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如何备课

发布时间:2023-08-30 16:25:41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应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面对新版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可以运用鉴赏教学法来指导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更为优秀的素材,提高场景代入感

新教材修订后,小学古诗词占比明显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充分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重视教学方法,发挥鉴赏教学的价值。

二、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想象力

古诗词的每一次创作都寄托着深厚的感情和思想,尤其是流传甚广的古典诗词,其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其表层意义,更要深刻理解其内在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用短小的文字发掘其内涵,进一步发挥古诗词教育的作用,传递美好的情感。

三、开阔学生视野

因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会对作品形成不同的理解。每个学生面对同一个作品时,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内容。此时,教师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学生的意见。另外,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拓展学生的期待,让学生在期待中构建新的世界,从而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架设情感桥梁,实现深层鉴赏

每一首诗都离不开作者的情感,情感是诗的灵魂。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评诗时没有把情感融入鉴赏之中,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诗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诗歌教学不仅要感受诗歌的美,更要实现诗歌的真情。

②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词的 教学 方法 ,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 经验 ,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

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

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

1这首诗一共几句?

(4句)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

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二、体味诗词意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在 语文学习 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古诗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形简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意味深长的情感。也正是基于此,古诗词教学不能做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应该让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灵气。

如何让古诗词课堂教学充满灵气呢?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意象”。(它是一个个真实可感、鲜活可爱的物象,同时也是意境构,情思表达的组件。而之所以将其称为“要素”,是因为古诗词不能没有意象,古诗词教学不能没有意象!

体味意象的几种常见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悟“象”。

2、音乐渲染造境。

3、结合插图入境。

4、了解背景或延伸阅读,丰富意象。

三、在诗词诵读中学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诵读,不是为了简单、机械地记忆诗词内容,而是通过诵读将自己融入到高远的意境中,将诗词深刻的,诗人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吟诵读出来。

《水调歌头.中秋》格律对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推进 文化 传承与理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 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积累,以及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

当然,学生学习古诗词,我们应重视其“独感”——即读出自己的理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印记的“古诗词”教学,我们更应关注“共感”——即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古诗词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口中有声、目中有象、心中有情、胸中有人。

古诗词教学策略简单的说,就是:语言、审美、文化、传承。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一、反复诵读,体会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 教育 传统,多读精背是一直以来人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 名言 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它包括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低、中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高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小学生 记忆力 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年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 成语 言的感悟能力。教师首先要进行范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引起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语音障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二、创设情景,感受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曲中写到,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在学这首小令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此曲变成一幅优美的 风景画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 句子 的意思,让曲中的景物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曲中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内容,使学生能感受到曲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曲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天门山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时导引出一幅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长江江面的远景,以及动态的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使人感觉夹江对峙的天门山,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致淋漓。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一片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目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学生从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显着发挥出来,确立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接受教师开展更好的古诗词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开拓自身视野。

古诗教学六步步骤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 故事 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 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会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老师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古诗的学习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的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相关 文章 :

★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整理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古诗课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古诗词有哪些教学方法

★ 幼儿园古诗实用的教学方法

★ 关于古诗词教学经验总结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谈

★ 小学语文背诵古诗教学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③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

导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精华,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法枯燥,缺乏美感

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时,仍然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这样的顺序,整个过程流于形式,枯燥呆板,缺乏美感。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古诗的意思,力求讲白讲透,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形中把诗歌的美感都弱化了,以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除此以外,学校还缺乏课外实践活动,对校园古诗文化建设的更是淡漠,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诗词的教化和美化。

(二)学法单一,缺少灵动

对古诗的学习,由于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借助于古诗翻译。其实,古诗翻译只是帮助学生感受诗情、领略诗意、品尝诗味的一个途径,而不是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体会诗歌的美好,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都大大下降。

