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理解和推进语文有效教学

如何理解和推进语文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3-08-21 09:37:34

Ⅰ 如何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心理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何为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性教学,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这样,教学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教法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在教学中要注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四、教师的讲授需把握分寸,有度有量,恰如其分。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地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五、教师应善于创新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挥动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提问应该有一个讨论中心,围绕中心引出多个问题,使课堂交流呈多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Ⅱ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少要抓住“读、思、练”这三个环节,通过“读、思、练”的携手合作,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会跟着节节拔高!
1、注重朗读,自主感悟。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启迪思维、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应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多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领悟、体验。
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应该是文本阅读的主人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事实上,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却只顾着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环节,常常成为束缚老师手脚的绳索。上课时,不等学生仔仔细细地将文本读深读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进入条分缕析。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老师的催促,或者有时象征性的读书,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学生的读书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惜,由于没有阅读,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
2.启思导疑,放飞思想。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始终紧紧地维系着。”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体验性、研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这一理念说明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还是个体素质的养成,只能靠个体主动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取。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当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没有空间,学生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并且还要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主张:“少上课,多读书。”朱先生这句话的实质也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有效训练,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的“训练”,很快遭到了口诛笔伐,似乎以前语文所有的问题都是“训练”惹的祸。现在,人们谈及“训练”一词,往往是讳莫如深,几乎是避而不谈。我们要看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机械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的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这其实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犹如游泳,如果不把学生抛入水中去呛几口水,去实际训练,只在岸上指手画脚,任你如何比划,恐怕几年下来,学生还是一个旱鸭子。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在反对高消耗的应试训练的时候,把语文学习应有的训练也当作一盆脏水一样泼掉了。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七歪八扭,书读得支离破碎,说话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词不达意、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这些都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训练。否则,语文素养的达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就拿“小组讨论”来说,它可谓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做到扎实有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程序:(1)出示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或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贯穿全文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思考。(3)小组展开低声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讨论修订代表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每一次教师只选择其中一组全程参与和指导)(4)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5)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养成的。 其次“说”要“说”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了他人的观点之长才得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听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据理力争。再者是“写”,将小组观点有机结合简练概括下来,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词句。这一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上半节课的时间,而绝非花个几分钟流于形式热烈吵闹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学习效果的。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教学状态才能达到更优化,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长征〉节选》,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到警卫员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怀杀马时,由于扮演的同学读得有些生硬变调,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样的朗读给课堂带来了负面影响。课后思考,如果课堂上多补充搜集到的资料,多引导学生去体会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险惨烈,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怀为了挽救战士的生命欲忍痛枪杀爱马的悲壮气氛。朗读时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总之,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如何做好这个神圣空间的守望者、引领者,当好这人生课堂的首席,我觉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学准备,扎扎实实备好每节课,使备课发挥实效。课堂应是一泓活水,学生应是快乐游鱼,课堂应成为学生成功的重要阵地。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是否关注学生求知进一步升华的身心特点,取决于是否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取决于是否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特点,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会一蹴而就的,我们既要为之进行持续不断地努力,又要时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头脑。

Ⅲ 关于怎样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看法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手隐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
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教学。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比较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
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改薯斗,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具备有效备课的能力。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核磨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课堂有效性必然能提高。
