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发布时间:2022-03-30 22:47:46

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值得探究的。本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的历史和现状,重点阐述语言文字训练在现今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探讨如何能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历史及现状。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曾经是语文教学家族中重要成员的语言训练,历经沧桑几十载,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时至今日,竟跌至了破败落魄的边沿。自《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探究、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 复述、 背诵等语言训练的现象越来越少。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渐淡化。
二、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企图一蹴而就,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这段论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核心就在“自能”二字上。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习语言的规律,让学生对每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眼看、口读、心想,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定能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就是语文教学的主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三、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定义。
有些教师为应付考试而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地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这样的做法被很多人误认为就是语言训练。要有效进行语文文字训练,必先正确理解其定义。就语文教学来说,训练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训练,主要着眼于语言的积累,在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包含着对语言知识的领悟和语言规律的发现。语言文字训练不同于工匠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精确的递进式活动。
(二)抓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环节。
备课时要找准训练点,做好预设;课堂上不放过训练时机,做好生成;根据学段目标做好常规训练,这是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成功操作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熟练掌握,也考验教师的语言文字功底。
1、 找准训练点,关注针对性。
备课时选好训练点并据以设计出训练程序是做好训练的基础。有时,一个的训练点一旦选定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如在《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找出“随便说说”指的是刚才说的哪句话。学生指出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接着再问: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吗?学生回答说:因为曲子非常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教师接着问:既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寻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罢了”呢?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眼睛亮了,纷纷举手发言,说得很深刻,很全面。这样,联系上下文,找准训练点,步步深入,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
2、抓准训练时机,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问:“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为什么不用“溶化”?教师利用这个提问进行一系列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三个读音相同的词语:“溶化”、“融化”、“熔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的不同点和共同点。都有“化开”的意思,但化开条件不同,每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写法也有所不同。类似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3、重视常规训练,把握适度有效。
教学中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常规训练,常规训练主要是指传统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学习生字生词、领会重点词句、复述大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加标点符号、语速测试、读写结合,应当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和课后练习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训练方式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些常规训练有明确规定。
(三)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读、复述和比较训练。
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优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重视复述训练,经常进行复述联系,是促进学生消极语汇转化为积累语汇的有效手段。
抓好语言的比较训练,也可从文字的比较,词的比较,句式的转换等方面加以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相当的一部分要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语文中有大量的词汇。能否正确、流利、优美地使用语言,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理解大量的词汇,词语的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另外,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㈡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语同仁们一致认为:为了减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把语文课上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归根到底就是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有“浓浓的语文味”。
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贯穿课堂始终,体现“浓浓语文味”呢?我认为落实三步很重要:
第一步:课前找准训练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当利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搞好训练。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足以构成训练的素材。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有一双独具的慧眼,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语文因素,并具有凭借语文因素进行训练的意识,找准训练点。
第二步:课中落实训练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既是不同的训练点,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具体到课堂,既要有专项的训练,如
(1)、听的训练。可以听课文的示范朗读,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教师提问,甚至听写句子,听赏学生的例文、乐曲等。注重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学习“听”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2)、说的训练。可以安排课前两分钟讲演训练,课堂中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改革课堂形式,采取辩论、情景再现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复述汇报等形式,使学生有“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激发说的欲望,提高说的能力。
(3)、读的训练。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重视课文的朗读、精读、泛读、略读,却往往轻视“读”的能力的训练。我们应该在重视朗读、精读的基础上,更强调默读、速读的能力训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文章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激发情感,内化品质。
(4)、写的训练。课堂上特别要关注“写”的训练,低年段突出“写字”教学,中高年级要养成课堂作笔记、做批注的习惯。
当然,课堂中更多的是“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一副桂林山水的秀丽画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陶醉大自然之情。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接着引领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从而,实现了“听、说、读”的有效整合,课堂的语文味才“浓”。
再如,支玉恒老师在《最珍贵的东西》的教学中成功地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教材文本共9个自然段,其中2至7自然段以基本相同的表述方式逐一赞美6种“最珍贵的东西”,如:“阳光,是免费的……”,“空气,是免费的……”。第8自然段列举了信念、希望、春风、细雨、月华、星辉等8种事物,但没有详细描述。支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从第8自然段列举的事物中选取一种,仿照课文2至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完整的话,并且要求用上排比和反问的句式,写完后读给大家听。
学生A:月华,是免费的,无论是乞丐,无论是富人.无论是老人,无论是孩子,在观赏月华时哪一个人付过一分钱?
学生B:细雨,是免费的。当大地干旱时,它为花草送来甘霖,不让你付一分钱。
教师听了学生B的朗读后说:“写得好。如果再加上‘当……时候,当……时候’,构成排比,就更好了。”这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把那段话修改得更完整而生动了——
细雨,是免费的。当大地干旱时,它为花草送来甘霖;当气候干燥时,它为人们送来湿润;当你专心读书时,它在窗外为你伴奏,它可曾让你付过一分钱?
学生一个接一个起来朗读自己写的话:“星辉,是免费的……”,“信念,是免费的……”
支老师这节课,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在进行训练,如果没有前面理解赏析课文内容形式的扎实训练,最后的读写结合训练也不可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味”才浓。
第三步:课后重视训练反馈。
在训练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反馈原理,对于提高训练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以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选取典型,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只有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真正落实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把学习的时间、主动权还给学生,精讲精练,课堂才会有“浓浓的语文味”,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提升。

