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古诗怎样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那么小学语文古诗怎样教学?一起来跟我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古诗怎样教学
一、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
2、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
二、把握好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2、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如骆宾王的《鹅》。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的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3、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4、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三、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学生通过“日出”、“江花”、“江水”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学生就能把握到:平静的江水,美丽的江边景色,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真的江山如画!课文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与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用日出的景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悠闲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练字遣词的技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
四、学古诗要“读、背、写、画”结合
古人读书从小就要背诵几百篇文章,这是古人几千年来学习汉语的经验。三国时代有一个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是古人信奉的读书法。杜甫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那么,背诵古诗有哪些方法?
1、引领法。有些背下来的诗,突然想不起来,这时,教师或同学提示一下领头的字、词、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来。
2、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3、提问法。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诗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学生记忆。
小学语文如何理解词语语境
一、依托文本,丰富词语内涵
引导学生对词语理解、感悟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内容、意思的理解,而要依托文本,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如教学《灰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结尾处“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中的“欢蹦乱跳”一词时,我先引导写生读读句子再想一想句子里“欢蹦乱跳”是什么意思?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文里找哪些句子能帮助我们看到那只欢蹦乱跳的灰雀?
学生便通过朗读找到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就是描写欢蹦乱跳的灰雀的。我进而追问:哪些词语能让你体会到灰雀的“欢蹦乱跳”?学生又通过朗读这句话找到了“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这几个词都是说灰雀在很高兴地唱歌跳舞。对“欢蹦乱跳”一词的理解,我将之放在全文语境中,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的确,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在课文中便有相关的句子可以解释,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找到关键语句以便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二、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含义
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如教学《争吵》一课,对“挨”字的理解:教学这部分时,我创设情境,“我“与克莱蒂争吵后想到父亲的话心情怎样,彼此对对方说“我在外边等着你”心情怎样,再引导学生找到“毕竟我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句话想象当时我的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挨”字的用法: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不但轻松理解“挨”的意思,还能体会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的向外走去”理解“趔趔趄趄”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我漂流失事时的处境,身体上伤痕累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体力不支的情境。
从而体会到身体歪斜,走路不稳当,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叫“趔趔趄趄”。再如,《妈妈的账单》“过了一会,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理解“蹑手蹑脚”一词,我们可让学生想象小彼得当时羞愧万分的心理。他的动作一定很轻、很慢,怀着忐忑的心走近妈妈。从中体会到走路时小心谨慎、脚步放得很轻的样子就叫“蹑手蹑脚”。
三、链接生活,触摸词语情感
链接生活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和生活相联系的通道,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使词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应,引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词语。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理解“迫在眉睫”这个词语时,先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当时的处境: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时我补充了一些人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或死去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从而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当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也触摸到词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产生全身心的体验时,词语的理解便也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被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四、替换词语,彰显词语本义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在学习《月球之谜》“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对“”遐想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这段话,边读边想,把“骤然”换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想象”、“幻想”,问题就解决了。
五、理清脉络,挖掘词语蕴含义
依据文章脉络理解词义,有些词语单独理解颇为费事,如果依据文章脉络思考,便能顺当理解词义,因为词义往往就隐含在上下文中。例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并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段话中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一词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们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在哪一天吗?”说明学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再阅读后面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懂得老师也想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因此这“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老师想让学生懂得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承载着对我国民族 传统 文化 的发扬,那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哪些 方法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古诗词 教学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了解写作背景,领会诗境
