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灌输

如何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灌输

发布时间:2023-08-16 00:32:28

Ⅰ 语文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教材,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重要的一条渠道是借助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它集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还是除小学品德与生活外的一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表面上看,教学时间比其他学科长;从学习内容上看,课本内容比其他学科更适合进行德育渗透;从实质上来看,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生活的必备工具,还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它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学生勇挑重担的社会责任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段、篇来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字、词、句、段、篇,能运用感情进行阅读只有后三者。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语句优美、内容生动、思想性强的写景抒情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文章真实再现了自然的风景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天堂胜地。对于这一类文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充分了解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对重点语句、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全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认真分析,精心设计,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配合,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情境。这样,通过角色表演,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的,不再是“死”的,课文中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变得活灵活现,仿佛课文中的人物就就在自己的身边,或者就是自己。这样,就让学生“走”进书本,让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自觉地变成课文中的人物,感觉课文中人物的处境,带着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去学习课文,去理解课文,从而强化学生体会,这样课文所描绘的形象就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五官,从而充满情感的色彩。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和记忆,真切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德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内化。

Ⅱ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古今对比中进行德育渗透

其实很多文章本来就是反应的现实生活,而文章反应的多半是已经过去了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本身已经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古代生活。这种时候就可以很好的结合古今生活的不同进行对比,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教学《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时,我们通过蒋氏三代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接受苛政之害的事实,结合了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些苦难生活,并结合小时候编的一些儿歌,再结合学生今天的生活水平来对比,对学生进行了一场历史的演变中的教育。又如在教授《陈毅市长》时,我搜集了平时学生从父辈口中听到的带有“洋”字的产品如“洋钉”“洋油”“洋马儿”等,也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教育学生。最后我说:郑智化曾经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作结,对学生进行了一番灵魂的洗礼。

二、通过评价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变成附加的成分,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在教《一厘米》这篇课文时,我们具体分析了陶影这个人物形象,认为她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母亲——自己身上都有一些缺点,加上经济状况不好,但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大家风度的、有教养的人而做出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她虽说平凡但绝不平庸。说到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你十几年的成长经历中,你的母亲对你又是如何教育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母亲比陶影更出色,就请以《我的母亲何止是陶影》为题写一篇文章;如果你认为你的母亲做得不够好,就请以《我的母亲为何不是陶影》为题写一篇文章。

评价作文的时候,我选择了写做得好的母亲的文章来作为范文,而对那些写自己母亲做得不够好的同学,我这样说的:其实,好些同学的母亲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而是不懂得怎样爱……因为她们以前没有机会读书,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如今,我们都有机会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的熏陶进行思想的交流,我希望你们以后在教育自己后代的问题上不要步前一辈的后尘。

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闪现思想的火花
学科教学体现德育,课堂是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在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力求课上得立体化,发挥多功能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非强加于学科,游离于学科之外,而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问题在于教师是否洞悉所教学科的性质,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实教学大纲。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手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佳作,总离不开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钻研教材时要从语言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
2、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重点词句、关键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引导学生用重锤敲打,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荔枝蜜》中有这样一句话: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教学时我抓住颤字要学生推敲: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颤又为什么不禁一‘颤’?颤以后流入笔端的是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感情?经过思索、推敲,学生懂得了:颤是抖动、振动,因外因而产生的抖动。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整日整月采花酿蜜,不辞劳苦。生命却如此短暂,作者意想不到,心颤动了。这一节课通过对关键词的重锤敲打,使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情操闪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打动学生的心。
3、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时如采用录音、朗诵、配乐朗诵、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学生就会进入文中的意境,赏心悦目,受到感受。
二、课外延伸,在美的氛围中徜徉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德育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
课外是个非常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学生课外的学习,我经常用这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用书来引导、教育学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进行交谈。可想而知,书的作用多么巨大!所以我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定期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评述作品优劣,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爱读书,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用书籍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强。
2、组织健康的课外活动,开拓学语文的广阔天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从报刊杂志中获得知识,一方面从生活中吸取知识养料。所以我在教语文时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郊游、野炊、元旦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参观、访问、游览、佳作欣赏、配乐朗诵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兴味盎然地参加种种活动的同时,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润,久而久之,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三、积极引导,思想、文字双锤炼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显示学生的语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与阅读教学中的教育一样,至为重要。
1、引导学生多练笔,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并把它称作道德长跑,就是发挥了写作的功能,把教书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写作,就必须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指导学习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过程,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过程。
2、透过习作窥探学生心灵,发挥讲评的育人作用
学生习作是学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学生自己生活和周围情况的部分写照。言为心声,透过习作窥见学生的心灵,摸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教师要善于察微见幽,把习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活思想、活情况,及时地加以分析,进行引导,在带领学生推敲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启发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

