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师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什么

语文教师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3 13:42:25

Ⅰ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

导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

一、实效课堂提问应把握的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内涵,老师问题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2.启发性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能引发出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语文知识、发现语言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二、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1.提问不科学,随意性强

教学中发现,提问会产生两种极端现象发生:一是“满堂灌”,这一点毋庸置疑,整个课堂气氛以及学生针对问题的钻研热情肯定深入不下去,教学质量不会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种是“满堂问”,提问过多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的情绪,但从问题理解和掌握的本质而言,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相反,抛出的密集问题,还会引起同学们逆反心理。

2.问题难易不均

课堂提问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前提下,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景,达到师生情感之间的一种交流、互动,进而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益。但在设计教学中,也会出现所提问题把我不住难度程度,有时老师们会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没有办法去解决或解决不到位;有的老师的问题像蜻蜓点水一样,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面延伸,因而也起不到教学所要求的质量。

3.对学生的答案置若罔闻

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放任学生自由回答,最终不能给出正确与否的评价,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进而也会挫伤其回答热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师在课前没有对问题或答案精心设计,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亦或是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合理驾驭自己的注意力。此外,还有的老师在提问时故作严肃或深沉,语气逼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思考。

三、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想问题,想问题的答案,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有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会做得更好。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至少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会引起尴尬的局面。老师提出问题,让尽可能多得同学回答,让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即使自主性较差,也会跟着大多数同学一起,完成课前预习。

2.提问要灵活多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及时改变提问方式,课前设计的暗问可以改为明问,曲问可改为直问。面向全班同学发问,可有个别同学回答,也可以集体讨论回答,还可以轮流回答。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学习好的同学回答了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同学从没回答问题,激励的学生的思绪。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设置了: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一家人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容易的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回答,难点的问题让中等同学回答,更难得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这样,有个人回答,有集体回答,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3.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及针对性

我认为,有效的提问能够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证实,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我们首先要做到提问的目标明确。一个有效课堂提问必须要将教学目的作为自身的依托,将对学生掌握知识促进作为主要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中一个明确的提问主要包括测试学情摸底性的问题,启发式的提问,举一反三发散性的提问以及复习性的提问等等。

其次,要求我们具有清晰的提问层次,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及由表及里地进行提问,这样能够将语文知识结构自身所具有的条理性进行很好地体现。比如说,在进行《愚公移山》这一个文章的教授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为什么作者先写王屋以及太行这两座山的坐落位置、高度以及广度?对愚公移山决心进行描写主要是通过哪些情节?”等问题,最后,要求提问内容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根据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针对其难点、重点以及学生认识模糊区域来进行启发性问题的设计。

4.注重答案的多元化

在上课时,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一种答案,应当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思想,说完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做评论或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像学生只回答了“陷入绝境”,老师可以再问一句,后面的一句了这些不也是描写斑羚的处境吗?这样学生,就很明白自己答案不完全,同时也知道完整的答案。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回答完全,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生也更愿意去回答。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放眼当今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重要课题已经被更多的语文同仁关注和研究,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Ⅱ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是管方向的.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地担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这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此其一.第二,对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要理解得宽泛一些.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审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关键的一点,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这就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譬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间,文与道的关系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而思想、情感的升华,又促进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
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从思想上十分明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学生观,
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语文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教学要面向全体,即每个有差异的个体,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
3.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语文教学要克服“重分析、轻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目前的语文教学
,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分别隔着一道高墙.今后的语文教学
,不仅要加强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而且要加强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变封闭为开放,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在教学内容上,不唯书,现实生活中适合的语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学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增长智慧才干的皆可行.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
5.提高教师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关键.提高教师素质,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要热爱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在你的指导下,不仅语文能力逐步提高,而且热爱生活,学习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学习如何做人,打下较好的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的未来在你手上,每个孩子的前途在你手上.就拿培养创造思维、创造人才来说,
教师很可能在一件小事上发掘了一个孩子某方面的才能,也很可能在这件小事上扼杀了一个天才.其次,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
教师不学习,很快会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自己学生的后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Ⅲ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导语: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法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总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一、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词语要规范妥贴,答案清晰确定。如教学《我的老师》,课后有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写蔡老师爱学生,还是着重写蔡老师最使‘我’难忘?”这是一个选择性问题。这类问题,选项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而蔡老师爱学生和蔡老师最使“我”难忘,两者在课文中是融合在一起描写的,它们的内涵虽不一致,并不排斥,是因果关系。全文写的就是蔡老师爱“我”,正因为爱“我”,“我”才难忘,学生并不难回答。

