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导练答案
学习要自主,不会的用铅笔做,绝对无害处!!!
B. 新华书店有导学导练卖吗
有!!上5楼,问服务员在那里就得了
C.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导练答案之《山中杂记》
一、马、小狗、猫、小鸟;最喜爱的小鸟;乐趣;喜爱。
二、4、在我跪伏……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自后每次……跟着走;当它仰卧在草地上……我觉得它充满了活泼和欢悦。
三、4、这之中的乐趣是让作者看到了动物中的母爱。
四、《西藏边防鱼趣》1、比喻:河滩像席梦思一样柔软……盖一层薄薄的阳光。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滩柔软、令人舒服的特点。
D. 初一语文导学导练(人教版)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答案
1磐 躇 槛 捏 晰 荷2 惹 章 堪 默 翼翼 徒3 愁苦 蓬勃 深邃 逼视 阅读理解
4.答:作者将耳聋比作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作用是为了更突出贝多芬的煎熬、苦闷与孤独,更突出贝多芬的不幸。5. 〈1〉 答: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流受到极大的约束,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树一生付出,唯一眷恋的似乎落叶归根,人的贪恋、欲望是虚无的缥缈,无法衡量,树则比人纯洁。 〈2〉 答:〈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而创作的,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都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6. 答:因为全场掌声雷动,但贝多芬什么也没听见,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7.答:心一下子静下来,起伏的音乐让我的脑海随之而汹涌澎湃,心灵得到净化及至升华,低沉时仿佛是遭受厄运的人们的痛苦哀叹和内心的矛盾斗争,不禁让人沉吟万千;高昂时仿佛他明白应该自强,于是奋起反抗,与命运搏击,让我们也为之振奋。 〈二〉8. 登临郁狐台---步出郁狐台---回眸郁狐台9.答:“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10. 〈1〉 答: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嘘唏,一样长叹。 〈2〉 答:因为更多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诗,记住了郁狐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的脚踩历史足迹,心念古今人事,郁狐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所以郁狐台笑了。
希望能帮到你!
E. 初一语文导学导练(人教版)第十四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P51——53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简陋(lòu ) 鉴赏(jiàn ) 轮廓(kuò ) 面庞(pang )
B、荒谬(miù ) 脚踝(huái ) 滑稽(jī ) 白皙(xī )
C、翘起(qià ) 模样(mó ) 淹没(mò ) 散乱(sàn )
D、气氛(fèn ) 魅力(mèi ) 迸发(bèng ) 义愤填膺(yīng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荒谬(错误、差错) 博学多识(多、丰富)
B、琐事(麻烦) 一拍即合(拍打)
C、白皙(人的皮肤白) 义愤填膺(胸)
D、不约而同(约定) 惊叹不已(停止)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他激动起来难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 的记忆力和 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 的事实或两段 的格言,再加以比较。
A、超人 惊人 类同 类似 B、惊人 超人 类似 类同
C、惊人 超人 类同 类似 D、超人 惊人 类同 类似
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这时只见福楼拜作者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
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B、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C、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D、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5、下列句子,全是写左拉的一项是( )(2分)
(1)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的听大家讲。
(2)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他用它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4)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5)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6)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A、(1)(3)(6) B、(1)(4)(5) C、(2)(4)(6) D、(2)(3)(5)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5分)
(1)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
(2)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而总是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 )
(3)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
(5)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 )
7、文学常识填空。( 11分)
(1)福楼拜, 国作家,代表作有《 》等。
(2)莫泊桑, 国作家,被称为 巨匠,代表作有《 》、《 》 等。
(3)屠格涅夫, 国作家,代表作有《 》、《 》 等。
(4)左拉,法国 家,代表作有《 》 等。
二、整体感悟(10分)
1、本文虽然短小,却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5分)
2、文章的行文顺序有什么特点?表明行文顺序的语言标志有哪些?(5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9分)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1.将上文第一段中的“勾画”改为“描绘”好不好?为什么?(6分)
2、从都德谈话的内容和口吻看,他对巴黎和现实生活持什么态度?(5分)
3、从上文对都德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来看,都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分)
4、都德十分了解巴黎,后来还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一书,我们曾学过他写的哪一篇文章?(3分)