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渗透德育,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与人文素质,接下来就由我带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没有为教师的责任,就学科特点来说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较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能收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作文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德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学生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母语的学习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通过语文课程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个鲜活的生活情境,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学习与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有机地融化为一体。现在我对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谈一下几点:

一、课题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开始,让学生从题目中感受文章展示给我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题恰到好处的分析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德育渗透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体会到,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母亲的恩情》一课,从理解课题中的“恩情”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自己的母亲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可以举例子说明,再通过文章内容的学习明白母亲的爱是无私而又伟大的,作为小孩子的要懂得回报母亲的恩情。通过本文感受文中孟郊与母亲的真实情感的同时学生还得到感恩教育。

二、文章内容的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被选编到教材中的文章在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很多情感,大到爱国主义情怀,小到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所以在课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透漏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不能把德育渗透强加给学生,尽量做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多数文章都会展示给我们不同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在故事情节的叙述过程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情感,还有故事或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情感,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的同时又加上了学生和老师情感。这样的学科德育渗透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才不是强加给他们的。如人教版《月光曲》一课时引导了学生从贝多芬的对事件的好奇心开始,从“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情感变化从而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就是贝多芬面对事件时的感情变化感受到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而他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狂热让读者对贝多芬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

四、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但肩负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习课文内容不能只是学习字、词、句、段、篇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德育渗透点,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内容基础上“德”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对雨来的家乡和雨来英勇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影响了雨来成为一个具有英勇与敌人斗争的小英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在阅读教学中自然流露出来。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一篇篇鲜活的文章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文本联系起来,这样进行的德育教育才更有实效。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2

1.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德育知识的内容,教师如果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将会使学生在对课文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教师的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也能够顺利地得到实现。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合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及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同时,研究作者的语言表达运用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含义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其次,教师可以适当把课本中的内容转化为德育教学教材,让学生多学习文章中优秀人物;最后,教师可以将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对学生的德育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的`情境化,将教学的内容生动形象性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传统道德的宣传片,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道德知识的熏陶,逐渐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2.将德育融入到课外的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相对于课本知识,课外知识更为全面丰富,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在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领悟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程度的不足,学习领域较为狭窄,但是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作为支撑,只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够减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阻碍。教师应该注重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注重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的引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的效果,这种拓展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积累经验,进而推动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言传身教。即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

3.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语言文化水平与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真正把德育知识不断地运用到生活过程中。为使这一教学目标能够得到顺利实现,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策划一些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者对自己生活的小区的好人好事进行仔细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很大提升,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小区的好人好事的调查与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所调查的先进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促使自身能积极健康成长。教师还应该充分地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为德育的版本,让学生通过写作等方式记录、提升德育认识。例如,当班级里的某个学生做了一些好人好事以后,教师应该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并且给学生讲述这位学生所做的好事体现了哪方面的德育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当某些学生做了不好的事情如破坏了学校的设施与环境时,教师应该对其加以批评 教育 ,并且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通过这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向学生教授有关德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学科,思想性极为丰富。在教学中引入与渗透德育知识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得到极大地提升。

