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语形式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是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如《白杨礼赞》的导语:“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看一下插图谁能解说一下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幅图画放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对平凡的白杨树加以礼赞?礼是什么意思?作者又怎样进行礼赞的呢?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紧循着教师这段步步深入,诱发思索的导语。教学的效果是比较显着的。
用这种“平铺直叙”型导语有助于向学生介绍推介作品,使学生既增加文学常识,同时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这种导语运用于小说等(尤其是长篇小说节选)课文。这种导语,会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作品的兴趣。
用一个感人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于导语的故事,可以是与要讲内容相类似的,也可以是所讲课文的内容梗概,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教学《出师表》导语时,可以先给学生将“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让学生弄清诸葛亮、刘备、刘禅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利于学习课文,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置悬念,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方法。在语文课导语时,如果注意设置悬念,也可以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文学作品中小说、戏剧的教学。对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是大家所关心的,根据这点,教师在教小说、戏剧时,可以就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设置悬念。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语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是为新授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语,又要重视新授知识的教学,既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
⑵ 部编版单元导语包括什么内容
部编语文单元导语包含了单元学习的重点、课文选编的出发点、阅读训练的目标、写作能力的标准。
导语页上的任何文字信息都值得在课后细细品读。这就是对语文学习的重点进行研读,有的语文老师会用半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讲解导语页上的学习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每页导语里,都包含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预习前,应该了解到这些信息。
语文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着。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⑶ 语文每单元前的介绍是什么
语文每单元前的介绍是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个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是教学的指南针和导航仪。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了“主题化”编排。
在每个单元最前面都有一段提纲挈领式的优美文字,涵盖并突出该单元的学习专题、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等内容,让使用者在最短时间内把握单元的中心内容;在同一页上,还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这就是我称之谓“单元导语页”所在了。
语文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
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叶夏二人亦开始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⑷ 小学语文每个单元前面的叫什么
小学语文每个单元前面的叫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个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是教学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单元导语”具有统领全组、定位目标、导航学习等重要功能。研读“单元导语”,对把握编者意图,夯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用:
1、感悟整体教学理念
“单元导语”放在单元之首,必有统领的功能,体现了整体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导语”,把单元主题与单元能力目标整合起来,构成整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一册的单元导语揭示了一册的语文学习重点、能力训练方法和目标。
2、理清两条教学主线
认真阅读单元导语,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提炼,我们可以发现“单元导语”给我们提供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人文性主线,即单元主题,一条是工具性主线,即语文能力训练的落脚点,两条线穿起来互相融合,就成了一个整体。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是一段绳子的两条线,螺旋上升。
⑸ 语文书的使用说明(一)
同学们,这是我们使用的第二本统编版的语文书了。你对语文书了解吗?下面的内容,你知道吗?
【一、单元导语】
首先,我们来看每一个单元的第一页,有一页“单元导语”,虽然字很少,但也不容忽略。这一页主要是向我们介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这是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其中有一个学习目标就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着的方法。有一位很有心的同学就发现了,《草船借箭》是由原着改写的白话文,而《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梦》却是原着的片段。语文书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因为编者想让我们先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了解名着,再过渡到阅读原文。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利用这三篇课文来学习如何阅读古典名着。
【二、精读课文】
其次,在翻阅目录时我们发现,有的课题上有“*”号,有的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不带“*”的课文是精读课文,需要我们对文本有深入地理解和讨论。
这样的课文,需要我们掌握的有三部分内容:
1.需要认识的字
其中蓝色的字表示多音字,需要我们掌握这个字的不同读音。如果这里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利用语文书119页的“识字表”自学。
2.需要会写的字和词语
除了方格里的字,不要忘记还有书后的词语表哦。
3.课后题
通过课后题我们来学习每一篇课文需要我们学习的阅读方法。
【三、自读课文】
带有“*”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这些课文主要是利用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来阅读它们。
这样的课文,需要我们掌握的有两部分内容:
1.阅读提示
标题的下方有一段话,这段话就是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我们读完课文后,利用它来检测自己是否理解这篇课文了。
2.需要认识的字
要求同”精读课文“。
【四、插图】
编写语文书的老师,真是非常用心。他们为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也能帮助我们学习课文。
比如《景阳冈》中的插图,通过插图我们就能理解“梢棒”是什么意思,武松打虎的场面可能是什么样子。
今天说了很多了,先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