四、拓展阅读题(20分)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悟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大的家族。诚然,决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⑤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⑥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1、作者在这篇演说中,是从 方面对莫泊桑进行高度评价的。(选两项,填序号)(4分)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2、莫泊桑初入文坛便能“跻身于大师的行列”请你以第二段的描述为依据,说说他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6分)
3、阅读第三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有哪些特点。(6分)
①
②
③
4、在第五段中,作者侧重从哪个方面对莫泊桑的作品进行了评价?(4分)
五、中考题(6分)
(见人教版《点拨》七下P128“四”)
六、探究性学习(9分)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他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试从课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9分)
七、综合性学习(10分)
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每逢星期天就带着新习作去聆听老师的点评。有一次,莫泊桑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只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是空白,莫泊桑不解的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第一行,其它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1.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一席话,“恍然大悟”到了什么?(4分)
2、请你给这个小故事你一个标题。(3分)
3、请你根据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写出至少一句你所积累的古今名言或诗句。(3分)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Ⅳ.一、1、C 点拨:“模”应读作mú,“散”应读作sǎn. 2、B 点拨:“琐”应解释为“细小零碎”、“拍”的解释应为“打拍子”。 3、C 点拨:阅读中应善于品味这类同义词的运用,揣摩这类词语的细微差别,以便准确运用。虽同是阅读,善熟读而精思者与否得益定然不同。 4、D 点拨: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它不具备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基本要求。“像亲兄弟一样”貌似比喻,实际上这个只是“拥抱”的修饰语,是用来修饰那种拥抱的亲密程度的。 5、B 点拨:本文的特点是写群像,阅读中要善于归纳比较,紧紧把握住四位文学家的各自的不同特点。 6、(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4)肖像描写 7、(1)法 包法利夫人 (2)法 短篇小说 项链 羊脂球 (3)俄 前夜 父与子 (4)小说 小酒店
二、1、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福楼拜为中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全文结构好像是舞台剧的结构。 点拨:把握文章的结构。2、本文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第一个”, “过了一会” “接着” “渐渐地”语言标志。 点拨:阅读中抓住表明行文顺序的关键词,即语言标志,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1、不好。“勾画”指简单的勾勒几笔;“描绘”是指细细地描画。从句中“他只用几句话”和后面所搭配的“轮廓”一词来看,用“勾画”不仅搭配得当,而且与前文也保持一致。 点拨:认真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2、他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点拨:要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3、都德是一个生性活跃、健谈、开朗、热情的人。点拨:要善于捕捉一些关键语句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4、《最后一课》。点拨:注意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1、B D 2、谦恭(谦虚) 勤奋(好学) 3、(1)内容丰富多彩;(2)手法精湛绝妙;(3)思想深刻。4、莫泊桑短篇创作的成就。 点拨:这里所设计的四个题目,从篇到段,从整体到局部,都有所涉及,其意图是训练在阅读中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五、(见《点拨》七下P313“四”)
六、示例:“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句话中的“迸发”一词用得准确而生动。还有“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一句中的“勾画”与“轮廓”搭配的好。点拨:(详见“写作特点”2)
七、1、悟到了文章要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写作中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点拨:可从莫泊桑接下来的行动来推测。
2、示例:“写与改” “一行与九行” 点拨:只要能概括内容,能切题即可,有创造性更好。
3、示例:文章不厌百回改 善作不如善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点拨:只要能扣住修改很重要这一点即可。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简陋(lòu ) 鉴赏(jiàn ) 轮廓(kuò ) 面庞(pang )
B、荒谬(miù ) 脚踝(huái ) 滑稽(jī ) 白皙(xī )
C、翘起(qià ) 模样(mó ) 淹没(mò ) 散乱(sàn )
D、气氛(fèn ) 魅力(mèi ) 迸发(bèng ) 义愤填膺(yīng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荒谬(错误、差错) 博学多识(多、丰富)
B、琐事(麻烦) 一拍即合(拍打)
C、白皙(人的皮肤白) 义愤填膺(胸)
D、不约而同(约定) 惊叹不已(停止)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他激动起来难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 的记忆力和 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 的事实或两段 的格言,再加以比较。
A、超人 惊人 类同 类似 B、惊人 超人 类似 类同
C、惊人 超人 类同 类似 D、超人 惊人 类同 类似
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这时只见福楼拜作者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
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B、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C、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D、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5、下列句子,全是写左拉的一项是( )(2分)
(1)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的听大家讲。