文学作品是作者将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合而为一后的体现,所以,不论遇到古诗词还是现代文学作品,要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略其中的文化韵味,必定要考虑作者的写作背景。如果离开对应的时代来分析作者的作品,即使是名着,最终的解析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为小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概貌等,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时,来体会其创作思想。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很快地带领学生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情境,与之感同身受,既能让学生快速地熟悉诗歌的内容,还能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二、品词析句,体味诗情
1.标记重点词语诗歌是对语言的升华,一字一句都饱含诗人的情感,遣词 造句 只为达到更完美的境界。但如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注重整体把握而逐字逐句地解释,反倒会失去古诗原有的味道。
因此,新课标着重强调要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上教师的过多讲解,大多会使古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 想象力 ,根据作者的中心思想来体味诗情。
2.发挥想象古诗的篇幅不长,但其中饱含诗人的心血,是诗人积累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在讲授古诗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循着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发挥想象,勾勒出情境。就拿《春日偶成》这首诗来说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轻轻诵读这首诗,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 来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春游景象:在惠风和畅、杨柳轻舞的日子里,诗人于午前漫步穿梭于山水之间,鲜花遍地,流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
如此一来,学生就像置身其中,与诗人一同行走。此时,让学生再次诵读诗句,感受诗人春游时的愉悦心情。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韵
古诗本来就韵味十足,教师在教授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一味地灌输,要多角度、多 渠道 到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感受词诗中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具体方法如下:
1.介绍作者背景每首诗都有作者,那么每个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然后再根据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来展开想象。
如《游子吟》这首诗,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无法从现在的生活中去感受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以,可以给学生讲讲《孟母三迁》的 故事 ,让他们体会一下母爱的伟大。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介绍作者的情况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切不可顾此失彼,要有重点地讲授诗歌内容。
2.联系现实生活生活实践是学生了解诗人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诗歌中提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如,袁枚所作的《所见》,其中描绘的就是牧童骑牛高歌的场景,忽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这位牧童正在捕蝉。诗歌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想象自己干这些事情时的场景,尽情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形象受制于古诗的课堂教学,所以,无法让学生观赏实景实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画、文字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仿佛置身其境,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思想。4.丰富情感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发挥对诗中情境的想象。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快速地学会古诗,感受其中的情境美。
总的来说,古诗教学应从整体把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诗人,体会诗情,感受诗歌美。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好知识,还能提升其欣赏能力和文学品味,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对语言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对古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堂课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小学生找到学习古诗的感觉。
此外,当教师运用图片、音乐等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古诗教学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气氛渲染作用,帮助小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降低其对古诗理解的难度。
同时,在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当中。例如,在讲解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运用教学设备,播放自然界当中湍急的水流那种气势磅礴的声音,并在这种声音之下有节奏地将古诗文进行朗读,使得小学生能够对该诗文拥有一定的感受。
之后,教师应再运用图片等形式,对当时所描绘的山川的险峻、河流的汹涌等进行再现,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当时的景象拥有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再对诗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则能够大大降低小学生对该诗文理解的难度。
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古诗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帮助。一般而言,笔者在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诵读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要求小学生首先将古诗默读一遍,对其中的生字词进行标注。之后再经过诵读以及笔者的讲解,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古诗当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在此之后,笔者将会要求小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其二,比较法。
在笔者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将一类的古诗进行系统教学。例如,描写祖国山川河流的诗文,如《望庐山瀑布》;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诗文,如《赠汪伦》《别董大》等。
通过对一类诗文的系统教学,能够在扩大小学生古诗积累量的同时,实现其视野的开阔;其三,激励法。笔者在对古诗部分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将会组织班级内的小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该比赛通常以不同的主题举办,如按诗人划分、按朝代划分、按类型划分等。
三、加强古诗的美学 教育
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单单对其表现手法等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对其所蕴含的美进行品味。因此,加强古诗教育当中美学的教育,对小学生掌握古诗有着积极的帮助。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美学教育:其一,自然美。
我国的古诗当中,部分古诗所表达出的含义是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通过诗人赋有文采的笔下,这些山水仿佛被赋予生命一样,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使得人们能够对自然界之美产生感叹,并激发我们对大好河山的珍惜之情;其二,语言美。古诗当中的文字富含美的韵味。
