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建设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如何建设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发布时间:2023-08-07 07:18:17

❶ 如何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依纲照本,逐课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大胆的进行单元学习,求同存异:但最终都是要体现出编书者的意图来的。

殊不知爱好读书的学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来学习如同嚼蜡。

我们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的避开这种现象,对编写者的意图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探险”单元时,学生可能早已把本单元的课文读过好几遍了,当你做老师的讲到“探险”话题时,同学们可能并没有被那些“探险”家的精神所感动,反而对探险的 *** 津津乐道(如攀岩、公园水渠冲浪等等),那就可以因势利导,给予一定时间让他们探讨这个问题,还可设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吗?鲁滨孙呢?夸父和孔子呢?提示同学们写出你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紧接着还可趁机设计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讲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评心中的英雄人物,写身边的英雄事迹 ……这样虽然改变了编写者的意图,却也可以创造性地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二)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

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

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如上了《月亮上的足迹》一文,请学生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综合性学习,如果仅以课本资料作为活动材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好在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个网址,于是就先引导学生上网查找阅读收集相关材料,相互交流,然后再开展知识竞赛,最后再动笔,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也可以写出较好的想象作文。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和E—mail的形式与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使得语文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同学们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语文水平。

(三)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

应该说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

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留心处处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因此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的捷径。

如,结合“名着欣赏”课,指导同学们自编自演,先由同学们讨论、确定剧本的主题、内容、人物,然后再分工协作准备资料,丰满人物形象和相关情景;再由同学们分头执笔写出自己负责的章节或片断,在试演中修改,在修改中试演,如是反复几次,最终创作出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来。

学生们能在创作中体会出艰辛与乐趣,更加体会出那些名篇巨着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如《红楼梦》般“增删十载”而成,由是更有滋有味地投入到名文佳作的阅读中去寻找灵感与体味美感了。

除此以外,还可利用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比如开设书法课、歌词鉴赏会、诗文朗诵、读书报告会、口才课、佳作欣赏课、赛诗会、故事会、讲演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课本剧表演会、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办手抄报等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社会化,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长足的发展。

(四)留心大自然,开展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因此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生活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

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

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街头、书摊、市场,假期随父母旅游一些知名景点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语文学习也应重视交往的过程。

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独特的体验。

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

如,为了上好《漫游语文世界》,学生通过走上街头,学来活生生的街头语言,并能把它们再现于舞台,批评指正人们不规范的言行;收集大量的生活用语,也能对他们鉴赏品评;并且学以致用,写出很好的广告用语及标牌、对联等。

(五)结合家庭生活,渗透亲情体悟。

“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

但是学生却常常觉得无内容可写。

即使写了,笔下的文字也是一个个被“挤”出来的,缺乏情感激荡。

的确,“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习作时,他们往往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应付写作。

因此,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往,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诉真情、 *** 文将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在开放式的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

刘国正先生也说过,“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他们水 *** 融,难分难解”。

因而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开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实践化、社会化。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 立足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 配套读本、 教学挂图、 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 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 我们也应与时俱进, 改变简单“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l.科学把握教材, 利用课本资源。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 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 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小学生敢想、 敢说、 敢做, 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 、 “异想天开” ,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 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 联系生活, 创建环境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确,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严肃的老师、 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 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 舒适、 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 焦点,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 与大自然相比, 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 更生动。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 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 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 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 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 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 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 如对 “上网的利与弊” 、 “自由与纪律” 等展开辩论, 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 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动。 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 我们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画、 演一场戏或欣赏一个电视片段, 启发引导学生, 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 生活的主要场所, 合理地利用校园、 教室等场地, 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 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 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 以熏陶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 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 关注书本, 忽视人本, 强调独立, 缺乏合作, 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 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 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 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 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 音乐、 美术、 科学、 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❸ 如何构建具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1、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创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在教学中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月球上的足迹》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月亮和月球的一些资料,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况,吟诵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有的写了有关月球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40分钟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快”向课堂要效益,融快速听、说、读、写、思于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们相信,当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之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主体对学习载体的有效控制。
2、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和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的阵地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我校开展的“五体验,五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我们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创设高效课堂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信息文化的培养,实现了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❹ 浅析如何利用网路资源进行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浅析如何利用网路资源进行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高效优质备好小学语文课