Ⅳ 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诺德医学就是讲关键的意思,跟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Ⅵ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1、在导入中、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得体的导入或介绍时代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骆驼寻宝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想成功吗?一个人若要成功须具备怎样的品质?《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贬谪、戏弄与侮辱中最后屈居斗室愤然写就的,昭示世人,明己心志。
2、吃透内容,挖准教材的“亮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该让学生通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冰心的《小桔灯》,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强项令》中让学生找出董宣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不难理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对于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4、捕捉引导、适时渗透,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 如学习《马说》一课,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问:“你是否想成为千里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成为千里马,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虽然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们毕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直接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更实际地面对生活。
5、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6、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在教学中,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优美的音乐欣赏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更新靠的是真才实学,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7、指导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渗透美德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树立“大语文”观,活化德育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把德育落到实处。在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生活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今年的三八节我校搞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投稿十分踊跃。“妈妈,摸着你粗糙的双脚,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劳累。这一次为你洗脚只是女儿最小的回报。”“妈妈,我爱你,今天我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为你洗一次脚。”“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有点难过。我想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用我的努力换来你的笑容的。”一份份稿件都洋溢着对母亲的爱.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体现德育教学中的知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三、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语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要做到科学。科学就是要使方法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合乎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正面引导,积极启发,长期培养。合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就要因材施教,坚持“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必须合乎这些科学性的规范。
第二、教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教授性是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要做到讲事实、摆道理,把基本的思想品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明白和掌握,明辨是非,知晓善恶,懂得美丑。这就是“教”和“授”,没有“教”和“授”,学生就无知,而无知就难于立德、立美。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在教法上有教授的一面。但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实践,即行为习惯的养成。只知不行,只说不做,是谈不上有道德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思想品德要真正确立,必须有日常的行为锻炼,通过实践,把行为习惯化,从“他律”为主变为“自律”为主。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因为是“教学”,就忽视思想品德实践;同时又不能因为是“德育”,就不进行必要的教授,二者应相辅相成。
第三,集体性与个别性的统一。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面向集体,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正确的集体舆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环境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往往互相影响,甚至模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共同能够接受的东西,要提出统一要求,统一规定,统一行动,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受到应有的教育。但是,也不能忽视和偏废个别性。个别性就是在学科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有时是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培养,有时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只有坚持因材施教,顾及到个别性,才能坚持德育的集体性。

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南京廖华

雅斯贝尔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语文学科教学时间长,学生们每天耳濡目染,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阅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点好课题,让学生快速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课题是一篇论文的“眼睛”,往往能够明了地反映出论文的主旨,如《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课题,结合论文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二)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深层理解文意论文中的某些重点字、词、句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所在,也可能是论文的中心所在。因此,老师应从这些重点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有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从思想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过灵活朗读体会论文思想感情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朱作红先生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小学生社会阅历少,可能很难一下子理解论文的思想感情,但只要学生深入反复地阅读,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定会有所感悟,使得情感受到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每一位作者都是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后,试图通过具体化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或喜、或悲、或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具体形式可以有很多样,如范读、带读、引读、个人读、小组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感情,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升华,从而收到讲解达不到的效果。

3.结合视听资料体会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如果将抽象的讲解与具体可观的视听资料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影放映,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壮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通过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优秀的贴近生活的读物,可以促使学生们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命。

(五)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倾吐内心感受,互相启发,从而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教育成果。

二、写作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审题中,明确论文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审题是作文的基础,能否正确审题将直接决定作文的成败。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少,理解力低,可能难以理解一篇作文的意义,从而使写作达不到预设的育人目的。老师应该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这第一步做好了,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

(二)选材中,选择身边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如果把中心思想比作论文的灵魂,那么,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就相当于论文的血肉。怎样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论文来呢?叶圣陶先生强调,写作要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们如果真的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展示出来,老师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内心动向,从而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