通过文字的形式将韵律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又例如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三,品格美。诗人在古诗的创作之时,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通过对这短短两句话的反复品读,就能够体会到当时曹操的人虽年老,雄心仍在的气魄,从而能够给现代的小学生以激励,鼓励其在少年之时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且为之奋斗不息;其四,心灵美。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审美能力尚不完善,而学习古诗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对该诗文的学习,能够教会小学生应珍惜友情;又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诗进行学习时,应激发小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在营造良好的氛围之下,指导小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朗诵,体会到古诗当中的韵律,了解当时的作者的思想,真正掌握古诗的精髓,提高小学生古诗的学习效果。
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知晓背景
在学习古诗词之前,应该让学生在课下预先查找与古诗词和作者相关的资料,为课上古诗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挖掘课外的知识,从而增加对古诗词、对诗人有更多的好奇,产生更多的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向性和选择性,要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资料。
这个 课前预习 的任务,既为课堂上对古诗词的学习打下了更好更坚实的基础,而且让学生在自己学习和发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还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对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还应解释题目。这一部分会涉及到作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
在解释诗题的时候,加入对各朝代代表性诗人的讲解,丰富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就要着重介绍诗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这个人,大方而又爽朗,喜欢饮酒与作诗,也喜欢交朋友,为人十分洒脱。对他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写作风格,生活背景都加以介绍和扩展,让学生们对诗人和他的作品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赏读古诗,走入诗境
古诗往往短小精悍,尽管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诗词意境和思想感情却往往是意味无穷,并且可以让人慢慢回味的。古诗有着高度浓缩的内容,并且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有时候,一些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懂的,并且即便是大致了解了诗的意思,要真正进入诗的意境也是非常不简单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尽管他们能把古诗背诵下来,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对古诗产生兴趣,所以也就不能获得从古诗中的美的熏陶,也无法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创设更多不同的情境,借此来把古诗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这样,学生也会对古诗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自然在理解上也会更容易。
教师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共鸣,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进古诗的意境。另一种方式是将图画与古诗结合,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利用画面感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兴趣。毕竟,小学生喜欢画画,基于这一特点,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古诗的理解上画一幅诗意图,来表现古诗的内容以及意境。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比赛,以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类似古诗句接龙游戏、诗句背诵抢答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收获快乐的同时,还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把古诗更快更好地背诵下来。
例如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是怎样的“白日”是如何“依山尽”,“黄河”又是怎样“入海流”,然后根据自己想象出的画面画一幅诗意图,小组几个同学可以一起讨论,看哪位同学画的意境更与古诗相符,更能表达出作者的诗意。
三、咬文嚼字,体味诗意
古诗的美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数堆砌的,相反的,古诗文字精炼,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而来的,精致而富有内涵。古诗具有朦胧美,需要我们反复体味反复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诗当中的意境美。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才能使学生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真正地领悟到古诗之中美妙的意境,毕竟有些时候,故事的意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教学的技巧,应自然一些,顺着古诗的意境来分析体味诗句,否则不但破坏了古诗的美感,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每首诗本身不同的特点,从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出发,在对字词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基础上,启发并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教师要注意,讲授古诗时应富含饱满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其中,从而触发学生的同感,使学生一同进入或是喜悦或是伤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要注意自己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等都要富于感情,紧扣古诗的主题与思想感情。
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含义,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照片,这样,把庐山在各个方向、各个角度不同的姿态与魅力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正面、侧面、远观、近观,庐山的各种形态,各种美感都让学生得到真切的体会,再引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说他无法看清庐山真面目呢?”让学生们反复阅读古诗,结合所看的庐山的照片,能使大多数孩子一下子领悟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领略和体悟,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维护。让学生们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文雅,古诗的意蕴,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4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 记忆力 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
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
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
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
“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
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
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 反思 ,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3. 古诗词教学该教什么,要如何教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不同版本的教材古诗文所占的比重相差无几。以当今发行量最大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47首,古文4篇,约占教材总量的13% ;苏教版教材中,古诗词36首,没有古文,约占教材总量的12%。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那么,不由得我们不认真思考:古诗文我们应该怎么教?
