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思想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12 05:24:56

1.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那如何在讲读课文中渗透伏灶此德育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
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一句话描写缺迅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辩敏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
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2.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现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感受、做法总结如下: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
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
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
学生讲完故事后,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
因此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
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
教师只要通过字、词、句辐射,深究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上课伊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
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
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又进一步问学生:“喜欢颐和园。
为什么。
”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
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
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使沉浸在“的祖国多么壮丽”的遐想之中。
2、体会故事之美,激发英雄主义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
如《狼牙山五壮士》、《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等。
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的英雄主义。
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
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
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
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
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设计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
亚里斯多德曾有句着名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
如在教学《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
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
”,“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
”,“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
”等等。
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
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
由此可见,巧妙地设计问题就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四、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
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
比如在上阅读课时,以“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寻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强,否则,便会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综合效果。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4.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之一是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渗透手段,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对于不同的教材,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使语文课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阵地。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品析词句,配合说练,渗透思想教育

品析词句,理解教材中的课文用词、语言,选择合适重点词句,会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并逐步感悟。学《锄禾》这首古诗时,我抓住“粒粒皆辛苦”一句中的“辛苦”这个词,师生共同讨论:碗里的饭是怎么来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农民伯伯耕地、耙地、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收割、脱粒,最后妈妈做成饭,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紧接着我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口述作文,使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正在和妈妈一起吃饭,第二幅图是小朋友把米粒撤在桌子上妈妈让他背《锄禾》,第三幅图是桌子上没有米粒了。学生看了图后就会练习口述:小朋友背完《锄禾》后,妈妈给他讲爱惜粮食的道理。这个小朋友听后想:是啊,每一粒粮食都来得多么不易!我应该爱惜粮食。于是,他把撒在桌子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拾起来。就这样,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受到了感染,感情上受到了熏陶。

二、创设情景,培养想象力,渗透思想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续编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堂上这样创设情景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三、剖析内心,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而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展开,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听《英雄爆破手》故事,“导火线快要烧完了,爆破筒就要爆炸了,陶绍文还是使劲地顶着”,讲到这儿,我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陶绍文会想些什么?通过思考和老师的启发诱导、讲解,学生理解到:当时陶绍文想:不炸碉堡,部队不能前进,整个战斗不能胜利,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也是值得的,他想到的是祖国、是人民、是战斗的胜利,唯独没有他自己。通过对人物行动思想的剖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从而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立志向英雄学习,联系生活,开拓视野。又如学了《童年的发现》一文后,我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爱观察的眼睛和会思考的大脑,自己在哪方面有所发现,写成小日记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把学生的胡思乱想以书本上所学知识为引子,引导学生做科学的猜想,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作业要和生活巧妙联系,还可以利于特定的节假日,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给孩子们留爱心作业,让他们做贺卡,做小制作送给亲人或老师。同时,让学生关注有益的教育类节目,如看《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等也不失有好的作业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诵读重点句,学习刻苦精神,渗透思想教育

诵读语文中有关刻苦学习的句子,进行思想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用心地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张画上都画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鸡蛋”;“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聂耳把冬衣卖了,买了小提琴自己练,他拉琴时常常入了迷,忘了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些句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几遍,达到经常用他人刻苦学习的精神鞭策自己,从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升思想认识。

五、展开讨论,提高明辨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当前很多老师只重视基础课,语文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边听,一节课讲完了,课本往书包里一塞,万事大吉。虽然道理也听懂了,但怎样把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落实于行动,那又是一回事。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光要智育好,更重要的是品德好。如学《我的哥哥》一课,我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讨论题:“哥哥买电影票老老实实排队傻不傻?”“犯了错误,做了错事,只要别人不抓住,我就不承认,这样对不对?”“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帮助别人这样是不是傻的表现?”通过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明辨了是非,作出道德判断,树立了榜样,改正了缺点,提高了认识。讨论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而应是注重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应做到合理灵活运用教材,多方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作用,不断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有用人才。

5. 语文教学怎样对学生思政教育

大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大学生是专门性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也要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很好的文化基础。因为高校语文课可以引导大学生欣赏语言的美好和文学的魅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会他们如何尊重和关爱他人。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语文教育中出现了思想政治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不能让大学语文充分发挥它的人文素养教育功能,还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将对大学语文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缺失进行探析。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功用
大学语文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语文教育极具人文性,不仅可以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大学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赏析经典的文学作品来完成人文文化的传承,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用来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很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这其中也包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的内容。其次,大学语文教育的优势。大学语文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所具备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大学语文所包含的的历史文化知识非常广泛,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好的资源之一,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个人情操。另外大学语文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比较重视语文的实用性即语言交际功能,语文的实用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学生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实用性,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语文隐性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为语文教育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作品中有不少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大学语文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又极具人文性和实践性,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把大学语文教育的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缺失的表现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的现状,但是目前有很多高校并没有看到大学语文教育的优势,出现了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首先,大学语文教育很难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目前很多的高校不太重视大学语文的课程,有的高校只是把大学语文当成选修课来上甚至是直接取消大学语文的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正在被逐渐边缘化。但是大学语文教育中含有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可能会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性,减少了一条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途径。所以说对大学语文定位的偏差和忽视是当前大学语文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融合的关键之所在。其次,许多的大学语文教育课程出现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大学语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基础,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能够共同促进彼此发展。但是我国很多高校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脱离的,或者只是在形式上进行融合,完全没有创新意识,貌合神离。很多的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墨守传统教育的陈规,只是简单的教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教授学生思想政治,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思想都非常狭窄。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很难培养出全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所以说我们要改变这种僵化教育的系统模式把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起来,让大学语文教育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一个绝佳的体验情感情景,用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来吸引和感动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最后,大学语文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都较为单一,很难发挥大学语文的优势和功用,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式,即老师讲学生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了,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束缚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达不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懒惰的心理,失去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和排斥的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也会下降,非常不利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很多高校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不够充分,致使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融合,甚至出现相互脱离的现象,这跟僵化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并且克服这些困难,将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大学生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方法
了解到大学语文的优势和大学语文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现状之后,我们要不断努力积极地寻找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更新大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大学生语文教育的侧重点不能只放在基础语言知识的讲授上,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为这样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也要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即改变以往的以居高临下的灌输为主的教育观念,倡导以引导为主、灌输为辅的教育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极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去。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以被动灌输为主,学生被当成了记忆的工具,强迫学生接受老师所教的内容。在这样死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很容易形成思想和行为的偏差。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的学科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其次,开创多样化的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大学语文教育上要给予充分重视,不能将大学语文当成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来上。大学语文应该多授给学生传统的文化教育和自豪的民族情怀,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重新设定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及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学语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功效。但是大学语文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很多,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精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思想冲击和改变,让思想深刻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用写作文的形式来加强大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教育。最后,要不断挖掘语文教育中所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语文中有很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励志教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功能的文学作品,这些都可以被挖掘出来作为思想教育的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学语文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优势,它的内容丰富,而且又极具人文性和实践性,这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把大学语文教育的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思想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