(三)在评论中,采用师批生改方式,强化德育效果以前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师批师改,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很难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也很难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但如果将批改模式转变为师批生改,甚至是生批生改,让学生在交流中启迪思想,熏陶心灵,则可激起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们逐渐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Ⅷ 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发展”。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好的课题不仅能显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折射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此时,我们可以把课题当作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生命的壮歌》一文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壮”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经验说说见过有那些感人的壮举,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课题、读课题。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中收到感染。
2、在导入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在教到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从而才能让学生了解深深体会到小女孩那颗善良而又美好的心灵。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尤其是我国古代、近现代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课文中人物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丑恶事物的揭露与批判,那些杰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会使我们的学生心灵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执教《祁黄羊》这课时,我让学生找出晋悼公让祁黄羊举荐人才时,祁黄羊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让学生体会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唯才是举,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必亲的人。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词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字词学习不容忽视。
(4)在欣赏插图,利用图片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黄果树瀑布》一文,除了书中的插图外,再利用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不同角度的图片,二者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黄果树瀑布特点,再配之教师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产生了自豪之感。
(5)在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中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3、在课堂练习中强化教育
课堂练习能巩固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能力。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可从抓住训练重点,在突破难点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处的渗透德育。如:在《争论的故事》一文教学中,我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实施了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并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华,从而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认识到了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
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
语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依据。对此,我们应在全课总结、延伸学习内容的时刻,巧妙地渗透总结性的德育教育。如:在《军神》一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小结,让学生在知道刘伯承为了革命而拒绝使用麻醉剂做手术,从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向刘伯承一样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5、在习作中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见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道理,学会做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写“我的妈妈”,要求大家写出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从中让学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于什么事都只从自身这一角度来考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养成自私的毛病。通过作文,惭惭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起来。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德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安慰》、《学会鼓励》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将课堂内外德育做到有机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很受学生欢迎。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
(六)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广博的知识、举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爱的心灵。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的人格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相对于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起到更生动、更形象的榜样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以社会为课堂,讲课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Ⅸ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按主题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按主题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成长主题

正确对待成长中的问题,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生活中有些事情会引起你的兴趣,给你以某种启示,使你久久难以忘怀。这类文章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还启发我们努力去创造人生的乐趣和幸福。《忆读书》一文以感受为纲,借助切身的体会来真实地传达情感。如作者回忆感动自己的书中情节――阅读《三国演义》的两次流泪;读《水浒传》尤其欣赏其中的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物的性格;读《红楼梦》前后情感的变化,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童年时的读书经历,告诉读者读书的多种好处:一是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二是能扩大人的知识面;三是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四是有助于提高人的修养,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书海,挖掘智慧的宝藏,在不断的探寻与收获中提升自己、净化自己,以求知的精神和爱的力量影响别人、感动别人。《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文回忆了我们的第一次――有快乐、有辛酸;有幸福,有遗憾;有收获,有悔恨……第一次是经验与教训的代名词,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珍惜、拓展那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教益,克服并改正自身的缺点,继续勇于尝试、敢为人先,踏出人生坚实的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才华和情怀,往往能成就一生的基业,勇敢地展现自己的风采,用热情的笑声和开阔的胸怀迎接旭日。

二、祖国主题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爱这土地》抒发了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乡愁》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海燕》一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名人题材

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面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平,我们不能忘记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等名人的丰功伟绩。是他们,淡泊名利,混系民族,冲破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是他们隐姓埋名,深入荒漠,风餐露宿,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与危险同在,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让惊天一爆响彻地球,让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让祖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建设时期,让祖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强国,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祖国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这类题材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克服种种困难,还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欣然接受祖国、人们的重任,奉献自己,不辱使命。

四、文化艺术

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价值观。《苏州园林》中的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影响中国的园林建筑,也影响了日本和欧洲的园林建筑。学习本文,赞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才能,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热爱、赞美之情。我们应该珍视它、保护它,同时也要让学生向那些无名的建筑者致以敬意。

五、探险主题

激起探险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骆驼寻宝记》一文赞美了骆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甘于吃苦的奋斗精神和它那善良、真诚、无私、正直的高洁灵魂,教育学生要学习骆驼的这些可贵精神,让学生从中懂得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少年爱因斯坦》中的主人公为了证明直角三角形ABC中,AB的平方加BC的平方等于AC的平方这一定理,他独自关在屋子里,用了三周的时间终于证明出来;他偶然看见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便读得如醉如痴,对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严整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学习这一文章,让学生懂得爱因斯坦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他敏锐的观察和思考,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科学真理充满好奇,敢于探索的精神。

六、动植物美文

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一棵树,一只鸟,一件小小的摆设,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如石榴的热烈,燕子的伶俐,白鹅的傲慢,鹤群的团队精神。《石榴》一文让我们爱石榴,赞美石榴的精神,告诉我们更要做像石榴一样的人,不畏逆境和挫折,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我们的理想很小、很渺茫。就像沙漠中的野草、墙缝间的种子、悬崖上的花,努力寻求适合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努力以顽强的毅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迎来生命的辉煌。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灌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