㈢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训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普通话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被重视。普通话的应用与普及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参与普通话培训的全过程中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普通话训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普通话训练有了一点心得。
《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其中的“说”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因此,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其次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普通话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训练呢?
一、扫除障碍,激发说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在课堂上“羞于启齿”。在老师要求朗读时,有些同学们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认为,这是因为缺少适当的引导和矫正引起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扫除障碍,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1、首先需要进行语音的辨正与训练。
我们的大多数孩子是在充斥着地方方言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的语言也必然带上了方言的烙印,有的学生在课堂发言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来自同一地域的同学以错为对,至若惘然。来自不同地域的就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如果老师不及时纠正,不但会扼杀孩子发言的积极性,更会使今后的表情达意产生障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不标准的发音要及时予以矫正。特别对方言造成的发音困难,老师不但要矫正还要反复进行训练。例如:在“eng”和“ong”的发音上分辨不清。在教学中出现这两个发音,我就特别注意,反复强调发音特点:一个是扁唇,一个是圆唇,让学生在发音之前先做好唇形的准备。为了形成习惯,我还从字典中查阅出比较常用的典型字词,用对比的方法排列成表格,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后,我又选取典型的语句和段落,让他们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朗读训练,直到形成习惯为止。
2、其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不好普通话越要锻炼当众说,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从“不敢讲”到“不怕讲”,从“不怕讲”中提高讲的能力。我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课堂上,我给他们精心地创设情境并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读与说的训练,例如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产生联想进行说话;利用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分歧,鼓励他们进行辩论;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对他们的进步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有不足诚心诚意的帮助他们纠正。并且亲自参与到他们的准备活动中去,出谋划策。长此以往来消除他们的羞怯心理,激发说的欲望。
二、借助教材,增加说的机会。
普通话训练应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完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
1、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普通话训练,除了朗读、背诵以外,还可以运用描述画面、问答、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
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读说训练是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训练学生说好普通话。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在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我要求学生对着插图有即兴地用自己的话吟一首诗或说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古文《两小儿辩日》我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在表演基础上复述课文大意。接着我又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孔子,你会怎样解决?”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凡卡》提出“你一定非常同情可怜的凡卡,让我们把他带回家,一起来改变他的命运吧!”鼓励学生进行故事的续编,并开展“我们与凡卡比童年故事会”……如此种种,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他们提供了普通话训练的机会。
2、利用好“口语交际”等资源,进行训练。
如教学“我的小制作”的“口语交际”中,我先让学生动手做,然后介绍制作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在交流中引导他们用普通话表达,很多学生说得声情并茂,课后还主动把修改稿教给我品评。通过对课本中说话资源的扩展训练,让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获得充分的训练,交际能力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还有积累运用中出现的“读读背背”、“实践活动”等。这都是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事先要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练好普通话的目的。
三、课内外结合,拓展说的范围。
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学习资源不应只局限于课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帮助学生把握实践机会,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去表达。
如春天到了,我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的气息;植物要发芽了、要开花结果了,我布置学生每天进行观察、记录;订阅报纸的,让他搜集有关专题的消息,进行整理归类;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引导他们查阅积累材料……然后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就有了说的兴趣,老师再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准确的进行表述,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训练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机会还有许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使我们的语文更加有声有色。