(2)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他用它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4)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5)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6)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A、(1)(3)(6) B、(1)(4)(5) C、(2)(4)(6) D、(2)(3)(5)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5分)
(1)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
(2)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而总是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 )
(3)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
(5)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 )
7、文学常识填空。( 11分)
(1)福楼拜, 国作家,代表作有《 》等。
(2)莫泊桑, 国作家,被称为 巨匠,代表作有《 》、《 》 等。
(3)屠格涅夫, 国作家,代表作有《 》、《 》 等。
(4)左拉,法国 家,代表作有《 》 等。
二、整体感悟(10分)
1、本文虽然短小,却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5分)
2、文章的行文顺序有什么特点?表明行文顺序的语言标志有哪些?(5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9分)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1.将上文第一段中的“勾画”改为“描绘”好不好?为什么?(6分)
2、从都德谈话的内容和口吻看,他对巴黎和现实生活持什么态度?(5分)
3、从上文对都德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来看,都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分)
4、都德十分了解巴黎,后来还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一书,我们曾学过他写的哪一篇文章?(3分)
四、拓展阅读题(20分)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悟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大的家族。诚然,决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⑤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⑥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1、作者在这篇演说中,是从 方面对莫泊桑进行高度评价的。(选两项,填序号)(4分)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2、莫泊桑初入文坛便能“跻身于大师的行列”请你以第二段的描述为依据,说说他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6分)
3、阅读第三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有哪些特点。(6分)
①
②
③
4、在第五段中,作者侧重从哪个方面对莫泊桑的作品进行了评价?(4分)
五、中考题(6分)
(见人教版《点拨》七下P128“四”)
六、探究性学习(9分)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他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试从课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9分)
七、综合性学习(10分)
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每逢星期天就带着新习作去聆听老师的点评。有一次,莫泊桑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只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是空白,莫泊桑不解的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第一行,其它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1.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一席话,“恍然大悟”到了什么?(4分)
2、请你给这个小故事你一个标题。(3分)
3、请你根据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写出至少一句你所积累的古今名言或诗句。(3分)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Ⅳ.一、1、C 点拨:“模”应读作mú,“散”应读作sǎn. 2、B 点拨:“琐”应解释为“细小零碎”、“拍”的解释应为“打拍子”。 3、C 点拨:阅读中应善于品味这类同义词的运用,揣摩这类词语的细微差别,以便准确运用。虽同是阅读,善熟读而精思者与否得益定然不同。 4、D 点拨: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它不具备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基本要求。“像亲兄弟一样”貌似比喻,实际上这个只是“拥抱”的修饰语,是用来修饰那种拥抱的亲密程度的。 5、B 点拨:本文的特点是写群像,阅读中要善于归纳比较,紧紧把握住四位文学家的各自的不同特点。 6、(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4)肖像描写 7、(1)法 包法利夫人 (2)法 短篇小说 项链 羊脂球 (3)俄 前夜 父与子 (4)小说 小酒店
二、1、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福楼拜为中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全文结构好像是舞台剧的结构。 点拨:把握文章的结构。2、本文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第一个”, “过了一会” “接着” “渐渐地”语言标志。 点拨:阅读中抓住表明行文顺序的关键词,即语言标志,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1、不好。“勾画”指简单的勾勒几笔;“描绘”是指细细地描画。从句中“他只用几句话”和后面所搭配的“轮廓”一词来看,用“勾画”不仅搭配得当,而且与前文也保持一致。 点拨:认真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2、他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点拨:要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3、都德是一个生性活跃、健谈、开朗、热情的人。点拨:要善于捕捉一些关键语句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4、《最后一课》。点拨:注意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1、B D 2、谦恭(谦虚) 勤奋(好学) 3、(1)内容丰富多彩;(2)手法精湛绝妙;(3)思想深刻。4、莫泊桑短篇创作的成就。 点拨:这里所设计的四个题目,从篇到段,从整体到局部,都有所涉及,其意图是训练在阅读中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五、(见《点拨》七下P313“四”)
