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3-08-20 14:46:25

Ⅰ 怎样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一、文本选择体式要多样化、经典化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选文是重点,主要关系单篇与群文的组合两个问题,所以在文本选择时,一定要把握好文本的质量,注意丰富文本的体式,以便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文本的来源范围要广,要课内外兼顾,尽量把目光由课内转向课外,也有一些现成的群文教材可供选择,比如《小学生群文读本》中的文章。根据教学的需要,也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文章,比如广告、说明文、通讯报道,还可以选择影视资源,如电影、纪录片等,以此丰富文本的内容。

其次,文本的体裁要丰富,在选文时尽可能多地涉猎文体,童话、诗歌、寓言、散文、小说等,不一而足。比如在教学中确定了议题“不一样的小红帽”是童话体裁,可就此进行扩展,再如议题“个儿大的草莓不能吃”是实用文体,可选用新闻体裁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整合,提取信息,活跃学生的思维。

再次,选文的作者尽量要多样,不同的作家其创作风格有异,即使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能呈现不同的风格,因此,在选文时尽可能地扩大范围,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最后,所谓经典是指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沥出来的得到大家公认的、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的文章,在群文阅读时,老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学的殿堂,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积累丰富的文学语言。比如,设置议题“《昆虫记》中的对比”,老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再如感受王维诗作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时,可选取《鸟鸣涧》《山居秋暝》《辛夷坞》《竹里馆》四首诗歌,进行体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典非常丰富,引导学生去体味经典的魅力,提升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文本要中外兼顾、文质兼美

小学生由于三观还未形成,所以他们的可逆性极强,在群文阅读教学时,选文上要选取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感受经典,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比如在学习现代诗歌时,老师可选择顾城的《星月的来由》、金晓玲的《夜晚》、臧克家的《星星》和林焕彰的《夜晚的天空》四首诗歌,它们的共性是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意象精妙,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到星星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含义不同,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美。

同时,社会在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要与时俱进,不但要求学生要融合古今,还要中西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思维,比如设置一个“武松能打死老虎吗”议题时,可把《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老虎与人的数据对比》《生病了的华南虎战斗力并不强》《卞元亨——武松原型》《为什么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选文,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思考,武松到底能不能赤手空拳地打死老虎呢,同时在群文阅读中,做到了古为今用、古今融会,让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再者,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地球村让人们的交往变为可能,因此在提升学生的素养时眼光要放长远些,不但要让学生传承好中国的古典文化,还要进行中西融合,理解优秀的外国文化,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比如设置议题“一个也不能少”,可选取外国的经典文章《六个娃娃七个坑》《十一头驴》和中国《包袱、雨伞、文书和我的故事》,三篇文章贯通中外,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发现故事的异同处,拓展文本的内涵,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小学生单元同步练习册《名校学霸尖刀卷》

三、文本内容注重趣味性和规律性

在设计群文阅读时,目标要明确,重点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选文时力求选取一些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文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设计一个议题“象征的意义及作用”,可选取乔伊斯的《神奇飞书》、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圣艾克修佩利的《小王子(节选)》和德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节选)》四篇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富有童趣,与小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走进文本,在对比阅读中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老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精心设计,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Ⅱ 在阅读中培养语文素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之一。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在阅读中培养语文素养,一起来看看吧。

在阅读中培养语文素养篇一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真正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就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概述,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获得情感的体验,最终,使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例如,在教学《走进丽江》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跟随着作者去感受丽江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比如,“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等等,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受丽江的美,进而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体验。如果班上有喜欢画画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绘下来,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借助阅读教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价值的直接体现,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严重阻碍了语文价值的实现,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文本“复述”活动、“讲故事”活动等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锻炼表达

能力。

例如,在教学《鲧禹治水》时,由于这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了在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结束这节课的授课之后,我组织了“讲故事”活动,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开口说,二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为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令我欣慰的是,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有学生讲了“共工怒闯不周山”“精卫填海”等,还有的学生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神笔马良”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热情很高,这样就为学生喜欢说奠定了基础,当然,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打好了基础。

三、借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的,当然,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借助语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众所周知,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收集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平台。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字词、优美的句子等摘录下来,并进行仿写或者是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语文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当然,除了上述三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等,这些素养都可以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让学生在读、在感悟、在鉴赏、在体会的过程中促使语文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在阅读中培养语文素养篇二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过程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学生学语文,即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阅读是个体行为,是读者与作者的双边活动行为,学生能在阅读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学会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

在阅读中,一是体悟“情”。阅读教学是以提高人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的,发挥语文教材有“情”的特点,按鉴赏心理“解构自我——比照自我——拷问自我——提升自我”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鉴赏文学作品,提升自身情感,构成生命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二是感受“美”。马克思认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阅读教材中所有的作品,包括艺术文、科学文和说理文,都是对美的创造。艺术文创造艺术美,科学文创造科学美,说理文创造理论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发掘美的因素、体验美的感受,培养学生体验美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三是领悟“理”。语文教材中不仅理论文充满道理,就是艺术文也蕴涵深刻的哲理。《巴尔扎克葬词》的生死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自蔽”之理,《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有无”概念,让我们心灵颤动、思考不已。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诗文中的哲理显得同样重要。如景物描写也是对生命的解读,落日映出最后的灿烂,雨燕高歌生命的力量,古柏坦然面对一切,落叶留下“回家”的美丽……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培养依赖于阅读教育,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要依赖于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因此只有高质量地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才能铸塑学生美丽健康的心灵,使其个性更鲜明、感情更丰富、思想更深刻、人格更健全。