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加强语感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应更加认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一、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
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以读助讲,以读促讲,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杜绝单纯的内容分析。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读后要求学生说说这些事物的颜色美吗?怎样才能读出它们的美呢?请你把表示颜色的词语读重些吧!并想象“蓝天中飞着洁白的鸽子,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的画面来体会美感,最后把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学习兴趣。同时朗读训练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朗读训练方式。如教学《草船借箭》的第二、三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说话的语气声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周瑜妒忌心强,设计陷害诸葛亮,又不想露出马脚,读他的话要外松内紧,一步紧逼一步。诸葛亮遇事冷静、胸有成竹,他回答周瑜的话,要读得从容不迫,不卑不亢,语气肯定,多用降调。而鲁肃对朋友诚恳,所以他的话要读出对朋友的关切,而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把周瑜、诸葛亮、鲁肃的话一一作示范朗读,再让学生摹仿老师的口气朗读,这样学生就能学生就能进入角色,激发朗读的兴趣,提高朗
读水平。
二、感悟语言文字
1. 抓重点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丰富,对课文有整体感悟之后,开始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花钟》一文中有一个精彩段落写不同的花开了,但词语不重复,表达非常生动。这样的妙处,学生在阅读中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难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如果让学生把文中描写花开的词语全部换成“花开了”。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感受。结果学生体会到一直用这个词,太烦了,从而也就很容易就体会到正面例子的表达效果了。
2. 灵活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这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与“这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这两句话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理解,可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性。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
1.逐渐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它包括必要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又包括大量活生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词语的积累 、句子的积累、片段的积累、篇章结构的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 灵活的筛选文中最有特色的字、词、句、段等进行吸收。如《荷花》一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描写荷花姿态美的句子。《草原》一文引导学生抓住翠色欲滴,不用墨笔勾勒“等词句来吸收。而《花钟》一文中可引导学生积累与有关花的语句、诗句„„总之,应引导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语,都可以积累下来。
四、重视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 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呢?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口头的,也要以是书面的,可以运用词语,也可以运用句子,还可以运用表达方法等进行有机训练 。
1. 用词口头说话训练 ,如《坐井观天》中的“无边无际”一词,要求学生会用它造句,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是表示大得没有边际,我们可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事物是大得看不到边际的,如:沙漠、草原、大海“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无边无际”一词来形容。
2. 句型模仿训练 。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后,应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 。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形象生动,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其中的句式,摹写“春天的景色”。再如教学《四季》时,在学生感悟课文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同时有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在我的点拨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
3. 抓特色课文,进行写话训练 有的课文段落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选取的材料都很有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机进行写话训练。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在学完后,可以让学生选 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方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另外,语言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将语言训练延伸到校园、社会,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促进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㈤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研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说到训练,不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训练有重点训练、一般训练之分。重点训练称作语文基本功训练,必须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例如,低、中年段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打好文字的的基础。如开始识字、写字时,字音必须读准确,写字指导必须到位,如掌握基本的笔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正确。指导到位了,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字倒插笔,以至于影响书法练习。再如,低年级写话训练,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写话兴趣,乐于表达上;一般的要求也是需要的,如对文字作适当的规范,如错别字、语句通顺的问题,以及初步的写话习惯。