准确理解古诗文内容
古诗词之所以难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词精炼,二是爱用隐语。谜语是中国描写诗的始祖,诗人总喜欢别人仔细揣摩自己的诗,而读者总想把诗中所掩盖起来的事件看清楚。如此,两者的喜好,让我国古代诗文中多有意象和用典。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知道其中所含有的典故,不知道诗文中出现的事物所表示的意象,就很容易把诗词解偏。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很多老师教这首诗的时候,一般是这样解释诗词意义的:“红红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去了,眼前是奔腾的黄河水向东流去。我们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上一层楼。”仿佛王之涣只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登高才能望远的理念,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在前两句中还有着别的意思悄然隐含在文字深处。
在这首诗中,“白日”和“黄河向东流”具有别样的意思。“白日”一般指“生命”“青春”,“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样暗指青春流逝、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了解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前两句是不是隐隐有一种面对岁月流逝而生发的无奈?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一定讲得这么清楚,但老师心中一定是要知道的。
什么是意象?关于意象,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象,指客观的具体的事物;意,是作者的心意体验、思想情感。有一份独特的感受,通过内心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称为意象。它是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独特象征意义。例如:“鸿雁”象征着“思乡,信使”,“杜鹃”象征着“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东篱”比喻“出尘脱俗之境”,“菊花”象征着“高洁品质”……
诗词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才能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才不会把诗词的意义解偏。
理解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要想真正理解诗文中的情感,必须让学生走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4.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应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面对新版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可以运用鉴赏教学法来指导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更为优秀的素材,提高场景代入感
新教材修订后,小学古诗词占比明显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充分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重视教学方法,发挥鉴赏教学的价值。
二、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想象力
古诗词的每一次创作都寄托着深厚的感情和思想,尤其是流传甚广的古典诗词,其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其表层意义,更要深刻理解其内在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用短小的文字发掘其内涵,进一步发挥古诗词教育的作用,传递美好的情感。
三、开阔学生视野
因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会对作品形成不同的理解。每个学生面对同一个作品时,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内容。此时,教师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学生的意见。另外,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拓展学生的期待,让学生在期待中构建新的世界,从而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架设情感桥梁,实现深层鉴赏
每一首诗都离不开作者的情感,情感是诗的灵魂。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评诗时没有把情感融入鉴赏之中,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诗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诗歌教学不仅要感受诗歌的美,更要实现诗歌的真情。
5. 古诗词课到底应该怎么教
资料收集——厚在背景
古诗词看似短小,其实每一首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要了解这些,就要从了解诗词背景入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1.作者背景
“境由心生”,文亦如此。作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他们领悟诗词背后的喜怒哀乐。
例如《泊船瓜洲》一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创作此诗时,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将施展政治抱负的喜悦,又有面对险象环生的官场的无奈,便于长江之岸以诗寄情。
还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诗人,潇洒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苏轼……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等均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2.时代背景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以唐宋为主,兼顾明清。在这一两千年间,中国社会不停地发生着演变。安治、动乱……动荡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古诗词的演变与繁荣。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 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殊不知, 诗人创作此诗时正值唐朝社会由盛转衰。历经八年安史之乱,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漂泊,终于传来了土地被收复的消息,杜甫怎么能不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呢?
