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上第二单元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语文元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虽然二年级已经开始训练孩子们写日记了,但写作水平仍停留在流水账。如何教孩子们更好的写日记为习作打基础呢?我有以下思考:
如何解析“学习写日记”
教师用书中为我们做了这样的说明: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课标也强调,在中年级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那么在这段话中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日记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说日记与学生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日记的作用是为习作积累素材,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写法自由,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内容。
我们要明白作者的编写意图
我曾一度迷茫,编者把“学习写日记”放在了第二单元,这是为什么呢?既然是学习写日记,三年级又是习作的开始阶段,为什么不放在第一单元呢?
细致的分析,不难发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校生活”,语文元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觉得“新鲜感”就是 “有特色、有特点,让人感兴趣的”的意思。那么本单元就是要学习如何关注到“新鲜感”的事物。具有“新鲜感”的可以是词语、句子,那么也可以扩展到人、事、景。第一单元的习作也是充满了新鲜感,“猜猜他是谁”,多具有趣味性。我们的日记要记录的是什么,就是能够引起记录者兴趣,让记录者感到新鲜的内容啊。也就是说,编者在安排第一单元的内容时,已经为第二单元的习作做好了铺垫,我们在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关注生活。
教学中要关注单元之间的联系
“学习写日记”虽然安排在了第二单元的习作中,但是在本册教材中,它并不是孤立的,不能把它仅仅作为一次习作来落实。
第一单元中,《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安排了“这座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做什么?”的话题。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每天记录一点,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写日记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单元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继续组织学生去观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观察啊,你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第五单元 主题为“留心观察”。到第五单元的时候,学期已经过半,那么半个学期的素材应该积累很多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是系统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学习文章,感受作者的观察的细致,体会观察的好处。这里我们前面引导学生记录下的素材、积累的观察方法将得到最大的释放。
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当然,习作更主要的是引到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去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有现象何来的想法,因此,要想达成习作目标,前提还是要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现象,这仍然离不开日记。
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仍然需要学生从自己的日记中去选择素材。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三年级上册的整个教学中,编者都在有意识地渗透写日记和习作的关系,把“日记的作用是为习作积累素材”这一特点融入到了每一个单元之中,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日记就是记录生活,习作就是把日记记录的生活清清楚楚地写下来。日记离不开生活,习作也离不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