二、提问的时机性

但凡提问都要抓住有利时机,相机诱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其可之谓时”(《学记》),即在适可之时教之,叫适时。究其提问的“适可之时”,提问要把握住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所谓“愤”、“悱”,朱熹曾对此作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把握住这个时机提问,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预习时就向学生抛出两颗“石子”:一是谁判案?二是为什么叫葫芦案?而后课堂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从而引出:主人公贾雨村和门子两人的性格特征,“护官符”的由来,情节的发展变化,统治者判案的内幕,揭露黑暗腐朽的主题等六个方面。这两颗石子可谓精彩之极,掀起了“千层浪”,可谓时适得宜。

三、提问的适度性

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问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要适度才能诱发其质疑问难的探索欲望。所以特级教师宁鸿彬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当代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虽然不满足于讨论简单的问题,但由于经世有限,认知不足,思维常出现偏差。这就会造成畏首畏尾的心理,简单问题不屑回答,而疑难问题又不轻易作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趣,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水平,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能够回答,即所谓“跳一跳,摘到桃”。同时,提问数量也要适当。现行语文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课堂教学现象大都废除,但不能以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取而代之。“满堂问”也不好,学生忙于举手回答,仓促应对,仍然处于消极被动接受的形式,与新课标中阅读对话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而没有问题,或问题过少,则学生常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堕性中,于学无益。

四、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要求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能将学生引入“愤悱”状态,又能引导学生跳出“愤、悱”的教学静态。如教学《小橘灯》时读到:“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爷爷到外面去了……。”’倘若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设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可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学生说:“怕别人知道”或“当时不便直说”,这时就可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有前面第一提问作铺垫,学生就较为容易地理解小姑娘此处表现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提问要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提问的渐进性

“渐进性”,即我们常说的“有梯度”。按其课堂提问的形式有三种类型,呈现出二个不同的梯度。

(1)判断型。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正误、是非问题。用这类提问检查学生对要领是否明确、理解是否全面、认识是否牢固。 (2)陈述型。如“是什么”、“怎么样”之类的叙述问题。常周这类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从课文中归纳答案。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正确恰当运用以上二种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提问,可使我们的教学经由表人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日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轻松、愉快,理解深刻。

诚然,课堂教学没有定式,不是刻板的,常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变。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可以随机应变,当场发挥,灵活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耐人寻思的有价值的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Ⅳ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导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一、挖掘问题的曲折性,充分诱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决定学生行为是积极还是消极、主动还是被动。因此,要想精心设计好、准备好课堂问题,就必须挖掘好问题的曲折性,充分诱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巧借问题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丰富想象,让学生的智慧花火源源不断地迸发。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教学情境入手,精心挖掘好问题的内涵,着力勾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社戏》这一课,就如下设问“同学们,为什么豆还是原来的豆,但却没有昨夜那么好吃,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因势利导,可以激起学生对童年经历的美好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再如有一个着名教例:在上《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是从四个关键处设问,从“人数”为切入点开问,逐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有效要求学生掌握“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为后文分析课文理清头绪。“愚公移山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把掌握知识、开发思维、升华思想三者有机系统地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愚公到底是愚昧、固执的,你们同意吗?”扣住神话结尾,紧紧扣住课文,突出愚公感人至深的精神境界。这样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问题的矛盾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课本有记序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话剧等等,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有效投入的。为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矛盾”,有效形成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问题“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疙瘩”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已投入到课本中去了,大脑的思维也被深深的激活了,对课文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上《父母的心》这一节课时,通过诵读课文,将三次送子换子矛盾冲突的情境蓄足,通过惟妙惟肖诵读,将人物的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之后,就可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三次送子换子?最后的情况究竟是如何?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写人的文章却因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又如教授《孔乙己》一文时,笔者在开篇就提问:“孔乙己姓甚名谁?”,“是不是他真的就姓孔吗?”。这两个看上去简单却又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会很自然把学生诱导到研读课文中去。在这个基础上,本文的教学难点在老师鼓励学生探究为什么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原因中,得到了解决。这样,抓住问题的矛盾性,就会让学生学得乐意、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三、保证问题的阶梯性,充分启发学生思维