可见,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是时代的映射。
3.人文背景
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资料。
如《元日》一诗提到了春节的习俗, “桃符”“屠苏”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诗词的价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会逐渐厚重起来。
2
学法引导——厚在策略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可以说句句如玉、字字珠玑。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品读悟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进行学法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1.读通读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诗 词读通、读顺。多种方式的朗读是突破诗词“点”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一是可以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学间合作读,以检查字音和节奏的正确性;三是可以个别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检查,明确字音。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理解诗词内容,是实现“短文厚学”的重要保障。
2.品味含义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诗词内容的学习了。每首诗都有“文 眼”,俗称重点字,也就是全诗的“点”。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含义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到“面”,体会诗词的内涵。因此,品味关键词语至关重要。
3.展开想象
在初步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这样,文本才会更加厚实、饱满。教师可以结合课前收集 的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想象。
一是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教授叙事性诗词时,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白的性格展开想象:面对渐行渐远的小船,李白会想什么?学生可以从回忆、盼望、惆怅等不同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诗中表达的送别的深情,不用教师强调,学生也能理解了。
二是想象故事情节发展。进行这方面的想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读写结合,进行扩写。如《赠汪伦》一诗,学生品味词语含义后,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分别时,汪伦会唱什么歌?”“听到歌声,李白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从多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后,学生可以将二十八个字的诗歌扩展成上百字的现代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是想象特定环境。在对人物内心活动与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的同时,还可以想象特定的环境背景。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进行背景资料补充后,教师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安史之乱时,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一切毁于战火, 那是怎样的景象?”“战争平息后,百姓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通常想象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诗人的欣喜若狂就不难理解了。
4.明理知情
通过品味词语含义、多角度想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怀。这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层次。为了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
一是用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如果在学生想象、资料补充的基础上,将杜甫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会更直接触动学生心灵。
二是用音频资料辅助教学。悠扬的古琴、琵琶、古筝等乐曲的使用,可以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优美的旋律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意、领悟诗情。
三是用板画辅助教学。如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绿柳、春雨等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将诗中蕴含的情境之美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总之,在读熟、读透诗词的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诗情、诗意, 这样,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就会变得丰富、 厚重。
3
课后拓展——厚在积累
为了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厚重,内容与数量的积累尤为重要。
1.积累同一主题的不同诗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大多按照统一主题归类安排。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同类主题的其他古诗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古诗词,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思乡主题的一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 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描写童年生活的一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入同主题的其他古诗词, 增加学生的诗歌储备量……长此以往,学生可以接触、学习教材之外的许多篇目, 古诗词的积累会不断丰厚起来。
6.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词的 教学 方法 ,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 经验 ,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
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
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
1这首诗一共几句?
(4句)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
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二、体味诗词意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在 语文学习 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古诗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形简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意味深长的情感。也正是基于此,古诗词教学不能做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应该让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灵气。
如何让古诗词课堂教学充满灵气呢?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意象”。(它是一个个真实可感、鲜活可爱的物象,同时也是意境构,情思表达的组件。而之所以将其称为“要素”,是因为古诗词不能没有意象,古诗词教学不能没有意象!
体味意象的几种常见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悟“象”。
2、音乐渲染造境。
3、结合插图入境。
4、了解背景或延伸阅读,丰富意象。
三、在诗词诵读中学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诵读,不是为了简单、机械地记忆诗词内容,而是通过诵读将自己融入到高远的意境中,将诗词深刻的,诗人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吟诵读出来。
《水调歌头.中秋》格律对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推进 文化 传承与理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 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积累,以及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
当然,学生学习古诗词,我们应重视其“独感”——即读出自己的理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印记的“古诗词”教学,我们更应关注“共感”——即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古诗词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口中有声、目中有象、心中有情、胸中有人。
古诗词教学策略简单的说,就是:语言、审美、文化、传承。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一、反复诵读,体会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 教育 传统,多读精背是一直以来人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 名言 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它包括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低、中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高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小学生 记忆力 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年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 成语 言的感悟能力。教师首先要进行范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引起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语音障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二、创设情景,感受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曲中写到,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在学这首小令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此曲变成一幅优美的 风景画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 句子 的意思,让曲中的景物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曲中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内容,使学生能感受到曲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曲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天门山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时导引出一幅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长江江面的远景,以及动态的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使人感觉夹江对峙的天门山,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致淋漓。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一片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目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学生从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显着发挥出来,确立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接受教师开展更好的古诗词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开拓自身视野。
古诗教学六步步骤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 故事 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 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会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老师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古诗的学习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的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相关 文章 :
★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整理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古诗词有哪些教学方法
★ 幼儿园古诗实用的教学方法
★ 关于古诗词教学经验总结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谈
★ 小学语文背诵古诗教学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7.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劲吹中华教坛,新课程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及所倡导的教育方式昭示着对祖国未来的拳拳责任之心和对受教育者的殷殷关爱之情,并勾勒出一幅崭新的教学蓝图。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教案模板,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情感创设:播放《烟花三月》歌曲。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黄鹤楼送别》
(齐读课题)
2、谁来把题目扩充得具体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适当提醒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前往扬州而饯行)
这么一扩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吗?教师适当板书:(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
3、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面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心情异常激动,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
6、是啊,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用心感知这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学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你读出了什么?那些字词触动了你的心弦?“藏”了什么?(不忍,不愿,不舍)带着你的感触在读这句话。
(2)看着这段话,还有谁也想说说?(引读:一会儿......一会儿.......)他们在干嘛?