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课文内容,还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训练学生咬文嚼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写作宗旨,必须多读。面对一篇新课文,首先要结合内容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整体感受课文语言的美。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这是课文的整体感受。在具体教学某一部分时,也要先进行整体感受。不过,这时要求更高了,一般采用学生默读、指名读、教师引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应该指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如“光着头”“赤着脚”“一个钱”“一根火柴”,把这些能突出小女孩可怜境况的词语重读,边读边想象小女孩的样子。

㈦ 怎样加强小学语文课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首先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语文姓“语”,重在说话和语言的训练。因此语言文字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看作是一个石磨,语言文字就是它的磨心,如果把语文看作是一个生命,那么语言文字就是它赖以生存的细胞。不论哪一门科学都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而单独成立。语文是各科的基础,而语言文字是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对于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起到重要的带头作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释词、讲解语法,教授写作知识等环节中,适当地、恰到好处地用其它学科的词句进行分析,就课堂气氛来说,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两全其美。例如,释词,讲解“贱”字,结合例文指出“贱”有“价格低”、“地位低下”、“谦称”等几种解释,同时举出几个词语“贫贱”、“贱价”、“贱姓王”,让学生在几种解释中找,在不同词语中他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样既准确地理解“贱”字的多种意思,又使学生理解了它在本课的含义,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反之,如果语文课轻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教学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学好了语言文字,才能学好语文和其它各科知识。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词语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即使熟悉也不能熟练准确使用,很大原因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够准确深入,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形成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理解与表达、听和读属于理解,说和写属于表达。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要使学生既会听又会读,具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加强训练。通过训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内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言外之意,从而学会欣赏文中的精彩片断,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譬如,教学优美的写景抒情文章,就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讲清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环节。例如《草原》(小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说“一碧千里”却又“并不茫茫”,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那是因为草原的空气清新,天气晴朗”。又如《中国结》里“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为什么用“头”而不用“结”,从字面上理解“头”是“绳子的一端”,而在这里应该指“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从这个“头”字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尽可能地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获得深切的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学生每接触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教师要善于抓住特别感人的神来之笔,引导学生去品味咀嚼,沿辞探情,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例如,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田老师给学生每上一课都会编一个动听的故事时,“我听得入了迷,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时,我还在发呆”,当朗读这段文字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学生说到了“身临其境”,从中体会出“老师的故事能引人入胜”。这不仅是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三、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语言文字 语言是达意传情的工具。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感到学生不善于表达,不会说。主要在于:(1)对“语言”不重视,不愿下功夫。(2)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死记硬背。(3)边说边想,表达效果差。(4)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平时缺少说的机会,训练说话不够,有学生怕说,说不出来,怕别人笑话。因此,要想办法为学生树立说话的信心。在语文课中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例如,每上语文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随意发言,说说你在此刻最想说的,可以是听到的,也可以是感受到的,还可以是你读到的文章的内容都可以说出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说的能力,又累积了语言、丰富了知识,还能使学生增进交流。 说和写是分不开的,具备了说的能力,就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作品的语言,可以模仿文中的表达技巧,巧妙地表达出来,再把说的写下来,写好后再说一说,可能会发现哪些地方不妥,还可以修改。这样既利于写作,又利于表达,同时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就更熟悉,对说话也更感兴趣。

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先生在这里讲的不是广义上的训练,而是有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蒂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得要领,具体体现在:课内不训练,课外训练,训练缺乏过程,训练形式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精心挖掘语文因素,认真分析课文的语文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晏子使楚》
师:晏子“故意笑了笑”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还可以大胆地想象,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
师:什么笑?
生:笑里藏刀的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才可以说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请同学们按自己的体会好好的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脾气、性格、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
一、朗读积累训练
着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一个语言片断被确定为训练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是因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细加研究,或是写法对学生有可借鉴之处值得反复品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多读。掌握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汇点便是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 课堂上要挤出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速度去读。精彩的片断,尝试让学生去积累,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语言。
二、语句比较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三、语言表达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品语言”的感受和模仿,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化。此外,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

阅读全文

与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0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3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5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3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3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4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8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9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7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