单单仅凭靠一两个提问就想上好一节语文课是绝对不够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体系、系统化的提问,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具体操作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肢解成易问题、趣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教学《人生四季》一文,采用阶梯式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作者为何用四季来类比人生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度过呢?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四、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充分提升学生思维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就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设问的有效性,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例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这两句诗在实际生活中,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把牢底坐穿》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认真思考:作者身上具备什么样的革命精神?能具体说说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提问都具有有效性,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思得“深”,想得“广”,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要动情

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载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他们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必须调动他们感情的积极性――即让他们动情,让他们融入作品中去,让学生和主人公合二为一,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认真的思考,调动学生进入情景,最终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提问要激发学生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但不能泛泛地提问,要有目的性,在精心备课的前提下,巧妙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造字方法的时候,讲到羊字与羊有哪些相像之处。有的学生回答羊字上面的两笔有点像羊角,教师接着提问三横代表什么。如学生回答出来后,接着再提问一竖又代表什么,学生答对后,教师再以引导,定将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问不能过滥,要精,要有品位

变成提问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就适得其反了。语言教学要咬文嚼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挑选经典的语句,设品位之问,让学生从经典的句子中品味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语言的细节处去理解、品味、分析语言的妙处,抒发的情感,借助有品位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脉搏,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的精髓所在,进而提高他们阅读、分析、写作的能力。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任何一篇课文,讲完后,都要有一个拓展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社会,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得博学起来。如,讲完《卖炭翁》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卖炭翁的遭遇是凄惨的,他的心里是矛盾的,在当今社会,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学生一定会答“不会”。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如果能注重课堂提问,设计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了解作品所抒发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趣,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请问中学语文老师在课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说教材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2、说教法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
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别”的原则。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Ⅵ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导语: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武器,又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锁钥和调节课堂气氛的杠杆。问什么,必须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讲究的是科学;怎样问,自然应该服从于此。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一、怎样设置问题

设置问题时应有所选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满堂问,不必设问的地方不要问。设问的原则是教师紧扣课文材料,掌握其中心思想,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疑点、难点、不同点、扩展点设置问题利用各种机会创设不同情景与语境。设计一些有兴趣,生动活泼,开发智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得到听和说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最合理的设置问题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间。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单纯靠纪律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当以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应该设计一系列问题,一步步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比如课堂伊始,教师就应该设置问题进行提问。这种提问可以是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也可以是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

比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先通过提问让一些学生讲有关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讲他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这样就会来吸引学生关注这个浪漫的有着出众才华的诗人,对诗人产生强烈的兴趣,接着交待背景,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这首诗歌的讲解,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其次,提问应做到清楚、详细和精确。教师提问的语言应简练,题意要明确,避免模棱两可的提问。表述清楚的提问能提高回答的正确率。为此,教师应该对提问的内容是否可答,有哪些答法,都需考虑好。

再次,要注意提问的速度和密度。速度要恰当,既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也要让学生保持紧张节奏,这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迅速反应的能力。密度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及时补充纠正学生的回答。提问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快速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避免频繁发问,如总是把“是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式的发问。

最后,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学生回答,对答错者要有帮助,有鼓励。对有创见者要表扬,这样才能起到所期待的提问效果。

二、怎样解答问题

当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有些问题就可以回答正确,有些问题稍加提示,也可解答,对于这种问题,教师肯定便可;但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培养其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向学生提出了思考方向,又不包办,使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化难为易,并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培养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解答疑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定量的听力材料、影视材料及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解答疑问时,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不要马上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而是要循循善诱,积极鼓励,让学生自悟,自我修正,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该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向实际能力转化。但同时,教师应针对遗漏部分,及时提出新的疑问,这样不但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办法,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怎样留下疑问

这一步骤是为了让学生消化课堂内容,希望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提高。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在课后把这首诗和李清照的《一剪梅》进行比较,比较二者的愁有哪些异同。为以后鉴赏诗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使学生学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能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使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运用这一方法,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的规律,不断探索、总结和实践,只有这样才会探索出更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师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