(三)角度偏移,缺乏趣味

目前不少教师的教学角度不正确。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以后,很多教师就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默写,以达到“量”的积累。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古诗变得索然无味,枯燥无趣,从而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研究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正确。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提前准备好一个精确的教学设计是必须要求的。,一个精确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课堂轻松高效。我经常采用的是在课前提前引入背景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这个写作背景讲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知识积累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就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相关写作背景,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再者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二)利用点滴时间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通常在学生早读的前几分钟,我会安排学生背诵一首诗词,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环节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其次,早上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好没有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记忆的效果比较明显。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段,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一首新的古诗,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又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确实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做法。而且对于诗词的选择也要尽量的选择一些有经典性的篇目,通常我会选择唐诗宋词三百首中的篇目和一些主要诗人的重要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等的诗词,还有李煜和李清照的诗词,而且在最初的阶段,对于诗词的选择往往是比较容易理解而语言韵律也相对比较优美的诗词,用来提升学生对于诗词朗读和背诵的兴趣。

(三)注意背诵和积累

1.让学生熟读成诵

平时进行古诗教学,总觉得不知该如何下手,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要不要让他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是就以诵读为主?经过寻找资料、实践、反思,发现古诗诵读教学应以“读”贯穿始终,其中灵活穿插“看”、“议”、“评”节,直至熟读成诵。一是读:读准字音,认识生字。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诗;二是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看教材,基本上古诗都配有插图,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再结合诗句,帮助理解一些诗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些情境。

三是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让他自己尝试理解、了解古诗的用词以及韵味,增进对古诗的朦胧理解,长此以往,孩子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的能力会逐步加强。四是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通过前面的读、看、议,学生对古诗朗朗上口了,教师再创设情境,“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反复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2.读写结合,强化记忆

古人强调,学习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说只有多读还达不到积累古诗词的目的,在读的同时还必须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古诗词教学中,每首古诗词应尽量让大部分学生能及时默写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用古诗词来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理解古诗词的哲理美,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学习它,从而使古诗词教学缩短距离产生美。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④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法是什么

第一步:解诗题,知诗文

古诗题目是诗文的眼睛,所以古诗教学的第一步, 就是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明白诗中写的是什么,为理解古诗的意思打好基础。如在教学高年级古诗《春夜喜雨》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喜”字的意思,教师应当教学生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即喜欢之意,从而使学生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加深对全诗的了解,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⑤ 小学语文古诗怎样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那么小学语文古诗怎样教学?一起来跟我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古诗怎样教学

一、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

2、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

二、把握好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2、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如骆宾王的《鹅》。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的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3、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4、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三、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学生通过“日出”、“江花”、“江水”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学生就能把握到:平静的江水,美丽的江边景色,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真的江山如画!课文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与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用日出的景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悠闲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练字遣词的技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

四、学古诗要“读、背、写、画”结合

古人读书从小就要背诵几百篇文章,这是古人几千年来学习汉语的经验。三国时代有一个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是古人信奉的读书法。杜甫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那么,背诵古诗有哪些方法?

1、引领法。有些背下来的诗,突然想不起来,这时,教师或同学提示一下领头的字、词、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来。

2、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3、提问法。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诗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学生记忆。

小学语文如何理解词语语境

一、依托文本,丰富词语内涵

引导学生对词语理解、感悟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内容、意思的理解,而要依托文本,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如教学《灰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结尾处“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中的“欢蹦乱跳”一词时,我先引导写生读读句子再想一想句子里“欢蹦乱跳”是什么意思?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文里找哪些句子能帮助我们看到那只欢蹦乱跳的灰雀?