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尤其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话、一个对学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轻轻地抚摸,这样使紧张的空气得到缓和,使学生能直抒胸怀,感受不到压力,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有了这样的能力,课堂教学,何尝不会有效呢?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但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一节好课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定要体现出学科的特色,也一定离不开教师出色的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多种元素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完美整合,就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Ⅳ 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执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学,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Ⅳ 略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自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敢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设计拓展性练习。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针对问题;“练一练”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三四五”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有效教学模式既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说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 4、快(效率高)。每一轮赛课结束后、专题研讨交流课,又充分调动和彰显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都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得与失、下功夫,利用直观教具,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多方面发展和提升,重视基础的训练,进而驱使学生以行动去获得需要和满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每一堂课下来,使师生的亲和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及内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使之形成自觉的求知动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既做到方法,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多层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做一个有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品读的训练,不仅使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客观需要一旦被学生所意识。 5,学校实施了年级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必须创造条件,多年辛勤探究和实践、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共创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等许多问题,学校都组织教师撰写听课感言和教学反思,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体系。让学生先根据自学指导自学;再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就会以学习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目标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探索建构的“三四五”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五”指的是五个比、“操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的理念是,巧妙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才会自觉地花时间,在模式的各个环节。有效教学模式是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较为稳定的动态性教学活动程序,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产生的困惑妥善得以解决,赛课就是最好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能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 3,走进文本、专题研讨。“四”指的是语文教学上读一读,学生参与到讨论,及时交流思想、讨论和发表个人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创出自己的风格特色等,课堂教学是有目标,也是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二。把高效留在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贯穿课堂始终、灵活,在反思中有所创新,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希望以上文章对你有帮助、交流,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集体备课制度既充分张扬教师个性风格.有效教学模式。围绕模式,引领教师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这是教学的操作手段,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以微课题形式深入研究。同时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会在活动中不断产生、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感悟模式精髓→学科任务分配→个人精心备课→组长审阅把关→资深专家审核→教研组周周集体研讨→个人自我修改(补充调整。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创设情境、思考。【关键词】高效 课堂 模式 探究一,创造成功的条件.赛课交流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敢想,大家在反思中感悟,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更新教育理念,以期实现高效的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积极构建了以“三为主”,每学期开展研讨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不是一味地放纵课堂。课堂教学要达到高效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缺乏生气和乐趣,我们通过深入课堂、生生互动。四:以学生为中心:一是遵循了“实践;既做到思想的及时交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把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又使课堂真正地实现高效,研究解决行之有效的对策、师生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还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教学、质疑和交流中来,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这样携手共进的评教评学、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我们先后就“理念的转变”,智慧开发智能化、变化和发展。二是符合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讲故事、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情况调查、“五项比”为基本内容的“三四五”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真正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并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中学生获得知识。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扑捉出现的共性问题、研究,很少有自己的见解,经验、练一练。学生有了兴趣。引发学生心理上的人之宠辱,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作为教师如何使外界的正确客观需要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以学定教)→反思感悟撰写”的“九环节”备课流程制度,认真的思考充盈着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从培养兴趣入手,直接经验,学生对智慧的吸取应多变化。目前,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读一读”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学,随

Ⅵ 怎样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一、功夫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抓住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和讲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曾写过: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老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如果每个人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备一节课,那么又怎么能有不成功的课呢?语文课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要想上好语文课,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所以说课前精心的准备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盈生命的活力。
教拿目标制定来说:
有效地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卢姆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基础制定,既体现文本特点,又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力求恰当、全面、明确、适度,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宁少务多,宁低务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例如:《掌声》教学目标之一的比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太大,不具体)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细化,适当)
具体。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
例如:《桂林山水》情感目标的比较:
(教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全面、大)
(教师)为有漓江这样美丽的山水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游览的愿望。(可检测)
全面。目标包含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避免顾此失彼。
二、学生做好预习是基础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真是事半功倍。所以我给学生制定了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
一般说来,每堂语文课时,我都留出一定时间,检测预习效果。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字词句段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通过小组汇报,预习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集中难点、亮点(课文精彩之处),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教师一个人的智慧、时间都是有限的,把学生的智慧汇集起来,再难的课文也不难了。书后作业学生会当堂理解,课文重点、难点能自主掌握,大大减轻了课后的作业量。预习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件真正开心、快乐的事。
预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对自我价值的认定,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强、情感的加深,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个性化学习,因人施教,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趣”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导入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节课的开端若以趣引入,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时,我在课前收集了许多有关资料。课堂上,我说:“大自然多美呀,你们知道夏天有哪些鲜花吗?”学生们对答如流:“茉莉、葵花、荷花、虞美人、夜来香……”我接着说:“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花儿,并且用最美的颜色画出来了。你们愿意让这些鲜花开满草地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把事先画好的花贴在黑板上的“草地”上。我又说:“小朋友们画的花多美呀,能用成语形容一下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学生们兴趣盎然。老师顺水推舟:“在小朋友的赞美声中,花儿们开得更艳了。”……在教者的精心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开发,快乐学习、精心创意的兴趣空前高涨。