1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摒弃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

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不要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2 注重阅读的因材施教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如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注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等朗读技能及提高默读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读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从“读”中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讨的精粗,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眼、脑、口、耳协同动作的良好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精读和略读的习惯。要让学生精读时能有圈点、有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和写心得;略读则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经过长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们定能做到精读则咬文嚼字,略读则能观其大略。

要培养学生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Ⅲ 浅谈如何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用真情感召学生,使之爱上阅读。进而潜移默化,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广泛涉猎中积累。在阅读中汲取,在实践中积淀。
四、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丰厚的语文知识素养,这样才游刃有余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提高。

Ⅳ 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技巧:
一、进行角色转变,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首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课堂上,教师总是扮演高高在上的“师尊”,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了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走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鲁迅先生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阅读的品格,学生应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的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际中、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以经验为主流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家长式”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的胁迫而产生消极的阅读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过程。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我会主动转变角色,真心地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认真地聆听他们的发言,耐心地引导他们求疑问难;有时我会要转变为一位“导游”,引导学生去领略祖国秀丽风光,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有时我会转变为一位“参谋者”,在学生迷失方向时,为他们指点迷津,使他们走出误区;有时我会转变为一位“主持人”,协调学生的组织活动,当学生活动中的“大孩子”;有时我会转变为一位“交换意见的伙伴”,帮助学生突破自觉思维的局限,不断产生思维火花;构建起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阅读、思索、发现、体验。
二、传授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
(1)授方法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让小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读中画出生字,注上拼音和优美的句子。低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领读、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培养语感;也可以稍缩短读的时间,并指导他们学会粗读和细读。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称赞》课文,我先让同学们粗读,以便理解整篇课文内容,接着细读感知重点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是小刺猬对小獾说的话。我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并让他们到台上表演感知小刺猬的“真诚”。 虽然学生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但总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我们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感受性阅读、语感的培养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
(2)教思路
学生采用了可行性学习方法,我们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种方法,并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我认为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断去唤醒他们心底的善良和感恩,关怀和爱,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领悟自我感受难忘的句子。还是小刺猬对小獾说的那句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怎么样让二年级的小学生领悟这个句子的内涵呢?我认为:那就是要激发小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想象能力,而恰恰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生活积累极度贫乏和无知,于是我采用了打比方的教学方法诱导小学生想象:假如你在做一道数学题有点困难的情况下,而其他同学都做完了,当你看到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时候,你什么心情呢?是慌乱还是焦躁,我估计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位同学从教室外面进来走到你的身边,对你悄悄的而又小声的说:“你的作业做的真认真,相信你能够自己动脑筋把剩下的题做完做好的!”好的,那么我们再来设身处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术是个什么样呢?粗糙但很认真,抓住“粗糙”和“认真”,让小学生去体会和感悟,说明小刺猬是真诚的在鼓励小獾,强调生活的真实情感,让他们也去学会发现这些平凡生活的细小情感和心理波澜。总之,不管哪种学习方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都可以尝试。
三、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我们不能只限于课堂上学习语文,更应该多渠道、多广泛的学语文,尤其是生活中。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现实生活。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的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在写作上,更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而不是凭空的想象和胡乱编造。
(2)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文学名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名着,都渗透着文学大师的心血,折射着名家的智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都能给学生深深的启迪。读文学名着,可以让学生品味其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不仅会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词汇,增加知识,启迪思路,陶冶情操而且间接丰富他们的文学史知识,
以博采众长,提高写作水平。其次,还要读科技、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尽力做到博览群书从而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四、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叶老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课外阅读架起“习惯的桥梁”。
1.多读的习惯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我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2.动笔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比较浮泛;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了,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写提纲,做批注,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出态度和观点。圈画,就是在所读的书上做标记符号。例如:好词用▲标记;重要句子用☆标记;对书中某个字句或说法产生怀疑,使用“※”。当读而有感、感而欲发时,就需要用批注。可以眉批、脚注、旁批、夹行批。
3.积累的习惯
积累包括记笔记、做摘抄、写体会、剪报等等。课外阅读进行一个阶段以后,让学生自觉进行总结,认真统计。譬如,阅读多少页、多少本?积累多少美词佳句?写多少篇读书笔记?有什么体会?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养成积累的习惯。
4.读整本书的习惯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读整本的书”。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养成从始至终地阅读,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起伏跌宕的故事剧情,从而养成坚持不懈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绝不是依 赖老师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积累与实际中,去体会和领悟的。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愿所有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携起手来,共同探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绽放异彩!

Ⅳ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小学老师在教孩子的时候特别容易,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老师也是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虽然有些知识内容对于老师来说非常的容易,但是想要完美的讲出来,并且要让孩子能够理解,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小学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呢?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