学生便通过朗读找到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就是描写欢蹦乱跳的灰雀的。我进而追问:哪些词语能让你体会到灰雀的“欢蹦乱跳”?学生又通过朗读这句话找到了“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这几个词都是说灰雀在很高兴地唱歌跳舞。对“欢蹦乱跳”一词的理解,我将之放在全文语境中,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的确,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在课文中便有相关的句子可以解释,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找到关键语句以便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二、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含义

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如教学《争吵》一课,对“挨”字的理解:教学这部分时,我创设情境,“我“与克莱蒂争吵后想到父亲的话心情怎样,彼此对对方说“我在外边等着你”心情怎样,再引导学生找到“毕竟我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句话想象当时我的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挨”字的用法: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不但轻松理解“挨”的意思,还能体会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的向外走去”理解“趔趔趄趄”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我漂流失事时的处境,身体上伤痕累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体力不支的情境。

从而体会到身体歪斜,走路不稳当,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叫“趔趔趄趄”。再如,《妈妈的账单》“过了一会,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理解“蹑手蹑脚”一词,我们可让学生想象小彼得当时羞愧万分的心理。他的动作一定很轻、很慢,怀着忐忑的心走近妈妈。从中体会到走路时小心谨慎、脚步放得很轻的样子就叫“蹑手蹑脚”。

三、链接生活,触摸词语情感

链接生活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和生活相联系的通道,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使词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应,引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词语。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理解“迫在眉睫”这个词语时,先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当时的处境: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时我补充了一些人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或死去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从而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当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也触摸到词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产生全身心的体验时,词语的理解便也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被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四、替换词语,彰显词语本义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在学习《月球之谜》“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对“”遐想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这段话,边读边想,把“骤然”换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想象”、“幻想”,问题就解决了。

五、理清脉络,挖掘词语蕴含义

依据文章脉络理解词义,有些词语单独理解颇为费事,如果依据文章脉络思考,便能顺当理解词义,因为词义往往就隐含在上下文中。例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并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段话中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一词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们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在哪一天吗?”说明学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再阅读后面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懂得老师也想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因此这“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老师想让学生懂得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⑥ 小学三年级古诗教学方法

1、 想象情景,身心体验

比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运用古诗教学七字诀(即扩、留、补、换、调、嚼、连)将古诗描写的内容情境再现,根据前面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让我们来运用联想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边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嫩叶还不太茂盛,未能成阴,不能遮凉。”

讲到这里,教师可提问 “诗中所描绘的落英缤纷、嫩叶稀疏的画面,同学们想到了哪一季节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时节可见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只要有心,何处无诗意?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好好爱护这诗化的环境。

其中的人文内涵油然而现。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可说:“在一片菜花地里,天真活泼的儿童面带笑容,正快速奔跑,追赶着蝴蝶,蝴蝶飞入菜花里,便无迹可寻了。”此时,教师可问:“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我们就看不到了呢?”学生便会回答:“因为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此句重在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2、 感音像,升华情感

古诗具有音乐美,是从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的特征上来呈现的,在小学生看来,古诗读来是琅琅上口的,听起来是声声悦耳的。教师可借助音频材料,重在使学生感受诗中所流露的情感,达到从诗意向诗境的升华。如《静夜思》,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于深夜对月凝望的惆怅中领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通过情感的熏陶,再运用优美灵动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优美的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听了之后能够读懂诗意,达到情感共鸣。

二、读讲相辅,品味诗意

1、以读为主,“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中,便包含了“好读、细读、熟读”的概念。

首先,应引导学生向“好读书”方向发展。这就要培养出学生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读古诗;其次,要引导学生慢读细品,切不可囫囵吞枣、以唱读的形式来读古诗,要求学生吐词清晰。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再者,应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古诗,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古诗词系统,使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可润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讲为辅,画龙点睛

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老师把古诗的诗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教师的讲解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让学生大胆猜译,以猜代讲。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逐句讲解。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不要担心该怎样翻译古诗,要求学生大胆联想,可以在不脱离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去理解背诵古诗文。这样,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被动学习为主动,让学生主动求知,这样才能学得更快乐,学得更有效,学得更多。

三、循序渐进,感受诗美

第一、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美。古诗凝炼出来的是精华。它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和社会人情的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

第二、理解词句,领悟意境美。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艺术境界上的美,写景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而情感以所述之景来衬托。学习古诗,理解词句所包含的情感,去领悟其意境,能从中受到熏陶,人的性情也得以陶冶。

第三、探寻底蕴,理解哲理美。古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情思更有待人们去探索。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中,展现了生命新生衰亡是大自然的规律,但生命生生不息,一直延续着。其哲理韵味有待学生去探寻。让学生探索古诗的韵味,可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⑦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给大家参考!