(3)是啊!江边的景色的确很美,文中有好多词句描写了这美景,谁找出来读读?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这就是“烟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与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
饮酒、吟诗、聊天、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
(5)而今天呢?这些景还能入他们的心吗?(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内心的伤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这份情很深,这份情很浓)
(7)指导朗读:这真是“眼前有蔽猜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中藏”!你读。
谁也不愿提起“分别”,谁也不想表现出“伤感”,都把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谁还想读?
(二)过渡: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万语宏禅型涌上了心头,(出示终于,李白……)——指名读
(1)从李白的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们总对什么人尊称您?
李白一口气用了六个“您”,足见李白对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段话。
B你从哪里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你的知识真渊博,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C还从哪儿读出尊敬?(“兄长和老师”)
(出示补充资料,指名读)这段文字让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就是他的——老师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人品和诗篇)
E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
F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帮他找个近义词吗?
G是啊,说到孟浩然你一定会想到一首诗——《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诗还有许多,你知道?
H他一生写了260多首诗。诗圣杜甫这样评价:(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读),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这就叫——齐读。因此,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2)李白不仅敬仰他的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李白这袭毁样赞美孟浩然(出示《赠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注释,能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
b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爱——读
c其实,我们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导有感情朗读: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长、老师,知己即将离去,你会怎么说?——谁来读?谁还想读?
(3)从李白的言行中还读到了什么?(不舍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我们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今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永远也见不了。
B同学们这杯中盛的难道仅仅是满满的酒吗?李白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不仅融在真挚的话语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3)那孟浩然呢?你读。
A从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么呢?他想告诉李白什么?
B指导朗读: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长和老师!谁来做孟浩然来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知已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师范读(岸边杨柳依依,教师出示视频。)
(1)你感受到了——(指几名学生说)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2)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岸边的李白,面对着浩荡的江水,你的心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交流
(3)此时的江水成了什么?(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牵挂就伴着这滚滚的长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扬州。)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你怎样理解“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5)所有的景物都带上了依依惜别之情。我们再读这小节。
(四)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次出示这首诗,齐读)
1、学到这儿,这首古诗的意思懂了吗?谁能结合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孤帆”是什么意思?
老师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长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扬州又是繁华的都市。此时,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帆船应该许多,但李白为何说长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只小船呢?
3、引导有感情朗读:“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这首诗的眼睛,向我们传达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谁要读?
4、李白将一切对好朋友孟浩然的不舍、牵挂、祝福.......都吟在了这首诗中。谁还想读?
5、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却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的江水,飞翔的沙鸥,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指板书),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指板书),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这样,今天聚,明天散,为此,许多诗人都把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结成一句句诗文,你知道——我罗列了几句,我们一起读。
2、让我们记住这一句句的经典。下课。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着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干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着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着名画家。字符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干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干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