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把新课标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如何把新课标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发布时间:2023-08-16 15:10:26

Ⅰ 新课标下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标下备好一节语文课的方法:

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是备课的基本:

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会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

1、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地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

2、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

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备课的重点:

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应当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五精”,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利于学生的发展。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即结果性目标、程序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注重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逐步形成素质。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编者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中也有暗示。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钻研教材”所得,决定是照用,还是进行一些调整。而具体到每一课时,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达到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我们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创设应体现如下特点: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体验;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我们都得认真思考。在教学备课中,可先预设板块,使之能辐射全文,有效地统领对整篇文章的感悟。

3、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具备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只要我们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等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应用,摆脱长期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4、精心设计作业。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例如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愿做、乐做。

Ⅱ 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

1、认真抓紧抓好语文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了解学习语文多种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把语文课变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科目之一。认真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向上课45分钟中要教学质量。每学期我们根据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备课组中,我们主要研究教材文本和拓新教学手段结合的问题,根据我校我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摸索出一条既有改革创新又有实际效果的切实可行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子。
2、开展既分工又合作的集体备课活动。各项工作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平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业安排、测验考试等要保持一致,但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因为我们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全局,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梳理,从文章的字、词到句,从文章的艺术特色到思想内容,从课内作业到课外训练,都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
发扬全备课组老师的聪明才智,发扬备课组的团结协助通力合作精神。认真工作,努力钻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我们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教学小分队。
①每周指定老师各负责备好一课。以一个单元为例,每个单元有4课,每一课由1位教师负责备课,然后在每周的语文教研日(周二)逐课进行探讨。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但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点应作为重点进行突破。教案、练习同时也要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
②指定一位老师负责专题训练。比如,应试作文的分步训练和“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精彩语句”的汇编,现代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诗歌鉴赏和名言名句的编辑工作,可以分别指定某一教师负责。
③单元练习测验由备课组安排指定专人负责。比如必修3第一单元(小说),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分别由某一位教师负责命题。期中考和期末考由备课组统一协调、负责。

Ⅲ 怎样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语文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权。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要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作为教师应提供各种条件,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念。

如何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呢?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学习的方法等等。例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划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然后喜欢朗读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也可以把这种美景画下

来,喜欢唱歌的也可以编写歌曲把美景唱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唱……他们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读得有声有色,画得栩栩如生……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有了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就乐于参与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要创设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的应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争辩、探究。一旦学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就会产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莫高窟》时:

师:同学们,藏经洞中曾藏有什么文物呢?

生(纷纷举手):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回答得很好。

师正要继续讲述下去,只见一学生高高举手。

生:老师,我还要说。

师:(略作停顿、意外地)很好,请说。

生:藏经洞中藏有‘结晶’。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这些文物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好,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想的真巧妙,连老师没发觉的地方,他都发现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大家要向他学习!

(这位学生喜气溢于脸上,整节课思维活跃,不断举手发言。)

对于学生的一些反常举动,教师应该像呵护尖上的露珠那样细心谨慎。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充分肯定,这样民主型教师高度重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三,树立信心,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新世纪的下一代,他们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他们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知的途径,这对他们来说一生受益。在教学中,不在于教师教多少,关键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成功探究的喜悦,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呢?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质疑问难。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应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开始,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解决。如教学《陈增巧破巫术》时,对于课题学生展开了质疑,学生问:“陈增破的是什么巫术?”“为什么说巧破巫术?”“还有比陈增更好的办法吗?

