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高二上期语文检测题答案是什么

高二上期语文检测题答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07 20:14:13

㈠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的同学们,语文的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基础(22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偌大(ruò) 稽(qǐ)首 扎(zā)辫子 令人咋舌(zé)

B.噱(xué)头 剽(piáo)窃 脊(jǐ)椎骨 钻木取火(zuàn)

C.牵累(li) 脖颈(gěng) 蒙(méng)蒙亮 靡靡之音(mí)

D.款识 (shí) 蹿红(cuān) 潜(qián)台词 流水淙淙(có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砧 扭扣 舶来品 休憩 酾酒临江

B. 蓝图 决裂 节骨眼 精络 脸色腊黄

C.滥觞 磋商 口头禅 宽宥 龇牙咧嘴

D.蛰居 劝诫 急时雨 熏陶 乌烟瘴气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整个时代呈现出 的气象。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 。

A.融汇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 B.融合 朝气蓬勃 对于 图景

C.融汇 蓬勃向上 关于 情景 D.融合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每到假期前,网上就掀起关于“挪假”“拼假”的讨论热潮。这一现象显示,人们不仅希望休假,还希望假期安排得更合理更充裕。这不是挑剔,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B.“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河南一女教师的10字辞职信一夜之间红遍网络。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未知的人生的?大家众说纷纭。

C.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D.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共赢、合作的时代潮流。

5. 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

B.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高晓松《模范情书》)

C. “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卢庚戌《风花树》)

D.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宋冬野《董小姐》)

6.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下列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B.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作:生长

C.晋侯饮赵盾酒 饮:喝酒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不远千里而来 D.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我之谓也 B. 之二虫又何知

C. 竖子不足与谋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所谓“圣洁”,就是把自身修养用于每一个人

B.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C. 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D. 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哪怕卑贱的工作

1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C.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二、课外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①雉而复释之。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己》)

【注解】①(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当,与不知同 当:适合

B.子列子常射中矣 中:靶心

C.齐攻鲁,求岑鼎 求:寻求

D.恶其三人而杀之矣 恶:诽谤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出于山而走于海 宣子田于首山

B.退而习之三年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C. 因国人之欲逐豫 因之以饥馑

D.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4.下列都能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① 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

②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③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④贤固若是其苦邪

⑤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⑥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名士、达师超过普通人,是因为他们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像水的发源、流向,庄稼生长、收藏这样的事,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B.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告诉鲁君,如果救助了鲁国,他自己的国家就会受到齐国攻击,所以自己很难办到,于是鲁君就把真的岑鼎送去了齐国。

C.越王授受到自己儿子攻击后,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弟弟豫的意见把四个儿子都杀掉,从而避开危难,实际上是他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D.本文举例丰富,运用巧妙,有简例和详例,有正例和反例,并将例子与议论结合,阐明了“知故”“审己”的核心思想。

第Ⅱ卷(70分)

三、(21分)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2分)

译文:

(2)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2分)

译文:

(3)贤固若是其苦邪。 (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7分)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撩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1)上阕首句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分)

答:

(2)赏析最后一句 (2分)

答:

(3)“午睡觉来愁似织”一句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_________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6)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7)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声声慢》)

(8)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遇见树 苏沧桑

盛夏7点钟的阳光照在雕花旧木床上,照见尘埃在光线里浮沉,水母般忽明忽暗,也照见一个女婴的落生。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我落生在一个叫楚门的江南小镇,在阳光、灰尘与血水奶水混合的气息里,发芽。

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 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我看到过树,也如同,我一定看到过祖先们,虽然我的记忆里并没有他们。祖先,就是墙上黑白照片里英俊的外太公和墙下佛龛前日夜诵经的外太婆,简单而神秘的构成。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源于祖先们的爱恨情仇,而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像一棵树,它一定是有来历的,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时,树还是树,我还是我,同为平凡的生命体,离祖先一步之遥,离大地一步之遥。