一、疏通语言,了解大意

出色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由于阅读古诗词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疏言就更显必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

1.字词生疏处疏通:有些字词,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一般不会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如:“千门万户曈曈日”中的“曈”,“歌声振林樾”中的“樾”。

2.古今词语形式、意义、用法的差异疏通:有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其意为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其音为xiàn,意为显露,等同“现”),“返景入深林”中的“景”(其音为yǐng,意为日光)。

以上列举的“曈”“樾”“坐”“见”和“景”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这些地方,当“说”则“说”,不能因为怕扣上“注入式”的帽子而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在语言应用上,省略、跳跃、语序倒置等用法往往超出一般的文言文,教学时只要让学生粗通大意即可,不必进行字字落实的翻译。拘泥于后者,既难以做到,又耗费时间,严重者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这势必要求教师采用粗讲熟读的方式组织教学。

二、挖掘空白,感受诗情

中国古诗词以含蓄见长,与中国书画一样,讲究布白,留给欣赏者以足够的空间想象。

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启发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诗歌“空白”,接通跳跃的起讫点,从而领略诗歌独特的艺术形象、鲜明的抒情画面、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如古诗《春望》首联和颌联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在安史之乱中见到国破家散的惨象,内心创伤不可言状,然而杜甫这首五言律,感情蕴饱,寓情于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花香鸟语本是怡悦神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
作者是采用拟人之笔,反衬出内心痛苦之至。结联的“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是诗人老态龙钟的自画像。他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探究其内心是什么感情?诗人忧伤绵绵,愁肠郁结,有力地控诉了安史之乱的罪恶。其中多处的“空白”就得用想象去填补,师生共同把作者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描绘出来。

三、熟读成诵,化为已用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法则。许多名特优教师的课堂都非常重视诵读。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能营造出教师、学生、诗人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另外,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节奏、音律,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使学生沉浸于诗歌独特音韵之中,进入诗词曼妙的意境中。

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诗中,教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教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反复多次的吟诵之后,学生不仅熟读了诗文,也更深沉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出色古诗词是语教学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语言精湛,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取向,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出色的文化。

2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一、欣赏朗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二、合理的联想是教学古诗词的关键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或推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活动。通俗地说,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联系起来想。联想是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纽带。在语文学习中,联想与想象往往相提并论,把联想作为创造性思维来看待。

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着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

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可见,联想在文学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感情基调,就必须把握作者的联想,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联想,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以此深刻感受文本的意蕴,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联想力。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一颗璀粲的明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教材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比重,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好处。要更好地教好古典诗词,不妨以联想为突破口。

三、合理联想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改造。古诗词中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美的体现,就不能完全呈现出审美观。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想象空间,在想象的古诗词意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和移情,最终达到联想,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现古诗词中的形象。

如在《示儿》中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会悲?学生会联想到什么悲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悲的情境后,让学生看到诗人死不瞑目、老泪纵横的画面,理解诗人“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

四、重视拓展

古人留下的诗词成千上万,但是教材里选用的基本都是经典,数量有限,学生如果只学习这些,那么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连贯的,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古诗词,还要丰富自己的阅读量,读些课外古诗词。

如在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就可以在课外同时学习王安石的其他诗歌。如在讲授《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假设和亲人离别的场面,是否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送别的诗文?也许部分学生就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第一首诗。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如何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