。

三、要素落地路径

如何让语文要素落地,可以从四个方面做——

1.站在单元角度,展开递进式教学。单元导语包括人文要素与教学要素。围绕阅读和习作的要素,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以及学习园地中,在点上深入层层落实。首先是抓好起点,了解认识单元语文要素;其次是落实节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课文;最后要做好终点把握,让学生在习作中落实语文要素。汤老师通过课文和《这儿真美》习作教学案例分享,深入浅出地引导老师建构体系化的教学, 展开递进式教学。实时教学要做好目标统整、循序渐进、读写融通。

2.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流程活动化。教学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视角设计语文学习活动,让教学活动是情景化、活动化的语言学习活动。

3.搭建多样支架,学习思维可视化。

4.关注作业练习,落实有效性教学。

四、直面三个问题

首先是我们的教学要在能力习得、习惯养成、方法掌握、知识建构中不断运用,直至内化和自动化;其次是策略单元的目标定位,以阅读策略学习为核心,用策略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最后是不能拘泥于语文要素,而忽视了基础性目标以及与文本特性密切相关的、其他适切的教学目标。

我们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利用这个暑假,做一些教材解读工作,为新学期的到来,好好备一备课。正如汤瑾老师所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行动,比论道更可贵!”

不管是否留下足迹,我们都认真走过!今天的培训,我边听边记,有收获,也相信接下来我有行动。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大港完全小学张文红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下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