然后,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还比如一棵棕榈树,它长在那儿,和没有长在那儿,有什么区别呢?还有,学校里有两棵枇杷树,会结可以吃的枇杷,可是,更多的时候,它身上爬满了棕色的毛毛虫,让人毛骨悚然。我想,身上每天被毛毛虫爬着,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棵老桂花树,我跟母亲说,那棵桂花树闻着很臭。母亲说,怎么会臭的呢?你的鼻子有问题吧?其实是太香了。我又想,它那么香,却被冤枉成臭的,那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小镇边的山上,也有很多树。但是,它们长在那儿干什么呢?又不会吃东西,也不会玩,更不会说好听的话,大多也不会结好吃的果子。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

19.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 (2分)

答:

(2)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2分 )

答:

20.在我的生活中都遇见了哪些树?这些树给我什么样的感悟?(3分)

答:

21.赏析画线的句子: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5分)

答:

22.请概括本文的主旨。结尾对展现这一主旨有什么作用?(5分)

答:

五、语言运用(2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副简短的对联,概述古人春游的情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2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一个人玩魔方,世界纪录是7秒左右。假如6个人玩一个魔方,每个人负责转好一面,就有可能出现各自为政,转好一面,乱了五面的情况。

材料二: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主席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1. A.B.钻木取火(zuān) C 蒙蒙亮mēng靡靡之音(mǐ)D款识 (zhì)

2. C( A纽扣 B经络 蜡黄 D及时雨)

3. D(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多形容人;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图景:描述或想象中的景物;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

4.A.( B.重复赘余,去掉“大家”。 C.项,否定失当,改正: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D语序不对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

5.D 比喻,其他为比拟

6.A7.C.给……喝酒8。C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

9.C 省略 其他宾语前置

10、 A.

11、 B(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C“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12.C 索求 ,索要

13.D 以:因为14.A.15.B

16(1)圣人不去考察存亡或贤明不肖这些结果本身,关键在于考察造成它们这样的原因

(2)如果柳下季认为这是岑鼎,那么我才愿意接受它

(3)君主贤明原来要受到这样的苦啊!

17.(1)远近结合(1分);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1分);借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1分)。

(2)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1分)

(3)D用典

18.(1)多于在庾之粟粒 2.鹿门月照开烟树 3.老鱼跳波瘦蛟舞 4。熊咆龙吟殷岩泉

5.天涯霜雪霁寒宵 6.吞声踯躅不敢言 7.东篱把酒黄昏后 8。玉簪螺髻

19. (1)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为江南婴儿的我出生的自然、随意。

(2) “应该”指我顺应世俗的眼光追求了几十年,“人生的某种高度”是说“我”终于拥有了符合世俗眼光的职位和地位。

20 ①遇见棕榈树,我明白应坚持本心,拥有纯真的生命状态。(1分)

②遇见桂花树,我明白应该长大,去追求人生的高度。(1分)

③遇见幸福树,我明白应该回归自然,向往自由。(1分)

21,以 拟声词写出了树叶对风的呼应,表明了我和树叶相依为命的精神联系;(1分)②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安宁静谧;(2分)③以夸张手法,写出我和树自成世界,与外界相距遥远。(2分)

22.文章通过写我与树相遇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我对自然、原始、纯真生命状态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分)

结尾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风对树与人的真假的质疑思考,表明作者对生命状态的思考,揭示中心,引导读者对真实的生命状态的认识。(3分)

23. 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

㈡ 高二语文上册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背诵(每题1分,共10分)

1、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2、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书愤》)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春江花月夜》)

5、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梦游天姥吟留别》)

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旅夜书怀》)

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将进酒》)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李凭箜篌引》)

10、秦人不暇自哀, ; , 。(《阿房宫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馀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张君: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

②会稽:通“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③挹通揖,作揖,引申为观赏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4分)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共15分)

1、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4分)

(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营造的意境。(3分)

2、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二、文学名着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27分)

(一)文学名着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西凉州的马腾与黄奎密谋除掉曹操,不料黄奎的妻弟苗泽向曹操告密,曹操设计杀了马腾父子和黄奎。马超在韩遂的帮助下,兴兵报仇。在潼关大战中,操兵大败,马超等直入曹军捉拿曹操,吓得曹操先是割须,后是弃袍而逃。

B“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评价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鲁谋士杨松。孔明献计让刘备派孙乾贿赂杨松,让他诬陷援助刘璋的马超,使马超投降刘备。曹操平汉中时,贾诩献计贿赂杨松,让他诬陷庞德,使庞德被迫降曹。他又怂勇张鲁出战,因收曹操贿赂,不使战败的张鲁回城,迫使张鲁归顺曹操。杨松后被曹操以卖主求荣斩于街头。

