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

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3-08-08 02:05:49

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应体现现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掘并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教育因素,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和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去关爱自然,爱护地球。
一、 在直观中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文质兼美,还有不少课文渗透了环保教育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蕴藏的生态环保素材,围绕语文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定环保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把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到德识才学的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很多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插图都十分精美。《莫高窟》《沙漠中的绿洲》《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好的环保教育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培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是师生、生本情感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大自然窃窃私语、情感融洽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教师应因文而异,通过插图、多媒体以及精彩语言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生态教育活泼具体,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态教育。
教老舍《草原》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草原蓝天碧草羊儿跑的独特风光,并伴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图片与音乐美妙融合,让学生沉醉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问:你闻到了什么?这儿为什么会如此优美宜人呢?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限风光,而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心灵中沉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生态文明之芽也在心中萌发。

2.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当今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他们成人必备的素质。如果将环保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他们的知识积淀,还可以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呢?教者曾经做过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环保意识巧妙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兴趣,从而树立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家园的愿望。高中教材的许多文章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一定会追捕捉到与环保主题有关联的很多内容。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者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优美画面,让学生沉醉在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的康桥美景中,同时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清新美丽环境与我们身边环境进行对照,使学生意识到和谐舒适的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又如《包身工》一文提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噪声、粉尘、湿气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既加深了对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又使学生懂得同情她们的遭遇,也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当我们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视作文训练,将环保意识积极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通过思考,联系平时的学习积淀,应用他们自认为成熟老道的语言表达出来,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因而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经常关注网络媒体和现实生活,随时搜集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种种社会现象,注意相互沟通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外出旅游时,在享受目的地优美迷人风光的同时,注意从环保角度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生活素材,丰富作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我县造纸厂以前曾将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水体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我让同学们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了解被污染了的河流对他们的日常起居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让他们亲身感受污染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再要求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治理措施,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呼吁有关部门解决污染问题,还我们美丽家园一片绿水青山。在作文训练中进行环保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又增强了他们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生活,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将环保意识贯穿始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环保为主题进行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例如让学生收集环保名言,拟定环保标语,制作环保手抄报,举办环保演讲赛,以“争做绿色使者、保护生态文明”为主题,从联系身边实际、宣扬新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方面入手,通过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从今天起,爱护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为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总之,深挖教材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环保的意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终身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相信世界会因我们而骄傲,我们因绿色而精彩。

3. 生态文明和语文的关系

生态文明集中反映了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三单元以《敬畏自然》为代表的一组课文,以不同视角和形式反映出人与自然方面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人文资源,属于较典型的反映人与自然方面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对于渗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素养,教育学生一切以生态原则为规范,按照生态智慧、生态道德、生态原则做事”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敬畏自然》一文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属于富于理性的议论散文,对这一类科学文艺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并加以渗透的。由于八年级学生心智水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一般只能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还处于形象化、表象化阶段,对自然、对宇宙没有进行过较系统、宏观的思考,而且他们对文章中立论、论证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很有限,譬如他们对课文中所述大自然是有智慧的这个论断,可能就比较难以接受。因此,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方面,教师应用这类议论性很强也兼有学理性的科学文艺作品,发掘课文生态文明教育元素,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引发他们对天地自然等与生态相关的内容产生一定深度的思索,并将生态意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科学思维、可接受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爱护环境,这是我们对于这类课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注重教材人文性思想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与以往的“征服自然”的观念不同,《敬畏自然》站在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视角,重新进行诠释、理解与思考,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课文中体现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观。因此,本课教学中,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把课文中隐含的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中的生态文明意识显现出来,是学生对于文章的思想性的感知、领悟的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思考,要以课文为本,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是理解思想内涵的基础和关键。教学导入阶段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科技、自然风光、浩瀚的宇宙图片、视频短片,创设引发学生探索、思考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对课文进行整体研读,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究活动,以分析、比较、探究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只有较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领会出作者深邃的自然观和忧患意识,体会课文中所隐含的生态文明意识。 《敬畏自然》一课中,作者的自然观、生态观并未显现于文字中,而是蕴含在文章的缜密科学思维和富于哲理的科学表达中,由于初中学生对自然的了解,

大多是从课堂学习中间接获取的,每位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对现实的大自然带有个体色彩的理解和诠释,源自于学生自身阅读经历和生活经验积累的感知和体验,这是我们关注生态文明教育的心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因此,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层面,要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感知课文中对自然、对宇宙的深刻思考,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生活体验和初步思考,通过朗读、揣摩课文中具体的、文学化的语句,进行科学理性的思维训练,在阅读与思考的活动中,感悟、把握作者的观点,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有效防止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脱离课文主题的空洞讨论和无关争辩。 课文中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认识、以及对“大自然的智慧”、“宇宙的生命”这些站在新视角提出的宏观性、人文性的科学和哲学观点,其实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积累中所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观察、理解和思考存在着一些共鸣点,能引起学生对自然、宇宙的思索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兴趣点设计思维训练任务,鼓励学生质疑思辨,引发对生态文明的思考。我们可以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对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从文章中体会出人类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业,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探索,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让学生通过课文认识到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表现出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进一步理解到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人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通过教学引发学生的探索,点燃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将课文中感悟人与自然的物我关系的深刻思考,转化为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自然的实际行动;将课文中体会到的平等对待自然的态度、换位思考的思维角度,内化成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和生态文明价值观,这种有意识的生态文明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

4.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有哪些

三年级科学上册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任课教师 邹兴忠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是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渗透环保教育: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