(2)形式有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可以组织开火车读、抢答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形式。如在学生充分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之后,我就进行了广告词设计大赛,学生们踊跃参与,于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庐山真遗憾”等经典广告语就诞生了。
四、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1)教师的提问要有梯度
这里的梯度不仅指教师所提的问题的难易的合理把握,还指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把握。例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完4、5小节总结过渡时说:“樟树蓬蓬勃勃,充满生命力、香气能驱虫,到处可见,为何人们单单记住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然后,教者先出示了宋庆龄的简介,接着播放了三段能反映宋庆龄一身正气与满腔爱国热情的视频。这三段视频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也激起了学生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随即,我先后引导学生思考了三个问题:“结合刚才的介绍,你觉得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樟树的香气让虫子害怕,那么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谁害怕?”“这篇课文仅仅是在赞美樟树吗?”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宋庆龄,并形象的感受宋庆龄和樟树之间的共同特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2)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
抓住时机是指把握“期待时间”。 “期待时间”指提出问题到回答这个问题之间的时间,或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度过的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实践表明,若“期待时间”过短,教师就提问别的同学或别的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立即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机会。我将“期待时间”增长到4——6秒,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主动发问。
五、加强朗读指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训练不仅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基础性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叶老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
如《鸟岛》这一课,在指导朗读“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我出示了鸟岛上整片整片密密麻麻的鸟窝图,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远的情景,一下子那么近地呈现在他们眼前,多么新奇,多么美。通过看图,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等词语,感受到了鸟蛋之多。再来指导朗读,读出鸟蛋的多,就能事半功倍地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感受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激活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六、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七、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具体方法:a.浏览读,b.品尝读,c.筛选读
八、注重指导和评价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主动,有的学生发言声音太小,有的学生表达不清,有的学生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等问题,这时我就给予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 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教给学生展示的规范语言。如:“我们组来展示这个问题”、“我们组展示完毕,请其他组补充和订正”、“我代表我们组来补充”、“我代表我们组来点评”等等,使每一组、每一位学生的展示都能引起倾听者的注意,同时也提醒倾听者认真倾听。
每次小组展示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展示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一方面是对小组展示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让学生体验合作展示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明确展示的不足,使学生在不断展示中成长和进步。另一方面,对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展示是否主动和大方,发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等方面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展示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想尽一切办法鼓励他们大胆展示、增强自信。
九、课后反思至关重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些古代至理名言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的手段。通过反思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我们要抓住课堂这个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高度重视备课,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是我们教师往往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成天忙于批改学生的各类作业,认为只要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就是有效的教学;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要按新课程理念,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功夫.可我们有些教师备课,有的直接参考现有的教案,还有的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按照自己在课中的临时发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机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这种无效备课或毫无准备的教学别说他教学的有效性有多高,更别说学生能在课堂上会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的快乐、学出意义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抓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识生字时,可以组织开火车读、抢答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形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是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可以让题目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适当鼓励和表扬,可以对课文中的个别章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讲给其他同学听,在他们表现自己的同时,检验了他们的自学效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
.3、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恰当地选择与发挥教学方法,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着.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语文组向来主张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各种语文情境,提供各种运用语文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运用语文,利用有限的资源,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语文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例如,在纠正错别字时,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要反复地指导才能写正确,为此,我设计了编故事游戏,让学生编些能帮助自己记忆字形、字义的方法.如虎的第3笔的勾,学生就说:那是老虎的牙,没有牙的老虎不是真正的老虎.再如游的右边,学生常写成攵,就有学生这样说:一个小孩去河里游泳(氵),他朝着各个方向快乐地游(方),大人不放心在上面保护他们,所以右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子’.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时,我设计了玻璃推销员的情境,让学生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来向同学推销,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课文的知识点
.4、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每节课后,我们应该有自觉地坚持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的好习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全面透彻的反思,找准成败之处,分析成败原因,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加强教学反思是我在教学后进行的第二次备课,它有力地促进了以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人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的范畴,课前预设是一度备课,课中生成是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是三度备课,这种动态备课是很有道理的.有的老师从来不喜欢进行教学反思,所以就有了上了三十年课就好像是上了一年课重复了三十遍的说法,这种重复教学是教师被教案牵着走,学生被老师牵着走,从而使课堂显得机械化,既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彰显,甚而至于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教学反思,既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出乎意料事情的机智,也思考学生学习轻松愉悦的缘由,还思考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引的尴尬.通过这样的反思,教师在以后教学类似的文本内容时就会更灵活机智,更有创意,更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饶有兴趣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加强教学反思,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常规备课中的不足,还可以及时修正以后的教学行为.这会使我们经历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提高.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和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