C.孔明率军到三江城,派赵云、魏延于旱路攻城,被毒箭逼退。孔明教士兵用衣襟包土,在三江城下垒土为蹬道,爬上城墙,终于杀了朵思大王,取得三江城。孟获得知后甚是慌张,其妻祝融夫人亲自上阵,活捉了张嶷、马忠。最后,马岱埋伏在山中偏僻小路,用绊马索绊倒祝融夫人,孔明用她换回马嶷、马忠二将

D.诸葛亮出兵北伐,在与司马懿无休止的拉锯战中,诸葛亮殚精竭虑,司马懿拒不出战。诸葛亮只好送巾帼和妇人缟素之服给司马懿,试图激怒司马懿。司马懿非常生气,但仍善待使者,借机套问出诸葛亮食少事烦,身体不佳的情况。

E.邓艾得阳安关,并引兵宿于城中。接连两夜听到西南上喊声大震,带兵巡哨定军山时又遇怪风,损伤无数人马,他认定是武侯显圣,次日到墓前祭拜。祭毕,狂风愁云变成清风细雨,天色转晴。是夜,他梦见武侯告诫他蜀汉气数已尽,进川后不可乱杀无辜。他听从,打着“保国安民”的旗号,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2、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请用100字左右作答)(5分)

(1)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病甚沉重。先主御驾自来重视,抚其背曰:“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刘备为什么说是自己的过错?并简述黄忠受伤的经过。(100字左右)

(2)“今主公损了关公父子,江东祸不远矣!”说这句话的是谁?为何这么说?之后发生什么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17分)

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匡章曰①:“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②?居于陵③,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④?抑亦盗跖之所筑与⑤?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 ,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⑥;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已频顣曰:‘恶用是鶃鶃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注释]

①匡章:齐国人。②陈仲子:齐国人,世称陈种、田仲,又称于陵仲子。《淮南子•汜论训》说他“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③于陵:齐国地名,在今山东邹平县境。④伯夷:见《公孙丑上》第二章注。这里以伯夷代表廉洁的人。⑤盗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姓展,名跖,因住在鲁国柳下,故又称柳下跖;“盗”是对他的诬称。这里以盗跖代表恶人。⑥盖:齐国地名,是陈戴的食邑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

②虽然,仲子恶能廉? ( )

③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 )

④辟兄离母,处于于陵。 ( )

(2)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辟兄离母,处于于陵。

B. 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

C. 是何伤哉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D.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3)对下列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于陵”这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陈仲子”和介词“于”。

B.“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这是个假设句,“则”放在表结果的分句中,译为“那么”。

C.“仲子,齐之世家也”这是个判断句,也作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句。

D.“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个假设句,“以”相当于“而”表假设。

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7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①彻:通“撤”。②不请所与:朱熹《集注》云:“曾元不请所与,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说:“事奉谁最重要?事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节操

B.“必请所与”指的是曾子奉养曾皙,每餐的酒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剩下的酒肉给谁。

C.本章孟子通过对比来阐述侍奉父母的两种做法

D.孟子对失节而能事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对“事亲”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有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分)

答:

3.文中“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文化主体”“文化精神”各指的是什么?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经典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阅读中国古典名着的体会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答:

四、语言文字应用(5分)

1、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2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

2、《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着。你还记得其中的人物吗?请你根据下面的谜语,指出他们所指的对象是谁。(3分)

如:踏雪寻梅 探春

(1)赤兔殉主

(2)孔雀收屏

(3)花香扑鼻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人言可畏”,有人说“人言可信”,有人说“人言可敬”。说可畏的难免步步警戒,对人言提心吊胆;说可信的不乏赤子情怀,请求一个一诺千金;说可敬的常常以言为敬,用人言砥砺人生

对人言,你是怎么看待的?请以“人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为议论文(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题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背诵(每题1分,共1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长使英雄泪满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6、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0、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1)(4分)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快乐呢?