六、示例:“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句话中的“迸发”一词用得准确而生动。还有“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一句中的“勾画”与“轮廓”搭配的好。点拨:(详见“写作特点”2)
七、1、悟到了文章要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写作中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点拨:可从莫泊桑接下来的行动来推测。
2、示例:“写与改” “一行与九行” 点拨:只要能概括内容,能切题即可,有创造性更好。
3、示例:文章不厌百回改 善作不如善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点拨:只要能扣住修改很重要这一点即可。
分都没有 ,真是的
F. 初一下册语文导学导练答案
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第一单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字 ,晚号 ;是北宋 家、 家和 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9.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第二单元《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 》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着我旧时裳(着: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
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6.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吕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_ 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口技》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 ,字 ,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 )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分)
5.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3分)
6.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
有什么作用呢?(3分)
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 ) (2)既而儿醒( )
(3)一时齐发( ) (4)众妙毕备( )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_ 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2) 虽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处( ) (4)两股战战( )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 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 _。
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五单元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 》,这部书相传是周朝 所作,文中的孔子名 ,字 ,是我国 时期 国着名的 、 。
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及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一儿以日初出远 日积月累
D.人不知而不愠 孰为汝多知乎
3.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两小儿辩斗 B.日初出大如车盖 C.孔子不能决也 D.孰为汝多知乎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⑵孰为汝多知乎。
5.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答:
第六单元 《狼》蒲松龄
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4分)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 、 。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4分)
精华哈哈哈哈哈
G. 初中语文导学案如何进行练习环节的展示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2.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英语作文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中学英语教案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4.练习巩固.这是学语文教案格式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我认为只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就可以更好的发挥我们导学案的作用
H.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导练>答案
先讲了什么叫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讲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这个看看书就行,知道就可以了,知道人们认识地球的几个重要过程,形状的大小搞清楚,5页的图1.2背会。
第二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这个很重要,这个学不好,以后就费尽
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弄懂就行,7页的图1.3
1.4背会。经度和纬度,要能在图上,认出是多少度,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用什么字母表示,最大是什么。图1.5一定要背会,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概念和中,高,低纬度要清楚。1.6
1.7
1.8都得背。经纬网
看看就行。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背背概念就行,但11页的图1.13一定要背下来。
第三课地球的公转
背背概念就行,但16,17页的图1.17和1.19必须背会。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方向,比例尺搞懂就行,23页下面的图背会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记概念,记住那6个地形就OK了
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记那8个球,会画大洲轮廓图,知道洲和洲的分界线,知道四大洋的面积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还是记概念,记38页下面的图,和39页中间的图和35页图3.4
第三课,还是背概念,和42页的下面那4幅图,
和43页的板块图这个经常考,火山和地震带背背,记44也的图3.15
就这些,4单元不考,其余的都不考,记住这些,要背的一定要背,记住这句话,一定能考好!
祝你考个好成绩!
I. 三年级下册语文的导学全程练在哪买
腾讯拍拍网选购热销书籍/报纸/杂志-中小学教辅-小学三年级商品天天成长.导学导练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写作
三年级[下册]
,如果你想了解天天成长.导学导练
小学...