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随着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丰富多彩的网路资源又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研究基于网路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蒐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的原因所在。在网路环境下,引导学生利用网路庞大的资讯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获取资讯,筛选出有效的可利用的资讯来解决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实行新课标后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资源丰富的母语环境中深化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网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自由性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不能比的,学生喜欢上网,而活动又有利于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我们在既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一)利用网路,开展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路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 Inter 的教育网路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大形势之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只是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的方式、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可见,在网路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中的实践者探索者。
(二)利用网路,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仿照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资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重视应用和个体的体验及全员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
在探究性学习中应用网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学习工具、多种学习途径和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
探究性学习需要集约丰富的资讯资源。大量的资讯资讯是引起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动力所在。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与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资讯。这些资讯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来说会十分陌生,需要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到与解决问题相关的资讯。而网路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讯资源。为了便于学生查询资料,我在每一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都会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应的网站。
利用网路提供的各种沟通、协作工具,我们还可以通过BBS讨论区,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当前学习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协作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交流合作可以丰富学习者的理解,同时也会引发他们对各种理解的批判性评价以及对自己原有想法的进一步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师与单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缺乏在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生之间以及不同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的机制。探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使得教师难以对这么广泛的问题作全面的解答,也很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召集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中解答,更不可能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和交流讨论,而且因为受时间限制,也不可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及时的交流。网路却能通过BBS、主题论坛,以发帖、电子邮件等形式,为师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使参与资讯交流的人员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资讯反馈更加及时。
(三)利用网路,开展合作性(互动)学习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了就有两种思想。” 综合性学习可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如电脑、实物投影仪、CD、VCD等)展示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中,激发其思维的火花,开启其知识的大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成果往往具有资讯量大,生动、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特点。学生学习成果中可配有图片或音乐。如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配有《黄河大合唱》的合唱曲、钢琴曲,及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图片。《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既有月球外貌、日食月食形成的图片,又有《月亮月光光》、《明月千里寄相思》、《十五的月亮》等民谣、怀旧曲及流行曲。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获得独特体验。此外,学习成果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教师蒐集到的资料,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蒐集到的资料往往更精彩,更丰富。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触觉更敏锐。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地展现学习成果,教师仅作小结或起引导作用。且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对教师有启发的作用,可促使教师更深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网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网路资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21 世纪,网路介入了教育,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网路环境下的教育是时代赋予人类的任务。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学内容,纵观其在网路环境下所具有的特点对促进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努力研究把握其显形和隐性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合理利用网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与完善,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与历史潮流,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化静止为动态,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更具教学的灵活性、随机性与立体性特征,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农村资源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在教学时,我们很多课文都设计了关于农村的生活、景物的。比如2年级有一篇《画家和牧童》文中提起过两牛相斗的情形,这个大多数农村的孩子都看见过,我们就以此来汇入,这样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高效优质备好语文课

随着网路的发展,如何让网路教育资源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网路资源的最大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路中查询、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资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经过不断运用和摸索,我觉得在应用网路教育资源时,要做到三备。
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那备教材岂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利用网路资源来备课了吗?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必须的;另外教师用书上的一些建议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你再到网路上寻求一些专家的、同行的理论和建议,经过对比,挑选出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将会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收获。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在网路中查询、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资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我们还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为个人教案,改变我们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比如,我们搜寻课堂设计、课件,从中借鉴他们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点。
二、备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发现网路资源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而到了我们的班上,学生对许多问题不能理解或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呀?我们的课完全是按照网上高阶教师的示范课设计,怎么感觉收效甚微呢?原因出在自己对学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们的已知。这其实是我们没有充分考虑自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指的备学生应该是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别。因为地域不同,城乡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我们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资源中的素材,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利用网路资源不是让自己照搬的,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择优求取,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我们应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利用课件时,我们不能照搬一个人的课件,而是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课的,自己再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如何利用插图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可能很多老师没有注意教材中的插图,其实插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各个年级段而言,语文书上的插图非常丰富。个人认为插图是课文重要段落或者难理解段落的一个形象解释。插图形象,色彩艳丽,对于我来说是经常用到的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当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深入人心时,对于作为酷爱语文教学的笔者来说,是既激动不已又惶恐不安。激动的是赶上了课改的好时机,这可是教学研究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安的是自己两手空空,以什么去迎接课改,拿什么去献给课改。人们常说,机遇常常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成功不会青睐浑浑噩噩之人。 多媒体教学是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节课,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感到枯燥无味。多媒体集文字、影象、声音于一体,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语文学科慢慢产生了兴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实施后所提倡的一个新的要求,这也是时代对老师的新的要求和希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就应当会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与此同时,也要求教师学会利用多媒体和网路来为我们教学服务。由此看来,多媒体资讯科技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是新时期的教学的一个主要发展的方向。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一点思考和体会。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或赞颂祖国大好河山,或托物喻人。但是由于很多课文与现实生活年代相隔久远,因而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而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根据课文内容选配合适的音乐,选取相关的图片和视像,视听结合,声形并茂,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如果在教学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挖掘其中愉快的教学因素,使学生人情入境,能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效益 利用资讯科技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捞铁牛》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根据水的浮力的原理把沉在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和尚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络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选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如点选“铲黄沙”课件,便会出现船身上浮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船身上系着的绳子就会绷紧,此时划船,铁牛就被拔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了语言、思维训练。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随着网路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语文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大量互动性很强、更新更快的语言和语言文化资讯使广大师生应接不暇。网上可共享的资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而资讯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路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检索、阅读各类书籍,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获取到更新的资讯和资料。如,学习《有趣的发现》,从海岛上昆虫翅膀的有趣特点,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适者生存的例项。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而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大多数学生对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于祖国一些着名大桥的图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发展了学生运用资讯科技对其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的探讨能力。 四、资讯科技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之外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大量的资讯。这些资讯可以是课本上的知识,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由课本向课外拓展的内容。网路之中的资源浩瀚无边,包含的内容要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内容,所以如果能够利用好网路之中的资源,那么将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有课堂这样一条,学生缺少选择和拓展自己知识视野的机会。现如今,资讯科技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网路技术于语文教学,能及时、迅速地开拓了资讯通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感知、选择和快速浏览能力、感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达、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强化了自我效能感,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优化小学英语听说教学?

网络搜索一下 儿童学习网 ,找一下 很不错的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所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以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性支援。 网路对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基于网际网路络的学习可以达到许多的目标,起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使用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实现的作用,利用网路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1、 有利于构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现代教育理论,其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而网际网路络则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充套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络。学生在网际网路络上,可以获得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与视音讯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的资讯

如何利用网路资源进行幼儿园数学备课

首先还是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地域不同,
城乡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
我们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合理的利用网路素材101教育PPT。

阅读全文

与如何建设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