使:假如(1分) 如《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如《六国论》中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其中:他的心中(1分) 考察古今异义

以:因为(1分)如《六国论》中的“不赂者以赂者丧”

适:到(1分) 如《逍遥游》中的“适百里者,宿舂粮”

(2)(5分)即使他们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能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能够)观赏西山的白云,(能够)穷尽耳目见到美景使自己安闲快乐呢!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1分)如《过秦论》中的“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

濯长江之清流: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 状语后置(1分)

濯:洗濯(1分)如《离娄上》第八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胜:美景(1分) 大意一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共15分)

1、(1)(4分)凉(1分)诗人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1分),既写天凉(1分),又写心境的凄凉(1分)

考察“品味诗歌的语言”这一内容,如《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中的“独”既指独自一人登上兰舟,又指内心的孤独

(2)(3分)诗人描写了床上之月、天上之月,梧桐、凉床(1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表达诗人的孤寂的情怀。(1分)

考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这一内容,如《登岳阳楼》课后练习“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2、(1)(4分)第一首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2分)。

考察“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这一内容

(2)(4分)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考察“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内容,如〈〈越中览古〉〉中的今昔对比

二、文学名着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27分)

(一)文学名着阅读(10分)

1、(5分)(A E)

A.错,应是先弃袍后割须。详见每周小测(九)选择题1、B和简述题2

B.详见每周小测(十)简述题第3题,第7题。

C.详见每周小测(十三)选择题E

D.详见每周小测(十五)选择题D。

E.邓艾改为钟会,损伤无数人马错,应是“但见阴云中人马杀来,比及迫身,却不伤人,只是一阵旋风而已”。详见每周小测(十七)简述题2

2、(5分)(二选一)

(1)刘备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说以前的将领老迈无用。(2分)黄忠听后不服老,前去杀敌。他斩了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他不听(1分)。次日,与潘璋大战,不要他人助战。潘璋假意败走,黄忠追赶,中了埋伏,被马忠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去世。(2分)

详见每周小测(十二)简述题4

(2)张昭(1分)。刘备必定奋力为关羽报仇,东吴危险(1分)。张昭让孙权把关公首级送给曹操,让刘备以为是曹操指使而发兵曹操(1分)可是曹操在司马懿的提醒下,破识东吴嫁祸的阴谋,(1分)于是刻香木作为身躯配关公的首级,用王侯礼仪厚葬,亲自拜祭,赠荆王。(1分) 详见每周小测(十一)选择题2、E

(二)文化经典阅读(17分)

1、(1)(4分)

①确实、的确 如《六国论》中的“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怎么,哪里 每周小测九

③或者 如〈〈伶官传序〉〉中的“抑本其成败之迹”

④辟通避,避开 每周小测(十四)

(2)(3分)(D )

A “于”介词,引出处所,译为“在” 详见每周小测(十二)

B “为”动词,译为“是” 详见每周小测(十四)

C “是”代词,译为“这” 如《六国论》中的“是又在六国下矣”

D 第一句“乎”为语气助词,译为“吗”; 第一句“乎”为介词,相当于“于”, 引出处所,译为“在” 详见每周小测(十七)

(3)(3分)(D) 以: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这是个表因果的句子,详见每周小测(九) C: “也”的用法详见每周小测十一

2、(1)(3分)D 孟子对失节而事父母是鄙弃的,“守身”才是根本

(2)(4分)孟子认为侍奉父母最重要。做子女的失去自己的节操,这会使父母颜面扫地,并不是真正的孝顺(1分)。做子女的应该正道直行,守身为大,爱护自己,让父母放心,这才是真正的“事亲”(1分)。侍奉父母不仅是对父母口体的奉养(1分),而且要对父母心意的奉养,尊敬父母(1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5分)DE【D原文第四段末句是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并非实然判断。E第六段“读书”应为“阅读经典文本”,“读书”的范围比“阅读经典文本”大】

2、(4分)【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是转移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需要,(1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1分)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1分)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1分)(每点1分】

11(5分)【文化主体指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文化精神指的是民族文化传统。(2分)如阅读《西游记》时,我们应传承和发扬孙悟空不畏强权、不怕苦难、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应摒弃小说中的封建迷信等糟粕思想。(3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5分)

1、(1)(1分)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2)(1分)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2、(3分)(1)马忠 (2)关羽 (3)袭人

阅读全文

与高二上期语文检测题答案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