”针对这些有价值问题,学生就有了探究学习的目标,因此,接下来的

Ⅳ 在小学中,分析教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课标及语文要素。可以从课标,人文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要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Ⅳ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根据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和形成了对低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认识。我们认为,识字与写字是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所谓重点,就是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要以“识字与写字”为主要教学任务和基本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汉字的识写问题。所谓重心,就是低学段语文教学要围绕“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重点展开,“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任务在兼顾的同时,要为“识字与写字”教学服务。为此我们确立并实施了“把握随文认读、集中重点强化、力求识用结合、沟通听说读写”的教学策略。
把握随文认读 从低学段与中高学段语文教学的比较来看,低学段应该少讲(内容)多读(课文)。少讲(内容)就是对课文的内容意义或常识性的东西不过多地讲解说明,学生只要略知大意初步理解即可。多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多读、熟读,有的课文甚至需要背诵下来,让学生在读中再认、巩固和强化所呈现的生字,并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感受和理解生字的意思与语用习惯,同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此“随文认读”与于人们通常所说“分散识字”是有区别的,主要强调认(识)字和读(准)音。它分为生字的定位,识读与再认三个阶段,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字的短时记忆。比如,在上课时老师先不示范和领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并通过自己查拼音解决。在完成上述生字定位和识读两个阶段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再重新读课文,这时的“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正确就是学生能把课文中的生字再认出来,即能正确识别且把音读准;流利就是对生字更加熟悉,能立即辨认出来,语言流畅,不犹豫迟滞。
集中重点强化现在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白话文为主,以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为例,每篇课文的字数在150-450个字之间,生字数约7-14个左右。尽管汉字的学习仍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但生字以这样分散的情形出现,确实不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因此集中重点强化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集中识记是在学生在阅读课文初识生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呈现和集中讲解,也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归类。集中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通过不间断的各种方式的练习和训练,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减少遗忘,把短
时记忆尽快变成长时记忆。重点识记是对每个生字的学习和时间分配上要有所侧重,不搞平均主义,要特别关注学生容易遗忘和混淆的字,或特别有价值的字。强化识记就是“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练习、复习和巩固训练。
力求识用结合“用”是“识”的目的,同时“用”也是“识”的手段,“用”是沟通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坚持以“用”为核心和突破,将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发挥和利用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主要是口头语言)提速和超前的特点和优势,并把它作为低学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教学中创造性地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但学生必然是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来逐渐熟练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把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或创设更多的运用和使用文字的机会主动识字,甚至有“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的强烈意识。
沟通听说读写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分类为“听说读写”四大基本任务,有些语文教材也在其中单独设置了“口语交际”和“习作”之类的内容,但这四项任务的教学并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整合在一起效果反倒会更好。所以低学段语文教学尽管是以识字与写字为主,但在教学中却并不能孤立地识写汉字,必须坚持贯彻“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原则,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指导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说一句话或编个故事,尽可能多地使用上面列出的“我会写”的字和“我会认”的字,说话时使用的生字越多越好,随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在写话中进行有意义的写字训练。
这种教学设计把识字、写字和写话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不仅紧密服务围绕于教学目标,更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深度和品质。开始前,老师觉得这个活动难度较高,担心学生做不来。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挑战性活动非常喜欢,多数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的“愤”和“悱”状态。在老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说的话、编的故事越来越有创意,表达也更加生动丰富。这个活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行不同水平的语言实践,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它既是有意识的生字识写练习,也是真实的口语交际,还是自然的写话练习和发散思维训练。

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么?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新的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和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自主与互动中畅所欲言,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中,我首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①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那些措施?②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③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④联系生活实际和看过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谈谈自己的理解。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以问

Ⅶ 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在语文教学中

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四个最基本的理念,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成为各学科的所共享的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根本.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以社会为本”发展为“以人为本”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中小学培养目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三个发展”(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就充分具体地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三个发展” 是在传统的“全体”和“全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发展”的人文内涵,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2、能力本位:能力本位是相对于知识本位而言的.知识本位教育观倾向于知识与灌输;而能力本位理念则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倡导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是新课程的一个崭新理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表现为能力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但知识与能力并非同一个概念,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异步,知识的接受与能力的发展也非一个层面,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知识是即时的,能力是久远的;知识容易过时,能力则受用终身).所以我们既要突出能力本位,又不能削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双基”概念(现在的“双基”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它整合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许多新要素,是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实施教学.3、学习方式变革: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多样化地、富有个性化的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包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爱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三种途径.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就是将“学会认知”(其余为学会做事、学生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放在首位的.4、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发现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这是因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力匮乏的民族意味着缺乏最根本的竞争力;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它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培养.长期以来,一提及创新,人们就以为是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申请专利,这是一个误区.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培养模式上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育方法上全面推广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环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强化民主性原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改革决不是教科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价值取向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全新的教材就不会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须建立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之上.语文新课程体现了以下四个基本理念:5、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新课标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